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压氧治疗神经损伤的效果

高压氧治疗神经损伤的效果
发表人:于英儒

高压氧治疗神经损伤有一定的效果。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的恢复相对更容易,比如只是神经纤维的断裂,通过手术或者重新连接,功能可以达到一定的恢复。

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相对更难,因为它的功能精密性更高,受影响的核团各方面都比较大,机制比较复杂。要完整恢复,可能要很长的周期,甚至没办法达到受损害之前的状态。但是经过高压氧治疗能得到改善。

所以神经损害的病人,还是主张早期做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害,40 分钟就不可逆转,如果缺血、缺氧的脑细胞全部死亡,则治疗没有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临床当中认为严重的神经衰弱患者可以吃西药也可吃中药,可吃的西药主要包括了镇静催眠药物、抗焦虑剂、抗抑郁药、弱兴奋剂和强壮剂等等。

     

    严重神经衰弱吃什么药?哪些西药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其实也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的疾病,多数患者往往伴随着长期精神压力,在平时有焦虑、紧张和抑郁等表现,而需要注意的就是神经衰弱对人体危害极大,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就会影响大脑运转,甚至导致记忆力下降、思考力下降,因此患者治疗也需综合全面的方法,比如配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严重神经衰弱可以吃哪些西药?

     

    1、镇静催眠药物

     

    在临床当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患者同时伴随着睡眠障碍的症状,通常在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相对来说安全性高,无成瘾性,效果也比较好,可采用的药物包括了氟地西泮,硝西泮等。

     

    2、抗焦虑剂

     

    可以起到减轻焦虑、改善睡眠和稳定情绪的作用。在理in床当中常用的药物有:安定、利眠宁、舒乐安定、安他乐、阿普唑仑、氯疑安定,每日可使用3次,一般患者需要连用1~2周,但这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出现药物成瘾。

     

     

    3、抗郁剂

     

    我们已经知道严重的神经衰弱患者多会伴随着情绪忧郁、压抑等精神类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神经衰弱相辅相成,因此严重神经衰弱的患者还应该配合使用抗抑郁药物帮助治疗精神方面的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了虑平、阿米替林(阿密替林)。

     

    4、弱兴奋剂和强壮剂

     

    这两类药物是非常多的,其中包括了澳化钠咖啡因合剂、脑复康、胰岛素、刺五加、五昧子合剂、洋参丸等,这些药物对于身体衰弱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来说有一定效果。

     

    治疗严重神经衰弱的药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神经衰弱的患者看完之后可以利用起来把自己的病尽快治好,除了使用西药治疗,患者也可通过中医辩证施药治疗,虽然见效速度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症状可从根本上好转,因此也是一种有效根治神经衰弱的方法。

     

     

  • 神经衰弱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很重要的原因是患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太大。出现神经衰弱的患者往往有失眠健忘的症状,还有的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对于患者来说特别痛苦。治疗神经衰弱最好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在少量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就可以治愈了。


    神经衰弱是一个神经症的疾病,患者往往长期处在紧张和压力之下。患者对轻微的刺激都会有很明显的反应,曾经看见过一个患者,晚上严重失眠,也会因为一些很细小的声音睡不着,比如远处滴水的声音。正常人一定感觉这些声音没有什么,他却感觉影响特别大。出现神经衰弱一定要进行治疗,那么什么方法是治疗神经衰弱最好的方法呢?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衰弱最好的方法。首先患者要学会自我减压,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不顺心或者力不从心的事情,这个时候一定要自我减压、自我疏导,过度担心也于事无补。然后还要改善睡眠,没有好的睡眠会是神经衰弱越来越严重,患者可以采取数数、自我暗示的方法治疗失眠,如果有必要服用一些副作用小的安眠药物也可以。


    2、药物治疗


    神经衰弱我们不提倡进行药物治疗,除非是很严重的患者,通过心理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的。药物治疗那就要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所用的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患者也可以尝试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效果也有,但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3、运动治疗


    很多时候神经衰弱是因为神经系统活动紊乱造成的,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是身体各个机能很好的配合工作,还有适当的运动可以治疗失眠,是患者因为疲劳而快速入眠。
    出现神经衰弱往往是心理的原因,所以患者要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特别是曾经得过神经衰弱的患者,为了不使病情反复,就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如果自我不能调节也可以多和朋友接触,多向家人倾诉,这样也可以缓解压力。不管有没有神经衰弱大家都要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不要一点小事就往心里去,简单快乐的生活就可以预防出现神经衰弱了。

  • 急性放射性脑病主要是辐射引起组织炎性反应导致血-脑屏障改变而产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神经组织对于放射损害的抵抗相对较强。脑或脊髓的放射性坏死多数是由于放射性血管病。血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继发缺血性或出血性坏死。早期延缓性放射性脊髓病为脱髓鞘性变和少支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延缓性颅神经与周围神经放射病为神经纤维变性与神经丛缺血。

     


    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放射性脑病主要是辐射引起组织炎性反应导致血-脑屏障改变而产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神经组织对于放射损害的抵抗相对较强。脑或脊髓的放射性坏死多数是由于放射性血管病。血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继发缺血性或出血性坏死。早期延缓性放射性脊髓病为脱髓鞘性变和少支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延缓性颅神经与周围神经放射病为神经纤维变性与神经丛缺血。

     

    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有超剂量放射史,一定潜伏期后发病、病变部位和症状与放射源照射部位一致。具体如下:

     

    1.原发性损伤

     

    (1)脑:1-2天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脑病的症状。6-16周发病,表现为嗜睡、局灶体征。数月-数年,表现为痴呆、局灶体征。

     

    (2)脊髓:6-16周发病,表现为Lhermitte's征(即低头时,出现从颈部沿着背部脊椎向下肢或四肢放射性的触电感,头复位时,症状消失;屈颈动作愈迅速有力,触电感亦愈强烈,如屈颈动作缓慢,触电感则较轻微)。数月-数年,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病。

     

    (3)周围神经:数月-数年发病,表现为瘫痪、感觉缺失。

     

    2.继发性损伤

     

     

    (1)多部位损伤:表现为脑、颅,和或周围神经鞘瘤。

     

     
    (2)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脑梗塞。

     

    (3)内分泌器官:表现为代谢性疾病。

  • 在人体患上神经衰弱初期,多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忘事,疲劳,乏力,失眠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想尽快消除这些不适症状,就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方剂并配合饮食调理的中医治疗方式来调理身体内部,达到治疗神经衰弱的目的。


    在生活中,患上神经衰弱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疾病不但会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乏力,失眠等症状,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面对这种情况,早期的神经衰弱患者就可以选择中医疗法,通过中药和食疗相结合就能达到治疗神经衰弱的目的。

     


    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初期神经衰弱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来服用对症的中药方剂,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因为心肾不交导致神经衰弱,就可使用酸枣仁,知母,川芎,甘草,茯苓为主方剂,用清水煎好后服用即可。如果患者因为肝气郁结造成神经衰弱,就可以直接口服逍遥丸即可。如果患者因为肾虚造成神经衰弱,就可以口服六味地黄丸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因为心脾两虚造成神经衰弱,就可以茯神,白术,龙眼肉,黄芪,党参,丹桂,甘草,酸枣仁,木香,远志为方剂,煎好后直接口服即可。


    在服用上述方剂之前,患者需要充分的了解身体的情况,确定患上神经衰弱的原因,这样才能确保使用的药物对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口服中药方剂的同时,患者还可配合使用一些食疗保健方,这样就能促进患者尽快的恢复。

     


    在食疗治疗初期神经衰弱时,花生叶汤,酸枣仁汤,合欢叶汤,薏仁红枣粥,五味子汤,莲心汤等都是患者经常使用的食疗方。除此之外,神经衰弱患者还可以直接食用糯米,小米,南瓜,人参,桂鱼,猪肝,牛肉,酸枣仁,银耳,枸杞,猪肺,苦瓜等食物,也能促进神经衰弱的治疗。


    在了解以上中医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之后,患者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剂和食疗法来治疗身上的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对于饮食的限制相对较多,患者应充分的与主治医生,确定适合自己经常吃的食物,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方剂和食疗冲突引起的副作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