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发热的各种原因(一)

发热的各种原因(一)
发表人:杨剑
感染性发热
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均可能导致发热。根据患者情况、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的不同,发热的温度、热型和伴随症状各异。在糖尿病、肿瘤患者中,因为自身免疫力的低下更容易感染;而在年老体弱的患者中,即使严重感染也可能仅导致低热。
 
1细菌感染
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可引起各个部位的感染,常见的有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腹腔/盆腔脓肿(如肝,阑尾旁、结肠旁等等)、皮肤软组织感染(如丹毒)、骨关节感染、化脓性脑膜炎,少见的有牙龈脓肿,感染性动脉瘤,植入物感染(人工瓣膜/血管/关节等)等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发热疾病介绍: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37.3℃),称为发热。正常情况下体温会有波动,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如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热水浴或进餐后、月经期、妊娠期体温略升高。除此之外,发热就是生病了。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眼病,也被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它是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进而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失甚至失明。因此,对于得了糖尿病眼病该怎么办,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通常是随着糖尿病的病程逐渐发展的。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做好日常的血糖控制,这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眼病的关键。

    其次,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迹象。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得了糖尿病眼病后,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糖尿病眼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激光治疗是通过烧灼病变的视网膜组织,阻止其进一步恶化。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注射药物,抑制异常血管的生长。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糖尿病眼病,如视网膜脱离或者玻璃体积血等。

    在治疗的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都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发展。

    最后,心理调适也是非常重要的。得了糖尿病眼病,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有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这时,患者应积极面对,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亲友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得了糖尿病眼病,我们要做好血糖控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眼病,保护我们的视力。

  •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在早期发现骨性关节炎,而有些人只有等到病情非常重的时候才可以发现呢。这就是因为有的人知道这种疾病的症状,有的人则不知道。晚期发现骨性关节炎,并且已经相当严重,这个时候去治疗,难度会很大。


    骨性关节炎的四大信号盘点?患了骨性关节炎,对于患者朋友来说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般,人们多么希望梦醒了,病就消失了,但现实往往是最残酷的。这个疾病是很严重的,所以想要有效的摆脱骨性关节炎,大家就要了解该病的症状,及时的发现它。下面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下这个疾病的症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骨性关节炎的四大信号盘点?

     


    1、骨性关节炎的表现通常不是持续性的表现,有的骨性关节炎病人早期可呈现腰背酸痛,但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以后,痛苦的表现就会有所减轻。在活动过多以后,或气候对比寒冷的时分,骨性关节炎病人的痛苦感会更加的显着。


    2、患上骨性关节炎的人群中,中老年人是对比多见的。骨性关节炎首要发生在膝关节,病人长期行走或上下楼梯时,骨性关节炎病人的膝盖会呈现肿胀,跟着骨性关节炎的病况加剧,即便在平路上走路,骨性关节炎病人也会感觉到一些痛苦的状况,而且关节处还会宣布一些响声。


    3、骨性关节炎的症状还会出现在患者的颈部,比如说骨性关节炎病人会感觉到颈部十分的不舒服,会呈现酸疼的状况,而且不能大幅度的扭动自个的脖子。

     


    4、骨性关节炎通常会呈现在病人的双膝处,长期行走或上下楼梯时,骨性关节炎病人的膝盖会呈现肿胀。跟着病况开展,走平路时,骨性关节炎病人也会感觉到一些痛苦。


    骨性关节炎的四大信号盘点?以上就是专家对于骨性关节炎症状的介绍,症状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病,所以希望大家要对专家的介绍仔细的看一下。如果发现了该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去治愈疾病,避免疾病的病情加重,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

  • 有的无意中会出现右边肋骨下隐隐作痛,很多人认为可能是因为工作太累导致的,因为一直坐着的,其实不是的,原因没有这么简单的,那女性右肋骨下面隐隐作痛是什么原因呢?如果经常出现的话,一定要重视,可能是疾病的困扰,那就来看看右肋下隐痛怎么办吧!

    女性右肋骨下面隐隐作痛是什么原因

    导致右边肋骨下隐隐作痛的原因有很多的,有可能是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您的坏习惯导致的,所以一定要找到是什么导致自己右边肋骨下隐隐作痛的。

    1、右肋骨下方疼痛可能胆有毛病,往肋下的深部上顶处按一下,那是胆的位置,假如疼,可能右肋骨下方疼和胆囊炎或者其它胆部的疾病有关。

    2、右肋骨下方疼痛可能和肝病有关,肝的位置是在右腹部,假如右肋骨下方有叩击痛,可能是和肝病有关。

    3、右肋骨下方疼痛可能是胃部有毛病引起以及右肋骨下方疼痛对于孕妇来讲可能是肚子里的宝宝长大了,引起隔膜拉扯从而是右肋骨下方疼痛,也可能是左边疼。

    以上的三个原因是正常的原因,一定要注意的,还有就是有一些的疾病也是会导致您出现右边肋骨下隐隐作痛的,所以来看看有什么疾病也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分出现的。

    导致右边肋骨下疼的疾病

    很多地方的疾病都是会导致你的右边肋骨下隐隐作痛的,不是说只有自己的肋骨出现问题了才会疼痛的,其他的反射区出现问题的话,右边肋骨下也是痛的。

    1、胆囊疾病

    如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也会出现右侧肋骨下隐痛的症状。

    2、肋骨软骨炎

    疼痛部位在肋骨弓处和靠近胸骨的软骨处多见,不过往往是不明原因,以活动的时候更疼痛,局部有按压疼痛。

    3、肝炎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紧贴右季肋骨,如果肝脏发生病变,出现炎症,尤其是对于乙肝、肝硬化、肝癌、肝囊肿等患者来说,都会出现右侧肋骨下隐痛的症状。此时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

    4、胃炎

    有时候胃部的疼痛也会放射到其它部位,从而产生疼痛的感觉。可以检测一下胃部,比如钡餐、胃镜等。

    5、阑尾炎

    主要是右下腹疼痛,并且有明显的肚子涨,伴有呕吐,全腹都有压痛,不让摸,可能发烧38度多。因为很容易造成穿孔,成为腹膜炎。

    6、肠梗阻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肠梗阻,也可能患有肠梗阻。如果做过腹腔手术,也可能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症状是肚脐周围一阵一阵疼,伴有呕吐,呕吐没有消化的食物,摸起来肚子上有压痛点(不定位置的疼痛,不让摸)。

    7、肠痉挛

    这是肚子疼可能的原因。孩子肚子疼绝大多数是小儿肠痉挛(肠子抽筋)造成的。造成肠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吃得不合适(比如吃多了;吃了大量凉食物等)。医治办法是配合颠茄与非那根、扑尔敏等一块吃,但一般没有大问题。

    8、急性胰腺炎

    原因大多是暴饮暴食,且大多是油腻、不易消化的东西;胆道蛔虫堵塞胆管引起的胰腺炎(这种情况不多)。症状是肚脐眼左上侧疼痛。

  • 你发现没,人年纪一大,就容易……

    上楼下楼时,膝关节咯吱作响?

    半夜睡觉时,膝关节痛甚至能痛醒?

    早上起床,膝关节僵硬?

     

    这些症状,说是膝关节生病了呢,好像自己也没受什么外伤。说不是病吧,可这个劲儿上来了,还真是让人痛苦万分,吃吃不好,睡睡不好,寝食难安。

     

     

    其实,这有可能是膝关节出现了骨性关节炎,今天,就让Dr.京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你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吗?

     

    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炎、老年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高龄、肥胖、劳损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 [1]

     

    得骨性关节炎大部分是老年人群体,而且此病经常发生在负重或运动较多的关节处,如,膝关节、髋关节等。

     

     

    当我们的膝关节负重过度、使用过度,就会发生“关节退行性变化”,就会出现前文中提到的: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肿胀、畸形等状况。

     

    通俗点来说,我们的人体就是一辆“汽车”,膝关节就是“车轮子”。当汽车负重太大了,汽车开的太久了,这时候车轮子就会发生磨损,车轮长期磨损就会出现问题,如松动、变形、损坏。

     

    这么看来,这个骨性关节炎,还真是个病,而且不是个小病。那么,面临出现膝关节痛的我们,该如何评判自己是不是患有骨性关节炎呢?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得骨性关节炎呢?

     

    一般来说,当出现反复膝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等症状时,首先要到正规医疗场所就诊,做一个膝关节X线进行初步排查,让医生检查一下。

     

    这时候,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自我判断:

     


     

    是否有以下征兆:


    (1)膝关节反复疼痛超过1个月了吗?

    (2)年龄大于40岁了吗?

    (3)早上起床时,关节明显出现僵硬、活动受限吗?(疼30分钟后会有所缓解)

    (4)活动时,膝关节有明显摩擦感吗?

    (5)会感觉关节僵硬吗?比如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后出现关节僵硬,没办法活动的情况?

     

    如果以上全中,那建议尽快去医院确诊。一旦确诊,又该如何治疗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有妙招

     

    前面说到,人体是汽车,膝盖是车轮。负重过大、使用过度,轮子就会慢慢磨损、松动、变形甚至爆胎。那么要修理坏掉的车轮,有这么几个办法:

     

    车上少点负重,避免长期开车,开车时再加一个轮子

     

    什么意思呢?

     

    既然要减轻膝关节的损耗,当然就要减轻它的负载。所以,首先,要减肥!减肥!减肥!控制体重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

     

    大家可以通过体质指数(BMI)公式:体重÷(身高 [2])来计算一下自己是否体重超标,当BMI值在18.5-23.9之间,才说明体型正常,超过25就说明你的身体这辆车已经超重了哦。

     

    同样,要减轻膝关节的损耗,还要减少它的使用,避免长期用膝。所以,爬楼梯、扎马步、长途步行这一类膝关节受力的动作都要尽量减少哦。

     

    跑山这种费膝盖的运动就更尽量减少了!爬山、攀登这一类运动,简直就是损耗膝盖的运动中的战斗机!

     

    当膝关节在承受着体重的状态下不断弯曲、伸直时,膝关节的磨损速度会成倍增加。同理,负重深蹲、举重这些健身运动都是不可以进行的!

     

     

    给车轮加点养护、用点润滑


    “车龄”越大,膝关节如同车轮一般受到磨损。这时,就需要我们给它用药物来养护、润滑了。

     

    这些药物主要分为吃的药和注射的药,骨科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你药物。

     

    换个轮子

     

    顾名思义,当大家开了一辈子车,车轮已经严重磨损。到了必须“换胎”的时候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3]

     

    人工关节置换术就是把损坏掉的关节更换成为人工合成的钛合金关节。听起来很吓人,但是不要害怕,虽然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手术,但是目前的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经过人工置换后的膝关节,可以一步到位地减轻关节退变带来的疼痛,毕竟退变的关节都已经被换掉了,就没有可痛的地方了。

     

    一般来说,关节置换手术后3天左右时间就能慢慢开始下床活动了,甚至经过功能锻炼能够实现更多复杂、高难度的动作。

     

    并且相传有勇者在术后麻醉过后当天就自己下床走了,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现在的超前镇痛、早期运动理念已经非常成熟了,使这项手术的开展十分容易。

     

    所以,作为骨性关节炎、关节退变的最后一步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总结预防和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几个要点:


    (1)减轻体重

    (2)避免爬楼、爬山、攀登、长途步行、深蹲和举重等损耗膝关节的运动

    (3)步行、运动时,拄拐减轻膝关节负重

    (4)服用相关药物:促进膝关节自我修复

    (5)关节穿刺注射药物

    (6)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参考文献:
    [1] 邓程远,周桂娟,王甜甜,廖瑛.膝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08):1756-1760.
    [2] 中国骨关节炎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0(08):469-476.
    [3] 边焱焱,程开源,常晓,翁习生.2011至2019年中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初步统计与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21):1453-1460.

  • 在进行血糖测试前一天,需注意饮食控制、运动控制、药物管理、身体状况等。

    1.饮食控制:

    • 在测试前一天,尽量遵循正常的饮食习惯,避免大量摄入高糖或高脂肪的食物,尽量避免饮酒或饮用含糖饮料。
    • 尽量保持正常的饮食时间和进食间隔,过长或过短的进食间隔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2.运动控制:

    • 在测试前一天,避免进行过于剧烈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因为运动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 然而,也不要完全停止运动,适度的运动对血糖控制是有益的。

    3.药物管理:

    • 如果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例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确保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管理。
    • 在测试前一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4.身体状况:

    • 如果在测试前一天出现了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这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推迟测试。

    测血糖前一天注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状况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可以确保获得更准确的血糖测试结果,并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

  • 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糖化白蛋白(GA),医学上检测的糖化血蛋白含量可以代表在白蛋白生命期内葡萄糖平均水平的高低。

    白蛋白的半衰期约17-19天,糖化白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不受血清蛋白量、抗凝剂、非特异性还原物质等的影响,是判断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的一个较好指标。

    糖化白蛋白的3种作用

    1.用于评价短期内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化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11%-17%。

    糖化白蛋白在近期总体血糖水平的评估方面较糖化血红蛋白更有优势。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近2 3 个月的平均血糖状况,所以无法作为糖尿病治疗方案调整后短期疗效的评判指标。由于白蛋白与血糖的结合速度比血红蛋白更快,因此糖化白蛋白对于短期内血糖变化较糖化血红蛋白敏感。如果你调整治疗方案后,糖化白蛋白在正常值范围,说明血糖控制良好。

    2.用于确定是否有应激性血糖升高

    应激性高血糖指机体在应激(外伤、手术、感染等)情况下出现的血糖升高。有研究发现,糖化白蛋白判断应激性高血糖的切点为17.5%。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可作为既往是否患有糖尿病的辅助检测方法。

    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升高的程度常与疾病,或应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用于筛查糖尿病

    糖化白蛋白≥17.1%时,提示糖尿病的可能。

    如果你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40岁、肥胖、糖尿病前期、缺乏体力活动等),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需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俗称“喝糖水”),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

    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和持续葡萄糖监测,这4种血糖监测方法互相补充,并不能相互替代。

     

    参考文献
    •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曹相原主编.重症医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 糖尿病常常被人称为“甜蜜的负担”。它是一种慢性病,如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身体各系统都会受到损害,也相对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针对55万余名中国人和新加坡华人的研究表明,即便是糖尿病遗传风险高的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也可显著降低风险。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让血糖变高的几个指标,并教你远离糖尿病。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世东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国庆

     

    5大指标与高血糖密切相关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亚洲人糖尿病增长率直线上升。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更是呈爆炸式增长,近30年增长了10倍,已超过1亿,占全球1/4,已然成为全球糖尿病大国。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等完成,针对55.8万余名成年中国人(51.29万人)和新加坡华人(4.54万人)进行了长达10年调查随访,研究包括体重指数(BMI)、饮食结构、体育锻炼、酒精摄入量、吸烟量。

     

    结果发现,在糖尿病遗传高风险人群中,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出现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降低了57%,10年标化发生率为2.45%,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则为7.11%。

     

    与遗传风险高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相比,遗传风险中等或低的人如果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低,降幅分别为66%和75%。

     

    2019年,《中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我国近50万人进行调查,发现99%的中国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均在“慢慢养病”。

     

    数据显示,91.3%的人饮食习惯不健康;47.4%的人体重不健康;41%的人体脂不健康;有吸烟、过量饮酒等不健康习惯的人分别占29.4%和7.4%。

     

    吃得多、营养不均衡是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今年4月,上海市公布“不良生活方式排行榜”。调查显示,上海市一般人群常见不良生活方式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

     

    • “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占82%;
    • “常吃油炸、烧烤和烟熏食品”,占79%;
    • “三餐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占78%。

     

    同时,“久坐不动”也是职业人群“生活方式病”的“第一名”。作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上海市尚且如此,其他省市可想而知。

     

    此次社会调查特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表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手机、电脑普及,导致人们久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然而久坐不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4个习惯增加患病风险

     

    王世东表示,家族遗传导致的糖尿病比例很低,吸烟、饮酒、缺乏锻炼、不良饮食和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糖尿病占到80%左右。

     

    糖尿病可引发心、肾、眼、神经等部位多种并发症,需终身治疗,造成家庭和社会极大的经济负担。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又是如何导致糖尿病的呢?

     

    一胖毁所有

     

    杨国庆表示,肥胖是中国糖尿病大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这是由于肥胖会导致代谢紊乱,包括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糖尿病。

     

    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比单纯体重超标的危险性更大,也就是说,腹型肥胖者更易发糖尿病。

     

    吃得太精细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精制谷物、加工肉类、红肉摄入较多是中国人主要的饮食危险因素。

     

    杨国庆说,精白米面等精制食物会造成血糖急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分泌和消解的效率,长此以往导致糖代谢系统紊乱,诱发糖尿病。

     

    久坐不运动

     

    研究发现,中国人的体力活动水平正急剧下降,1991年到2011年间,国人平均身体活动时间下降近50%,预计到2030年,仅体力活动不足这一项就会导致4240万中国人患糖尿病。

     

    杨国庆指出,缺乏运动减慢脂肪分解,降低胰岛素受体数目,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与不良饮食一样,长期不运动也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

     

    烟酒不离手

     

    研究表明,戒烟和禁酒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烟草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不仅提高糖尿病发病风险,还会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诱发心血管、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过量饮酒影响糖代谢,引发胰岛损伤,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及时戒酒可降低糖尿病发病,反之,则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至少养成一个好习惯

     

    杨国庆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一直在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升至17.06%,但很多理念并未真正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积极主动地减少和纠正不良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糖尿病。

     

    1.控制腰围

     

    《中国糖尿病防控指南》规定,成年人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应每年至少评估2次体重指数,保证其在正常范围内。

     

    另外,每个月要测量一下自己的腰围,男性腰围在85~90厘米为腹型肥胖前期,大于90厘米为腹型肥胖;女性腰围在80~85厘米之间为腹型肥胖前期,大于85厘米为腹型肥胖。

     

     

    如有肥胖和超重情况,要及时调整饮食,多做运动。

     

    2.饮食科学

     

    合理饮食的原则是营养平衡、食材多样、控制热量、结构合理、高纤维素、低盐低糖。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应保证蛋白质占全天热量的15%~20%,脂肪占2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50%~60%;

     

    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同时,要减少精制主食摄入,用全谷物或杂豆类代替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增加水果、蔬菜、坚果、低脂乳制品、鱼类和海鲜的摄入,减少加工肉类和含糖饮料摄入。

     

    从中医养生保健角度讲,宜多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平素畏冷、舌淡胖嫩的阳虚体质,宜多食牛羊肉等温补阳气的食品,少食梨、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

     

    手足心热、舌红少津的阴虚体质,宜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温热易“上火”的食物。

     

    3.坚持运动

     

    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能等特点量力而行,进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可进行每周3~5天,每天30分钟的慢跑、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运动时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以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同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高强度、高对抗性运动。

     

    4.禁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要远离烟酒,偶尔抽烟喝酒都不可取, 最好戒掉烟酒。

     

    如因一些原因难免需要喝一点酒,男性和女性成年人每日饮酒应该不超过酒精25克和15克。

     

    换算成不同酒类:

     

    2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白酒75克,高度白酒50克;

    1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白酒50克,高度白酒30克。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综合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复查是综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糖尿病患者需要多久复查一次?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糖尿病患者的复查频次:

    1.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常规的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监测多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周监测一次。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一般每3-6个月需要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3.其他检查:除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血脂、血压、肾功能、眼底等,一般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定期复查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及时地掌握疾病情况和进展。同时,也需要注意日常饮食控制、加强运动、注意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和心理调适等,以更好地综合管理自己的病情。

  • 糖尿病一般可以用糖尿病治疗仪,但是只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无法真正治疗糖尿病。对于出现糖尿病的患者,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糖尿病治疗仪是通过特定强度的激光照射,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血栓等,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辅助降低身体血糖。不过只能够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降糖的效果。一旦出现糖尿病,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才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缓解症状以及延缓病情的发展。一旦出现糖尿病,需尽快到医院就诊,不可盲目使用药物或者偏方等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通常是脾脏,但脾脏一般不是症状,如果这个区域疼痛,可能是神经性疼痛,建议不要剧烈运动,可以口服止痛药,当患者感到疼痛时,必须屏住呼吸以抵抗痛苦,肋骨疼痛通常由胸椎问题引起,建议使用美国椎骨矫正治疗。一般来说,应该保持精神和安心,当处于生活的中心时,工作和休息是均匀的。

    一般情况下,有胃,有脾,如果这个位置不舒服,可能是胃炎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胃酸反流,消化不良,乏力等,平时要注意饮食,忌辛辣酒和烟草。

    那部分是脾脏,但如果没有创伤,脾脏的自发性疼痛是罕见的,如果用力按压肋骨,可以减轻疼痛,可以被称为“脾综合征”,通常可以减轻关于卧床休息的饮食,如果频繁发作可能是肋间神经痛,那么需要去医院治疗并服用相关药物。

    那里有几个器官,一个是胃,但胃很大,不一定在第十二肋骨下面,还有一个器官是左肾,左肾的位置更符合患者所说的,它位于第十二肋骨下方,临床上,第十二肋骨与脊柱肌肉外侧之间的角度称为肾脏区域,患有肾脏压力并且在这里砰击的人会引起疼痛,所以根据患者提到的情况,可能是肾脏疾病,建议尽快去医院治疗。

    根据患者的描述,左胸骨在肋骨内部不舒服,如果出现咳嗽,疼痛的症状可能与肺部或胸部问题有关,如果有酸反流,腹胀,打鼾症状和肺部问题,这是相关的,建议去医院检查,然后在治疗前确认诊断。

    左肋下方的器官是胃,这里没有其他器官,如果不舒服,建议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胃镜检查以确认诊断。

    根据患者的描述,身体所在地区会有疼痛感,这是胃的位置,可能患有慢性胃炎或胃溃疡,建议去医院进行呼气测试,看看是否有任何幽门螺杆菌,如果胃有问题,应该及时治疗,这部分应该是胰腺的一部分,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胰腺炎症,它通常是急性的,并且它与诸如饮食的不利条件有关,病情也可能是肋间隙炎症。

    左上腹部有胃、脾脏、胰体尾部、左肾脏、结肠脾区和左半结肠上段,因腹部器官疼痛部位不准确,所以建议体检进一步明确,左肋下有脾脏,胃有、胰腺和部分肠,其中胰腺炎较严重,根据你的描述有点像胰腺炎的症状。

    根据患者描述的情况,心脏的血液供应可能不足,并且还考虑了由胃炎引起的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心电图检查,胃镜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做出正确合理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清淡饮食,多喝水,建议去医院检查血液常规和血液脲酶淀粉酶,如果不正常,应及时处理,平时注意合理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做过多的剧烈运动,遵照医生的医嘱,早日康复。

  • 新生儿发热的检查与诊断

    一、新生儿发热的定义与判断

    新生儿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新生儿的体温通常在36.5℃~37.5℃之间。当腋温超过37.2℃或肛温超过37.8℃时,可视为发热。

    二、新生儿发热的测量方法

    测量新生儿体温的常用部位包括肛门、腹部皮肤和腋下。其中,肛温被视为深部体温,但操作需谨慎,避免引起肠穿孔。皮肤温度易于测量,但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腋温则兼具两者的优点,是临床常用的测量方法。

    三、新生儿发热的常见原因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环境温度、喂养不当等。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败血症、肺炎等疾病。

    四、新生儿发热的检查项目

    对于新生儿发热,医生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光、超声等。

    五、新生儿发热的治疗

    新生儿发热的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感染性发热,需使用抗生素;对于非感染性发热,则需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六、新生儿发热的预防

    预防新生儿发热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同时,合理喂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也是预防新生儿发热的重要措施。

  • 发热是身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反应,常见的发热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发热时,身体会出现体温升高、出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等并发症。因此,了解发热的饮食注意事项,对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热的饮食原则

    1. 供给充足水分:发热时,身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因此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果汁、蔬菜汤等。

    2. 选择易消化食物:发热时,胃肠道功能减弱,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馒头、鸡蛋、豆腐等。

    3. 供给充足营养:发热时,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应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4. 限制油腻食物:油腻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应尽量避免。

    5. 避免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酒精等会刺激胃肠道,加重症状,应尽量避免。

    二、发热时的食疗方

    1. 香薷扁豆汤:香薷、白扁豆、陈皮、荷叶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热的功效,适用于暑湿型发热。

    2. 生姜红糖汤:生姜、红糖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型发热。

    3. 薄荷粥:薄荷、粳米具有清热解毒、利咽退热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型发热。

    4. 葱豉黄酒汤:葱白、豆豉、黄酒具有发汗解表、和中止呕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型发热。

    5. 薄荷姜参膏黄汤:薄荷、生姜、人参、石膏、麻黄等药材具有疏风散热、解表止咳、益气补虚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型发热。

    三、发热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保暖。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如发热伴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开颅手术作为治疗颅内疾病的重要手段,让许多患者得以重获健康。然而,术后发烧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开颅手术后的发烧症状会持续1-2个星期。具体发烧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开颅手术后的发烧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吸收热,另一种是感染热。吸收热通常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是由手术创伤和术后组织液渗出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经过1周左右会自行好转。而感染热则可能是由手术部位感染、肺部感染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除了发烧,开颅手术后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麻醉药物、手术创伤和颅内压升高引起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用药,以促进康复。

    开颅手术后的饮食也很重要。患者应该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奶、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硬食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感染。

    开颅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总之,开颅手术后的发烧是正常现象,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患者都能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 夏日炎炎,婴幼儿发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于两周岁半的宝宝来说,发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状。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宝宝的发热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如果宝宝只是低热,也就是体温在38℃以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多饮水:鼓励宝宝多饮水,保持水分充足,有助于降温。

    2. 物理降温:可以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促进散热。

    3. 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则需要进行退热治疗。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并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降温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观察症状:注意宝宝是否有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果有,可以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蒲地兰等药物清热解毒。

    2. 注意饮食:尽量给宝宝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夏季气温较高,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发热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它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的。在处理宝宝发热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仔细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2. 不要自行给宝宝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宝宝抵抗力。

    4.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部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这种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了解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肺结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 发热:肺结核患者常常出现低热症状,通常在午后或傍晚时体温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度。这种发热症状在夜间休息后会恢复正常。

      2. 疲劳:患者常常感到身体虚弱,容易疲劳,甚至不愿意活动。休息后疲劳感会得到缓解。

      3. 盗汗:患者常常出现夜间盗汗现象,严重时会导致衣服和被子湿透。

      4. 咳嗽:肺结核患者常常出现刺激性咳嗽,有时伴有少量痰液。

      5. 胸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部疼痛,尤其是在咳嗽或深呼吸时。

      6. 咯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咯血症状,严重时可能伴有大量血丝。

      7. 月经不调:育龄期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症状。

      

      二、肺结核的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肺结核治疗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2. 休息与营养: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

      4. 避免传染: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传染风险。

      

      三、预防肺结核的措施

      1. 接种疫苗: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增强身体免疫力。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了解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肺结核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或周围人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

  • 成人发烧浑身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原因,并了解如何应对。

    首先,最常见的发烧浑身疼的原因是感冒。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人体为了抵抗病毒,会启动免疫系统,产生发热和疼痛等反应。感冒引起的疼痛通常是全身性的,包括肌肉、关节和头部。

    其次,低钙血症也可能导致发烧浑身疼。低钙血症是指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值,这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引起肌肉抽搐、麻木和刺痛等症状。

    肺炎是另一种可能导致发烧浑身疼的疾病。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肺部引起的炎症,发热和寒战是常见的症状。肺炎引起的疼痛通常集中在胸部,但也可能蔓延到全身。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和关节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通常是全身性的,可能影响多个关节。

    肺结核也是一种可能导致发烧浑身疼的疾病。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低热、盗汗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发烧浑身疼,例如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那么,如何缓解发烧浑身疼呢?首先,要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其次,可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缓解疼痛和发热。此外,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免疫力,也有助于病情恢复。

    如果发烧浑身疼持续不退,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食物中毒:进食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嗜盐杆菌或肉毒杆菌等污染了的食物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及脱水的症状。

    2. 肠道感染:细菌、原虫、寄生虫等感染均可导致腹泻,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等。

    3. 药物:多种药物可导致腹泻,如红霉素、氢氧化镁、新霉素、林可霉素、硫酸镁、山梨醇、甘露醇、5-氟脲密啶、利舍平等。

    4. 肠道疾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也可导致腹泻。

    5.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伴有腹泻。

    6. 肿瘤性疾病: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类癌综合征、结肠癌等肿瘤性疾病也可导致腹泻。

    7. 其他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尿毒症等也可导致腹泻。

  • 在日常监测体温时,我们常常会注意到腋下体温37.3℃这一数值。那么,这个数值是否意味着发烧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腋下体温37.3℃并不一定代表发烧。正常情况下,水银温度计在腋下测得的体温,若不超过37.3℃,则通常不属于发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体温越高,就越健康。实际上,腋下体温在37-37.5℃之间,也可能属于生理性发热。

    生理性发热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饭后、运动、洗完热水澡、喝酒后等。此外,女性在排卵期和怀孕期间的体温也会超过37℃。如果只是在测量体温时发现体温偏高,但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可以认为是生理性发热。

    那么,如何区分生理性发热和病理性发热呢?当体温超过37.5℃时,并结合头痛、畏寒、肌肉关节的酸痛、全身的不适等症状时,则可能属于病理性发热,需要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发烧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本身。它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的存在。因此,当出现发烧症状时,我们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发热的处理,除了及时就医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 适当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遵循医嘱。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总之,了解腋下体温37.3℃是否属于发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疾病。

  • 风疹,又称德国麻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可能影响成人。风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本文将详细介绍风疹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一、病因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呼吸道分泌物等。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二、症状

    风疹的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症状包括:

    • 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在38℃左右。
    • 皮疹:皮疹通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先从面部开始,然后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皮疹为粉红色,直径约2-3毫米,呈斑丘疹状。
    • 淋巴结肿大:耳后、枕部、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触及硬结。
    • 结膜炎:眼睛发红、流泪、怕光等症状。

    三、诊断

    风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四、治疗方案

    风疹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措施包括:

    •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 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
    • 退热:可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 抗过敏: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
    • 局部治疗:可使用眼药水缓解结膜炎症状。

    五、预防措施

    1. 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尤其是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 接种风疹疫苗:风疹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总结:风疹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

  • 8个月大的宝宝喉炎严重吗?

    喉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尤其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喉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等。对于8个月大的宝宝来说,喉炎可能会对其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喉炎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宝宝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毒或细菌感染类型等。如果喉炎症状轻微,宝宝可能只需要在家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采取一些简单的护理措施。然而,如果喉炎症状严重,可能会引发喉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喉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喉部炎症和肿胀,预防喉梗阻的发生。

    2.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口服利巴韦林颗粒。

    3. 中药治疗:如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或柴胡口服液等。

    4. 抗生素治疗: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或头孢克洛颗粒。

    5. 退热治疗:根据发热程度,给予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在饮食方面,建议给宝宝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蔬菜水果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宝宝受到刺激。在恢复期间,要注意宝宝的睡眠姿势,保持呼吸顺畅。

    如果宝宝喉炎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