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求医问药之前的迷茫?
发表人:
梁明耀
阅读量:
1455人
网络时代带来了信息的普遍传递。自行百度疾病,对号入座,已经屡见不鲜。当然也不乏自行购买药物者。而对于其中一部分来说,他们的情况更为跌宕起伏,感觉不舒服,又不愿相信自己生病、服药了又不愿接受继续服药;徘徊不定,好好坏坏。
如果面前两条路,你不得不选择一条,就会很容易做出决定。可是在你的面前明明只有两条路,在你眼中路却有很多,因为按你的标准,那些全都可以选。纠结、矛盾,对其他人是半信半疑。本身不熟悉疾病的机制,而全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好了就会嘻嘻哈哈,感觉不好就垂头丧气,好的时候无规无矩,不好了谨小慎微。
在此,笔者特意强调“求医问药”四字的含义:“求”字体现求助,迫切之意;“医”字是医生的诊疗;“问”字是询问之意;“药”字不光代表药物,更代表治疗手段。医者通过数年或数十年的学习以及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医学考试,获取证书、职称,而更多的是为了巩固和更新医学知识。相信医生至少能给你减轻迷茫,给你两条路或者一条明确的治疗方案。即便是经验不足,面对患者,医生绝不会谋财害命。
让自己放松一下,给医生一些信任。因为几乎每个人这一生,都要“求医问药”。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自伤、自残”都是孩子的原因吗?
门诊一个女孩14岁,因“成绩下降”由妈妈陪同前来就诊,来的时候不说话,低着头,多次询问,称自己没什么问题。观察到女孩的左手腕有几条划痕,我明白问题没那么简单。于是,耐心地跟她说,我们会对个人隐私保密。我便围绕着她的一般情况闲谈,当问到家里人对自己好不好的时候,女孩突然哭了。此时我意识到她的家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便让女孩妈妈到外面等候,单独跟女孩沟通。经过几分钟的沟通,得知,女孩不愿回家,因为回家后便不开心。原来,爸爸是上门女婿,爸妈在闹离婚,家庭关系不好。爷爷跟妈妈关系也不好。爷爷要让女孩考县中,即使考不上也会给她找一个学校读完。“他们只在乎我的成绩”。“我没有价值”。时间一长,女孩不愿同别人一起玩,之前的朋友现在也疏远了。我了解情况后,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疏导及简短的建议。 后面跟女孩妈妈沟通,得知妈妈自己患有情感障碍疾病,担心女儿患病前来就诊,想为女儿找一个心理医生。因时间原因,我建议她到上级精神卫生中心进一步咨询及治疗。 PS.孩子的妈妈本身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多次企图通过服用过量安眠药结束生命,也有过自残行为。 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应当重视起来,也要各自反省自身原因。“原生家庭”一词,近年来不断被精神科医生提及。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尽早咨询医生,孩子最后的成长,依赖稳固的家庭支持。所以,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便是更好的治疗。
梁明耀
主治医师
扬中市兴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理解精神病与精神障碍?
一提到“精神病”、“精神科”、“精神病院”,大家面色多少会改变,内心也变得拘谨了。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之下的人群中,有不少人忍受着身体与心理病痛的折磨,辗转于各大医院。因而,精神卫生事业也越来越被重视。为此,笔者在此为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在精神科医生眼中,对待各类患者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了解他们症状的背后,那些不适、不安、紊乱的生物—心理—社会背景。“精神障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也可以称为“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或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常常需要用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它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改变、社会心理学等;表现多样,从睡眠障碍、焦虑症以及各种心理障碍,到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而“精神病”一般是指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表现的一类,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精神障碍等。 不可不说的是,好多睡眠障碍、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及抑郁症患者,因为身体不适,如心慌、头痛等反复在综合医院检查及求治,每次都因未见异常,而被劝回。即使有轻度异常,有一些患者也要求给配一些药物。重要的是,在综合性医院的确有一些“精神科药物”,但种类较少,相应评估工具也少,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疗。还是建议到精神专科医院诊疗为妥。 最后,说一下,并不是去精神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或精神病防治院),就一定会要求住院。也不是去医院咨询了,就一定被扣上“精神病”的帽子。有门诊也有住院,有精神科也有心理科。总之,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的一大类疾病。疾病程度有轻有重,早发现、早治疗永远没有错。愿全世界各方一起努力,愿精神卫生事业越来越好,更好地被人们认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梁明耀
主治医师
扬中市兴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求医问药之前的迷茫?
网络时代带来了信息的普遍传递。自行百度疾病,对号入座,已经屡见不鲜。当然也不乏自行购买药物者。而对于其中一部分来说,他们的情况更为跌宕起伏,感觉不舒服,又不愿相信自己生病、服药了又不愿接受继续服药;徘徊不定,好好坏坏。 如果面前两条路,你不得不选择一条,就会很容易做出决定。可是在你的面前明明只有两条路,在你眼中路却有很多,因为按你的标准,那些全都可以选。纠结、矛盾,对其他人是半信半疑。本身不熟悉疾病的机制,而全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好了就会嘻嘻哈哈,感觉不好就垂头丧气,好的时候无规无矩,不好了谨小慎微。 在此,笔者特意强调“求医问药”四字的含义:“求”字体现求助,迫切之意;“医”字是医生的诊疗;“问”字是询问之意;“药”字不光代表药物,更代表治疗手段。医者通过数年或数十年的学习以及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医学考试,获取证书、职称,而更多的是为了巩固和更新医学知识。相信医生至少能给你减轻迷茫,给你两条路或者一条明确的治疗方案。即便是经验不足,面对患者,医生绝不会谋财害命。 让自己放松一下,给医生一些信任。因为几乎每个人这一生,都要“求医问药”。
梁明耀
主治医师
扬中市兴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4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