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便血就是痔疮?别傻啦!可能是这种会致命的癌
你是否曾有过便血的经历,然后毫不犹豫地认为是痔疮?事实上,痔疮并不会癌变,但便血这一症状却与肠道肿瘤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痔疮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区分这两种疾病。 一、痔疮与癌症的区别 1. 痔疮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由肛门静脉曲张引起。主要症状包括便血、肛门疼痛、瘙痒等。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其中内痔最常见。 2. 癌症 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人体内的细胞。当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失去正常生长和分化控制,就会形成癌症。癌症具有浸润和转移的特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二、痔疮不会癌变,但需警惕 虽然痔疮本身不会癌变,但痔疮的初始症状——便血,却可能与肠道肿瘤有关。因此,当出现便血症状时,不能轻易将其归咎于痔疮,而应该及时就医,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 三、如何区分痔疮与癌症 1. 痔疮的便血特点是鲜红色,不与粪便混合,多沾在粪便表面或滴出。 2. 癌症的便血特点是混合在大便中,伴有粘液或脓液,血色较暗。 四、预防痔疮与癌症的方法 1. 预防痔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 预防癌症: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变化,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五、总结 痔疮与癌症虽然症状相似,但本质不同。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便血症状,及时就医,避免误诊误治。
医学奇迹见证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治疗胃癌的方式都有什么
胃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所有患者。本文将介绍胃癌的几种常见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治疗方式。 首先,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短路手术。 根治性切除术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包括根治性切除和扩大根治性切除两种术式。根治性切除的范围包括原发病灶、胃远端2/3或4/5、全部大、小网膜、十二指肠第一部分、区域淋巴结以及局部受浸润的脏器。扩大根治性切除范围则在此基础上,还需切除全胃或邻近受侵犯的横结肠、肝左叶、脾脏、胰体尾和贲门左、脾脉管旁的淋巴结等。 姑息性切除术适用于胃癌已有腹膜或淋巴结广泛转移的患者,但原发肿瘤可以切除,且患者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这种手术可以减轻患者中毒症状,消除因癌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再辅以化疗、中药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短路手术适用于晚期胃癌不能手术切除,同时伴有梗阻的患者。例如,幽门窦部癌合并幽门梗阻者可作结肠前或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胃贲门癌伴有梗阻时可作空肠食管侧侧吻合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捷径手术不能提高疗效,但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此外,中药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虽然很多报道表明其效果不比化疗差,但在临床上并不被广泛认可。因此,对于中药治疗,患者及家属应持谨慎态度。 总之,胃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智慧医疗先锋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肠胃健康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肠胃不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第一反应就是反思自己是否吃错了东西,然后就会想,过一会儿或者休息一下就好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这种对肠胃早期症状的忽视,却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七成人对肠胃早期症状不以为然 据调查,有73%的人表示知道自己有肠胃小毛病,但自认为没事,不必检查。面对肠胃不适,57%的人表示只有在严重的情况下才去医院检查,而定期检查的人仅有13%。这种对早期症状的忽视,也是我国肠胃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万人,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然而,目前我国的早癌发现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早期症状的忽视和缺乏正确的定期检查理念。我国医疗卫生部门也高度重视肠胃疾病“三早”理念在癌症防控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早诊早治作为一项既定政策推广。 不足一成人参与定期内镜检查 目前医学界公认早期癌诊察中最为快速和直接的检查方式就是内镜检测。然而,在问及人们对内镜检查的认识时,44%的人表示对内镜检测的印象是非常恐惧、能躲则躲;超过六成的人知道定期内镜检查是有益处的,但自己做不到;真正能够做到去定期做内镜检查的人,不足10%。 许多专家表示,现在的内镜已经变得极为细小且柔软,在进行内镜检查前,也会使用镇静剂或在喉部进行局部麻醉等方式,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而对于有消化道异常症状者、有肠胃类癌症家族史或癌前疾病者(如萎缩性胃炎等)、长期伴有肠胃不适症状或饮食结构不平衡的上班族等胃肠疾病高危人群,都应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接受胃肠检查,及时遏制病情,提高生命质量。在一些发达国家,定期的内镜检测已经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胃肠疾病多发的日本,很多人都会主动接受定期内镜检测,使得日本早癌发现率能够达到近70%。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肠胃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到出现问题时如果不定期检查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肠胃问题,在发现肠胃不舒服时及时就诊、检查,减少肠胃疾病发病率。
健康百科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直肠癌术后如何做好护理工作呢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直肠癌术后护理的要点,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术后恢复期。 一、术后常规护理 1. 严密监测: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休息与体位:术后初期患者应保持平卧位,6小时后可改为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和呼吸。 3. 活动与康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和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 4. 伤口护理:密切观察切口和会阴部伤口,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5. 肠鸣音监测:肠鸣音恢复是肠功能恢复的标志,需密切关注。 二、呼吸道管理 1. 鼓励深呼吸和咳嗽:术后患者往往害怕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和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易发生肺炎和肺不张。需及时处理疼痛,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和咳嗽。 2. 翻身拍背:每1-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3. 超声雾化吸入: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帮助稀释痰液。 三、导管护理 1. 妥善固定: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和脱落。 2. 保持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液倒流,预防腹腔感染。 3. 观察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导尿管护理 1. 尿道口消毒:每日进行尿道口消毒,预防尿路感染。 2. 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前夹管,定期开放,训练膀胱收缩功能。 3. 观察尿液: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饮食与营养 1. 术后饮食:术后初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2.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总之,直肠癌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护理,患者可以更好地度过恢复期,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饮食指南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溃疡性直肠炎多久癌变
溃疡性直肠炎,作为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常常让患者担忧其癌变风险。那么,溃疡性直肠炎多久会癌变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疑问的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程的长短是癌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病程超过30年的患者癌变率成倍增加,而病程小于8年的患者则很少发生癌变。 国外研究显示,对于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年的癌变发病率为2%,20年的癌变发病率为8%,30年的癌变发病率为18%,平均患病时间约为23.5年。而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的癌变率约为0.87%,10年病程的癌变风险为1.15%,20年病程的癌变率为3.56%,30年的累积发病率为14.36%。 然而,仅从患病时间来判断癌变风险过于武断,我们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病变范围:病变范围越大,癌变率越高。广泛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率约为5.4%,而直肠炎和直肠乙状结肠炎癌变率较低。 (2)病理性质:肠镜报告多次提示存在炎症,且反复发作并出现炎性息肉,癌变几率会增高。 (3)伴随疾病:伴随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概率增大。 (4)家族病史:有散发性大肠癌家族病史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风险较没有家族史的患者风险成倍增加。 (5)其他因素:男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较女性有更高的发病率,发病年龄越小,癌变发生率越高。长期规律使用抗炎药物、吸烟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癌变风险。 针对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保养等方面。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的患者;日常保养方面,患者应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以降低癌变风险。
疾病解码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