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贵医附院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人体血液系统中,血小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凝血、止血等生理功能。然而,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疾病的成因,并提高警惕。 首先,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可能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或无效死亡。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免疫抑制剂等,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其次,血小板破坏过多也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等,都可能破坏血小板,导致其数量减少。 此外,病毒感染也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HIV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会误伤血小板,导致其数量减少。 除了上述原因,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还包括:恶性肿瘤、电离辐射、脾功能亢进、骨髓纤维化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毒和细菌。 2. 避免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3. 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4.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血小板减少问题。 5.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生命守护者联盟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友病症状防治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血友病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措施。 一、血友病的症状 血友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包括皮肤出血、关节出血、肌肉出血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出血症状: 1. 皮肤出血:表现为皮肤瘀斑、紫癜、血肿等。 2. 关节出血: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3. 肌肉出血: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4.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吐、黑便、血便等。 5. 肾脏出血:表现为血尿、腰痛、蛋白尿等。 二、血友病的治疗方法 血友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替代治疗、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 1. 替代治疗:通过输入缺失的凝血因子来补充凝血功能,常用的凝血因子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等。 2. 按需治疗:在出现出血症状时,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 3. 预防治疗:通过定期输注凝血因子,提高凝血因子水平,预防出血的发生。 三、血友病的日常护理 1. 避免受伤:血友病患者应避免参与剧烈运动,以免造成关节出血或肌肉出血。 2. 饮食调理:血友病患者应避免食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食物,如鱼、海鲜、黑木耳等。同时,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3. 定期复查:血友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四、血友病的预后 血友病的预后与患者的出血程度、治疗方法、日常护理等因素有关。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血友病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医疗故事汇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人大代表陈薇:推动价拨冷沉淀 破解血友病用药短缺
近年来,我国甲型血友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这种以出血倾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血友病患者用药短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提出了‘保障血友病患者用药,推动价拨冷沉淀工作’的建议。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Ⅷ,容易发生出血。这种出血不仅限于皮肤和黏膜,也可能发生在关节、肌肉和内脏等部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甲型血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预防性治疗,患者可以控制出血症状,过上正常生活。 然而,目前我国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用药需求远远大于供应。据统计,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甲型血友病患者约为12000人,而2010年仅为7000人。随着医保政策的完善,患者对预防性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但药品产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用药短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薇建议国家食药监局进一步推动和扩大价拨冷沉淀工作的范围,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同时,建立血液制品的生产与配送机制,引导企业加强血浆站建设,鼓励新设浆站,并完善血液制品定价机制。 除了治疗,甲型血友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受伤,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解决甲型血友病用药短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生活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医疗之窗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