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慢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与基础治疗
慢性便秘,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分为慢传输型便秘,输出口梗阻性便秘和混合性便秘。其发病原因复杂,常见原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纤维素成分少,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 2、生活习惯不良,例如,有便意的时候不去厕所,久而久之便意减退。宿便在肠道里面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干结。 3、精神因素,例如焦虑紧张,是肠道的蠕动功能减缓。 4、药物因素,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服用多种药物治疗,有些药物可影响肠道的蠕动,造成结肠蠕动缓慢。 5、解剖因素,一些自然产的妇女,分娩时胎儿过重,老年之后盘底肌肉萎缩,盆底结构薄弱,排便时造成直肠前突。 便秘的治疗方案强调三位一体综合治疗:调节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和医学手段干预。 1、饮食结构的改变 足量水分摄入(水、蜂蜜水、果汁均可);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实用自治酸奶、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杂粮、蔬菜、水果;慎用网络推销的清肠药(肠清茶、番泻叶、麻仁丸、果导片),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肠道黑变病。 2、生活规律的改变 养成晨起或睡前排便的习惯(不超过10分钟),平时有便意即时上厕所;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少久坐不动;适当体育锻炼;餐后活动1小时左右; 3、药物、手术和其他物理治疗 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线治疗方案是改善肠道微生态,常用的制剂有益生元和益生菌。建议进食的自制酸奶加水果,就属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的方法。有些患者加用一些促进肠道动力药,例如琥珀酸普芦卡比利,亦会获得较好的疗效。肠道微生态移植,也是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方案。 针对盆底肌肉薄弱,有直肠前突的患者,强调生物反馈治疗,目的是加强其盘底肌肉,建议老年的妇女长期自行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 当上述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结肠次全切除,90%以上的患者会获得良好的疗效。
赵青川
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