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3年,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是国家卫生部首批授予的三级甲等医院、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卫健委共建附属医院、省域医疗中心。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急危重症疾病而享誉省内外。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建设单位、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国家心衰中心、国家房颤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华护理学会临床教学建设基地、中华检验医学培训工程培训基地、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国家心衰医联体湖南省中心、湖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医院占地面积107亩,编制床位2315张,开放床位2700张,设有43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医院现有职工2886人,其中高级职称501人,博士188人,医师队伍研究生占比76.8%。拥有亚太眼科教授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医院在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学科能力建设,走出了一条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内分泌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心血管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儿科、急诊医学科、感染科、医学影像科、护理学、胃肠外科、肿瘤科、中医科13个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病科、肛肠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科、医疗美容科、麻醉科、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科、肝胆胰外科、神经外科、胸心血管外科、眼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18个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获批“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打造了胸心血管外科、骨科、肾内科、整形外科、内分泌科、肝胆外科、急诊医学科等7个全国百强专科。以新技术新项目为依托,树立了微创、介入、内镜、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4大技术品牌;形成了胸心血管、内分泌与代谢、肿瘤医学、骨科、急诊医学、危重症医学、妇儿学、消化系统疾病、神经与康复等9大优势学科群。年门急诊约180万人次,年出院约10万人次,年手术量约3.5万台次。医疗服务范围覆盖湘中、湘南、湘东地区,并辐射至湘西、粤北、桂北及赣西等地,服务6000余万人口。服务量排名全省单体医院第4,省会外第1。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第120名,为A+级单位。医院是全国著名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教研室23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3个,是湖南省脊柱微创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培训及考核基地、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8人,近10年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16人次获国家级及省级优秀带教师资称号。麻醉科专业基地为全国重点住培专业基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成为医院名片,在全国总决赛上获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从南华附一起步,走出了一大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高端医学人才,毕业生覆盖全省80%以上三甲医院。医院大力实施“科技兴院”政策,是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省分中心、湖南省胃癌研究中心、湖南省肝癌早诊早治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湖南省糖尿病、心肌损伤、免疫相关性脑病、脊柱微创、干眼疾病临床医学中心5个,建设有内分泌与代谢、肿瘤疾病、心血管大数据与影像人工智能、骨与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脑疾病多学组、医学影像、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所9个。近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在NatureCommunications,、Hepatology,JournalofHematology&Oncology、NucleicAcidsResearch、TranslationalResearch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700余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医学科技奖10项。科研综合实力在省会外排名第1。医院认真贯彻“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主动承担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近年来参加汶川地震救援、抗击禽流感疫情等大型紧急救援活动10余次。同时医院积极开展援疆、援藏、援外等对口支援工作,荣获“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为省、市两级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并多次派遣人员支援武汉、北京、新疆、海南、上海和省内其他医院。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成效突出,获“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未来,医院将继续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秉承“团结、求实、创新、维康”的核心价值观,奋力开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向建设国内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中心、教学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砥砺前行。
科室服务
科室医生
科普文章
文章 囊性淋巴管瘤可以自愈吗 囊性淋巴管瘤怎么治疗
囊性淋巴管瘤,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特点为局限性生长,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自愈。那么,囊性淋巴管瘤可以自愈吗?如何治疗囊性淋巴管瘤?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囊性淋巴管瘤自愈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如果不采取医学手段对肿瘤进行干预,肿瘤会持续生长,最终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那么,囊性淋巴管瘤应该如何治疗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囊性淋巴管瘤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防止其继续生长和恶化。 2、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囊液抽吸、抽吸后注射药物、热疗、放疗等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平阳霉素等药物,通过干扰细胞分裂和增殖,达到瘤体破坏、治愈的目的。 除了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 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自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保养,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生物医疗创新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甲下血管瘤是什么
甲下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血管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指甲下方。这种疾病多在婴儿出生时便存在,其成因可能与母体中的机械性损伤有关。甲下血管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皮肤异常肥大,呈现红色或紫色,且质地柔软。 虽然甲下血管瘤对婴儿的健康影响较小,但仍需引起重视。若不及时治疗,血管瘤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甚至影响手指的正常功能。目前,治疗甲下血管瘤的方法主要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外科手术等。 激光治疗是治疗甲下血管瘤的常用方法,通过激光光束破坏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达到治疗目的。冷冻治疗则是利用低温冷冻剂破坏血管瘤组织。外科手术适用于血管瘤较大或影响手指功能的情况。 除了治疗,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碰撞。同时,应定期复查,观察血管瘤的变化。 若发现婴儿指甲下方出现红色或紫色肿块,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甲下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血管性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数字健康领航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这种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囊肿不断增大,压迫周围器官,甚至引发感染、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 以下是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的一些常见症状: 1. 当囊肿或肿瘤直径超过2厘米时,可能会压迫周围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2. 某些患儿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但不会出现咯血。 3. 上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时,可能导致颈静脉怒张、面部、颈部和上胸部水肿。 4. 肿瘤压迫食管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5. 肿瘤增大可能压迫迷走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6. 压迫交感神经可能导致Horner综合征。 7. 肿瘤侵犯神经或骨质时,患儿可能出现疼痛。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病因多样,可能包括畸胎瘤、淋巴瘤、胸腺瘤、淋巴管瘤、血管瘤和甲状腺肿瘤等。确诊后,可通过手术、放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还需进行病理检查,以判断肿瘤是否存在恶性变化。若发现肿瘤有恶变趋势,需及时进行化疗和放疗。 了解这些症状后,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手术和放疗。此外,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饮食、休息和锻炼,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复发风险。
跨界医疗探索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