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患和牛顿一样的怪病?咋办

孩子患和牛顿一样的怪病?咋办
发表人:李赟

自闭症是很多家长都熟悉的疾病,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却鲜为人知。事实上,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发病率比自闭症更高,大约每万名儿童中就有7位患者。许多高智商人士,如牛顿、爱因斯坦,也被认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虽然这种疾病显示出比自闭症更好的长期预后,但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常常面临多动、不守纪律、心理年龄落后、社会适应性差等问题,这让家长们非常头疼。

那么,如何管理这些让人抓狂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内分泌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和儿童心理行为门诊的郭嘉医生给出了以下建议:

招数一:严格规范行为

当孩子发生与社会行为规范严重冲突的行为时,如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等,家长应明确、严厉地制止,避免孩子讨价还价,避免语言模糊不清。

招数二:培养社交技巧

对于社交技巧缺乏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家长和医生应引导孩子,通过科学的行为矫正方法,增强社交、沟通技能,提高认知能力。

招数三:关注核心问题

家长和老师应关注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核心问题,如社交障碍等,避免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以免加重亲子关系紧张。

阿斯伯格综合征没有特效药,需要家长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耐心。每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都是独特的,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儿童孤独症疾病介绍:
小儿孤独症,是指婴幼儿时期发作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的发作与遗传因素、脑器质性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包括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等,往往与同龄人交流不顺利。治疗上采用药物或康复锻炼。预后情况一般,往往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过度依赖父母、独立性差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从儿童心理发展、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一、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 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此时,父母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2. 社会性发展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交往。此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独立性培养的影响

    1. 过度保护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2. 无条件满足

    家长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容易让孩子产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分享。

    3. 保姆式育儿

    家长过度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建议家长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2. 引导孩子学会与人沟通

    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3.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家长应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

    4.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应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澡、整理房间等。

    5.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如完成作业、打扫卫生等。

  •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男性患儿较为多见,且多数发病于婴幼儿期。

    那么,自闭症是天生的吗?它的成因有哪些呢?

    自闭症的成因

    1. 遗传因素

    自闭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若有自闭症患儿,其兄弟姐妹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目前,自闭症的遗传方式尚不明确,但已证实与多个基因位点相关。

    2. 环境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自闭症。例如,孕期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孕期病毒感染、早产等,都可能增加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

    3. 脑部发育异常

    自闭症患儿的脑部发育存在异常,这可能是导致其社交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等表现的原因。研究表明,自闭症患儿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如大脑皮层厚度、灰质和白质分布等。

    4. 神经生化异常

    自闭症患儿的神经生化指标存在异常,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这可能与自闭症的社交交往障碍、情绪障碍等症状有关。

    自闭症的治疗

    自闭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自闭症治疗的关键。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包括言语治疗、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旨在帮助患儿提高社交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药物治疗

    部分自闭症患儿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以改善其情绪和行为问题。

    总之,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成因可能与遗传、环境、脑部发育和神经生化等因素有关。通过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环境、围产期因素以及大脑发育异常。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自闭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其兄弟姐妹患病的风险较高。此外,家族中其他成员可能存在社交障碍或刻板行为。

    2.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有害因素,如孕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噪声污染等,可能增加自闭症的发生风险。

    3. 围产期因素:孕期、分娩期或新生儿期出现的并发症,如早产、低体重、缺氧等,也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

    4. 大脑发育异常:自闭症儿童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如大脑皮层厚度、神经元连接等。这些异常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是自闭症治疗的核心,旨在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自闭症相关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则着重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自闭症患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儿童社交恐惧症与自闭症,这两种看似都与社交相关的疾病,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在形成原因、典型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从性质上来讲,自闭症是一种医学上的病症,其根本原因是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而社交恐惧症则是一种后天教养环境和养育方式所影响的社交障碍。

    在典型特征上,自闭症儿童往往表现出与人交往障碍、沟通技巧缺失、行为呆板怪异等症状。他们大多智力发育落后,语言表达不流畅,词汇单一机械。而社交恐惧症儿童则表现为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社交,明显恐惧情绪,焦虑,会想办法避开害怕的人和事。

    影响两种疾病的因素也不同。研究表明,社交恐惧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孕妇孕期情绪焦虑或新生儿受到惊吓都可能导致幼儿社交恐惧。而自闭症则可能与母亲孕期使用化妆品、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以及后天养育环境中亲子交流的缺失。

    在治疗方法上,社交恐惧症儿童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干预。而自闭症儿童则需要专业的自闭症疗育师进行干预,通过专业的训练和康复治疗来改善症状。

    无论是社交恐惧症还是自闭症,它们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生活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早期养育过程中要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及时发现并干预,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观察、触摸、探索等方式,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游戏成为了宝宝最亲密的伙伴。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帮助宝宝在快乐中成长。

    0-3个月的宝宝,大部分行为都由生理反射功能决定。这个时期的游戏重点在于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例如,通过晃动双手、玩弄手指等方式,帮助宝宝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个月-1岁的宝宝,视觉和动作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抓取周围的一切,通过抓拿、爬行、跳跃等方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1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喜欢进行带有假想推测性质的游戏。这个时期的宝宝,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

    为了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父母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适合的游戏。以下是一些适合宝宝的游戏类型:

    • 锻炼平衡能力的游戏:例如,上下台阶、翻越障碍、抓竿悬垂等。
    • 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游戏:例如,听音乐、跳舞等。
    • 感受外界的游戏:例如,触摸、按摩、洗澡等。
    • 发展智力的游戏:例如,玩黏土、做手指画、拼图等。

    除了以上游戏类型,以下两款游戏也是宝宝非常喜爱的:

    • 锻炼宝宝运动神经的游戏:追瓶子
    • 稳定宝宝情绪的游戏:揉面团

    揉面团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肌肉和运动神经,还可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揉、捏、压、切等方式,宝宝可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总之,游戏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游戏,宝宝可以学习各种技能,发展认知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应该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 儿童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主要在儿童时期表现出语言沟通和社交互动的缺陷,以及刻板行为。如果3岁的孩子表现出只说个别单词或短语,不与人交流,或者对周围事物兴趣狭窄,这可能是孤独症的症状。早期可能会出现语言功能受损,智力低下和动作发育迟缓等问题。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就医,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孤独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本文将围绕孤独症展开,从疾病概述、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康复训练以及家庭支持等方面进行科普,以期提高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起源于大脑发育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通常在3岁前表现出社交、语言、兴趣和活动等方面的异常。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孤独症的症状表现

    1. 社交障碍:患者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缺乏眼神交流,对他人情感缺乏共鸣。

    2. 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发育迟缓,词汇量少,语言表达不流畅,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3. 兴趣和活动障碍:患者兴趣范围狭窄,重复进行某些动作或行为,对环境变化敏感。

    4. 其他症状:如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注意力缺陷等。

    三、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1. 早期干预: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2. 康复训练:包括语言治疗、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语言、兴趣和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3. 药物治疗:针对部分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可使用药物治疗。

    四、孤独症的康复训练

    1. 语言治疗:通过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行为治疗:通过行为矫正,帮助患者改善社交、兴趣和活动等方面的障碍。

    3.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五、孤独症的家庭支持

    1. 家庭教育:家长要了解孤独症的基本知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2. 心理支持:家长要关心、关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3.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那天,我正在家中,突然孩子情绪激动,注意力无法集中,这让我的心情也变得紧张。我知道,这是孩子孤独症的典型症状。于是,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一位经验丰富的陈医师接诊了我。陈医师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并在了解情况后,为我开具了阿立哌唑的处方。

    在等待药品的过程中,陈医师还提醒我,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禁忌和注意事项。他还告诉我,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不适,要及时联系医生或去医院就诊。

    药品很快就送到了,孩子开始服用阿立哌唑后,情绪逐渐稳定,注意力也有了明显改善。这让我对线上问诊充满了信心。

    在用药期间,我还会定期复诊,与陈医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变化。陈医师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孤独症的治疗有了更多的信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不必再为看病而奔波,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4月2日是自闭症日,我国自闭症患儿或超千万。很多人不知道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不愿承认孩子患病,使孩子、家庭和社会承受巨大的负担。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行为障碍等。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城市地区,白领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更容易生出自闭症患儿。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自闭症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闭症症状:

    1. 社交障碍: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缺乏眼神接触,对他人表情和语言反应迟钝。

    2. 语言障碍:孩子说话晚,语言表达不清,词汇量少,缺乏语法结构。

    3. 行为障碍:孩子重复某些动作,如拍手、转圈等,对某些物品有特殊的依恋。

    4. 情绪障碍:孩子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5. 日常生活能力差:孩子自理能力差,生活作息不规律。

    为了早期发现自闭症,家长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1. 观察孩子的社交行为,是否愿意与人交流,是否有眼神接触。

    2. 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否说话晚,语言表达是否清晰。

    3. 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否有重复动作,对某些物品是否有特殊的依恋。

    4. 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否容易怒,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5. 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否自理能力差,生活作息不规律。

    如果怀疑孩子患有自闭症,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个焦虑的母亲,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坐在电脑前,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线上问诊之旅。儿子患有自闭症,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他的理解能力有了提升,但语言和注意力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

    我小心翼翼地输入了病情描述,心中充满了期待。不久,一位来自青少年儿童心理科的医生出现了。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儿子的情况,从康复训练到日常表现,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遗漏。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感到安心,他的话语里充满了理解和同情。

    医生告诉我,康复训练是否充分,方案是否合适,是我需要关注的重点。他建议我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口腔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然而,高昂的费用让我犹豫不决。医生了解到我的困境后,耐心地为我解答了关于药物和检查的问题,让我对未来的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耐心和关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鼓励我勇敢面对困难,相信儿子的未来。这次线上问诊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新的康复训练,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儿子逐渐进步,我感到无比欣慰。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医生,是他让我重新找到了希望。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