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心绞痛的症状是什么?
心绞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 心绞痛发作时说明出现了严重的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之前患者会有一定的诱因,比如说剧烈的运动、过度的劳累、情绪激动等表现,这些活动会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肌缺血加重时就会表现为胸痛的症状,胸骨正中为胸痛的主要发作部位,疼痛可以向左胸左上肢放射。 心绞痛发作时,每次持续的时间大约在 3~5 分钟,有些患者可能会持续 10~15 分钟的时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心绞痛发做时经过休息可以缓解,部分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后也能缓解。
王飞
副主任医师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13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肌梗死的前兆
心肌梗死的前兆主要表现为乏力、心绞痛的症状反复发作等。 心肌梗塞的发生在冠心病的基础之上,冠心病的患者会出现冠状动脉的狭窄,斑块破裂就可以导致急性心梗。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前,心肌缺血的症状会加重,患者可以表现为疲乏无力的症状。有些患者在心肌梗死前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加重,表现为心绞痛的症状反复发作,或者是胸痛的时间延长,服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心绞痛的患者,如果出现异常的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或者是强化治疗,防止发生心肌梗死。
王飞
副主任医师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13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紧急处理7点小结
1. 推荐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终止不明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 推荐同步直流电复律终止血流不稳定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对于不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若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应使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4. 推荐静脉注射地尔硫卓、维拉帕米或美托洛尔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扑患者的心率及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5. 静脉注射地尔硫卓、维拉帕米或美托洛尔可用于终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不明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不伴预激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6. 推荐房扑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7. 静注地高辛、静注胺碘酮、静注或口服 β 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可能对房颤伴预激治疗有害,推荐静注伊布利特或普鲁卡因胺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伴预激患者。
王飞
副主任医师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133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测量血压是要左上臂还是右上臂?
测量血压是有正常差异的,左手上臂和右上臂可能不一样。测量血压是要左上臂还是右上臂?医学之声小编在在朋友圈提出这个问题,有的说左上臂,有的说右上臂,有的看谁高就选谁。那到底选那只手呢?今天我们就结合《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2011》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正常人一般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两者相差 5-10mmHg,这是血管解剖生理决定的。因为右肱动脉来自于头臂干的分支,左肱动脉来自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和左锁骨下动脉都来自于主动脉,而头臂干是主动脉的较大的分支,左锁骨下动脉分支较小,所以右边血压自然比较高些。所以临床中目前普遍以右手血压为主。 但也有不少人左上臂血压更高一些。许多研究均发现左右上臂血压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用左手或用右手无关。高血压患者臂间血压差异≥5mmHg 占 31%,左右上臂血压的某一侧高于对侧的比例相当(即:左上臂比右上臂血压高的情况,与右上臂比左上臂血压高的情况比例都大约是 50%)。 因此指南推荐第一次检查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当左右上臂血压不一致时采用数值较高侧手臂测量的血压值。所以初次测血压的人,可以选择左、右上臂血压都测,以明确哪侧手臂血压较高。以血压高的一侧作为血压测量的上肢。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形成左右臂血压差以后,在一段时间内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下次测的时候就以血压高一只手为准就行。比如以左手为标准,那就每次都测左手。但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差值可能会有改变。所以还需定期再次测量左右手血压差方向是否有改变。 健康人两上肢血压可有 5~10mmHg 的差异,但若臂间血压差异持续>20mmHg 时,高度提示主动脉弓缩窄及上肢动脉闭塞等血管病变。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建议测量多种体位血压。需要时可以测量卧位或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3分钟后进行。
王飞
副主任医师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132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正常人的血压表现为夜低昼高型,多数学者认为正常人 24 h 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即清晨觉醒和起床后明显升高,8∶00-10∶00 达高峰;此后下降,在 16∶00-18∶00 血压再次升高;以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 2∶00-3∶00 至最低值,即“杓型”现象,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节律随着增龄逐渐弱化。根据夜间血压(22∶00-8∶00 )较白天血压(8∶00-22∶00 )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dipper ): 10%~20%、非杓型(non-dipper ): 20%;如果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则称为反杓型(inverted dipper )。老年人或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伴有夜间血压升高(夜间平均血压 ≥ 120/70 mm Hg,1 mm Hg = 0.133 kPa )。据统计,在年龄 ≥ 60 岁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 69%,是中青年人的 3 倍以上。在年龄 ≥ 80 岁的高龄老年人中 83.3% 者丧失了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飞
副主任医师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1328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5条记录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