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暨辽宁省中医医院自1956年建院,凭借67年的发展建设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积淀,现已成为东北地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在省内率先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十大中医药民族品牌医院”“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中医院”等多项荣誉。荣登“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100强”排行榜第10位,跻身国家第一梯队。荣膺“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和“人文医院文化建设典型”,在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勇夺桂冠。医院党委被沈阳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双基地、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中医)、国家首批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健康与认知障碍防治试点单位”,全国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医院现有一院三区,总建筑面积18.1万㎡,开放床位2000张。其中主院区建筑面积12.0万㎡,开放床位1100张;慢病康复院区建筑面积4.2万㎡,开放床位700张;沈本医院院区建筑面积1.9万㎡,开放床位200张。医院为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拟在皇姑区首府新区建设首府院区,未来将形成“一院四区”的发展新格局。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现有职工总数2659人,高级职称人员823人,硕士以上学历849人,博士生导师106人,硕士生导师458人。医院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中医学目录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中西医结合目录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临床全部二级学科。获评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3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52名,辽宁中医大师9名,省级名中医73名,省级青年名中医16名,国家青年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共计五批59名,其中17名入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平均成绩最高的中医医院。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省级百人层次15人、千人层次19人、万人层次9人。通过“岐黄撷英”工程引进3位大医名家,营造浓厚的“古中医”学术氛围。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成就卓著。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心血管科、脾胃病科、康复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儿科入选培育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基地1个。省级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7个;医院6个专科连续5年荣获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专科”,其中,心血管科、儿科、内分泌科入选最佳研究型专科,脾胃病科、康复科、肿瘤科入选最佳临床型专科。现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医院作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层次的临床授课和后期临床教学任务,年均承担1.5万学时,参与授课临床教师300余人。同时,每年高质量开展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0余项,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批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中医专业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获批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辽宁省中医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医院确定“科技兴院”战略,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医院现有国家局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局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5个。2020年新增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中医心血管疾病)。成立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参与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项。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现有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获批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批辽宁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获批沈阳市科技局重点实验室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牵头承担并发布国家标准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15项,其中,中医诊疗指南4项,中医技术操作规范11项;专家共识2项。获批沈阳市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医领域唯一入选者。获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循证医学能力。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通过FERCAP-SIDCER(亚太地区发展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的战略行动)认证,同时,医院获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CAP)评估牌匾及认证证书,成为东北地区首家通过这两个认证的医院。这些标志着医院已加入到国际伦理审查研究体系中,进一步提高了伦理审查能力和水平。医院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即ISO15189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省内第二家获此认证的临床医疗机构,标志着医院已具备了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和检验技术。医院将中医药传统疗法与北方地域特点相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疗效,造福一方百姓。开展中药外敷、竹罐疗法、中药足浴、灸法、刮痧、眼针、小烙铁、中医正骨等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近百项。具有中医特色的伏九贴敷、春(秋)分免疫贴敷、足底贴敷等疗法深受患者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医院注重挖掘整理院内名老中医及临床各科室的经验方剂,开发院内制剂品种已达120余种。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研发以“预感颗粒”为代表的3种院内制剂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辽宁中医方案”。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医院根据疫情特点研制出1-4号防疫良方系列院内制剂,在全省推广使用取得良好疗效。医院门诊成立“明医巷·国医堂”,将国家名老中医和省级名中医汇聚于此,打造学术制高点。医院不断提高疑难重症的救治能力,以适应分级诊疗的定位需求。沈阳急救中心在医院设立北陵分中心,这是沈阳市内五区第一家在中医院成立的分中心,搭建了提高急诊急救能力的平台。成立重症康复科,提高康复疗区急危重症能力。在不断夯实原有“四大中心”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七大中心”。其中,胸痛中心顺利通过辽宁省首批胸痛中心认证,再次荣获由美国心脏协会和中华医学会合作的医疗质量改善项目金奖,是获此殊荣的全国唯一一家中医院心内科。卒中中心获批省三级医院卒中中心,通过“沈阳市卒中急救地图”定点医院验收。肿瘤中心通过省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面治疗中心挂牌运行,疼痛治疗中心、睡眠中心初具规模。医院成立省内首家中医经典病房,开设重症肌无力、小儿抽动症及癫痫专病门诊。入选国家首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东北地区首家设立于综合性三甲中医院的生殖医学中心开诊并获准开展“试管婴儿”技术,形成包括生殖中心、备孕门诊、保胎病房、孕产康一站式服务中心、元合熙小儿推拿诊所、康养结合病房等全链条式中高端服务体系门类,实现妇儿中西医协同服务产业链闭环。获批辽宁省中医治未病中心,全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肿瘤分中心筹备建设。2022年,医院在PCCM认证评选中,顺利通过国家呼吸质量控制中心认证,为东三省首家且目前唯一一家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认证的中医院,并授予“三级医院优秀单位”称号。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相关要求,成功组建脾胃病、心血管、康复、儿科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专科联盟,自主研发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助力专科联盟建设。医院努力搭建多元化创新发展平台,托管以中医康复为主体的辽宁中医嘉和医院、辽宁中医葫芦岛康复医院,让更多百姓收获中医健康红利。医院积极落实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各项指标,制定临床综合绩效季度奖励及年终综合奖励方案,树立正确导向,并逐步融入常态化日常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辽宁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辽宁省首批核酸检测定点医院,承担各级各类核酸检测保障任务,并多次选派精干医护驰援新冠肺炎救治一线。率先开通省内首家互联网中医院,构建智慧就诊新模式,目前在线医生近千名,覆盖全部科系。2020年获批省内唯一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双基地,医疗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正式迈入国家队行列。2022年,在上海疫情防控最紧急的关键时刻,我们白衣执甲、坚忍不拔,无畏逆行传递辽宁中医大爱。学校整建制组建辽宁省援沪医疗队,时任吕晓东校长亲自带队,医院派出由吕静院长为组长的123名医护人员在上海宝山方舱医院奋战36个日夜,实现“零院感”“零转重”“零死亡”的目标,为打赢疫情防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辽宁中医智慧与力量,获得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誉。战“疫”答卷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省级青年文明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辽宁省抗疫最美家庭”“最美沈阳人·最美白衣勇士”等殊荣。医院注重创新宣传模式,使“国医”走进百姓家。相继推出“冬令膏方养生文化节”,开辟了辽派膏方的先河;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共享中医文化盛宴。利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辽沈晚报》及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医院《中医养生知识大讲堂》已开讲百余期,好评不断。获批“辽宁省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入围年度医疗互联网品牌影响力及辽宁健康宣传力20强,院内《辽宁中医》月刊荣获全国卫计系统“优秀院报院刊奖”,微信服务号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优秀网络账号,构建了国家、省、校、医院媒体“四级联动”的大宣传格局。编撰《岐黄战“疫”》一书,记录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历程,进一步凝练辽宁中医抗疫精神。医院先后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联系,接收了大批国外研修生,并派出多名专家赴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医院校讲学,开设中医专家门诊,为中医服务全人类做出积极贡献。砥砺深耕承岐黄,谋定笃行启新程。医院将继续秉承“继承、创新、求实、仁爱”的院训精神,紧紧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动服务和融入“健康中国”“健康辽宁”战略,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谱写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辽宁中医篇章”,向着“建成本色鲜明、特色突出的国家标志性中医院”美好愿景不断迈进。
科室服务
科室医生
科普文章
文章 运动 | 骑行:慢骑适合减肥,快骑锻炼心肺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和户外骑行运动的兴起,骑行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正确的骑行方式对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骑行运动的种类和好处,并重点探讨慢骑和快骑对减肥和心肺功能的益处。 ### 慢骑:适合减肥 慢骑是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适合以减脂为目的的肥胖人群。慢骑时,心率一般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5%,可以有效地“燃烧”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 快骑:锻炼心肺 快骑是一种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无氧运动能力,对心肺功能颇有益。快骑时,机体主要通过糖原无氧酵解的方式来供能,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耐力。 ### 骑行对身体的益处 骑行是一种有氧、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对全身血管功能、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系统都有良好影响。 ### 正确的骑行姿势 正确的骑行姿势是对身体最科学合理的使用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避免损伤。正确的骑行姿势包括: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 骑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正确的骑行方式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和泌尿生殖系统问题。因此,在骑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自行车和车座 调整车座的安装高度和位置 注意休息和转换姿势 避免长时间在崎岖不平的道路骑行 做好热身和结束后的放松活动 ### 出现骑行相关的健康问题如何处理 如果平时就有慢性疼痛或骑行后出现四肢关节或颈腰背部不适等相关健康问题,要及时到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诊治和评估。康复医师会评估肌肉力量、紧张度、脊柱和四肢关节活动度、生物力线、足底压力等,寻找引起疼痛或不适的病因,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矫治,并指导骑行者日常健康管理和康复训练。 ### 特殊人群骑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建议老年人或12岁以下儿童独自骑行,尤其是在交通道路上。儿童不宜使用成人自行车,老年人视力、听力及平衡协调功能退化,容易摔倒造成骨折、脑外伤、软组织损伤等情况。
智慧医疗先锋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预防心脏病的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心脏病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心脏健康的维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病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一:瘦人不会得心脏病。事实上,心脏病并非胖人的专利,瘦人同样可能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心脏病。 误区二:拒绝高脂肪肉类食品可以预防心脏病。实际上,长期只食用低脂肪食品可能导致糖类摄入过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升高,反而可能损害血管健康。 误区三:心脏病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事实上,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病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那么,如何正确预防心脏病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 2. 积极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6.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总之,了解心脏病误区,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维护心脏健康。
医疗新知速递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常吃14种护心食物有益心脏健康
心脏健康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饮食习惯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心脏病风险。 1. 黑豆 黑豆富含叶酸、抗氧化剂、镁和纤维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控制胆固醇和血糖水平,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 2. 核桃 核桃富含ω-3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和纤维,每天食用一个核桃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炎症,是保护心脏健康的好食物。 3. 杏仁 杏仁富含维生素E、植物甾醇、纤维和有益心脏健康的脂肪成分,可以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4. 豆腐 晚餐用豆腐代替红肉,可以补充大豆蛋白,豆腐富含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异黄酮,有助于避免动脉阻塞和过多脂肪。 5. 红薯 红薯血糖指数低,不会使血糖快速飙升,含有丰富的纤维、维生素A和番茄红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好选择。 6. 胡萝卜 胡萝卜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是很好的降胆固醇食品,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 7. 燕麦 燕麦富含可溶性纤维,可以降低LDL胆固醇,一碗燕麦片可以使人长时间感到饱腹,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 8. 三文鱼 三文鱼富含ω-3脂肪酸和DHA,可以降低心律不齐的风险,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消除炎症,是保护心脏健康的理想食物。 9. 橄榄油 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坏胆固醇,减少心脏病风险。特级初榨橄榄油是最佳选择,可以替代其他油类用于烹调。 10. 亚麻籽 亚麻籽富含欧米伽—3和欧米伽—6脂肪酸,少量食用即可长期有益心脏。 11. 低脂酸奶 低脂酸奶富含钙质,可以控制高血压。 12. 樱桃 樱桃富含花青素,有助于保护血管。 13. 蓝莓 蓝莓富含花青素、鞣花酸、β-胡萝卜素、叶黄素、维生素C、叶酸、镁和钾等营养物质,有益心脏健康。 14. 橙子 橙子富含降低胆固醇的纤维果胶、钾,可以控制血压,改善血管功能。
生命之光传递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3 名
在线服务患者
5 次
科普文章
8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