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亚太地区发布了关于GERD管理的共识以来,相关研究不断更新。2016年,最新的《2016亚太共识:胃食管反流病的管理》强调了难治性GERD的治疗,并详细讨论了Barrett食管的处理方法。以下是该共识的主要内容:
①流行病学:在亚太地区,GER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非糜烂性反流病,且大部分病变程度较轻。超重和肥胖是引起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②难治性GERD的定义:新指南将难治性GERD定义为在接受至少8周的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反流症状仍无缓解的患者。
③难治性GERD的处理:对于症状持续的患者,PPI仍是基础治疗。医生可以酌情增加PPI的剂量或更换更优的PPI药物。亚太共识中特别提到,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剂(H2RA)或海藻酸盐进行治疗也是一种选择。对于药物治疗失败而客观存在胃食管反流的难治性GERD患者,可以考虑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④Barrett食管的诊断:内镜下病变距离胃食管交界的最小长度范围为1cm,但若病理诊断为肠上皮化生,则可进行诊断,不再受病变距离约束。
⑤Barrett食管的处理:a.暂无相关研究证实内镜下对无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进行监测能使患者获益,但若进行监测,应该在遵循标准化流程内镜检查的前提下,每3~5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及活检;b.合并有低级别不典型增生者,应考虑监测或进一步治疗,选择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若在内镜下可以清晰辨认病变范围可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非局灶性病变可行射频消融术;如选择继续监测则每6个月进行一次标准化内镜检查;c.对于高级别不典型增生尤其是局灶性病变者,首选内镜下治疗,之后行射频消融术以预防潜在异型病变进展;手术可作为备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