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身临其境、纤毫毕现”的3D立体腔镜颈部无瘢痕甲状腺手术
“身临其境、纤毫毕现”的3D立体腔镜颈部无瘢痕甲状腺手术 作者: 邱伟华 3D电影因为画面立体感强、富于冲击力,能够带给观众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邱伟华主任医师团队在大量腔镜技术经验的积累下,进一步将3D影像技术应用于颈部无瘢痕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开展了上海首例3D立体腔镜微创颈部无瘢痕甲状切除手术。 传统的2D腔镜中所有组织显示在一个平面上,缺乏开放性手术的景深感觉,术中操作时难以感知解剖深度,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随着科技的发展,3D成像技术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1992年Becker使用第一代3D立体视频显像技术进行了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腹腔镜,但是第一代的3D立体腔镜系统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光源昏暗、术野显示模糊等,而且采用头戴式显示器,体积庞大、佩戴笨重。受限于当时技术,3D立体腔镜并未得到推广。 偏光式3D立体显示技术以及高清3D显示屏的出现,可以呈现高分辨率的立体影像,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代3D腔镜所存在的问题,尤其 “景深”感觉的出现,能够恢复外科医生对解剖深度的感知,能够使解剖层次更加精确、肿瘤边界更加确切、操作更加精准。经过偏光式3D腔镜的立体放大后,动脉、静脉、神经和肌肉层次都清晰可见,给术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理条件下,立体视觉的实现源于双眼视差,双眼均向同一物体聚焦成像,大脑将双眼图像差异部分滤过并将相似部分匹对后产生视差信息,最后通过中枢神经处理视差信息,左右眼图像融合形成一张立体图像,在大脑内形成深度感。3D腔镜立体成像原理则是模拟人双眼视差的原理,用3D双通道高清摄像头采集左右图像,由2条数字光学通路传送到一个3D数字处理单元进行分配,并最终传输到高分辨率显示器上,术者及助手通过佩戴轻重量的3D偏光式眼镜进行图像过滤,获得具有立体感、层次感、放大4~5倍的3D立体图像。 2016年3月7日,邱伟华主任医师和吴庆华副主任医师在瑞金医院北院完成了上海市首例3D立体腔镜微创颈部无瘢痕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李*良,男性,40岁,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超声见:左甲状腺中上部近外侧21*9.2*13毫米肿块。虽然患者肿瘤>1厘米,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型和美容需求,和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进行3D立体腔镜微创颈部无瘢痕甲状腺切除术。借助于术中偏光式3D立体腔镜镜头以及高清3D显示屏,“纤毫毕现”地呈现出颈部动脉、静脉、神经甚至毛细血管完美的立体影像,相比2D腔镜手术,3D腔镜手术仅耗时1.5小时,出血量仅10毫升,更加精准地切除了肿瘤。患者术后10天随访,恢复非常快速,没有任何不适。 3D腔镜相对传统腔镜手术具有更多优点:(1)手术视野呈现立体感及层次感的。传统腹腔镜的二维成像缺乏纵深感是其最大的缺陷,而3D腔镜提供了一个近似直视下的三维立体图像,使术者操作更加精确,手术操作一步到位,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周围神经、组织的误伤。(2)提高手术性能。3D腔镜相比于2D腔镜,其擦镜头的次数明显减少,且在接近于真实的解剖视野下,使操作时间减少,也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了提高。(3)增加操作环境舒适度。3D腔镜的立体视野弥补了传统2D腔镜呈现在术者面前单眼视觉图像的缺陷,从而可提供舒适的操作环境。(4)3D腔镜手术既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创面,又能让术者获得多方位、多角度的视野,定位准确、空间分辨高等均反馈给术者良好的视觉和操作体验。 当然3D腔镜也存在局限性, 3D成像系统是2个双路平行摄像系统组成的三维立体腔镜,其镜身在Trocar中的旋转角度没有2D腔镜大,而且其调整视野时相对较困难。此外,2D腔镜是30度侧视镜头,而3D腔镜是0度正视镜,因此从更多轴心角度进行多方位观察,才能获得更加全面获得局部解剖结构信息。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100余年前Kocher开创的颈前领式切口手术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但该术式会在颈部遗留长短不一的瘢痕,影响外观,爱美或需保守疾病隐私的患者难以接受。近年随着腔镜外科的发展,以及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使得腔镜在甲状腺手术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3D腔镜已成熟应用于临床 ,但其应用在甲状腺手术的报道尚不多见。由于颈部位于人体“咽喉要道”,众多血管、神经、淋巴管密如“蛛网”,由于颈部缺乏自然腔隙,要在狭小的空间下完成手术,又要保护好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术者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手术功底。3D立体腔镜甲状腺手术时解剖层次更清楚、立体感更强、操作更精准、视觉放大效应更加显著,术中更容易准确识别、定位并避开和保护重要解剖结构如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3D立体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众多优点,相信会成为患者不错的选择,也会使传统外科向微创外科的发展再往前迈进一步。 本文是邱伟华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邱伟华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转载:甲状腺癌术后随访,又现结节、VI区淋巴结!是复发吗?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部分患者在超声复查时发现 原手术区气管旁(VI区)出现了结节,是不是就是代表癌症复发了? 其实,在甲状腺癌术后的超声复查中,在原手术区气管旁(有时候超声报告上会注明颈部VI区)发现结节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大约40%的甲状腺癌术后超声复查中都会在这个部位发现结节,是不是复发的结节需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研究统计发现, 大约98%的这种结节都是良性的,恶性的概率仅仅为2%。出现良性结节的常见原因包括术后改变或炎症性质的淋巴结。绝大多数的这种结节,在多次超声检查的随访过程中其大小和形态都是趋于稳定的,甚至 大约20%的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就消失了,而在随访过程中增大的结节只占全部结节的3%。由此可见,对于绝大多数这种结节,是可以定期随访观察的。 结节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判断这种结节的性质,对于 直径6mm以下的结节,其恶性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二。也就是说,对于较小的结节,其是恶性的概率是极低的。基于此,对于较小的结节,定期的随访观察是安全且有效的。 对于一些临床或超声表现高度怀疑复发的结节,可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 提示淋巴结转移的 常见超声表现 1、淋巴结呈 圆形或形状不规则 2、淋巴结内出现 点状或颗粒样钙化 3、淋巴结内出现 结节样局部回声增强 4、淋巴结内出现 囊性成分 确诊方法 在发现结节的情况下,如果超声表现高度怀疑复发或基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属于高复发风险的情况下,根据临床需要, 可行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进行确诊。 参考文献:Mary C. Frates, Melanie P. Parziale, Erik K. Alexander, Justine A. Barletta, Carol B. Benson. Role of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yroid Bed Lesions Identified Following Thyroidectomy in the Diagnosis or Exclusion of Recurrent Cancer. Radiology 2021; 299:374–380. 原文链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邱伟华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57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