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关节科

关节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室介绍
拥有119年历史的河南省人民医院——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根植中原大地,秉承“仁爱、博学、严谨、卓越”医院精神,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担当人民医院社会责任。在深化现代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凝练铸造了“人民医院服务人民”的百年省医品牌形象。——历史文化悠久。医院前身是中华基督教内地会1904年创办的开封“福音医院”,1950年更名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55年随省政府迁址郑州,1993年获批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增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被确定为“部省共建”医院,2017年一次跨越55个位次,跻身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100强,2019年纳入郑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体系,2020年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授牌,2022年成为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科实力突出。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24个,国家级培训中心17个,省级质控、诊疗与研究中心46个,省级医学中心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个,河南省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4个。——科研平台一流。有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研究机构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36个。——人才梯队完整。拥有高级职称专家1386人,博士、硕士3320人;有中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特聘院士5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41人,中原名医及领军、拔尖人才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优秀专家2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9人,省高层次人才12人。——业务技术领先。成功实施全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成功开展全省首例肺移植手术,全省首例镜面人双肺移植,手术量全国第四;成功实施“ALPPS”手术切除巨大肝癌,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实施全国首例颅内复杂脑动脉瘤的Pipeline血流导向治疗技术,手术直播首秀国际舞台;成功完成大陆地区首例帕金森震颤“磁波刀”治疗;介入脑血管科24小时全天候双DSA随时抢救2个以上急诊脑卒中患者;国内首个一站式多模态影像卒中救治平台正式启动,首次将“DPT”缩短至15分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近年来,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强院和高质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双高”发展目标。在学科实力、科技创新、服务形象、品牌声誉等多个方面都迈上新的高度,实现了新突破。一院多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历经5年推动、2年9个月的辛勤筹建,顺利开诊投用,2019年更名“华中阜外医院”,纳入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体系;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建设加快推进;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南、豫西南、豫东、豫南、大别山分院挂牌运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生殖医院、脑血管病医院、中医院发展态势良好;河南省国际医疗中心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二部相继建成投用,河南省急救中心全新升级;全省首家获批“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资源共享,开放共用,科研能力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更加高效。打破传统管理架构,整合管理资源,省内率先成立运营管理部、患者体验服务部等,管理效能充分释放。站位学科前沿,调整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专业细化,学科实力明显增强;移动卒中车、“慧思考”、Mazor,全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全省首台PET-MR、全国首家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帕金森震颤治疗中心、国内首个一站式多模态影响卒中救治平台相继落户投用;先后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HIMSS(住院)六级测评、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落实医改硕果盈枝。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形成特色品牌,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高度肯定;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率先建立空地互联网三位一体紧急救援体系,受到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报道;推行预住院、日间医疗、惠民医疗服务等一系列控费用、惠民生的医改举措,广受社会赞誉;构建以“尊重、慈爱、关怀、共情”为核心价值的改善患者体验服务体系,“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深入人心,融入行动。以“七个省医”建设为抓手,注重文化传承,孕育发展文脉,塑造文化品牌;抓文明创建、促共建共享,软实力成为硬品牌。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唯一;2020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35,我省第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位列全国专科医院29名;连续14届蝉联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连续六届蝉联丁香园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优秀公立医院荣誉称号,最好成绩全国第三,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唯一。三次蝉联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医院等4项大奖;“医疗健康服系统模型构建”等4个项目荣获亚洲医院管理奖;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医院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十大亮点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示范单位、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医院、人文爱心医院、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众星成城奖等;在国家组织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医务人员回应性满意度98%,全国排名第一;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原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抗痛风药物“此起彼伏”,适合你的抗风药是啥?

痛风:一场与尿酸的持久战 痛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感到疼痛难忍的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虽然痛风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将痛风带来的痛苦降到最低。 痛风,到底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当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尿酸水平 痛风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在急性发作期,主要是通过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依托考昔、扶他林等)、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在慢性期,则主要通过药物控制尿酸水平,防止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和沉积。 常用的降低尿酸药物包括: 1.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呤醇、非布司他 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 3. 促进尿酸溶解的药物:丙磺舒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痛风患者,如何控制病情?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肉类、内脏等。 3. 定期复查: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痛风,虽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将痛风带来的痛苦降到最低,过上正常的生活。

医疗新知速递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痛风能打篮球吗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常困扰着许多患者。对于许多痛风患者来说,运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那么,痛风患者能否打篮球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痛风患者运动的相关知识。 首先,痛风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格外注意。痛风发作时不建议打篮球。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尿酸增加,从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因此,痛风患者在运动时应该循序渐进,从小活动量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那么,痛风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呢?研究表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痛风患者较为适宜。例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尿酸,同时不会对关节造成过大的压力。 当然,痛风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关节受伤。 2. 运动时穿着合适的运动鞋,避免脚部受伤。 3. 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拉伸,缓解肌肉酸痛。 4.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在痛风发作时,患者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痛风患者可以选用以下药物: 1. 抗炎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用于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疼痛和炎症。 2. 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别嘌呤醇、苯溴马隆等,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 3. 碱性药物:如小苏打片,用于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除了药物治疗,痛风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生活方式调整: 1. 饮食方面:以细粮为主,少吃粗粮;避免饮酒,特别是啤酒;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2. 休息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痛风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运动,痛风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医疗数据守护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姿势不当 疼痛上身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疼痛,如颈肩痛、手臂痛、腰腿痛等。这些疼痛往往与我们的日常姿势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一、颈肩痛:不良坐姿和睡眠姿势会导致颈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发颈肩痛。例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电脑,或睡姿不当,如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颈肩痛。 二、手臂痛:长时间从事重复性劳动,如洗衣、做饭、拖地等,容易导致手臂肌肉过度劳累,引发手臂痛,如网球肘等。 三、腰腿痛: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容易导致腰腿肌肉疲劳,引发腰腿痛。 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睡姿,定期变换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3.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如有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生命守护者联盟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2 名
在线服务患者 96 次
科普文章 5 篇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