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室介绍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正医院”,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第一工人医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198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88年3月依托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原重庆市急救站,组建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95年获批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3年成立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2017年10月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集急救、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面向社会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同时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主城八区120指挥调度和日常急救职能。医院是国际紧急救援组织网络医院及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先遣队所在医院、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实习基地、重庆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重庆市航空救援联盟、重庆市急诊急救联盟、重庆创伤救治联盟牵头单位。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健康路1号,坐落于交通枢纽两路口地区;总建筑面积10.2万m2,编制床位1200张;现有职工1565名,其中高级职称233人,有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硕士生导师31人次,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4人次,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6人,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4个,渝中英才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医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聘请北京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高层次专家近10名。医院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装备:2台64排128层螺旋CT及16排螺旋CT1台、2台1.5T核磁共振、全数字化平板心血管造影机(DSA)2台、悬吊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1台、德国体外循环机(人工心肺机)1台、数字式高清晰胸腹腔镜4台、菲力普彩超4台、数字式高清晰神经内镜1台、手术显微镜2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于2015年底建成西南地区首个智能药房,在全国率先实现药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医院一、二、三级学科分科齐全,拥有39个临床医技科室和65个专病门诊。其中“急诊医学科”“神经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伤外科学”“院前急救医学”“重症医学”为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临床护理学”“神经内科”“胸心外科”“普外科”“检验科”“老年科”“临床药学”“麻醉科”“影像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神经损伤与危重症”为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内分泌科为重庆市能力提升项目学科。学科建设充分体现急危重症和创伤救治特色。创伤外科团队提出的创伤救治理论多次被引入欧洲复苏指南(2005版、2010版、2015版),创伤急危重症医学已形成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群。经过多年努力,医院在移动医院实践和移动生命支持技术上取得进步,多发伤的综合救治、神经重症及颅脑创伤监护救治、心血管及大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中心脏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腔镜、内镜等微创诊疗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糖尿病足防治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超高龄老年外科学取得新突破,“显微镜+神经内镜”下脑干血肿清除术填补了我市该领域空白。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认证,获批国家卫计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单位、国际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单位。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创伤学分会常委单位。自1964年以来,医院先后承担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医学院校学生实习阶段教学任务50余年,近20年来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常年开展医学院校本科、专科阶段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生教学、国家住院医师规培、专科和本科生实习、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全科医生骨干培训、转岗培训、基层医院急救技能培训等教学工作。医院建有设备完善的具有急救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重庆市急诊医学培训中心、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依托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和重庆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重庆大学创伤医学中心等平台,2018年建立了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引进王正国、付小兵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2018年以来,医院申报并获批科研项目百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厅局级奖6项。并已获批国家专利授权5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10项,出版专著近20部。医院搭建多维度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加强与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合作,2017年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医、教、研、管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建立和签署国际合作关协议,进行专业技术人员互访交流、开展国际远程会诊和现代化医院管理交流等,进一步提高医院内涵建设、科教研水平。医院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120指挥调度日常急救职能,组织规划实施了全市三级急救网络的建设及完善。拥有先进的“120”指挥调度系统,新建的120智慧调度云平台已投入使用,医院现有急救车/救援车辆57台,组织规划实施了全市三级急救网络的建设。近几年,医院着力于重庆市智慧急救体系建设,拥有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120”智慧调度云平台,目前正配合市卫健委推进120急救“一张网”建设,全市“1+31”120指挥调度网络模式已初步形成,成为国内覆盖人口最多的“120”指挥调度信息平台系统。医院牵头了重庆市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是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骨干成员单位,并拥有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指导专家。配合市卫健委推进由我院牵头打造的120急救“一张网”建设。目前已建成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为龙头,7个分中心为骨干,主城区84家网络医院和25家区县医院(急救站)为主体的覆盖全市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专业队伍,实现了地面救护车急救、空中直升飞机救援的陆空立体急救医疗服务,2018年以来直升飞机航空急救医疗服务已常态化运行。医院在开县特大井喷、非典疫情、汶川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云南鲁甸地震、“4.25”尼泊尔大地震等国内外卫生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先后荣获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中国卫生应急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等殊荣。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新生儿隐性脊柱裂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隐性脊柱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椎管闭合不全疾病,主要发生在腰骶部。该病表现为椎骨椎板未闭合,椎管内物质未膨出,与受累节段的脊髓和脊神经损害有关。 轻度新生儿隐性脊柱裂患儿可能表现为下肢力量薄弱、轻度肌肉萎缩、遗尿、麻木等症状,有时伴有腰痛或腿痛。中度患儿运动和感觉障碍更为明显,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畸形、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尿失禁等。重症患儿则可能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瘫痪、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神经营养性改变、营养性溃疡等症状。 治疗新生儿隐性脊柱裂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可能需要基础麻醉和局麻,个别情况可能需要气管插管全麻。预防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为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3. 加强营养,保证患儿健康成长。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生命之光传递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颅内肿瘤有哪些症状

儿童颅内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多种多样,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威胁。以下将详细介绍儿童颅内肿瘤的常见症状,帮助家长朋友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治疗。 一、头痛:头痛是儿童颅内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表现为持续性、阵发性疼痛。头痛部位可能位于头部任何位置,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二、头颅增大:由于颅内肿瘤的压迫,导致颅腔内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头颅增大。部分儿童还会伴有头皮静脉曲张等症状。 三、视力下降:颅内肿瘤可能压迫视觉神经,导致儿童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失明。 四、行走不稳:颅内肿瘤压迫脑干,影响平衡功能,导致儿童行走不稳、步态蹒跚。严重者可能出现偏瘫或全身瘫痪。 五、癫痫发作:颅内肿瘤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症状。 六、恶心呕吐:颅内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儿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与进食无关,可能与头痛、头晕等症状同时出现。 七、精神异常:颅内肿瘤压迫脑部其他区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等症状。 八、其他症状: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发热、抽搐、昏迷等症状。 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术治疗是治疗儿童颅内肿瘤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减轻症状,缓解颅内压增高。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帮助儿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家长朋友们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医疗趋势观察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颅内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导致动脉壁变薄弱,容易破裂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为了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医生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1、脑血管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影像,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2、CT血管造影(CTA):利用CT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对于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CTA是一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 3、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颅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颅内动脉瘤,MRA具有独特的优势。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数字减影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细节,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超声检查:对于一些较小的颅内动脉瘤,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异常的血流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 确诊颅内动脉瘤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通过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2、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夹闭或栓塞动脉瘤,防止其破裂出血。 3、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封闭动脉瘤,防止其破裂。 颅内动脉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遵医嘱,按时服药。 5、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药事通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4 名
在线服务患者 5 次
科普文章 12 篇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