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抑郁症的100条实用知识
一.易患抑郁症的10类人群 1.青少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1/4。 2.产后女性。 3.更年期女性。 3.中老年人群。 4.无业人员。 5.分居、丧偶、离异人群。 6.留守儿童。 7.童年有创伤的人群。 8.性格有缺陷的人群。 9.情感生活不稳定的人群。 10.缺少社会资源支持的人群。 二.抑郁症10个诱发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庭中抑郁症的患者,家庭成员罹患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2.生物化学因素:神经内分泌及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导致抑郁症。 3.性格因素:悲观、自信心差、过分谨慎、完美主义、过度敏感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4.应激性生活事件。 5.工作压力。 6.家庭关系不良。 7.严重或慢性躯体疾病。 8.亲人离世。 9.经济困境。 10.童年创伤经历。 三.抑郁症患者的10个常见症状 1.心情低落。 2.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 3.悲观消极,无望、无助、无用感。 4.精力不足,缺乏动力。 5.失眠。 6.食欲下降。 7.性欲减退。 8.注意力下降和记忆减退。 9.躯体疼痛或不适。 10.焦虑烦躁。 四.抑郁症的10条症状学诊断标准 1.心情低落 2.兴趣或乐趣丧失 3.精力不足或无动力 4.注意力难以集中或下降 5.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下降 6.无价值感,自责甚至自罪 7.悲观消极 8.自杀自伤想法和或行为 9.食欲下降 10.睡眠障碍 五.抑郁症的10大常见误区 1.抑郁症仅仅是性格缺陷,心理脆弱或矫情、想不开。 2.性格开朗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3.抑郁症只是情绪问题,不会有躯体不适。 4.得了抑郁症,和亲人朋友聊聊天或出去放松放松就能好。 5.抑郁症会遗传。 6.抗抑郁药副作用大,抑制神经,损害大脑。 7.抗抑郁药物有依赖性,吃上就停不下来。 8.抑郁症基本治不好。 9.抑郁症靠心理咨询或治疗就够了。 10. 得了抑郁症永远也好不了了。 六.抑郁症的10大危害 1.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2.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3.食欲下降,不吃不喝,长期导致营养不良。 4.加剧躯体疾病恶化。 5.罹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概率增加。 6.精神痛苦。 7.影响人际关系。 8.认知功能下降。 9.免疫力下降。 10.增加经济负担。 七.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中重度抑郁症首选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正念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 3.MECT治疗。 4.经颅磁刺激治疗。 5.团体心理治疗。 6.光照治疗:尤其适用于季节性抑郁障碍。 7.音乐治疗。 8.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成药和针灸治疗。 9.运动疗法: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10.阅读治疗:阅读心理治疗的自助材料。 八.常用10类抗抑郁药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 2.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 3.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米氮平、米安色林。 3.NE及DA再摄取抑制剂(NDRI):代表药安非他酮。 4.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RI):代表药瑞波西汀。 5.5-HT平衡抗抑郁剂(SWA):代表药曲唑酮、奈法唑酮。 6.褪黑素能抗抑郁药:代表药阿戈美拉汀。 7.5-HT再摄取抑制及受体拮抗剂:代表药伏硫西汀。 8.选择性5-HT再摄取激活剂:代表药噻奈普汀。 9.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代表药氯丙咪嗪、阿米替林。 10.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 后三类药物临床已很少应用。 九.抗抑郁药10个常见副作用 1.恶心:恶心发生的比例约为25%,更常见于服用文拉法辛和SSRIs的患者,而安非他酮、米氮平及瑞波西汀则相对少见。 2.腹泻:大约15%的患者出现腹泻。 3.便秘: 5%的患者出现便秘。 4.口干: 5.头晕: 6.头痛: 7.体重增加:大部分抗抑郁药仅可能导致程度较轻的体重增加,但米氮平、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及帕罗西汀则不然。安非他酮是唯一一种可降低体重的抗抑郁药。 8.出汗:20%的患者出现过度出汗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头皮、面部、颈部及胸部,常呈阵发性。 9.过度镇静或失眠:患者有时需要抗抑郁药的镇静作用,但有时又并不期望。米氮平、米安色林、曲唑酮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而安非他酮、SSRIs和SNRIs镇静效果较弱。 10.性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影响性功能的各个方面,包括性欲下降、性唤起困难、射精延迟、性快感缺失及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可达80%。不引起性功能障碍的抗抑郁药有安非他酮、米氮平、米安色林和曲唑酮。 十.给抑郁症的家人10条建议 1.首先要正确认识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 2.陪伴患者积极接受正规治疗。 3.理解患者的痛苦,不歧视,不指责。 4.多陪伴患者,关注风险。 5.不轻易给患者停药减药。 6.寻找正规医院信任的医师固定复诊。 7.有疑问主动询问医生,不轻信网络。 8.病情变化,及时陪伴患者复诊。 9.积极配合医生,不干预治疗。 10.为患者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颜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93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你了解多少?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适用范围 抗精神病药物,顾名思义,简单理解就是指应用于治疗精神疾病,能够缓解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 主要应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各种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涵盖感知觉异常、思维异常、情感异常、意志行为异常以及认知功能改变五大方面。 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在 15-55 岁多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提示主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多因素影响所致。 从遗传方面来说,目前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群体的患病率,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大。 环境危险因素则包括母孕期是否经历精神创伤、母孕期感染或产科并发症、妊娠期吸烟、饮酒以及接触毒物等均会增加子女成年后患病风险。 此外,社会心理因素也在致病因素中起到一定作用,包括幼年创伤事件、某些个性特质、家庭或社会关系不良等。 三.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分类 多数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的比例较高,而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从药理机制上分,包括强 D2 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为氯丙嗪和奋乃静;多受体机制药物,代表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D2/5-HT2a 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利培酮、帕利哌酮、齐拉西酮、布南色林;DA 受体平衡稳定剂,代表药物阿立哌唑;高选择性 D2/D3 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氨磺必利。以及长效针剂,包括利培酮、帕利哌酮、奥氮平、阿立哌唑长效注射剂。 四.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应尽快给予药物治疗。研究显示未治疗的精神症状的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药物治疗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足量足疗程,首选单一用药、个体化及全病程原则。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急性期疗程一般 8-12 周,巩固期疗程至少 6 个月,维持期治疗,首发患者至少需要 2 年,一次复发的患者需要 3-5 年,多次复发患者需维持治疗 5 年以上,具体维持时间需依据个体化原则。 首发患者应低剂量开始,缓慢加量,目标剂量多数为中低剂量。 现行指南推荐优先选择代谢风险较小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原则上不推荐氯氮平作为首选。 复发患者的药物选择上需兼顾患者的疾病特征、药物治疗史、患者躯体情况、药物本身的特性,优先选择既往治疗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此次发作的治疗药物。 如患者存在躯体疾病,需在用药前充分检查评估身体状况,同时需要充分了解目前应用治疗躯体疾病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医生指导下,医患充分沟通,评估相应风险及利弊,选择对躯体疾病影响较小以及与目前服用药物无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为宜。 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相关身体指标,动态评估躯体疾病与精神病治疗的利弊风险。 五.长期用药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本身治疗作用外,或多或少可能出现相应不良反应。包括常见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以及罕见不良反应,不同的不良反应处理原则不同。 建议长期服药的病人,第一,定期进行身体状况监测,常规监测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内分泌指标,心电图等心血管功能指标、必要的躯体彩超包括甲状腺及内脏彩超,以及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等。 其次,长期用药患者建议定期本人复诊,在复诊过程中医生会对病人的精神状况做相应评估,有利于及早发现复发迹象或前期表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避免复发或病情恶化。 第三,建议保持相对固定医生进行复诊,相对固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就诊的医生能够动态充分了解病人疾病发展转归以及药物疗效等相关细节,这在长期服药监测过程中尤为重要。 一旦患者病情波动、疗效不佳或因为躯体原因药物不耐受等情况,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及治疗史的专业医生,评估判断及医疗处理起来会更加的客观准确。 第四,不建议自行减药停药。患者往往很多时候因为对疾病的了解不够或是出现药物副反应后的担心以及长期服药产生压力等心理,会出现自行减药停药的情况。不提倡上述的做法,如果的确有相关用药疑惑或顾虑,建议与信任的专业医生进行提前沟通,充分了解疾病维持治疗的意义、服用药物的特点以及不良反应的应对知识。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提前与医生做充分沟通及评估减药停药风险利弊后,协商决定。
颜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15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心理问题,原生家庭之殇?
很多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或心理问题时,都会把自己的症结理解为源于原生家庭父母的问题,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自我成长中出现心理问题就真的没有办法解脱吗?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的确,遇到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仅是给予我们生命并守护它,同时也是我们未来人格的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 不过不完美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或困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内心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甚至会尝试改变我们的父母。而事实是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一个人是完美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的我们仍然一直在追求人格的自由。而结束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我们心灵的羁绊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学会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也就是说,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模式的确为我们成年后的人格形成一定的基础特质,但这就像雕塑一样,也只是前期的雏形,我们的人格最后达到何种境界,仍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长河中去体验,去经历。过往无法改变,只能接受,但未来的舵盘依然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因此如何选择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键。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你的童年经历在历史长河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完全决定你全部的人生。 而真正的解脱,首先是真正做到对过去事实的接纳,只有真正做到这样一点,它虽然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也未被遗忘,但你对它的纠结就结束了,而你也由此获得了自由。 其次,放下改变过去或是父母的执念,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学会接受之后,更重要的是在自身的内心寻找答案,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同时开始尝试努力改变自己。 最后,解脱的途径就是用心去感受当下,所有的尝试精力投入到当下的行动,给自己时间,人生长河漫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滴石穿的道理你我都懂,所以努力当下的每一步,有一天终究会遇上那个更好的自己。
颜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11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早期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
中科院心理所2021年发布的全国国民健康数据中表明,青少年抑郁发病率高达26.4%。在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数据中,无论学校体制如何,一个班级20%左右的孩子看过精神科医生。当前很多调查都显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事实:儿童青少年正遭遇“心理危机”。那么儿童青少年现阶段最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呢? 1.睡眠问题:青少年晚睡,与褪黑素分泌晚有关,通常比其他年龄段要晚2个小时,所以青少年时常表现出习惯晚睡晚起。有研究表明,让青少年早上多睡1个小时的学习效果更好。所以,如果青少年晚睡晚起的话,父母要想到这是青春期激素分泌的问题导致的,不完全是青少年懒。 2.青少年情绪问题:莫名感到心情压抑,容易烦躁,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被动,不愿与人交往,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等。 3.学习适应问题:青春期刚好是初中阶段,很多孩子在小学期间仅凭自己的聪明就足以应付学习,但到了初中以后,课业内容及难度的增加,很多孩子难以在学业上保持领先,如果之前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造成学业压力,产生畏难心理,导致自信心下降,学习成绩下滑。 4.友谊和同伴关系问题: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青少年开始建立与家庭分离的自我认同,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而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安全性和不确定性,他们会变得更加脆弱敏感,在这个时期他们通过与同伴的关系来探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完成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心理课题,那就是自我认同。 5.网络使用问题:现今社会,新媒体互联网游戏对青少年的冲击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过度沉迷和依赖。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通常与家庭缺乏温暖有一定关系,也与家庭规则不明确有很大关系。 6.性心理困扰: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生理发育高速发展,而心理发育较为滞后,导致有关性方面的困扰开始增多,包括开始出现性幻想,性别烦恼等。 而进入青春期,与父母发脾气,变得不再那么听话,开始出现叛逆,就一定是心理问题吗? 青春期变得叛逆,实际上是自我意识独立的表现,此时的青春期有四个典型的行为特征: 1.开始对父母持反对态度。对父母的容忍度降低,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开始批评父母的行为。 2.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对自我强烈的关注,喜欢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3.特别在意个人隐私。喜欢与父母保持距离,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总是喜欢遮遮掩掩,不再对父母表现坦率,甚至反锁房门。 4.情绪和人际关系多变。此时青春期孩子变得情绪不稳定,对人际关系敏感脆弱多变。 而如何了解是正常的青春期表现还是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判断:1.问题持续的时间长度。2.症状的严重程度。3.这个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干扰了青少年的生活。4.这个问题对家庭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如果问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症状严重,并干扰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家庭功能也受到了影响,那么就有必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以下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13个危险信号,帮助家长早期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下任何迹象,您就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1.长期沉默寡言,对别人毫无兴趣。 2.没有同龄朋友,也没有融入同龄群体。 3.课外活动和周末活动的模式突然改变。 4.我行我素,避开你或其他成年人。 5.老实温顺,从不追求独立,从不发起活动。 6.在学校的行为突然变得更糟(出勤情况或学业成绩)。 7.经常离家出走或逃学。 8.经常打架和对他人施加身体虐待。 9.与许多同伴发生随意的性行为。 10.经常酗酒。 11.频繁甚至一直陷入焦虑或抑郁情绪。 12.由于过分关注外表而导致体重处于危险边缘。 13.谈论或威胁说要自杀。
颜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115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4条记录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