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烧伤感染用什么药最好

烧伤感染用什么药最好
发表人:医疗故事汇

烧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伤,往往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烧伤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了解烧伤感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针对烧伤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药物和营养支持。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以有效杀灭细菌,控制感染。然而,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首先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检查,了解其细菌耐药机制,从而选择敏感抗生素。此外,确保足够疗程和足够剂量,避免因药物剂量不足或疗程不足而导致感染复发。

除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也是烧伤感染治疗的重要环节。烧伤患者需要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愈合。在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在烧伤感染的预防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烧伤后应立即进行冷处理,以减少热量损失和疼痛。

2. 保持烧伤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3. 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4.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促进伤口愈合。

若烧伤感染症状加重,如出现发热、疼痛加剧、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

总之,烧伤感染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日常保养。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皮肤灼伤疾病介绍:
化学烧伤是指当人体接触到酸、碱性的化学腐蚀品以后,造成组织细胞损害,然后导致组织细胞脱水、变性,从而造成皮肤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化学烧伤可表现为创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剧烈疼痛、皮肤溃烂、肿胀等。因职业或其他因素经常接触化工产品者易患此病。化学烧伤治疗的目的是防治感染,维持生命体征,尽量让皮肤恢复正常屏障功能。临床中常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配合为主,可以治愈,症状较轻一般情况下不影响生命,但重症患者可迅速致死。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烧烫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由高温、化学物质、电击等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中医认为烧烫伤是由于火毒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损伤。本文将介绍烧烫伤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和护理烧烫伤。

    一、中医对烧烫伤的认识

    中医认为,烧烫伤是由于火毒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损伤。火毒侵袭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起水疱,严重者可出现组织坏死、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方法

    1. 内治法

    (1)清热解毒:使用金银花、连翘、黄芩等药物,清热解毒,消除火毒。

    (2)活血化瘀:使用丹参、桃仁、红花等药物,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养阴生津:使用麦冬、玉竹、石斛等药物,养阴生津,补充体内津液。

    2. 外治法

    (1)外敷药物:使用京万红膏、润湿烧伤膏等外敷药物,保护创面,促进愈合。

    (2)中药熏洗:使用金银花、黄柏、黄芩等中药煎水熏洗,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三、预防与护理

    1. 预防

    (1)注意安全,避免接触高温、化学物质、电击等危险因素。

    (2)家中备好烫伤药膏、烧伤喷雾等急救用品。

    2. 护理

    (1)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避免抓挠、摩擦创面,以免加重损伤。

    (3)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四、医院与科室

    烧烫伤的治疗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建议前往烧伤科就诊。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食品,而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则起到了保护食品质量的作用。然而,这些看似无害的干燥剂,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儿童来说,一旦误食或误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近年来,关于食品干燥剂致伤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些孩子因为好奇,误将干燥剂当作糖果食用,导致食道烧伤甚至穿孔;有些孩子因为玩耍,将干燥剂撒在眼睛里,造成视力损伤;还有些孩子因为皮肤接触到干燥剂,导致皮肤灼伤。

    那么,食品干燥剂为什么会如此危险呢?其实,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石灰。当生石灰遇到水时,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都有刺激作用,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烧伤、窒息甚至死亡。

    为了避免食品干燥剂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将食品干燥剂妥善保管,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2.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触摸或食用食品干燥剂。

    3. 如果孩子误食或误触食品干燥剂,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

    4. 了解不同类型食品干燥剂的危害和急救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总之,食品干燥剂虽然对食品质量有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家长要时刻提高警惕,确保孩子的安全。

  • 线上医疗咨询:温暖与关怀,我的烫伤治疗之旅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不小心将热水袋放在了身下,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发现我的小腿上鼓起了一个大包,皮肤上还出现了一些水泡。

    焦急的我立刻打开手机,通过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烧伤科医生。医生在详细阅读了我的病情描述后,耐心地询问了我烫伤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处理方式等。

    医生告诉我,烫伤后6个小时内,可以使用碘伏消毒,并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刺破水泡引流。他还提醒我,不要用酒精或双氧水清洗消毒,以免加重伤情。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按照他的建议进行了处理。我使用了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涂抹,并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医生告诉我,创面愈合前都不能湿水,需要保持干燥。

    在治疗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水泡是否会留疤,创面多久能愈合,期间能否碰水等。医生都非常耐心地为我解答,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安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烫伤情况逐渐好转。虽然治疗过程中有一些疼痛,但是看到伤口一天天恢复,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建议,避免了不必要的痛苦和延误。

    我想对那位烧伤科医生说一声谢谢。是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受伤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重拾生活的信心。

  • 【新闻事件】

      近年来,随着冬季的到来,电热水袋等取暖设备逐渐成为家庭必备。然而,这些看似安全的取暖神器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近日,广东和四川两地接连发生电热水袋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电热水袋爆炸原因】

      电热水袋爆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产品质量问题:部分电热水袋没有通过3C认证,存在安全隐患。

      2. 使用不当:用户在使用电热水袋时,往往忽视安全注意事项,如长时间充电、过度加热等。

      3. 质量不合格的电极式热水袋:电极式热水袋容易发生短路或爆炸。

      【其他取暖设备安全隐患】

      除了电热水袋,其他取暖设备也存在安全隐患,如:

      1. 便携式取暖用品:充电式暖手宝、保暖腰带、保暖鞋等。

      2. USB智能取暖小家电:防寒手套、暖脚拖鞋、加热杯垫、加热桌垫、暖手鼠标垫等。

      3. 电热毯

      4. 电暖气:电热油汀、暖风机、“小太阳”等。

      【如何安全使用取暖设备】

      为了确保安全使用取暖设备,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注意查看产品是否有3C认证。

      2. 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安全注意事项。

      3. 避免长时间充电或过度加热。

      4. 不要将取暖设备放在易燃物品附近。

      5. 使用完毕后,及时拔掉电源。

      【总结】

      取暖设备虽然方便,但安全不容忽视。在使用取暖设备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调皮捣蛋、叛逆等问题,这往往让家长感到头疼。然而,英国精神病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反叛可能并非简单的家庭教育问题,而是一种疾病的表现。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项由伦敦精神病学院教授斯蒂芬·斯科特领导的研究发现,调皮捣蛋的孩子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孩子通常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如敌意、反抗、打架、破坏等。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有五分之二曾因烫伤、烧伤、车祸或撞伤等意外入院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达8天。

    研究还发现,这些孩子的家庭通常处于劣势,如单亲家庭、黑人或少数人种家庭、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收入较低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

    专家指出,反社会行为具有遗传成分,但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对于纠正孩子的行为问题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到10岁还有持续的反社会行为,那么他们给社会造成的负担将是正常孩子的10倍。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疤痕是皮肤受损后留下的痕迹,给人们的形象和生活带来困扰。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祛除疤痕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祛疤痕方法:

    1. 皮肤移植:将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切下,移植到切除疤痕后的部位上。这种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疤痕严重的情况,但可能使身体取皮的部位留下新的疤痕。皮肤移植手术费用根据疤痕面积大小有所不同,一般费用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

    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祛疤痕方法,通过激光对疤痕组织进行照射,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使疤痕逐渐变淡。激光治疗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2周。

    3. 微针治疗:微针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微针将胶原蛋白等营养物质导入疤痕组织,促进疤痕修复。微针治疗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2周。

    4. 护肤品:市面上有许多针对疤痕修复的护肤品,如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C、胶原蛋白等成分的护肤品。这些护肤品可以改善疤痕处的皮肤状况,使疤痕逐渐变淡。

    5.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日晒和摩擦疤痕部位,有助于疤痕的修复。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疤痕修复造成影响。

  •   分娩,是每个女性都要经历的过程,也是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时刻之一。近年来,无痛分娩技术的出现,为无数产妇带来了希望。然而,无痛分娩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完全无痛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无痛分娩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所谓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其实被称为分娩镇痛。它并不是指完全无痛,而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将分娩时的疼痛减轻到最低程度。那么,分娩究竟有多痛呢?

      在医学疼痛指数上,分娩痛仅次于烧伤灼痛,位列第二。有人形容,分娩的疼痛相当于碎了20根骨头。这种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分娩的疼痛程度之高。

      那么,无痛分娩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常见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

    •   硬膜外麻醉:通过在产妇的腰部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减轻疼痛。
    •   吸入性麻醉:通过吸入麻醉气体,使产妇进入半清醒状态,从而减轻疼痛。
    •   静脉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产妇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减轻疼痛。

      然而,无痛分娩并非没有风险。常见的风险包括:

    •   出血:注射麻醉药物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   感染:注射麻醉药物可能会引起感染。
    •   低血压:注射麻醉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
    •   头痛:注射麻醉药物可能会引起头痛。

      那么,无痛分娩在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目前,无痛分娩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均衡。在一些顶级的三甲医院,无痛分娩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一些基层医院,无痛分娩技术却尚未普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

    •   麻醉医生短缺:麻醉医生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无痛分娩的需求。
    •   观念落后:一些人对无痛分娩存在误解,认为无痛分娩会影响分娩过程。
    •   经济因素:无痛分娩的费用较高,一些家庭难以承担。

      为了推广无痛分娩技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麻醉医生培养。
    •   提高无痛分娩的普及率。
    •   降低无痛分娩的费用。
    •   改变人们对无痛分娩的误解。

      无痛分娩,为无数产妇带来了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项技术早日走进千家万户。

  •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却时常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将针对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烫伤、窒息、动物咬伤等,详细介绍相应的急救方法,帮助家长和老师掌握急救知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烫伤的急救方法

    1. 立即脱离热源:一旦发生烫伤,首先要迅速将孩子从热源处移开,避免烫伤面积扩大。

    2. 冷水冲洗: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以减轻疼痛和烫伤程度。

    3. 涂抹烫伤膏:在烫伤部位涂抹烫伤膏,以防止感染和减轻疼痛。

    4.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孩子抓挠烫伤部位,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5. 及时就医: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二、窒息的急救方法

    1. 观察孩子情况:当孩子发生窒息时,首先要观察孩子的意识、呼吸和咳嗽情况。

    2. 拍背法: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用背部拍击法,即用掌根在孩子背部轻轻拍打,帮助孩子将异物咳出。

    3. 前倾拍背法: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采用前倾拍背法,即让孩子坐在大人腿上,头部前倾,用掌根在孩子背部轻轻拍打,帮助孩子将异物咳出。

    4. 腹部推压法:如果孩子意识不清、没有呼吸或有窒息趋势,应立即进行腹部推压法,即站在孩子后面,一手握拳头,放在孩子肚脐上方、胸骨下方,使孩子紧紧贴近救助者,用握紧的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推压孩子的腹部,连续地推压直到孩子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赶到。

    5. 人工呼吸:如果孩子意识不清、没有呼吸或有窒息趋势,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即先开放孩子的气道,观察孩子是否有呼吸的起伏。如果孩子口腔里有容易取出的异物,则小心的将异物取出来,但切不可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里乱抠,这样有时反而会把异物推入气道内。倘若急救者没有看到孩子口内有异物,在开放气道后也未见孩子有呼吸,马上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气的时间是1秒钟),并且按照胸部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比例交替进行,直到孩子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中心专业人员赶到为止。

    三、动物咬伤的急救方法

    1. 清洗伤口: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咬伤的伤口,以减少感染风险。

    2. 冷敷:隔着纱布冷敷以保护皮肤,减轻疼痛。

    3. 及时就医:无论伤口大小,都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检查孩子是否接受了合适的破伤风免疫,或者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四、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创造安全环境:家庭和学校要为孩子创造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3.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潜在疾病。

    4.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老师要学习急救知识,以便在孩子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救和互救。

  • 应激性溃疡,又称应激性黏膜病变或急性出血性胃炎,是一种在机体经历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引发的急性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大出血、穿孔的病变。

    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应激性溃疡。

    2. 颅内疾病或脑外伤:如脑出血、脑震荡等,可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引发应激性溃疡。

    3.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外伤等可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引发应激性溃疡。

    4. 缺氧、休克:严重缺氧、休克状态下,机体应激反应加剧,易引发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胃酸分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降低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

    2. 保护胃黏膜: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

    3. 对症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输血等,改善患者病情。

    4. 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感染、治疗外伤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在当今社会,护肤品行业竞争激烈,各种广告和宣传层出不穷。然而,其中不乏一些误导消费者的说法。以下列举了护肤品销售员常用的十个误导说法,帮助消费者认清真相。

    误导一: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必须使用我们整套的产品。

    这种说法试图让消费者购买整个产品系列,但实际上,并非所有品牌的产品都适合每个人的肤质。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误导二:护肤品可以阻隔外界污染。

    护肤品无法完全阻隔外界污染,如烟尘、废气等。消费者应注意日常防护,如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等。

    误导三:维他命和植物萃取物让皮肤光滑。

    维他命和植物萃取物对皮肤的作用有限,真正的光滑效果来自于保湿剂和光滑剂。消费者应关注产品的实际成分。

    误导四:完全用天然成分制造;化学合成的成分对皮肤有害。

    并非所有天然成分都对皮肤有益,而一些化学合成成分对皮肤也无害。消费者应关注产品的整体配方。

    误导五:定期使用面膜和接受疗程可以排毒和清洁毛孔。

    皮肤排毒主要通过肝脏、肾脏和淋巴系统进行。面膜无法清洁毛孔,清洁毛孔需使用水杨酸或果酸。

    误导六:某科学家开发出这个产品,直到现在才对世界公开。

    许多护肤品都含有相同的标准成分,并非独家研发。消费者应关注产品的实际效果。

    误导七:造成油性皮肤的原因是皮肤表面水分不足。

    油性皮肤主要由遗传和荷尔蒙因素造成,与水分不足无关。消费者应注意保湿,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使用保湿产品。

    误导八:皮肤表面是油性的,不保证底层皮肤不干燥。

    油性皮肤的人可能存在外油内干的情况。消费者应注意保湿,避免过度清洁。

    误导九:这个保湿产品非常适合油性和混合性肌肤,因为不含有油脂。

    标榜不含油脂的产品可能含有其他堵塞毛孔的成分。消费者应关注产品的整体配方。

    误导十:鼠尾草、柠檬及葡萄柚可以控油。

    皮肤油脂分泌受荷尔蒙控制,局部使用植物成分无法控油。消费者应注意日常护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