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疸型肝炎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传染吗?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黄疸型肝炎,作为一种急性肝炎,主要侵袭婴幼儿,其特征在于血液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位出现发黄症状。当胆红素水平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肉眼即可观察到皮肤和眼睛发黄。许多人对黄疸型肝炎与普通肝炎的区别以及其传染性产生疑问。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黄疸型肝炎的传染性及其传播途径。

事实上,黄疸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范畴,因其发病急,黄疸症状明显而命名。病毒性肝炎普遍具有传染性,但不同类型的肝炎传播途径和方式各异。黄疸型肝炎的传染性大小取决于病毒传播途径、病毒侵入体内数量、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以及病程长短。此外,血中黄疸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水平也影响传染性。因此,传染性并非一成不变,需考虑多种因素。

对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其引发的黄疸型肝炎也通过此途径传播。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等引发的黄疸型肝炎,则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因此,判断黄疸型肝炎的传染性需结合病情及感染种类。尽管传染性存在差异,但黄疸型肝炎具有传染性,需加强防范。

【相关推荐】:

1.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如何?

2.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

3.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因是什么?

4. 想了解疾病预防、治疗方法、饮食调理及护理吗?

5.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百科——最实用的健康公众号,十万人的共同选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黄疸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水冲击疗法、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等。

    1. 水冲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量饮水或输入维生素葡萄糖溶液,促进体内水分代谢,帮助清除沉积在肝脏和血液中的胆红素,缩短黄疸周期。此外,水冲击疗法还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如瘙痒、乏力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利胆药、降酶药、抗病毒药等。利胆药可以帮助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红素水平;降酶药可以降低转氨酶水平,减轻肝脏炎症;抗病毒药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发展。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3. 日常保养:黄疸性肝炎患者需要加强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其次,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此外,患者还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医院和科室选择:治疗黄疸性肝炎需要选择正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一般来说,肝脏疾病的治疗属于消化内科的范畴,患者可以前往当地知名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5. 治疗周期:黄疸性肝炎的治疗周期因人而异,一般需要3-6个月。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症状,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许多恶性肿瘤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但会出现一些无疼痛的异常表现,这些症状被称为‘无疼痛性征兆’。了解这些征兆,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疼痛性征兆:

    1. 无疼痛性黄疸:当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发展到晚期时,会导致胆管阻塞,引起巩膜、皮肤和粘膜发黄,但没有腹痛症状。

    2. 无疼痛性血尿:肾癌或膀胱癌早期可能表现为无痛性血尿。

    3. 无疼痛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食管癌、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可能引起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4. 无疼痛性乳房包块:乳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乳房无痛性包块。

    5. 无疼痛性口腔白斑:口腔癌早期可能表现为口腔白斑。

    6. 无疼痛性阴道出血:宫颈癌或子宫癌可能引起无痛性阴道出血。

    7. 无疼痛性鼻涕中带血:鼻咽癌可能引起鼻涕中带血。

    8. 无疼痛性皮肤角化:皮肤癌可能引起皮肤角化。

    9. 无疼痛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可能引起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10. 无疼痛性肝大:肝癌可能引起肝大,但部分患者可能没有肝区疼痛。

    了解这些无疼痛性征兆,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疾病,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那天,我带着孩子来到了河南新乡市的一家知名互联网医院,心里满是忐忑。孩子黄疸指标已经连续几天偏高,胆红素值高达344.3,让我们十分担忧。通过线上问诊,我们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进行了交流。

    医生***在详细了解了病情后,询问了孩子的其他症状,如精神状态和是否有抽搐等。得知孩子目前仅照蓝光治疗,且蚕豆病和溶血检测都正常后,医生建议我们不必急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当我询问胆红素峰值对孩子是否有影响时,医生告诉我,如果胆红素入脑,积极治疗仍有恢复的可能,但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是关键。听到这个消息,我们虽然仍有担忧,但也放心了许多。

    在医生的鼓励下,我们决定继续观察孩子的病情。医生还特别提醒我们,头颅MRI对孩子没有辐射,可以放心进行。我们满怀感激地结束了这次线上问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们不仅得到了专业、及时的医疗建议,还感受到了医生们敬业、负责的态度。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

  • 新生儿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最脆弱的阶段,许多新手父母对于新生儿的各种状况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将为您介绍新生儿常见的五种病态,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态之一,表现为皮肤和眼睛黄染。这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善,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周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

    二、新生儿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一周内下降5-10%,之后逐渐回升。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宝宝出现吮吸困难、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新生儿筛查假阳性

    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应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复查,以明确诊断。

    四、新生儿心脏杂音

    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心脏杂音是常见现象,有些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功能性杂音,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消失。如果宝宝出现活动力差、发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新生儿皮肤问题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如毒性红斑、脱屑、栗粒汗疹、痱子等。家长应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

    了解新生儿常见病态,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及时发现并处理宝宝的健康问题。

  •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但黄疸指数过高时,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的健康。那么,当新生儿出现黄疸高的情况时,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呢?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由于母乳中某些成分的代谢产物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黄疸。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对孩子的健康并没有较大影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呢?以下是一些判断标准:

    1. 黄疸指数:如果黄疸指数在15mg/dL以下,通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黄疸指数升高到18mg/dL以上,则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2. 儿童状况:如果孩子精神反应良好、睡眠正常、吃奶好、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体重增加都完全正常,那么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除了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善,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

    2.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如果黄疸指数持续升高,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如嗜睡、反应差、吸吮困难等,则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需要改善胆汁淤积现象,使用熊去氧胆酸、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果是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总之,当新生儿出现黄疸高的情况时,家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不确定,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

  • 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晚期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造成严重影响。以下将详细介绍肝癌晚期常见的几种症状:

    1. 肝脏疼痛:肝脏疼痛是肝癌晚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隐痛,有时甚至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右上腹部,有时疼痛会向右肩或背部放射。

    2. 肝脏肿大:肝脏肿大是肝癌晚期的又一常见症状,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右上腹部肿块。肝脏肿大是由于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所致。

    3. 黄疸:黄疸是肝癌晚期的重要症状之一,多由癌块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患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伴有尿色加深、食欲减退等症状。

    4. 腹水:肝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胀、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腹水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液体渗出所致。

    5. 肠道功能障碍:肝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肠道功能障碍,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肠道功能障碍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

    6. 出血:肝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或口腔出血,这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

    针对肝癌晚期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但通过综合治疗,如介入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肝癌晚期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补充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具体包括:

    1. 适量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豆制品等。

    2. 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总之,肝癌晚期症状严重,但通过积极治疗和合理饮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那么,面对胆道梗阻,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胆道梗阻的病因和症状。

    胆道梗阻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等。这些病因会导致胆道狭窄或阻塞,使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胆道梗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皮肤瘙痒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那么,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对于胆道梗阻,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根据病因不同,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胆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可以通过胆道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胆管癌引起的胆道梗阻,则需要通过胆管癌切除术进行治疗。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解痉止痛、促进胆汁分泌等。常用的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甲硝唑等。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或器械送入胆道,达到疏通胆道的目的。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经内镜胆管取石术等。

    4.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胆道梗阻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禁食、补液、抗感染等。

    除了积极治疗,胆道梗阻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胆管平滑肌,加重胆道梗阻。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4.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孕妇在孕期食用鹅蛋可以帮助“去胎毒”,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然而,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本文将结合医学知识,对孕妇食用鹅蛋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鹅蛋的营养价值与孕期饮食

    鹅蛋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孕期妈妈来说,适量食用鹅蛋可以补充营养,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然而,孕期妈妈的饮食应该注重营养均衡,不能仅依赖某一种食物。过量食用鹅蛋可能导致尿酸升高,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引发痛风。因此,孕期妈妈在食用鹅蛋时应该适量,并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

    二、新生儿黄疸的成因与预防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皮肤、黏膜出现黄色,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7-10天内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新生儿溶血、感染、肝功能不全等。预防新生儿黄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证孕期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胆固醇。

    2. 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4.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饮酒等。

    5.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三、总结

    孕妇在孕期食用鹅蛋并不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预防新生儿黄疸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才能确保母婴健康。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新生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那么,孩子黄疸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3天内,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及时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导致的。大部分生理性黄疸会在出生后1-2周内自然消退。

    2.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的黄疸。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黄疸。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4-5天内,症状较轻,停喂母乳后黄疸会逐渐消退。

    3.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可能由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原因引起。溶血性黄疸症状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4.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肝炎、尿路感染等。感染性黄疸症状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5. 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新生儿黄疸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等。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蓝光治疗

    蓝光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使胆红素分解,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蓝光治疗通常在新生儿科进行。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溶血性黄疸和感染性黄疸。常用的药物包括苯巴比妥、抗生素等。

    3. 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母乳性黄疸,可以尝试调整喂养方式,如增加喂奶次数、缩短每次喂奶时间等。同时,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三、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做好产前检查

    孕妇在产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2. 注意孕期保健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等疾病。

    3. 加强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应加强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 溶血性贫血,这一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它是一种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那么,溶血性贫血有哪些症状呢?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贫血等。头痛可能是由于贫血导致的脑组织缺氧所致。贫血则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从而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除了头痛和贫血,溶血性贫血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胆红素无法及时代谢,导致皮肤、黏膜黄染。
    • 尿色改变: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尿液可能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
    • 脾大: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脾脏需要承担更多的清除工作,从而导致脾脏增大。
    • 发热: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不规则发热。

    那么,如何诊断溶血性贫血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和骨髓移植等。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输血治疗适用于严重贫血、有生命危险的患者。骨髓移植则是治疗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根治性方法。

    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
    •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 不吃不洁净和来历不明的食物,防止肠道感染。
    • 蚕豆病患者不能吃蚕豆、黄豆、豆腐、酱油等豆制品。
    • 不自行使用民间偏方,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总之,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改善预后。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