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乏力、畏寒多年的80岁婆婆居然在心理科治好了
81岁的占婆婆,退休前是某医院妇产科主任,平时非常注重健康保养,虽然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但身体一直很硬朗,家人几乎不用操心。但3年前占婆婆开始渐感双下肢乏力、小腿肌肉酸胀伴有畏寒、失眠,近2年症状逐渐加重,走路都需要人掺扶,多数日子是躺在床上,生活自理困难,大夏天也要穿好几件衣服,甚至要贴”暖宝宝”才感觉不至于太冷。3年来为了治病,占婆婆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诊治,住院就有5-6次,均未得到明确诊断,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尽理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今年5月某日,占婆婆在市某医院看病时听一病友讲黄石二医院的心理科对一些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治疗效果不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占婆婆和家人来到该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在那里他们遇到了黄石十大名医陈春发主任。陈主任详细了解病史后,诊断为“躯体化障碍”。在陈主任的指导下,管床刘丽杰主治医师制订了详细治疗方案,经过心理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两周后占婆婆症状开始改善,睡眠好转,下床活动增多,生活开始自理。三周后双下肢乏力、小腿肌肉酸胀基本缓解,畏寒也得到明显改善。出院时婆婆激动不已,微笑着对刘医生说自己出院一定要多多宣传你们心理科,让其他有类似病症的人不要像我一样疼苦多年走这么多弯路耗费那么多钱。 那么,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什么疾病呢?在综合医院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人:拿着厚厚的各种病历和检查资料到不同科室就诊,他们有各式各样的躯体症状或不适主诉但相关医学检查又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微基础疾病但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其明显不符,医生也很无奈,给不出明确诊断,也就拿不出针对性治疗。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就诊,耗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这类查无实据的躯体症状或不适的病症,确实是一类疾病,在医学上它们归属于心身(心理)疾病范畴,称之为躯体化障碍或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常见的躯体化障碍有两类情况,一是患者完全没有躯体疾病而反复主诉某些躯体症状或不适,比如胃肠道症状可有恶心、腹胀、食道有东西堵着感、胸腹有气上涌等;心血管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慌心悸;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昏、肌肉震颤、僵直或跳动; 自主神经紊乱可有心悸、出汗、忽冷忽热;某些头部或躯干慢性疼痛;还可出现异常的皮肤感觉如虫爬蚁爬感,性与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患者反复检查,多项检查结果阴性,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证据,他们也不能听从医生的科学解释,反复循环多家医院看病,费力花钱也没能看好病。二是病人确患有某种器质性病变,比如有腔隙性脑梗塞、浅表糜烂性胃炎等,但这些病变轻微,临床多无症状不适,而患者把这个疾病无限扩大、紧张担忧、不安,甚或感觉恐惧害怕,坚持认为这些症状是这个病的表现,治疗效果不好,是医生未能对症下药,是医生无能。这类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其疾病显著不符,但他们一如既往不断地去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找寻所谓更好的医生更好的治疗,由于期望值甚高而又久治不愈,容易造成患者严重的精神痛苦和引起医患纠纷。当然,引起躯体化障碍患者如此痛苦,主要原因是病人症状主观感觉极其难受或觉得人总不在状态,工作或生活质量多受较大影响,而多年求医又没啥效果。由于科普宣传不普及,很多患者甚至一些医生也错把躯体化症状当成躯体疾病诊治,导致患者和家属耗费大量钱财物力和时间。患了躯体化障碍怎么办? 由于躯体化障碍是一类身心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疾病,症状背后其实隐藏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患者自己多不能意识到;一些患者即使体验到焦虑抑郁情绪也抗拒到心理科看病,可能认为看心理科见不得人,心理负担太重。其实,大可不必违疾忌医,有着多种躯体症状而相关检查又无明显病变证据的患者不妨看看心理科,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获益。
陈春发
主任医师
黄石市第二医院
1087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