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立湘水之滨,瞻巍巍麓山,这里有一座根植于湖湘热土砥砺奋进的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历经百年淬炼不忘初心,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长沙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20年,是湖南省第一所由国人自己创办的公立西医院,现已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公共卫生防治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总占地面积约246亩,编制床位1683张,实际开放床位2000张,在职职工2000余人(其中,博士33人、硕士551人;高级职称434人)。医院先后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集体”“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单位”“全国人文爱心医院”“湖南省群众最信赖的医院”“湖南省文明单位”。2020年以来,医院作为省级唯一、市级定点新冠肺炎救治机构,承担了长沙所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其他市州上转重症病例的救治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医院“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医院一院四址,本部位于开福区营盘路蔡锷路口,主要收治各类综合性疾病;南院位于芙蓉区浏城桥水絮塘,为建于1950年的原长沙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并入医院,主要收治艾滋病、结核病、动物致伤患者;北院位于开福区捞刀河,为建于2003年非典后、2009年正式启用的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承担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长沙仲景医院位于开福区开福大道与绕城高速交界西南角,为2022年4月23日建成的方舱医院,规划床位2320张,是长沙落实“强省会”战略的民生工程和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医院持续聚焦学科建设。开设50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5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5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8个、市级医学研究所共6个;拥有艾滋病、呼吸道传染病、胃肠微创外科3个省级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先后牵头成立湖南省公共卫生(艾滋病)联盟、省眩晕联盟、省动物致伤防治联盟、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感染外科联盟、长沙市临床分子诊断中心及长沙市临床检验中心,目前为19个市级医学会专委会主委单位、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单位,拥有1个省级和10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2021年4月,医院被确定为委省共建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2022年,4个市级重点学科通过“十四五”市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阶段性评估答辩,获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及各类科研经费近2000万,感染病学科和普外科入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遴选行列。已率先全市引进省部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外聘长江学者及各类国内顶级专家14人,全面加快高水平复合人才推动医院高水平建设步伐。医院持续聚势科研创新。近年来,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课题立项数屡创新高,各类科技成果奖、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硕果累累,学术论文、SCI论文发表实现新突破。2021年,《构建区域民生项目信息化体系在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中的应用》获评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年,我院专家关于人感染H3N8禽流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IF19.568。省卫健委重点科研课题(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医院与华大基因、圣湘生物合作共建国家级精准医学实验室,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22年,临床试验项目合同金额超3千万,同比增长84%。2022年7月,医院挂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全面深化校地医教研协同战略合作。医院是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拥有研究生导师共3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64人;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湖南省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医院持续聚力内涵发展。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加强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先后成立神经医学中心、呼吸医学中心、急诊急救中心、普外医学中心、感染科肝病中心和儿科医学中心等多个医学中心,重点打造了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等多个特色优势专科;2021年,医院批复挂牌“长沙市肿瘤医院”,新设全科医学病房、老年医学病区,启动“主诊医师负责制”试点,成立老年髋部疾病微创治疗中心,通过ERAS肝胆外科标准病房认证;2022年7月,引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减重团队,共同成立长沙市第一医院减重中心(王存川专家工作站),获评“市健康促进示范医院”;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专家工作室签约落户,与医院合作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肝胆胰疾病联合诊疗中心”。同时,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全国领先,DPMAS人工肝治疗、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精准䄂状胃切除术等多项技术填补市级医院空白。医院积极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重点开展疑难危重病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成功创评国家级胸痛中心、省级卒中中心及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市120城北急救分站落户我院,院前-院内急诊实现无缝衔接,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医院持续聚能内部管理。先后获批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级试点、省级试点医院,医改监测指标连续多年排名全市第一,全面推动依法治院工作得到国家卫健委法规司高度肯定,获评“2016-2020年湖南省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人成功入选湖南省深化医改研究专家库。构建了HIS、电子病历、LIS、PACS、OA等多系统统一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智能医疗服务系统,上线HRP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医疗运管信息化,医疗收入增速连续居市卫健系统首位。着力智慧医院建设,率先全市上线互联网医疗,省内首家实现省市特门线上续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打造了国内先进数字化智慧药房、建成了省内一流一体化数字手术室,获评“数字化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评价”单位。率先全市启动DRG成本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双通道”政策落地,获批省市两级DRG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医院、省医保局移动混合支付试点医院、市康复病组按价值付费改革试点医院。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大幅提升,2021年医院得分702.3分,全国排名304名,湖南省排名第14名,市属医院排名第一。医院持续聚心人文关怀。2021年,7.5万㎡医院新大楼顺利竣工投入使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原址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项目1期2022年底完成主体封顶,项目2期已启动基坑开挖。2022年,医院与开福区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组织19个党支部与街道社区“党建结对”,做实“一心医意树旗扎根”行动,内科二党支部与清水塘社区共同打造的“清医色”服务品牌为全市示范;强化“党建引领医联体”,与开福区合力打造的清水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开诊,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医院多年坚持践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主题义诊、健康宣教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活动,充分体现百年一医的传承与担当。医院持续聚责疫情防控。2020年起,医院勇担省级唯一、市级定点新冠救治医疗机构的重任,先后完成国家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湖南省新冠重症病例救治中心、过渡排查病房及负压手术室、方舱实验室、沙坪后备定点医院及隔离院区长沙仲景医院建设启用,精锐团队“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峰值期间达2000余人),高效应对4轮区域性疫情考验,外派200余人参与省内各项新冠应急处突工作和赴贵州、海南、吉林、西藏、四川等省外抗疫支援,为全国抗疫持续贡献了“一医”力量。蹄疾步稳谋出彩,薪火相传向未来。“十四五”期间,长沙市第一医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围绕“三高四新”强省会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引擎,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连续增长。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定生命至上,着力“健康长沙”建设,以医疗水平提档升级为出发点,以医疗质量安全稳定攀升为落脚点,全力以赴推动“卓越、平安、人文、智慧、幸福”一医建设。
科室服务
科室医生
科普文章
文章 怎么会得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是一种涉及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统的疾病,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高发病率。长时间不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许多职业,如教师,都可能受到周围血管病的困扰。这种疾病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周围血管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酸胀、麻木和水肿等。 1. 糖尿病与周围血管病密切相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因此,预防糖尿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周围血管病至关重要。 2. 缺乏锻炼也是引起周围血管病的原因之一。平时应加强锻炼,如散步等,这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3. 饮食不规律也是导致周围血管病的原因之一。应避免经常吃油腻食物,尝试在家做饭,避免外出就餐。 周围血管病对患者身体危害极大,可能导致感染性疼痛、肢体溃疡、局部感染和坏死组织以及缺血性神经痛。为了治疗周围血管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检查和治疗。在治疗期间,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和暴躁。 周围血管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和血管扩张剂等。手术治疗包括动脉重建术、静脉曲张切除术等。 周围血管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保持血糖稳定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也是预防周围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周围血管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生命之光传递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其先兆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先兆症状: 1. 心绞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胸痛,疼痛可能向左肩、颈部、上臂或背部放射。疼痛可能比以往更加频繁、剧烈,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发生。硝酸甘油可能无法缓解疼痛。 2. 胸闷: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压迫感或窒息感。这种症状可能与心绞痛同时出现,也可能在活动时出现。 3.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呼吸困难,并伴有咳泡沫样痰,这可能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征兆。 4. 心律失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心跳不规律,甚至出现房颤等心律失常。 5. 其他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一些患者可能没有心前区疼痛,而是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部酸痛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医疗故事汇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怎么办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本文将详细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病因与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根据缺损的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卵圆孔未闭:缺损位于心脏中心,是室间缺损中最常见的一种。 2. 房间隔缺损:缺损位于心脏两侧,可分为中央型、膜周型和缘型。 3. 室间隔缺损:缺损位于心脏底部,可分为膜周型、肌部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的临床表现与缺损的大小、位置和分流量有关。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 呼吸困难:活动后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 2. 多汗:活动后出现大汗淋漓。 3. 进食困难: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 4. 肺部感染:反复出现肺炎、支气管炎等症状。 5. 心力衰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紫绀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1. 体格检查:医生可听到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等。 2. 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3.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最常用的方法,可明确缺损的位置、大小和分流量。 4. 心导管检查: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可进行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的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缺损的大小、位置和分流量。以下为常见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缺损较小、分流量较小、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2. 介入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进行介入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 3. 外科治疗:对于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大、症状明显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五、日常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3.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4. 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 六、预后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缺损的预后与病情、治疗方式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字健康领航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4 名
在线服务患者
5 次
科普文章
1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