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是一所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的三级康复医院,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由北京市残联和首都医科大学参与共同建设,医院同时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学院的工作。医院的前身是北京市工人疗养院,建于1955年。60年来,医院先后为成千上万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干部职工提供了疗休养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 2013年以来,医院遵循“大康复、强综合”的学科发展模式,致力于建设首都龙头、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学院型三级甲等康复医院。 医院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地处风景秀丽的八大处。医院占地面积130余亩,医疗建筑面积超过70000平方米,花园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是首都花园式医院。医院编制床位580张。 医院现有卫生专技人员近1000人,其中在各级专业学会、协会担任职务的医疗专家100余人,康复治疗师近200人。医院配备1.5t核磁、能谱分析ct和数字dr等先进医疗设备,以及bte模拟仿真系统、三维平衡分析仪和下肢康复机器人等世界领先的康复设备,同时建有层流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专业基础设施。 医院设置了康复临床医学部、康复门诊医学部、康复医技功能部和康复医学院。其中,康复临床医学部按照人体器官功能相近系统进行分类,设置了神经疾病、骨科疾病、心肺疾病、胃肠疾病、泌尿与代谢疾病、老年疾病、头颈疾病、传统中医和工伤康复等若干个康复中心和麻醉科;康复门诊医学部设置了门诊、急诊、口腔科、妇科和颈肩腰腿痛康复诊疗科、劳模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康复中心和远程健康服务中心;医技功能部设置了康复诊疗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功能科和药剂科;康复医学院包含康复治疗学和假肢矫形两个本科专业。 医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康复诊疗中心,其业务面积超过7500平方米,配有1200多台件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总价值近1.5亿元。中心包含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言语康复、水疗、儿童康复和心理康复等亚学科,设有运动分析实验室、职业康复评定与训练实验室、平衡姿势平复与训练实验室、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心肺功能评估实验室、无创脑刺激治疗室、手法治疗室、中低频电疗室、光治疗室、电磁与声波治疗室、高频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冷热治疗室、综合水疗室、智能康复训练室、运动功能训练室、手功能训练室和文体治疗室,全面满足康复评定与训练、教学培训与科研的需要。 医院积极探索临床医疗与康复治疗相互融合的康复医疗模式,为每一位患者配备了由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心理医师、康复治疗师和护士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康复医疗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医院已经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肾病康复、老年康复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学科优势。 医院高度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先后参与了非典防治相关工作,为汶川大地震伤病员提供康复治疗,为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了医疗志愿服务。近年来,医院积极参与首都残疾人康复事业,承担了多项公益服务项目。与此同时,医院发挥原有优势,积极参与职业相关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中国康复医学方兴未艾。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广大患者恢复功能、回归家庭、走向社会的必然手段,也成为广大职工恢复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康复医学事业将迎来光辉灿烂的春天!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肖海鹏——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肖海鹏教授,致力于医学教育和健康传播工作,为提升基层医生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组织和参与了“三进乡”基层医生培训活动,覆盖8省市,培训医生6000余人,使数十万群众受益。肖教授还积极参与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采访,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健康知识,为公众健康贡献力量。 肖海鹏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199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主任、医学教务处处长。同时,他还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双语教学评审专家、广东省精品课程评审专家、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肖教授在医学教育和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组织和参与的“三进乡”基层医生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差距。通过培训,基层医生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肖教授还积极参与“健康广东”基层医生培训活动,已举办2次,每次培训广东基层医生100名。他通过媒体平台,积极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肖海鹏教授曾获得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大学2009年”三育人”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医者仁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全球医疗视野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第五届北京地区医院院长论坛圆满召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6月5日,由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会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地区医院院长论坛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楼一层报告厅隆重召开,共同探讨缓和医疗与医院人文关怀这一重要议题。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缓和医疗的理念、实践、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副校长担任此次论坛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郭蓉娟副院长担任论坛主持。北京市中医局屠志涛局长在致辞中强调,在全国老龄化背景下,建立中医特色医养体系,实现医养结合,是解决养老与医疗问题的关键。 屠局长指出,医养结合体系建立仍面临一些难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多头管理等。他建议,要积极探索服务设施、服务模式、付费模式等,推动医养结合体系的政策形成和标准规范。同时,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体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与中医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特邀嘉宾北京协和医院宁晓红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冬云教授分别就缓和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中医药在缓和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认为,缓和医学的核心是“全人关怀”,要关注患者的身心、社会、灵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照护。 与会院长围绕“缓和医疗”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提高对缓和医学的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缓和医学课程,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探索临床医生绩效评价体系等。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缓和医学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远程医疗新视界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1 名
在线服务患者
6 次
科普文章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