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谈预防癌症平安一生的重要基础——情绪稳定,心理健康(1)
保持乐观、平衡的心理,对健康的维护特别重要。长期处于工作紧张、心境恶劣、情绪压抑是引起恶性肿瘤、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病人选择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的重要原因。特别要强调的是,情绪对健康和机体抵抗力的重要影响。我想从下面三个角度来和朋友们讨论这个话题。 第一,消极情绪是癌魔的“向导”。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一对中年夫妻家庭和睦幸福,一天丈夫在上班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故去,妻子闻讯痛不欲生。事情过后,她整天以泪洗面,情绪极度压抑,茶不思、饭不想,严重失眠,连亲人也不愿见。出事后的第三个月,她发现黑便,到医院做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术中见腹膜和腹腔淋巴结已广泛转移,虽全力救治,但病人不久辞世。 一个三口之家的幸福家庭,孩子原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0 岁时经过手术成功治愈,学业优秀。但是在面临中考前夕突然猝死在家中。孩子的父亲不能承受这件事,天天默默不语痛苦万分,4 个月后确诊为舌癌,不到 1 年转移扩散去世。孩子的母亲不能承受这一连串的打击,患了抑郁症,失眠,失望,甚至想到自杀……由此,我们说—— 第二,恶劣情绪是引发一系列“多米诺”悲剧的第一张牌 常言说,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遇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事情,比如失业、丧偶、破产、中年丧子、老年丧夫等。因为这类事情属于生活中比较重大的变故,由此被叫做“生活事件”[i] 或应激性事件。在这些生活事件中,尤其是一些对人的情绪有巨大影响和作用的事件突发时,如应对不当,常常会接着引发一件又一件的不幸事件,使“祸不单行”。如笔者曾认识一家人,在十年浩劫后期,四个兄妹中同时有两个人(老大和老二)下乡插队,而这二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回城又特别晚,让父母长期焦急不安,后来经历了几年的努力之后,二个孩子中老大回到了北京,老二调到了北京附近,使家长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没过多久,刚到 40 岁的老大因为高血压没有认真治疗,突发脑出血,猝死在大年三十,母亲悲伤不已,一周后也发生脑出血,偏瘫在床,一年后去世,老大的妻子患糖尿病,不久也死了,丢下一个儿子;面对如此悲剧,老父亲无可承受,接着又患了肺癌,二年后去世,这一家人,三年内就死了四个人,让周围的人感到痛心不已。 再如笔者所熟悉的一位老师傅,他最疼爱的儿子在 40 岁时突然猝死在他的怀中,他悲痛万分,二个月没有出屋,每天以泪洗面,吃不下睡不着,二个月后浑身疼痛,仍不肯看病,到半年时已经明显消瘦,严重贫血,怀疑肾性贫血被收入院,最后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已经不能手术,医生判断只能活 3 个月了。 反过来在临床也可以经常见到这样令人深思的实例:同样得了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等棘手的疾病,有的人治疗和康复就特别顺利,有的人则相反,尽管用了最好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病情仍然每况愈下。这都是为什么呢?—— 第三,人不能决定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什么,但是可以决定如何来面对:许多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著名的 A-B-C 理论: A,代表某一突然发生的任何事件;B,代表面对这个突发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态度与行为,C 代表后续的结果,后果;就是说人不能决定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不发生,但是人可以选择可以决定自己采取什么态度、什么行为来应对。而积极的态度,乐观的行为往往带来相对积极和光明的后果。所以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才是生命的根本支柱。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如何面对不幸,往往决定不幸后面的不同结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的病人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他是一位医生,而且曾经最反对把真情告诉病人。加德纳曾经作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死囚躺在一张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囚犯昏了过去。虽然 1987 年加德纳公布实验结果后受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人们,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随之变形。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因为对于人的生命来说,要存活,只要有食物有水就足矣。但是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胸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更无法谈什么成功、幸福了。[ii] 情绪与癌症的关系极为密切,机理何在?据实验证实:在情绪好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内啡肽”物质,这种物质既可镇痛又抗衰老,且能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癌细胞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还能调整内分泌功能,排除生理障碍,从而使人体细胞活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相反,在情绪不好时,会使肾上腺素皮质酮分泌增加,这种激素进入血液后,可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引发正常细胞癌变。[iii] 因此,为了避免情绪不好造成疾病(特别是癌症)和一系列不良后果,我们应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心胸开阔、豁达,坚强,乐观,来应对突如其来和难以抗拒的不良精神刺激,具体的办法我会在续篇中与您分享!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主编:《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年第二版,第 87 页。 [2] 摘自韩如意:《当代青年》2003-7 期,引自《报刊文摘》2003-6-30 第 1787 期。 [3] 张禹:北京军区总医院 健康报网站 2003-4-21
黄萍
主任医师
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448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