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锦州市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

锦州市第二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室介绍
锦州市第二医院(锦州市骨科医院),座落于锦州市凌河区南京路六段2号,占地面积18780平方米(28.2亩),建筑面积20390平方米。医院设置有内科、外科等临床科室齐全,现有员工591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92人,中级职称153人。医院开放床位501张,年均门诊量近十万人次,年住院病人6000余人次,年手术3500余人次。近年来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医院特色科室是骨科,由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刘志锐教授于1978年创建,在韩文祥、刘兴宇、刘亦军以及医学博士张铁峰、田晓东等几代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实现长足发展。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什么后遗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部位在大脑,由于大脑内神经和毛细血管丰富,一旦出血,便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出血后,血块压迫神经,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一、肢体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肢体功能障碍。出血后,血块压迫大脑神经,导致肢体行动不受大脑支配,从而出现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二、视觉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障碍。由于眼睛与大脑距离较近,出血后血块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缺损、近视等视力问题。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治疗。 三、精神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精神功能障碍。血块压迫神经,导致神经系统紊乱,患者可能出现错觉、幻觉、自言自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抑郁、昏迷等精神疾病。 四、预防和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最后,一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五、日常保养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要加强日常保养,以预防后遗症的发生。具体包括: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饮食指南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脑瘫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小儿脑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造成严重威胁。了解脑瘫的类型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瘫的类型 1. 肌张力缺失型:表现为肌肉无张力,头颈不能正常抬起,腿脚软,站立不稳等症状,常伴有智力障碍和语言行为能力低下。 2. 手足颤抖型:肌肉张力不稳定,出现手脚抖动,运动能力缺失,行动迟缓,面部表情异常等。 3. 痉挛型:肌肉张力过高,行走困难,平衡能力差,肢体扭曲,头颈倾斜等。 4. 混合型:同时具备以上三种类型的症状,治疗难度更大。 二、脑瘫的护理 1.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 2. 饮食护理: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进行饮食训练。 3. 日常生活护理: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三、脑瘫的治疗 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脑瘫,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2. 康复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手术治疗:针对部分症状,如肌肉痉挛等,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了解脑瘫的类型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关注脑瘫患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精准医疗探秘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常有怪姿势谨防脑瘫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一种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脑损伤引起的永久性运动障碍。这种障碍通常伴随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可能的感觉、认知、言语、视觉和听觉等障碍。 脑瘫的常见症状包括: 1. 异常姿势:宝宝可能会出现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 2. 肌张力异常:宝宝可能表现为肌肉紧张或松弛。 3. 运动障碍:宝宝可能存在运动协调障碍,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 4. 步态异常:宝宝可能呈现共济失调步态,如醉汉步态。 5. 其他症状:宝宝可能存在手紧握拳、尖足、异常坐姿等。 早期识别脑瘫症状对于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 2. 关注宝宝的行为变化,如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等。 3. 如怀疑宝宝患有脑瘫,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 4. 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帮助宝宝改善运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家长和医疗团队应共同努力,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健康管理专家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