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等)、体征、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即可诊断为食管癌。通过胃镜可以观察食管内有无病变,有病变的话病变的位置何病变形态,病理科医生会对肿物进行病理检查,如果看到了恶性肿瘤细胞,则诊断为食管鳞癌。
食管癌还应该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1],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将近70万例,死亡病例将近50万例;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2位[2]。
胃癌的5年生存率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如果能在胃癌早期及时就诊,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2]。然而,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却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1]。
早期发现、早诊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1],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因此,了解胃癌的危险因素极为重要。
胃癌的危险因素 [1]
年龄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在我国,40岁以后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是达到峰值后逐渐缓慢下降,而30岁以下发病的病例比较少见。
就胃癌死亡率来说,30岁之前死亡病例较为少见,而40岁及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另外,饮食因素同样重要。高盐饮食、腌熏煎炸烤食物、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可以生存在人胃部的细菌,可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胃粘膜萎缩、胃壁损伤,引起慢性消化道疾病甚至胃癌[3]。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部炎症反应,反复的炎症反应会使细胞DNA调控发生异常,当DNA无法调控细胞正常增值的时候,癌症就会发生。此外,幽门螺杆菌中有一种叫做“CagA”的毒性蛋白,被认为是其致癌的根源[4]。
目标人群 [2]
癌症的早筛不是每个人都要频繁进行的,而是首先根据危险因素来确定危险人群,包含在危险人群范围内的,最好每年做一次检查。
在我国,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属于胃癌的危险人群: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曾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疾病;
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是我们身体营养消化吸收的大本营,护胃行动不可怠慢,同时对胃部疾病隐患的早发现、早诊早治才是正确的。为了更加长久的健康,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哦。
中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的 42.6% 在中国,因胃癌死亡的人数 45% 在中国。
根据 2015 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全年新增胃癌患者 679100 人,死亡 498000 人。也就是说平均每 46 秒钟就有一人患上胃癌,每1 分钟零 3 秒就有一人死于胃癌。
为什么胃癌一发现就是晚期呢?
目前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不足10%,早期癌症难以发现是一个重要因素,更多的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发现早癌的重要性。
另外,随着现在人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如:喜欢辛辣、生冷的食物,饥一顿饱一顿等等…
很多人经常会肚子疼、拉稀跑肚子,但是大部分人更喜欢忍一忍,或者是吃点胃药,慢慢的胃病就形成了,长时间的忽略可能就给“胃癌”制造了“入侵”的机会。
还有一点就是体检没有大面积的普及,城市里面的白领可以享受公司的政策,但是务农的人、打零工的老百姓们,可能还没有定期体检的意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早期胃癌在胃镜下也非常难辨认,镜下出现非常细微的病变,需要检查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超敏锐的观察力,稍微有一点点的疏忽,错过了这一病变部位,等患者再次出现症状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是中晚期了。
中国人为什么高发呢?
因为很多中国人都有这4个习惯:
1. 喜食“烫”
中国有一个“民族”,叫做“热族”。这些人们恨不得把刚出锅的东西直接塞在嘴里,不光吃东西,还喜欢喝很热很热的水。
过烫的食物或者茶饮,会破坏掉食管、胃的“天然屏障”,就像硫酸一般腐蚀和灼伤粘膜,慢慢的粘膜就会出现增生,这也就是“癌前病变”。
很多国内外的研究都提示过,有一部分患食管癌、肺癌的患者常年喜食“烫”食。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增加患胃癌的几率,也会因为家族习惯,而呈现家族性发病的趋势。
2. 爱吃腌制食品
饮食中摄入太多盐分,不管是直接的盐,还是盐腌制的食物,都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并且与幽门螺杆菌协同增加胃癌风险。
3. 发霉食物不舍得扔
霉变的食物含有黄曲霉毒素等,这些毒素可以将食物中的亚硝酸盐还原为致癌能力强大的 N-亚硝基化合物,诱发突变致癌。
最近几年,中国数个胃癌高发区的致胃癌因素都是因为“发霉食物”,比如山东临朐。
4. 进食速度太快
现在的年轻人太忙,吃点东西狼吞虎咽,食物咀嚼不细也会刺激到胃粘膜,而且团块过大,容易对食道和贲门的黏膜产生机械性的刺激,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胃癌的发生。
所以尽量还是细嚼慢咽吧~
这3种检查比较靠谱
1. 血清学筛查:
血清胃蛋白酶源检测:是反映胃体、胃窦粘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称之为“血清学活检”。
血清胃泌素-17检测:是反映胃窦内容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是被WHO列为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原。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抽血
2. 内镜检查:
电子胃镜筛查:目前来讲这项检查就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患者承受的痛苦会比较多,即使是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未能实现这项检查的普及。
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内镜检查
3. 高清内镜检查:
这项检查可以更精准的发现胃粘膜颜色的变化,还有表面结构的细微变化,以便更准确的筛查出可疑的病灶。
最后一点,要提醒各位亚洲多个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
所以,建议40岁以上的朋友们定期去做胃癌筛查。
参考文献:
[1] 杜奕奇, 蔡全才, 廖专, 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草案)(2017 年, 上海)[J]. 胃肠病学, 2018, 23: 92-97.
审稿医生 | 河北省胸科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马静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大家好,我是贺慧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的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每年因胃癌死亡的病例高达49.8万,单看数字你可能没什么概念,这49.8万死亡病例数相当于1.5个冰岛总人口数。
其实胃癌早期的时候,癌组织还处于胃粘膜的位置。这个时候通过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90%,部分患者甚至能够治愈。
图说:胃癌发展进程
然而中国90%的胃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这个时候的5年生存率已经低于30%。
在统计学上这可能是一个数字,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胃癌早期就及时发现呢?
早期胃癌的一些表现
约半数的早期胃癌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仅有部分患者长期存在轻微的上腹疼痛、恶心或者食欲不振的情况。
目前早期胃癌的确诊主要还是依赖胃镜检查,以及双重对比X线检查。
这类检查价格高,还依赖于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检查技术,耗时耗力,因此无法对有上述情况的人群进行大规模的胃癌筛查。
虽然早期胃癌在诊断上有较大困难,但是其在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的蛛丝马迹。
对于以下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一定要定期筛查。
患有胃癌的相关胃病
比如有些胃部疾病就存在一定的癌变几率。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年发生危险性约为0.5%。
2. 慢性胃溃疡
溃疡边缘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增加了细胞恶变的危险性,约有1%的癌变率。
3. 残胃
指的是胃良性疾病手术后,癌变一般在术后15至20年以上才发生,与低胃酸、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
4. 胃息肉
增生性息肉约有1%左右的癌变率。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以高达40%至70%,如果息肉直径超过2cm,癌变率会更高 [1]。
5. 胃粘膜巨大皱襞症
目前报道的癌变率约为10%至13% [1]。
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诱发胃癌的发生。
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
胃癌会有家庭聚集的现象,导致胃癌家庭聚集性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 遗传因素
约有1%~3%的胃癌属于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比如因CDH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 [1]。
2. 相似的饮食习惯
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食品,均可引发胃癌的发生危险性升高。
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胃黏膜容易发生慢性的炎症、萎缩、胃酸分泌处于低酸状态,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生危险性。
所以,年龄≥40岁,符合以下情况的人群,也要重视筛查:
1.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2. 长期存在抽烟喝酒习惯的人群
胃镜筛查那么麻烦有没有简易的方法?
可以通过血清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筛查胃癌的风险。
试试新型胃癌筛查法
你需要去医院做几个简单的检查,然后试试下图这个测试。
1. HP感染检测:
血清HP抗体检测:实际上就是抽血,检验血液中HP相关标志物。HP抗体阳性提示现有HP感染或既往感染。
尿素呼气试验(UBT):就是往仪器里呼气,对于部分HP抗体阳性者又不能确定是否有HP感染时,UBT是有效的补充检测方法。
2. PG检测:
PG检测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我们通常称其为胃功能检测,PGR指标就是通过这个检测出来的。
3. G-17检测:
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G-17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
整个测试总分23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 [3]。
结果分析:
胃癌高风险人群(17~23 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
胃癌中风险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
胃癌低风险人群(0~11 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
如果你的检查结果为胃癌中高风险,那么强烈建议做“电子胃镜精查”,具体的方法已经为你做成了流程图,你可以自行保存收藏。
点击查看大图
普通内镜适用于发现进展期胃癌,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
哪种内镜更精准?
早期胃癌的发现推荐磁控胶囊胃镜筛查和高清内镜精查。
1. 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磁控胶囊胃镜(MCE),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 [3]。
MCE对于胃癌风险人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
2. 高清内镜精查:
比如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这几种内镜能够全面清晰地观察整个胃黏膜,熟悉早期胃癌的黏膜特征,发现局部黏膜颜色、表面结构改变等可疑病灶。
不过因为高清内镜精查属于高端检查,可能市公立三甲医院才会有。
参考资料:
[1] 全国高等学校8年制医学教材第3版,446-451
[2]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 1 ): 8-14.
[3]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京东互联网医院出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 贺慧鹏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随着现在不良刺激因素的增多,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病都呈现出来了上升的趋势,直肠癌也是其中的一种,很多直肠癌患者就是因为在病情早期的时候没有正确的分辨疾病,导致了病情的延误,那么和直肠癌容易混淆的疾病是什么呢?
1.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占误诊病例的15%,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乳头状癌或菜花状癌,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可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尚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这些都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似,X线检查时,两者也有相类似之处,故而在临床上很容易引起误诊,特别是对于青年病人,更少想到肿瘤的存在。
2.阑尾炎
占误诊病例的10%左右,回盲部癌常因局部疼痛和压痛而诊断为阑尾炎,特别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发生坏死溃烂和感染,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局部压痛或触及肿块,常诊断为阑尾脓肿,而采取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肿块不见缩小,甚至增大,才考虑到肿瘤,一般阑尾脓肿认真询问病史都有急性发病过程,有炎症表现,在短期治疗观察后常可明显好转,如癌肿与阑尾炎并存或因癌肿致阑尾阻塞致阑尾炎,虽治疗有所好转,但不会彻底,停药后继续加重须进一步检查诊断,在高度怀疑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3.肠结核
肠结核肠结核在我国比较常见,其好发部位在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块,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这在结肠癌病人中亦较多见,特别是增殖性肠结核与结肠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低热,贫血,消瘦,乏力,局部可以扪到肿块等,但肠结核的全身症状更明显,表现为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乏力,故当临床上出现这些症状时,尤其是以腹泻为首诊症状时,临床上常易从常见病,多发病角度考虑,首先想到结核病,大约有1%的病人在术前将结肠癌误诊为肠结核,检查血象却有特殊改变,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结合病史,年龄及全身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应该都能感觉到,平时多学一些关于直肠癌的病理常识确实能对防治此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家还要说明,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手段在不断的进步,因此一旦不幸得了直肠癌不用太悲观,只要能对症下药,坚持科学的护理,此病的恢复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陷所致的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自幼出血倾向和出血时间延长,出血和血肿可引起压迫症状,导致周围神经受累、上呼吸道梗阻、血管损伤、关节损伤、贫血和休克等。血管性血友病是最多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1/1000,但出现临床症状者仅占患者的0.1%。
一、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又称“假性”血管性血友病,本病为一类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与血浆内的vw因子亲和性增加,因而使血浆内的vw因子缺乏,使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降低引起类似于血管性血友病的表现,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功能正常,通过实验室检查与之鉴别。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常合并有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对低浓度的瑞斯托霉素聚集反应增强,可有自发性血小板聚集。如加入正常人的血小板则聚集功能恢复正常。
二、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又称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发病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合成减少、消耗增加或抗体产生所致。常见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等,如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增生性疾病、血管增生性疾病及肾上腺肿瘤。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症状外,出血倾向与遗传性vwd相似,vw因子也有明显减少。在少数病例中可找到抗vw因子的抗体。本病尚需与轻型血友病甲区别。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通过实验室检查相鉴别。
三、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
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 需与轻型的血管性血友病相区别。轻型vwd经输入新鲜血浆或冷沉淀物,可使出血好转,出血时间及因子ⅷ的有关活性恢复正常,而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则疗效不明显。
四、血友病A
血友病A为X性联遗传性疾病,但仅男性发病,关节和深部肌肉出血为突出表现,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特征为FⅧ减少,有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查无异常。可通过实验室检查与血管性血友病相鉴别。
五、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其生化特点为血小板GPⅠb缺乏,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血涂片可见特征性的巨大血小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功能正常。可通过典型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肝脏是人体很重要的解毒器官,是可以帮助分泌胆汁的,不过是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有肝癌跟肝血管瘤发生,两者虽然都是发生在肝脏,但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肝是人体五大脏器之一,是身体起着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可以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还有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作用,如果肝脏出现了问题,人体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那么肝癌跟肝血管瘤都属于肝脏疾病之一,两者如何区别呢?
第一个方面是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的肿瘤,是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发病是跟内分泌因素有关,而肝癌是肝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一般跟慢性肝炎,还有酸性体液、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寄生虫感染、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第二个方面是肝血管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常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而肝癌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第三个方面是肝血管瘤大多生长的速度缓慢,而且不会发生癌变,一般不会危害生命,而肝癌瘤体生长速度相对比较快,也容易出现并发症,病死率很高。
第四个方面是肝血管瘤患者除了瘤体过大才会让患者感到上腹部闷胀外,一般是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肝癌患者常常会出现肝痛、消瘦、乏力、不思饮食等临床症状。
第五个方面是肝血管瘤能摸到上腹部或者是肋下有质软的肿块,大多没有肝硬化的体征表现,而瘤体比较大的肝癌除了可以在肝区摸到质地坚硬的肿块外,还会兼有肝硬化的一些体征表现。
第六个方面是肝血管瘤B超检查的时候会显示较大瘤体里的网状结构,而瘤体比较小的患者则多为强光团,而肝癌时B超结果多显示为边界比较清楚的强光团或者是暗区,而且在周围还可以见到一圈典型的声晕。
肝癌与肝血管瘤的区别就是这些了,所以如果肝脏有什么不适的话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鉴别是肝癌还是肝血管瘤,如果是肝癌的话则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而如果是比较小的肝血管瘤则可以不用进行治疗,不过还是要定期的进行随诊,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关河25岁的时候因为便血到医院检查,本以为是痔疮,结果医生发现了更严重的病,在关河直肠部位,长了一个肿块,好在病检结果不是直肠癌,但医生却说,离直肠癌仅有一步之遥,原来这个肿块属于直肠腺瘤性息肉。
医生说,腺瘤性息肉也被称为肿瘤性息肉,是因为它恶变的可能性非常大,一般而言,如果腺瘤性息肉未及时治疗,5-10年的时间即可转变为癌。
所以医学界也称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疾病。
关河的困惑是,自己根本没有家族遗传史,从没听说家里其他人得过肠癌之类的。
医生说,消化道肿瘤的发病,一部分的确与遗传有关,但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河虽然没有家族史,但是他长期进食高脂肪类食物,医生说,高脂肪类食物会导致肠道不堪重负,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平时若是吃的清淡,大便会一直很正常,但如果连续吃的油腻,可能就会有便秘了,大便也会变得格外黏稠,甚至会堆在马桶上,很难冲干净,这恰恰是因为饮食不注意。
长期的饮食不健康,导致大便在体内积的太久,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的时间更长,日积月累,从肠黏膜炎症到肠黏膜增生,到肠息肉再到肠癌,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所以,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长期高脂肪饮食,而进食的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较少,罹患大肠癌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很多倍,很多亚洲人在移民美国的时候,也会出现大肠癌的高发率,这也是由于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众所周知,美国人很喜欢高热量高脂肪类食物。
关河出院的时候,医生反复告知,一定要控制体重,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到医院复查。
也就坚持了半年,到医院复查没有多大问题,之后便不管不问了。
关河的妻子说,不光爱吃高脂肪类食物,还爱抽烟,喝酒,口味怎么重怎么来,又不到医院检查,说了很多次就是不听。
很多肠癌的患者在发病前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道,癌症早期其实不会有任何不适,很多人根本不会出现便血,腹痛,消瘦,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再检查时,往往已经是晚期。
这不,一晃七年时间过去了,已经32岁的关河突然感到腹痛,跑到医院一检查,结果直接宣判了死刑。
这次直肠没问题,问题出在了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癌并肝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医生说,得过一次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再次罹患的可能性很大,我们说的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所以这些部位都有可能出现腺瘤性息肉,如果未及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就会恶变。
听了医生的话,关河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事实上,第一次发现腺瘤性息肉,死神已经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但他没有并没有珍惜。
半年后关河病入膏肓,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得知治疗已经毫无希望,妻子最终签字放弃了抢救!
其实像关河这样的患者并不在少数,有人患者明明肺部已经出现病变,还放肆抽烟,有人明明已经高血糖高血脂,却依然不愿意控制体重,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死神可能会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决不会给你第二次。
消化道肿瘤往往是吃出来的,因此想预防贲门癌也要做个吃饭“讲究”的人,如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太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坚硬粗糙的食物,最好细嚼慢咽;发霉的食物不要吃!
癌症,一个让人恐惧的词语,大家一定听过很多癌症的名字,比如肺癌、乳腺癌、肠癌、肝癌,你知道还有一种癌症叫做贲门癌吗?
因为陌生,可能有一部分朋友连贲门癌的“贲”字都会读错(这个字念“ben”,一声),关于贲门癌这个疾病知道的恐怕更少了。小九今天就带大家通过5个问题了解一下!
贲门癌是发生在贲门部分的癌症,贲门在人体食管和胃交界的地方。有人将其视为胃癌的一种,也有人将其归于食管疾病。
这个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一发现就是中晚期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感觉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声音嘶哑,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此出现呕血、贫血、休克等问题。
贲门癌恶性程度较高,根治贲门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局部切除病灶或者全胃切除。全胃切除以后,会用空肠来代替之前胃的功能。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医生也会使用放疗、化疗、中药等综合方法,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贲门癌手术治疗后,患者消化功能受限,饮食要特别小心。
第一,少食多餐。
第二,不要吃过热过冷、辛辣刺激、肥腻、坚硬或粗纤维过多的食物。
第三,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以增强营养,也可以粉状或液体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代替。
第四,适当多吃一些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
贲门癌和大多数癌症一样,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和遗传、食管反流病、肥胖、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吃霉变食物、吸烟、饮酒等相关。
这里要说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菌和胃癌有一定的关系,但对于贲门癌,这个结论还有待商榷,因为有一些研究提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反而可能会降低贲门癌的发病率。
可能导致贲门癌的致病因素很多,遗传等先天因素无法干预,但我们可以从后天的生活习惯入手,让自己尽可能远离贲门癌!
第一,戒烟限酒!烟酒是很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小九说了太多次,希望你真的听进去了。
第二,消化道肿瘤往往是吃出来的,因此想预防贲门癌,也要做个吃饭“讲究”的人,如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太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坚硬粗糙的食物,最好细嚼慢咽;发霉的食物不要吃!
第三,发现食管反流病、贲门炎等疾病,要及时治疗。
第四,健康人群到了40岁以后也有必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如果有胃癌或贲门癌家族史,建议40岁以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
抽血筛查胃癌肯定不靠谱,晚癌的多,早期发现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90%,但是一旦发现的是晚期胃癌,那么其五年生存率可能就不到20%,甚至更低,因此,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真可谓性命攸关!
大家都知道胃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但是可能对胃癌有一定误解,认为胃的恶性肿瘤就只有一种胃癌,其实不然,胃的恶性肿瘤还包括有胃淋巴瘤、胃神经纤维肉瘤等,但我们通常讲的胃癌指的是发生在大家胃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而所谓的早期胃癌特指癌局限于粘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建议做三步筛查!
第一步,先查自己是否为罹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因为这些人的胃癌发病率高出我们正常人的4-5倍,甚至不止!
①45岁以上,男女不限,从未做过胃镜;
②40岁以上,有慢性胃病史;
③一级家属中有罹患胃癌或者其他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
④有严重胃病史,如数十年慢性胃炎病史、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做过胃切除术等;
⑤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病史;
⑥得过其他肿瘤,做过放化疗;
⑦有一些不好生活习惯及爱好,比如喜欢吃腌制食品、长期吸烟喝酒,爱吃咸的等;
⑧有不明原因的呕血、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
⑨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压力大,熬夜,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等状态;
⑩来至胃癌的高发地区
第二步,一定要注意:早期胃癌出现的病灶特别浅表,因此对我们消化功能影响不大,往往不会表现出哪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很难跟我们平时遇到的消化不良区别开来!
所以,对于胃癌的早期筛查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胃镜,尤其是第一步我提到的符合①和②-⑩等高危人群,都应该做筛查,尤其是加强常规白光内镜观察!
第三步,除了胃镜,再结合肿瘤标志物筛查,这种简单易行的筛查方法,可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也是胃癌早期筛查、发现的优选方法。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CA199)、胃癌相关抗原MG7-Ag、蛋白质类(E-钙黏蛋白)以及胃蛋白酶等酶类血清标志物。注意:单一个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标志物,但是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差,最好采用多种联合检查方式!
食道管壁增厚是因食管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或损伤引起,是一种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会根据增厚程度及引起症状和并发症而有所不同。轻度食道管壁增厚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若症状严重的可引起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道狭窄等,这种情况相对较严重。
1. 食管狭窄:食道管壁增厚可导致食道管腔变窄,对食物通过食道产生阻碍,导致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
2. 食管溃疡:食道管壁增厚后,食管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并发生溃疡。食管溃疡可引起胸痛、吞咽困难、出血等症状。
3. 食道狭窄:严重的食道管壁增厚可以导致食管狭窄,使得食物难以通过,引起进食困难和体重减轻。
发现食道管壁增厚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