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随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命名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3月7日托管酒钢集团兰泰医院,定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2023年5月整体移交我院;2015年1月6日合并原兰州兰电电机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站院区。经过七十五年的发展,我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院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2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686张,实际开放床位2788张。2022年接待门、急诊患者218万人次,出院患者8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6万台次。我院现有职工4051人,其中博士后9人、博士183人、硕士研究生911人。正高级职称279人、副高级职称4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3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8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12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5人。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100万元以上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245件。医疗实力雄厚,医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中心”,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1个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高端医用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糖尿病防治医学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智能影像医学行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脏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中心;1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普通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内分泌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胸部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生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感染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妇科肿瘤临床研究中心、甘肃省血液病分子诊断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科;2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甘肃省重大疾病临床及生物信息资源库、甘肃省生育力保存资源库;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智能影像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临床用药风险防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胃癌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部高发消化系统肿瘤综合防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中药制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市级产学研科技合作基地:胆道恶性肿瘤胆汁液体活检技术研发中心、兰大一院磁热疗研发实验室、兰州市5G+人工智能辅助消化系统早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基地;1个转化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干细胞医学转化中心;1个省级高校产业研究院:甘肃省生殖材料产业研究院;2个省级科普基地:兰大一院影像医学科普基地、兰大一院健康与慢病防治科普基地;6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发肿瘤及重大慢病防控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精准影像协同创新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冠心病诊疗技术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胸外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专业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胃癌转化医学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殖医学转化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省级医疗专业质控中心:心血管介入、重症医学、消化内科、生殖医学、手术室护理、血液病、传染病、临床外周介入、呼吸内科、病案管理、消化病微创外科、胸外科、高压氧、胸痛、呼吸重症;2个省级救治中心: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5个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型学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学、影像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列入兰州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7个专科联盟:甘肃省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专科联盟、甘肃省生殖医学与不孕症专科联盟、甘肃省重症医学专科联盟、甘肃省感染肝病专科联盟、甘肃省老年医学专科联盟、甘肃省麻醉学专科联盟、甘肃省胸外科专科联盟、甘肃省加速康复外科专科联盟、甘肃省消化内科专科联盟、甘肃省儿童肾脏专科联盟、甘肃省呼吸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疼痛专科联盟、甘肃省新生儿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心脏瓣膜病诊断专科联盟、甘肃省胸部肿瘤专科联盟、甘肃省儿童危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联盟。11个技术联盟:甘肃省胸痛中心联盟、甘肃省心血管危重症及ECMO技术联盟、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标准化技术联盟、甘肃省肝胆胰微创技术联盟、甘肃省外周介入护理技术联盟、甘肃省病案信息技术联盟、甘肃省内镜护理技术联盟、甘肃省脊柱退变技术联盟、甘肃省肝病综合治疗技术联盟、甘肃省病理诊断专科联盟、甘肃省手术室外无痛诊疗麻醉技术联盟。甘肃省科协金城科普专家团队2项。联合成立干细胞医学转化中心。全院整合资源集中打造6大优势学科群:西部重大及高发肿瘤早诊早治与防治体系建设、西部高发慢病防治与康复、心脑血管疑难危重病防治、生殖医学与遗传、妇幼急危重症、重症医学与创伤等学科群。2019年获批31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其中甲等学科14个、乙等学科15个,丙等学科2个,16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专业,其中甲等专业7个、乙等专业9个。多年来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等众多科研项目;荣获多项省部级奖项;发表SCI论文千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数百余部。近三年来,我院科研项目立项569,其中国家级项目41项,省部级项目294项;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8项,甘肃省医学科技奖17项,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2项,黎秀芳护理科技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44篇,其中SCI论文601篇,CSCD论文344篇,CSTPCD论文499篇。获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完成了“机构+项目”双备案,是全国第一家双报双批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内、外、妇、儿等22个教研室,拥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麻醉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临床药学7个本科专业。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领域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领域18个,每年本科、研究生毕业生700人左右。2014年我院申报成功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甘肃省首批6个培训基地之一,基地培训学科涵盖内、外、妇、儿等29个专业,2020年全科专业基地获全国重点专业基地。获批国家心血管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重症医学四个专科制度试点专科培训基地。医院与WHO国际癌症研究署、瑞士洛桑大学及医院、国际加速康复外科协会、德中医学协会、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及医院、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医院、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等多家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持续开展深入合作。近5年选派200余名职工出国(境)交流、研修。执行科技部引智项目、科协海智计划16项,外国专家230人次来院交流,67名专家担任校级、院级客座教授、指导教师。医院是中国首个国际加速康复外科协会加盟医院,承担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培训项目,是甘肃省唯一国家卫健委“30个中非对口合作医院”承担单位,中德-德中肝病与肝移植、创伤医学两个创新中心及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协会兰州培训基地所在地。多年来,我院扎实开展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圆满完成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交付的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等医疗救治任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贡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整体延伸,东岗园区始终将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秉承“病人我中心”的宗旨。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一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
婴儿期是人生中最快速发展的阶段之一,满月后的婴儿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高峰。以下是一些关于一个月婴儿发育特点的科普信息,帮助家长了解宝宝的成长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个月婴儿的身高体重指标。根据统计数据,男婴的体重约为5.03公斤,身长约为57.06厘米;女婴的体重约为4.68公斤,身长约为56.17厘米。头围、胸围、坐高等指标也呈现出类似的性别差异。 在身体发育方面,一个月的宝宝面容逐渐丰满,肩部和臀部相对狭小,颈部较短,四肢呈屈曲状态。此时,宝宝的小手仍然喜欢握拳,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动作发育方面,一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头部抬起、四肢伸展等。不过,由于颈部力量不足,宝宝在俯卧位时,下巴离床的角度还无法持久。因此,家长在宝宝俯卧时需要格外注意,防止窒息。 在感觉发育方面,一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识别熟悉的声音,对陌生的声音感到惊吓。此外,宝宝的皮肤感觉比成人更为敏感,对温度和疼痛的反应也更加敏感。在睡眠方面,一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睡18-20个小时,其中大约有3个小时处于深睡眠状态。 为了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保持宝宝充足的睡眠,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合理喂养,保证宝宝营养均衡。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多与宝宝互动,促进宝宝的语言和情感发展。 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总之,了解一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医疗之窗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岁宝宝踮脚的动作暗藏玄机,家长千万要留心!
一岁宝宝的踮脚走路现象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关注。踮脚走路可能是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发育问题的信号。本文将探讨一岁宝宝踮脚走路的原因、可能存在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一岁宝宝踮脚走路的原因 1. 正常生理发育:一岁左右的宝宝正处于学步阶段,踮脚走路是其正常生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宝宝肌肉力量的增强,他们逐渐能够稳定地走路,踮脚走路现象会逐渐消失。 2. 鞋子问题:鞋子不合脚,如鞋底过硬、鞋码过小等,可能导致宝宝踮脚走路。选择合适的鞋子对于宝宝的正常行走至关重要。 3. 错误习惯:宝宝可能因为好奇、模仿或其他原因养成踮脚走路的习惯。家长应及时纠正宝宝的错误习惯,避免不良影响。 二、一岁宝宝踮脚走路可能存在的疾病 1. 脑瘫:脑瘫是一种由于脑部发育异常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踮脚走路可能是脑瘫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2.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畸形疾病,可能导致宝宝踮脚走路。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脊柱发育情况,及时就医。 3. 骨髓炎:骨髓炎是一种骨感染疾病,可能导致宝宝踮脚走路。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4. 肌肉无力症:肌肉无力症是一种肌肉疾病,可能导致宝宝踮脚走路。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活动能力、肌肉力量等。 三、预防和治疗方法 1. 选择合适的鞋子: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过硬、过小的鞋子,确保宝宝的脚部舒适。 2. 锻炼肌肉:通过适当的锻炼,增强宝宝肌肉力量,有助于纠正踮脚走路现象。 3. 观察病情: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 就医治疗:对于疑似患有疾病导致的踮脚走路,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医疗科普小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茵栀黄口服液说明书是怎样的
新生儿黄疸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善,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从而引发皮肤、眼睛等部位的黄染。茵栀黄口服液作为一种常用的去火清肝毒药物,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茵栀黄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黄连、金银花和茵栀黄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护肝的功效。对于轻度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建议每日服用一支,每次半支,连续服用3-5天即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 然而,茵栀黄口服液并非万能良药。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腹泻、黄色水便等副作用。因此,家长们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进行,切勿随意增减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茵栀黄口服液对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有限。若宝宝黄疸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此外,茵栀黄口服液开封后应立即服用,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以免影响药效。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们了解新生儿黄疸和茵栀黄口服液,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 1.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特点 2. 茵栀黄口服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如何正确使用茵栀黄口服液 4. 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 5.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医疗趋势观察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1 名
在线服务患者
18 次
科普文章
3 篇
好评墙
好评数
11 个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5岁孩子近半年反复发烧,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6-16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新生儿51天,最近几天便便一直都是黄绿色,吃奶正常,但是白天完全清醒玩耍的时间很少,除了睡觉,大多时候都是在哼唧闹觉,不愿意自己躺,一直需要大人抱着,大便量不多,次数在6-7次左右,最近一直有在吃益生菌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6-09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你好,孩子高烧,吃了退烧药后3个小时,现在又烧起来了,也吐了,也是39度多,还能吃退烧药吗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5-24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老人嗦了饭喂给了宝宝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5-08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小孩舌苔厚,大便干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4-14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孩子常流鼻血,手掌皮肤干粗脱皮,手肘处特别干粗。腿从小蹲不住,现在走站时间不长。孩子从没补过钙。中医说脾肺不好。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4-10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黄疸问题咨询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3-09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医生帮我看看宝宝的便便是否正常,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3-07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宝宝不拉屎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2-22
原新慧
副主任医师
疾病描述:
你好,我家娃现在2个月,30天的时候体检奶粉过敏,换胚敏舒,轻,刚开始转奶的时候脸上出小疹子,过了几天就自己好了,现在又出来疹子,脸上硬硬的。要怎么办呢?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