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

烧伤科

烧伤科

瑞安市人民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室介绍
瑞安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成于1937年,是瑞安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连续3年国考成绩位于A序列。2023年,经市政府同意、市卫健局牵头,整合医院所有科研资源成立瑞安市利济医学研究院,正式开启“两院一体”发展新征程。医院“一院两区(万松、瑞祥两个院区)”运行,总占地面积230多亩,核定床位2000张,设临床专业学科47个,病区51个。现有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学科1个、省县级医院龙头学科4个;温州市重点学科10个、温州市重点学科群4个、温州市重点专科5个;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VTE防治基地等先后通过国家认证。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国内8家医院14个顶级学科建立合作,不断提质增效,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惠及更多群众。医院积极“筑巢引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与措施,建构优秀稳定的人才队伍。现有在职职工3443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69人,博、硕士学位394人,博、硕导27人;有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省卫生创新人才2人,温州市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4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5人;入选国家卫健委人才中心专家库1人。医院不断增强科研创新驱动力。依托“两院一体”,建立专科科研队伍,促进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利济医学研究院共有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及正在筹建的精准医学中心、生物资源中心、中医药研究中心和利济人文研究中心等七个中心组成。截至目前,获得科研立项7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21项、厅级项目41项;发表SCI文章320篇、中华论文175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3项,省自然科学奖1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12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脸上被碱烧伤怎么办

当我们的面部不幸遭受碱烧伤时,首先需要冷静应对,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面对碱烧伤,我们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首先,用干净的干纱布或干毛巾轻轻擦拭烧伤部位,清除残留的碱性物质。其次,用大量流动水冲洗烧伤部位,持续冲洗时间至少30分钟,直至疼痛明显缓解。第三,可以使用一些中和物质(如硼酸溶液)冲洗创面,以减少碱性物质对皮肤的损害。第四,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覆盖烧伤部位,并及时前往医院烧伤科接受专业治疗。 碱烧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强碱烧伤创面往往呈现黏稠、光滑或肥皂状焦痂,伴有红肿和小水泡,深度较深。焦痂脱落后,伤口凹陷,边缘潜行,愈合过程较长。石灰烧伤的伤口干燥且呈棕色,而电石烧伤则是热量和石灰的混合烧伤。消化道烧伤则可能导致口腔和消化道黏膜溃疡、坏死,伴随强烈的灼痛感,甚至穿孔和大出血。 为预防碱烧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接触碱性物质。同时,提高身体素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和加重病情。 在治疗碱烧伤的过程中,除了及时就医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膏,如抗生素软膏、生长因子等。 3. 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伤口。 4.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生物医疗创新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美国四州回收南非进口高露洁牙膏 怀疑有毒

牙膏,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安全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近期,美国四州宣布回收南非进口的高露洁牙膏,怀疑其中含有有毒化学物二甘醇。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牙膏安全性的关注。 二甘醇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化妆品等领域。然而,它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导致中毒症状。此次回收的牙膏中检测出二甘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相关部门对牙膏市场进行了严格监管。一方面,加强对牙膏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市场抽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同时,消费者在购买牙膏时,也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查看产品标签,避免购买到不合格的牙膏。 除了牙膏,其他日用品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玩具、化妆品、食品等。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这些产品时,要提高警惕,关注产品质量,确保自身健康。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在使用牙膏时更要谨慎。建议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牙膏,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牙膏安全事件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日用品的安全,保障自身健康。

AI医疗先锋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打雷时手机是否会引雷?

雷雨天气,许多人都会担心手机在开机状态下是否会引来雷击。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事实上,关于手机是否引雷,已有多个实验进行了探究。其中,焦点访谈节目曾进行过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只要手机开机,无论通话与否,都存在被雷击的风险。然而,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组也对此进行了实验,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实验中,通过模拟雷电冲击波,发现携带手机的假人模型在多次实验中并未被击中。而当调整假人位置,高举手机时,才被击中一次。这表明,雷击与是否携带手机并无直接关联。 专家表示,雷电是冲击波,模拟实验的雷场不能完全代表自然界。因此,两次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同时,专家也指出,雷雨天气,携带金属物品、身处制高点的人更容易遭受雷击。手机等金属物品并非引雷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专家仍然建议,在雷雨天气,尽量避免使用手机,以确保安全。因为雷击瞬间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对手机电磁波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手机信号中断、烧机等问题。 此外,专家还提醒,雷击现场,人体遭受雷击后,体内的电量需要通过手机等导电体释放,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可能会被毁坏。因此,在雷击现场,应尽快关掉电源,避免电器损坏。

精准医疗探秘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1 名
在线服务患者 0 次
科普文章 3 篇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