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选择:手术还是保守?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选择:手术还是保守?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常常让患者感到恐慌和无助。他们可能会问自己:我必须接受手术吗?实际上,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空洞的大小、位置和引起空洞的原因等。

如果空洞是由小脑扁桃体下疝、梗阻或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那么手术通常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例如,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被诊断出有一个大型脊髓空洞,并伴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医生建议他接受手术以防止空洞继续扩大,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

然而,并非所有的脊髓空洞症都需要手术。对于一些特发性的空洞,尤其是那些体积较小、对脊髓影响不大的情况,保守治疗和观察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可以一辈子不需要手术。

如果空洞已经引起了明显的症状,例如四肢无力、下肢走路困难、温痛觉障碍等,并且对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如药物和理疗,通常效果不佳,可能会延误病情的治疗。

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空洞的大小、位置、时间长短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空洞可能无法完全消失,但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但面对众多的科室,许多人却不知道该挂哪个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11个常见科室的职责范围,帮助您正确选择就诊科室。

    1. 神经内科 vs. 神经外科 vs. 精神科

    神经内科主要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神经外科则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脊髓瘤等。精神科则专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2. 心内科 vs. 心外科

    心内科主要负责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心外科则针对心脏结构异常或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

    3. 肾内科 vs. 泌尿外科 vs. 男科

    肾内科主要负责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肾炎、肾结石等。泌尿外科则针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如肾结石取出、前列腺增生手术等。男科则专注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男性不育、勃起功能障碍等。

    4. 胸外科 vs. 乳腺科

    胸外科主要负责胸腔内器官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如肺癌、食管癌等。乳腺科则专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乳腺癌、乳腺增生等。

    5. 感染科 vs. 传染科

    感染科主要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传染科则专注于传染病的管理和治疗,如艾滋病、乙肝等。

    了解各个科室的职责范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就诊科室,提高就医效率。

  •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常会出现行走无力、双下肢麻木等症状,这往往让人担忧是否患有严重的疾病。然而,你知道吗?这些症状的真相竟然可能是维生素B12缺乏!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真实的病例。王阿姨今年62岁,因为走路无力、肢体麻木等症状来到医院就诊。王阿姨既往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去年,她从湖南来到上海,由于饮食口味不适应,她的胃口一直不太好。从去年年底开始,她逐渐出现走路乏力、踩棉花感、晚上走路撞到桌椅等情况,两个小腿有麻木不适感,有时麻木感甚至上升至大腿处,双下肢对水温感觉也不灵敏。此外,她还经常出现小便困难,解小便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来到医院后,医生对王阿姨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显示,王阿姨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脊髓MRI有典型的倒V字征,提示脊髓损伤。然而,脑部损伤病变并不明确,反复检查仍找不到病因。

    最后,医生想到了一种可能的原因——维生素B12缺乏。经检测,王阿姨的维生素B12浓度明显偏低,确诊为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该病一般中年以后发病,病程呈渐进式逐渐进展。初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倦怠、无力、心慌、头昏、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神经症状可早于贫血。后期,患者可能出现手指、足趾对称的感觉异常、肢体动作笨拙、易跌倒、走路踩棉感等症状。

    幸运的是,王阿姨在补充维生素B12后,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这提醒我们,维生素B12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缺乏维生素B12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那么,如何预防维生素B12缺乏呢?首先,要保证膳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酵母、蛤肉、蛋、鱼、肾脏、肝脏、牛奶、乳制品等。此外,长期应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妨碍消化道对B12的吸收,应定期检测维生素B12浓度,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

    总之,老年人出现行走无力、双下肢麻木等症状时,除了担心疾病,也要警惕维生素B12缺乏。关注自身健康,预防疾病,从日常饮食做起。

  •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虽然抗生素应用广泛,但仍有不少患者受到其困扰。本文将介绍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其中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最为常见。此外,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也可能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二、症状

    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 高热、头痛、恶心、呕吐
    •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 意识障碍、昏迷
    • 癫痫发作
    • 局部神经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三、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 临床表现: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病原学检查: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检测

    四、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

    • 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
    • 对症治疗:降温、止痉等

    五、预防

    为了预防化脓性脑膜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
    • 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 如有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 癫痫,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困扰着无数患者。在治疗癫痫的过程中,抗癫痫药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患者对于抗癫痫药物的了解并不深入,滥用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患者在出现癫痫症状后,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行查阅资料,盲目用药。还有一些患者,在症状轻微时,选择到小诊所就诊,不进行检查,直接接受药物治疗。虽然短期内症状可能得到缓解,但这种做法存在极大的风险。

    滥用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对自身病情和药物特性不了解,患者可能服用不适合自己的药物,导致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加重病情。
    • 抗药性:长期滥用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治疗效果。

    为了避免滥用抗癫痫药物,以下建议供患者参考:

    • 及时就医:出现癫痫症状后,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科学诊断。
    •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了解药物知识:了解所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特性、不良反应等,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癫痫患者应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避免滥用抗癫痫药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早日战胜病魔。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其中腿脚的退化尤为明显。许多老年人常常被腿脚疼痛、行动不便等问题困扰,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腿脚退化的原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保持健康的生活。

     

    一、腿脚退化的原因

    1. 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钙质逐渐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骼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2. 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导致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3. 神经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可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4. 循环系统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疼痛、麻木、冰冷等症状。

    5. 肌肉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逐渐萎缩,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行动不便。

     

    二、腿脚退化的症状

    1. 腿脚疼痛: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上楼梯时,出现疼痛、酸胀等症状。

    2. 腿脚麻木:下肢麻木、刺痛、蚁走感等。

    3. 行动不便: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易跌倒等。

    4. 关节肿胀:关节肿胀、红肿、疼痛等。

    5. 肌肉萎缩:肌肉逐渐萎缩,肌肉力量下降。

     

    三、腿脚退化的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钙、磷、维生素D等对骨骼有益的营养素。

    2.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

    3. 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肌肉紧张、关节僵硬,增加患病风险。

    4.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关节负担,增加患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腿脚退化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了解其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

  • 维生素 B12,又称钴胺素,是一组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维生素B12家族包括氰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和甲钴胺四种形式。其中,氰钴胺是维生素B12的最初形式,而甲钴胺则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可以直接参与人体生理活动。

    那么,维生素B12和甲钴胺是否是同一种药物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两者在结构上相似,但它们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有所不同。

    首先,从药理作用上来看,氰钴胺需要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为甲钴胺才能发挥作用,而甲钴胺则可以直接发挥作用。因此,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甲钴胺是更安全的选择。

    其次,从适应症上来看,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疾病,而甲钴胺则主要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总之,维生素B12和甲钴胺虽然都是维生素B12的不同形式,但它们并非同一种药物,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神经梅毒,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不典型或无症状,导致漏诊或误诊现象频发。

    神经梅毒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麻痹性痴呆,患者会出现智能障碍、个性改变、痴呆、夸大妄想、欣快或抑郁等症状。神经系统方面,可能引发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偏瘫、失语等。此外,阿-罗瞳孔、视神经萎缩、面、唇、舌、手指震颤等症状也可能出现。随着病情恶化,痴呆日益明显,大小便及日常生活难以自理,未经治疗者,从发作到死亡为数月至4-5年。

    针对神经梅毒的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青霉素类药物是治疗神经梅毒的首选药物。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在神经梅毒的诊断方面,临床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梅毒螺旋体抗原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等。

    神经梅毒的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染给他人。

    神经梅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是两种容易混淆的疾病,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区分这两种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等因素有关。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

    帕金森综合征则是指具有帕金森病样症状的多种疾病,如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遗传变性型帕金森综合征等。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通常由脑部疾病、药物或毒素等因素引起,如脑卒中等。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则是在帕金森病基础上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痴呆、共济失调等。

    在症状表现上,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帕金森病的震颤通常为单侧发病,静止性震颤为主;而帕金森综合征的震颤则相对较少,以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为主。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多巴胺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手术治疗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等。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则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头颅磁共振、分子影像学、黑质超声等。

  •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范围广泛,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常常会出现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唇青紫、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等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为3~5分钟,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舌咬伤、尿失禁等并发症。

    那么,癫痫反复发作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危害呢?首先,频繁的癫痫发作会导致大脑缺氧。由于癫痫发作是由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患者在发作时消耗大量能量,容易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的大脑缺氧会影响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

    此外,癫痫发作还会导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反复的癫痫发作可能导致记忆障碍、智力下降、人格扭曲等问题。有人认为轻度发作和局限性发作对人体的伤害不大,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无论发生什么类型的癫痫,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更严重的是,癫痫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每次癫痫发作都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破坏脑组织结构,甚至形成新的癫痫病变。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死亡。

    因此,癫痫对患者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一旦发现患有癫痫,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发作。除了坚持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以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手术、电疗等,适用于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癫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接触可能诱发癫痫的因素,如高温、疲劳、饥饿等。
    •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癫痫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做好日常保养,以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的运动和发育。由于小儿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当受到损伤时,必然会影响其姿势、运动、反射、肌张力等方面的发育,导致中枢神经运动功能发育的未成熟性。因此,脑瘫患儿在早期就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症状。

    在新生儿期,脑瘫患儿可能表现为哺乳困难、哭声微弱、自发运动少、肌张力低下或增强、新生儿痉挛、原始反射减弱或增强等症状。在1~3个月婴儿期,可能表现为拇指内收、手紧握拳、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俯卧位不能抬头、肌张力低下或全身发硬等症状。在4~5个月婴儿期,可能表现为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表情呆板不灵活、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等症状。在6~7个月婴儿期,可能表现为见不到手、口、眼协调姿势、手抓物很快松开、非对称性姿势、头背屈、肩后伸、下肢有交叉表现、肌张力增强、上肢有时内旋、手握拳、原始反射残存等症状。

    随着患儿的成长,脑瘫的症状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婴儿时期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的未成熟性,如3个月的小儿不能抬头,6个月的小儿不会坐等。此外,婴幼儿时期原始反射残存也是脑瘫的又一特征。幼儿时期,脑瘫的临床表现逐渐明显典型化,异常姿势、异常反射、肌张力都有明显的变化,逐渐出现脑瘫的特有变化,如肌张力逐渐增强,表现上肢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运动功能障碍等。

    对于脑瘫患儿,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目前,脑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总之,了解小儿脑瘫的早期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关注患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就医,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治疗机会。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