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便秘综合指导
运动建议 日常推拿法-揉中脘:用双手掌重叠贴于中脘穴,先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 1~2 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 1~2 分钟。 便秘治疗操:加强腹部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踏车运动:仰卧位,轮流屈伸两腿,模仿踏自行车动作,屈伸范围尽量大,做 20~30 秒。 屈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屈膝提起,使大腿贴腹,然后还原,重复 10 多次。 生活建议 早上空腹状态喝一杯蜂蜜水助于排便,平时饮食方面可以多吃燕麦、芹菜、玉米、小米、核桃等含有丰富粗纤维类的食物,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养生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应注意力集中,不玩手机,不看书,避免排便时间过长。 心理建议 便秘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抑郁和烦闷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患者应做好心理调适,心态平和,精神乐观,同时改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劳逸结合,使便秘逐步得到缓解和治愈。
刘丹丹
副主任医师
廊坊市人民医院
119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高一抗的管理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核心策略。近年来,随着新的研究证据的不断公布,“三高一抗”的干预策略也得以不断完善。遵循新证据,对于进一步改善 ASCVD 的防控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一. 血压管理要“从严” 多年以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 mmHg、老年患者血压<150/90 mmHg、部分心血管高危患者血压<130/80 mmHg,一直是国内外主要指南所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然而,自 2015 年 SPRINT 研究结果公布之后,高血压的防治策略开始朝向更严格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来先后发表的两项 BPLTTC 荟萃分析以及刚刚揭晓的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 STEP 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更为严格的控制血压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基于现有临床研究证据,对于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高血压患者,<130/80 mmHg 应该成为血压控制的基本目标。在患者能够良好耐受的前提下,降到更低水平(例如收缩压<120 mmHg)也是合理的。相信在随后几年的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更新过程中,这一趋势将会得到充分体现。 二. 胆固醇管理要“从低” 始于 1994 年 4S 研究的“他汀革命”,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降低胆固醇水平在 ASCVD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积极作用。2014 年揭晓的 IMPROVE-IT 研究证明在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依折麦布不仅可以更为显著的降低胆固醇水平,更可以进一步降低 ASCVD 事件风险。2017 年结束的 FOURIER 研究以及次年公布的 ODYSSEY-CV outcomes 研究证实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应用 PCSK-9 抑制剂具有更为强大的降胆固醇疗效以及更为显著的降低 ASCVD 事件的作用,充分证实了“降胆固醇是硬道理”以及“胆固醇低一些更好”的理念。正是基于这些研究,近年来先后更新的国内外相关指南逐渐下调了降胆固醇治疗目标值,将<1.4 mmol/L 作为心血管极度高危(extreme risk)患者的 LDL-C 控制目标。不仅如此,各大指南还在不断扩大“极度高危”这一危险分层所涵盖的患者范围。目前看来,将确诊 ASCVD 者以及合并靶器官损害(视网膜病变、蛋白尿或神经病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LDL-C 降至<1.4 mmol/L 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对于其他心血管高危或很高危人群,将 LDL-C 降至 1.8 mmol/L 以下也可使其更多获益。在药物选择方面,以常规剂量他汀为基础、必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和(或)PCSK-9 抑制剂应作为我国降胆固醇治疗的主要手段。 三. 降糖治疗要“合理” 自 2008 年 ADANCE、ACCORD 以及 VADT 研究三大降糖试验之后,试图通过更为严格的控制血糖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预后的理念已被放弃,以 HbA1C<7%为基本目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已成为广泛共识。近年来降糖领域最大的进展在于 SGLT-2 抑制剂与 GLP-1 受体激动剂两类新药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这两类药物不仅具有可靠的降糖作用,更具有非降糖依赖性的心血管保护、肾脏保护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作用。就目前研究证据而言,对于合并糖尿病的 ASCVD 患者、慢性心衰患者和 CKD 患者乃至其高危人群更为积极地应用这两类新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除欧洲两部指南外,目前多数国际指南仍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物,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SGLT-2 抑制剂与 GLP-1 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地位势必逐渐提升,其临床应用范围必将越来越大。 四. 抗血小板治疗要“从紧” 在 ASCVD 二级预防中,积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基石,这一点不存在争议。但在 ASCVD 一级预防人群,是否应用阿司匹林一直存在不同观点。2018 年 ASCEND、ARRIVE、ASPREE 三项大型临床试验揭晓之后,关于阿司匹林在 ASCVD 一级预防中应用价值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平息。目前来看,除了在少数心血管风险显著增高且不存在出血风险的人群中可以谨慎考虑应用阿司匹林,在多数未确诊 ASCVD 的患者中,一般不建议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刘丹丹
副主任医师
廊坊市人民医院
119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清C肽是什么?如何解读?
C-肽是什么? 1.总述:血清 C-肽(C-peptide)指的是人体内在生产胰岛素的过程中,首先生产出胰岛素原,在胰岛素原通过转化成为胰岛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生物学活性的多肽,这个物质我们称之为血清 C-肽(也可简称为 C-肽)。血清 C-肽主要是反映了胰岛素的内源性释放。C 肽的半衰期比胰岛素长(大约是 35 分钟),且不受肝脏中酶的灭活,仅在肾脏中降解,其中部分以原形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C-肽(C-Peptide)又称连接肽(connecting peptide),它产生于胰腺组织的胰岛β细胞,是由β细胞分泌而产生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有四种物质组成,其中一个便是 C-肽,前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去除其中的信号肽,生成了胰岛素原,胰岛素原是有 C-肽及胰岛素组成的。一单位胰岛素原裂解成一单位的胰岛素和一单位的 C 肽,因此理论上 C 肽与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因此可以通过测定 C-肽浓度可更好的反应β 细胞的功能。 2.C-肽正常值是多少?(正常值) --定量检查不同的检测方法,存在不同的参考区间: 0.78-1.89g/L(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0.26-1.30nmol/L(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0.3-0.6pmol/L(放射免疫测定分析法 RIA);也会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C-肽,其检测的结果因实验室及试剂不同,参考的正常区间范围也有所不同。 3.什么样的结果提示 C-肽值正常?(正常指标) C-肽值无定性检查,无阳性和阴性的说法,一般检测数值在参考值正确范围便可视为正常情况。 4.什么样的结果提示 C-肽值异常?(异常指标) 临床上一般采用测定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及 C-肽的水平,来评价患者的胰岛素是相对缺乏还是绝对缺乏的。也是用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现象。C-肽升高及降低均存在相应的临床意义,均需关注。临床上经常应用胰岛素/C-肽的比值,比如:在肝炎或者肝硬化疾病的患者中,因肝功能受损,出现肝脏对于葡萄糖的代谢异常,肝脏对胰岛素摄取减少,血中胰岛素含量增高,但 C-肽受影响小,血中胰岛素/C-肽比值升高。 5.血清 C-肽受哪些因素影响? 血清 C-肽不受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影响,它可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葡萄糖与胰岛素比值,以及有关胰岛素分泌等情况。血清 C-肽检测浓度的增高也可能与肾衰竭、服用磺脉类药物有关。然而,某些患者体内存在的嗜异性抗体(一种可能干扰到检验结果的特殊物质)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了不确定的影响。血清 C-肽不受肝脏中酶的灭活,仅在肾脏中降解,所以肝功能异常,对其结果影响较小。 6.血清 C-肽的检查结果如何解读?(指标解读) 血清 C-肽作为胰岛素原生成的指标,反映了内源性胰腺 B 细胞的功能。 血清 C-肽可用于评价胰岛素瘤术后的效果及恢复情况: 胰岛素瘤术后血清 C-肽浓度增高,表明可能仍有残留的肿瘤组织存在,若随访中血清 C-肽浓度不断阶梯性增高,那么有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的可能性。随机血清 C-肽浓度可应用于鉴别 1 型糖尿病与 2 型糖尿病。血清 C-肽科可鉴别空腹低血糖病因:因为能反映人体自身胰腺的分泌胰岛素的水平,分析低血糖是由于胰岛素瘤过度分泌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还是由于患者注射胰岛素过量,而导致的低血糖,从而保证治疗的合理性。 7.血清 C-肽与哪些指标相近,有什么区别? 胰岛素水平:血浆胰岛素能反映胰岛 B 细胞的功能。一般在进行糖尿病筛查的试验同时进行检查血浆胰岛素水平,又称为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ing test ),其目的就是了解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及数量和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水平可反映人体的胰腺的功能及葡萄糖代谢的情况,临床上经常用于胰岛素瘤的诊断,糖尿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 临床意义: 1.胰岛素浓度增高时,可见于:胰岛素瘤、胰岛 B 细胞瘤、家族性高胰岛素血症、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和库欣综合征患者。 2.胰岛素浓度降低时,可见于: 1 型糖尿病、嗜铬细胞瘤、垂体功能低下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患者。 通常,进行 C-肽释放试验的同时,会同时进行血胰岛素水平的测定,二者是检测胰岛 B 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重要方法。
刘丹丹
副主任医师
廊坊市人民医院
118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年痴呆的早期预警症状
1.记忆力衰退,记不起眼前或短期内发生的事。 2.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 3.语言表达产生困难。 4.丧失时间观念与方向感,甚至会迷路。 5.判断力与警觉性降低。 6.理解力或安排事务的能力下降。 7.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8.情绪发生剧变,动辄发怒。 9.个性改变。 10.失去活动力,无法照顾自己。
刘丹丹
副主任医师
廊坊市人民医院
118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脂控制的三大误区
关于血脂,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但从后台留言来看,很多读者对血脂仍然存在错误认识。 首先,很多人以为血脂就是“甘油三酯”,这是不全面的。甘油三酯是血脂,胆固醇也是血脂,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血脂化验各项指标中,最最重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坏胆固醇”。这项指标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斑块乃至心梗脑梗,所以应该重点盯住这项指标。 其次,有人说我胆固醇化验结果正常,没有向上的箭头,这样理解也是有错误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谓的“正常值”没有意义。有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化验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可能已经严重超标了。比如说冠心病、脑血管病人,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 1.8 mmol/L 就算增高,最好能把这项指标降到 1.4 mmol/L 以下。又如,40 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 2.6 mmol/L 就要吃他汀了,将该指标降到 1.8 mmol/L 以下。所以不能因为没有向上的箭头就认为没问题。 第三,担心胆固醇太低。有人服用降脂药后总胆固醇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出现了向下的箭头,因为担心胆固醇太低而擅自停药,这是错误的。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把胆固醇降到不安全的水平。即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 0.8 mmol/L 仍然是安全的,所以不必担心,更不能擅自停药。 再次强调:动脉粥样斑块是导致心梗脑梗的基础,胆固醇是形成粥样斑块的“原料”,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水平,是预防心梗脑梗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刘丹丹
副主任医师
廊坊市人民医院
118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联系医学减重,比节食更有效, 而且增加免疫力!
肥胖人群抵抗力弱 肥胖人群比体重正常的人群的免疫力要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案例和数据显示,肥胖的人群更容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脂肪过多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受损。并且呼吸道的功能,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障碍,影响气体交换。 这些因素使得肥胖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所以用健康的方式把体重减下来,能有效提高免疫力。 节食减重坏处多 疫情期间,不建议节食减肥。 节食虽然瘦得快,也会引发免疫力下降、脱发、憔悴,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瘦了,却不如胖时候有精气神。不光是节食减肥,任何快速减重,都会影响免疫力。 但是相比于其他的减重方式,医学营养减重能比较好的保护免疫力,会把减重的速度控制在健康范围内,让减重的效果和副作用达到一定的平衡。 依靠医学减重成功的人,不仅收获好身材,也会让免疫力更上一层楼。 科学减重增强抵抗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免疫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合理膳食,应该尽可能的保证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配合新鲜的蔬菜水果,不仅能瘦还有益健康。 科学饮食 吃什么可以提高免疫力? 第一就是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是肉、蛋、奶、豆制品四大类,其中肉蛋建议每天摄入三两到四两以上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保持每天喝到 300 毫升以上的奶类制品,或者是豆类的制品。 其次,还可以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每天应该吃到至少五种以上,一斤到两斤的新鲜蔬菜水果,其中一半是含有抗氧化的深色的蔬菜水果。 除此之外,新鲜的菇类包含着一些优质的营养元素,都能够帮助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戒烟 吸烟是影响身体抵抗力的最重要的因素,疫情期间,最好不要吸烟或者戒烟。 多运动 保持运动习惯,争取每天在户外有 20 到 30 分钟,保持通风。 如果担心疫情,在家里运动是个好选择。比如跳操,可以根据现在的健身软件里面的一些运动操,包括运动腰腹的、运动上肢的或者运动下肢,这些运动一组 15 分钟左右,可以早上和下午各做一组,让身体能够活动起来。 原地运动也不错,包括坐在椅子上做一些阻抗性的蹬车,或者是拿小哑铃,去进行一些伸展的运动。对于有氧锻炼,推荐大家使用健身车,或者是在屋子里面来回的快走,或者慢跑。 保持好心情 不要小看情绪,情绪和免疫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平日要注意保持好心情,不开心要找方式排解,不要在心里积压,让自己放松下来。 医学减重方法,和增强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医学减重在帮助你减脂的同时,引导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近有不少人尝试医学减重方式,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脂效果明显,有的人一个月就瘦了 10 斤,身体状态并没有下降。所以说科学减重,才是疫情期间的最佳选择。
刘丹丹
副主任医师
廊坊市人民医院
11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6条记录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