李君昌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成年人心理与精神疾病的诊疗,擅长合理情绪疗法及行为矫治。
个人简介
硕士学历,国家初级心理咨询师
科普文章
文章 创伤经历会遗传给孩子吗?
当面对超出承受或控制范围内的事,比如战争、自然灾害、暴力事件、突发事故等,我们通常有失落感、无力感,甚至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这些负面情绪或认知会进一步扩大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再看到相关的事物可能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行为反应。 慢性压力可能会通过生物机制影响孩子。那么,父母经历PTSD后,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研究人员通过对比100位大屠杀幸存者的孩子与正常人孩子的心理状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孩子都没有应激事件经历,分析表明幸存者孩子更容易患上PTSD,部分原因是父母痛苦的经历会传递给他们的孩子。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是由父母塑造的,而且父母是孩子的主要学习对象。 从遗传学角度,非常有限的证据表明创伤会像基因一样遗传给后代。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32名大屠杀幸存者的22名孩子进行一些基因测试,分析发现在与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中,大屠杀幸存者和他们的孩子都有较高水平的甲基化(参见注释)。但是,生活环境也能够影响甲基化水平,并不是完全来源于遗传的作用。所以说,创伤能完全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证据还不够充分。 因此,如果我们经历过PTSD,孩子有一定的风险会“继承”这种消极经历。风险不等于完全确定,有过创伤或临床症状的父母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孩子一定会继续有这样的表现。通过亲自互动、心理疏导等活动都能够减少PTSD传递给孩子的风险。 注释:甲基化,如果多个甲基吸附在同一段基因上,这段基因进行复制等活动时存在困难。
李君昌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0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隔离期间,如何保持心理精神健康?
隔离,是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隔离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传染病的暴发。隔离措施能够预防44%~96%的疾病传染,并降31%~76%因传染病感染的死亡率。从2003年非典和当下新冠疫情,我们在抗击传染病期间越来越认识到隔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隔离对隔离者心理精神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传染病感染者或者疑似感染者在被隔离或自我隔离期间,不仅有对传染病的恐惧,而且要经历无聊、沮丧等情绪,还要面对资金不足、物资不足、社会支持缺失等问题,这些容易导致个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特别是社交网络较小、有心理或精神疾病史的感染者。 隔离虽然能有效保持身体健康,但是也会导致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这些问题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近的一项针对中国2.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新冠疫情期间,被隔离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自残年头和负面情绪的困扰。在持续的压力下,我们的大脑会长时间受应激激素品质醇刺激,使得我们不由自主的会寻找刺激,转移注意力,以释放压力。所以,在隔离期间,一些隔离者会染上抽烟、喝酒的习惯。在隔离期间,如何保持个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呢? 在隔离期间,自我调节、积极沟通、规律作息、提升自我等措施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很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自我调节,主要是调节个人认知和心态。正确看待隔离,认识到隔离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传染病,不听信谣言,配合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写作、听音乐、看影视、锻炼身体等有效方式转移注意力,提升自我效能感。 积极沟通,主要是采用无接触通信方式与亲朋好友、外界保持沟通,及时分享感受和经历,获得社会支持;了解疫情进展,树立抗击疫情的信心;遇到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 规律作息,主要是按照正常习惯起居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熬夜不良行为;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状态,适当的锻炼身体,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 提升自我,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很难得,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规划未来;看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够缓解压力;如果自己的负面情绪难以调节和控制时,不妨通过京东健康与专业心理医师进行交流。
李君昌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0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重复经历某个梦境暗示着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一遍遍地做着相同或相似的梦,比如在梦境中反复的跌倒、眩晕、被追赶、牙齿脱落等片段,以及考试、演讲等场景。这些反复的梦常常给我们带来非常糟糕的体验。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潜意识愿望达成,是人们思想活动还处在清醒状态下的一种延续。那么,重复地做某个梦暗示着什么? 重复经历某个梦境是正常现象。已有调查研究发现:60%~75%的大学生和老年人,以及35%的学龄前儿童,都会重复地经历某个梦境。这种反复的梦境通常是由某种压力、让人沮丧的事情、某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引起的,也可能与童年的创伤有关。 所以,重复梦境的出现并不是毫无根由的。当重复梦境体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时,我们可以在心理医生的协助下寻找引起重复梦境的压力源、事件源和经历源,以缓解这种糟糕的体验。
李君昌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0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和焦虑症有什么联系吗?
抑郁症(Depression)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 焦虑症(Anxiety)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从临床表现上看,这两种心理问题具有明显差异,抑郁通常伴随着情绪低落,焦虑通常伴随着情绪高涨。关于抑郁和焦虑在大脑中形成的机理及抗抑郁药物如何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他们有相似的思维模式,甚至他大脑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某些抗抑郁药物通常也可以用来治疗焦虑,例如氟西汀、帕罗西汀。那么,抑郁症和焦虑有什么联系吗? 美国7%的人口患有重度抑郁症,3%的人口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其中2/3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2/3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患有重度抑郁症。 抑郁症和焦虑有一些共同的症状,比如坐立不安、疲劳、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从对抗或逃避压力反应视角出发,许多心理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抑郁症和焦虑在大脑中的形成过程,以分析他们的产生原理是否有联系。心理学家常常将抑郁的本质描述为一种无望感,将焦虑的本质描述为一种无助感。这两类心理本质上是当人们面对威胁时,逃避压力的反应。这也许是它们经常同时出现的部分原因。这两类障碍在经历过创伤或虐待等重大压力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因为在压力源的作用下,他们的压力反应系统变得更敏感。 从生理层面来看,抑郁和焦虑都与过度敏感的压力反应系统密切相关。荷尔蒙的变动使得这两类障碍有类似的症状表现,比如睡眠障碍。另外,较低水平的神经递质血清素是抑郁与焦虑背后的主要化学物质。大多数抗抑郁症的药物是通过增加血清素水平发挥作用的,这也解释了也什么部分抗抑郁症药物对焦虑症同样有效。 因此,理解抑郁和焦虑背后的脑化学物质及治疗方法的原理,能够为有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二者的综合症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李君昌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0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发展孩子的同理心?
读一本小说时,我们的情绪会随着角色的情节起伏而波动。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即便是小说中的虚拟人物。这种感同身受的能力,称之为同理心。 同理心理解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它涉及到人脑的一个复杂情感处理区域,这个区域直到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才能发育完成。心理学上,同理心由情绪、动机和认知三部分构成。 情绪同理心是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发展得最快。6到8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出现了同理心。婴儿发出的声音或展现的面部表情,反应了周围人的情感状态。 动机同理心是为了他人的目标而行动的欲望,但是动机同理心需要经过几年才能发挥作用。3-6岁的儿童在别人悲伤或难过的时候,会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 认知同理心也称作心智,是同理心中最复杂的部分。认知同理心是一种从他人经历出发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甚至有时被误解为自私或卑鄙。对于儿童而言,认知同理心也是最难发育和发挥作用的部分。 因此,小孩子同理心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主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同理心。当孩子处于儿童时期,家长可以积极地分享一本好书、一段有趣的经历、一些真挚的鼓励。
李君昌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0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音乐也可以用来治疗心理精神问题?
音乐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用音乐治疗心理和精神问题,比如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古埃及和希腊的医生经常采用音乐和歌曲来治疗患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医生采用音乐疗法帮助士兵从伤痛和创伤中恢复。因为患者通过音乐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应激素水平,而且能够降低心率和血压,还可以缓解焦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神经科学的进步揭示了音乐在治疗大脑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目前,针对头部损伤患者,众多临床医生采用音乐疗法帮助他们回顾语言和行动能力,甚至重新修复他们的大脑。为什么音乐具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大脑中没有专门处理音乐的区域,被音乐激活的神经链路具有协调语言、注意力、记忆、复杂认知活动和运动的潜力。大脑中的听觉-运动神经链路负责处理听到的有节奏的声音,然后刺激身体有节奏的运动,比如当我们听到音乐时,会不由自主的用脚打拍子或者跳舞。这条链路上的神经元能够同时处理声音和运动信息。 实际上,某些情形下,针对有运动问题的帕金森症或中风患者,音乐疗法比物理疗法的效果更好。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帕金森和中风后身体虚弱、肢体不协调的患者跟着文艺复兴时期圆舞曲的节奏行走。连接在病人肌肉上的电极反应,这些患者采用音乐疗法后病情立刻有了好转,而且虚弱的肌肉也得到了活动。 心理学研究显示,音乐能影响意识和人格,情感培养对人格成长至关重要,有助于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音乐治疗在心理学和精神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音乐治疗是运用与音乐相关手段:听、唱、演奏、创作、律动、音乐其他艺术形式等方式,使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目前,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均有注册的音乐治疗师。那么,音乐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运用时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项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音乐治疗要根据来访者的心理特点,从风格、情绪程度和音量等角度出发,循序渐进播放音乐。 学习与启发原则。在开展音乐治疗时,主动向来访者介绍音乐背景及表达的意境,启发来访者积极探索,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体验原则。让来访者根据音乐所营造的氛围,用心体验自己的情绪或感受。
李君昌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0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李君昌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15 次
总文章
6 篇
在线服务患者
0 次
患者评价
0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2-01-04 09:39:08
李君昌心理咨询师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0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