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孩子昨天拉稀和呕吐,今天发烧,医生开了头孢泊胯颗粒,但孩子不肯吃,家里有头孢拉定干混悬剂,能否代替?患者女性2岁1个月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医生建议
孩子可能患有急性感染性腹泻,需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由于孩子不肯吃头孢泊胯颗粒,可以暂时使用头孢拉定干混悬剂。同时,进行物理降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多喝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大便化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9岁儿童长期大便偏黑、湿疹和鼻炎,可能是消化系统问题和过敏性疾病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患者男性9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2
医生建议:建议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肠胃道出血等严重问题。同时,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敏原和不良刺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进行肠胃调理,以及抗过敏药物和外用药膏缓解湿疹和鼻炎的症状。
胡亚军
主治医师
安徽中科庚玖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最近拉肚子,黄色带奶瓣,精神状态良好,额头有疙瘩,偶尔揉脸会有点红,想知道是否能打五联疫苗,如何处理腹泻和额头疙瘩?患者女性4个月10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宝宝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过度喂养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轻微腹泻。建议母亲调整喂养方式,避免食用凉的食物,包括常温的水果。同时,给宝宝服用1/3包蒙脱石和适量的益生菌可以帮助缓解腹泻。关于额头的疙瘩,暂时不需要处理,随着宝宝的成长,情况会自行改善。
胡亚军
主治医师
安徽中科庚玖医院
查看详情
小孩两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太阳穴肿痛、上眼皮肿痛、眼球增大等症状,CT结果正常,担心是否与甲状腺有关。患者男性12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3
医生建议:初步考虑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眼部问题,建议先到眼科进行初步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可能性。同时,到内分泌科检查甲功,了解甲状腺的具体情况。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胡亚军
主治医师
安徽中科庚玖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打完疫苗发烧、起皮疹怎么办?
疫苗反应,是很多儿科医生和家长熟悉的词。 由于担心打疫苗之后会发烧、起皮疹等等,很多家长对打疫苗这件事都有了抗拒。 我们来盘点一下,儿童接种疫苗之后,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疫苗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后现象。 一般反应及处理 是由疫苗本身和接种过程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临床症状轻微,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局部反应为疫苗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反应。 多在接种后 24 h 内发生。注射局部可出现红晕、轻度肿胀和疼痛,偶见引流淋巴结肿痛,一般在 1~2 d 后逐渐消退。 轻症一般无需处理,较重者可局部热敷。 注意:卡介苗局部反应 为卡介苗(BCG)引起的组织超敏反应。 在 BCG 接种后 10~14 d,局部出现结节状红肿,4~6 周变成脓疱或溃烂,8~12 周愈合遗留瘢痕(卡疤,直径一般<1 cm),偶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BCG 局部反应不能热敷,保持清洁干燥即可。 但如果存在免疫缺陷的话,往往会出现过强的 BCG 反应。若局部形成大脓疡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 1 cm 者,应排查是否存在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可局部抽取脓液或者手术切开引流;破溃的脓疡可用利福平或异烟肼干粉剂或软膏涂敷处理;若发生 BCG 播散性疾病需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 全身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及不适,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发热多于接种后数小时至 24 h 内发生,一般持续 1~2 d,很少超过 3 d,大多为低热或者中度发热,少有高热。 有些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会出现类似轻症疾病表现,例如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流感样表现;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和一过性皮疹等。 轻症全身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发热者嘱其多饮热开水即可,亦可行物理降温,热高者可口服退热剂;腹泻者可口服蒙脱石散等对症处理。 异常反应及处理 为疫苗引起的较严重不良反应,某些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需给予及时处理。 局部细菌性感染 通常是由于接种用具或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其局部红肿热痛较一般局部反应严重得多,严重者可发生局部脓肿或局部蜂窝织炎,可发生引流淋巴结炎和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轻症者局部外涂抗生素软膏;局部脓肿可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并需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脓液涂片或培养有助于指导抗生素有效应用。 无菌性脓肿 见于接种含吸附剂疫苗时注射过浅、剂量过大或使用前未摇匀而注射浓缩疫苗等不适当接种。 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 周后出现硬结和疼痛,逐渐形成无菌性脓肿。轻者持续数周至数月后自行吸收,重者可形成暗红色溃疡,长期不愈。 轻症可以采用热敷治疗。 脓肿未溃破前可穿刺抽取脓液;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腔时需切开排脓,必要时需扩创清除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时需选用抗生素。 过敏反应 有免疫活性的疫苗抗原与偶联剂、培养介质蛋白和多肽、各种附加剂包括抗生素、防腐剂、稳定剂、佐剂和灭活残基以及乳胶污染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而诱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皮疹:为常见的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可表现为各种皮疹伴有瘙痒,以荨麻疹多见。 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和口服抗组胺药物,重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血管神经性水肿:少见,多于应用抗毒素和类毒素时发生。通常在接种后 1~2 d 内发生,先在注射部位出现水肿,可逐渐扩大范围,累及关节、眼睑、口唇与肢端。具有发作性、局限性和自限性特点,病程一般为 2~3 d。 一般病例给予抗组胺药物即可,重症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过敏性休克 是严重过敏反应,常在注射抗毒血清或类毒素后数分钟至 1 h 内发病,出现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包括突发胸闷、心悸、气急、面色潮红、皮疹伴瘙痒,甚至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及血压下降等表现。 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扩容、糖皮质激素、保护重要脏器等积极处理。接种场所应备有上述抢救药品。 这就是为什么接种机构会要求打完疫苗之后观察半个小时再离开,就是担心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疫苗接种后现象 接种某些疫苗后出现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比如有报道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 图片 处理原则:确诊后,按照原发病的规范进行处理。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接种问题 1. 湿疹宝宝:可以接种各类疫苗(避开湿疹部位),湿疹患儿应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发生,且接种疫苗后不会加重湿疹疾病症状。 2. 食物过敏的儿童:可以按免疫程序正常接种;有蛋类严重全身过敏反应史的儿童,应在医疗机构监护下接种流感疫苗。食物过敏的急性反应期(如并发哮喘、荨麻疹等)或接种部位皮肤异常(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应暂缓接种。对蛋类过敏者禁忌接种黄热病疫苗。 3. 先心病宝宝:生长发育良好,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无异常 [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60%];CHD 患儿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心功能无异常;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 3 个月,复查心功能无异常,可正常接种。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先心病患儿;复杂发绀(紫绀)型 CHD 患儿,需要多次住院手术者;需要专科评估的其他情形,如免疫缺陷、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使用等的 CHD 患者暂缓接种。 4. 热性惊厥患儿:对于单纯性 FS,或非频繁性发作的热性惊厥(半年内发作 <3 次, 且 1 年内发作 <4 次)既往没有惊厥持续状态(持续惊厥超过半小时),本次发热性疾病痊愈后,可按免疫程序接种各类疫苗,建议每次接种 1 剂次。对于复杂性 FS,或短期内频繁惊厥发作(半年内发作 ≥ 3 次,或 1 年内发作 ≥ 4 次),需暂缓接种,建议专科门诊就诊。 5. 黄疸宝宝: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患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病理性黄疸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接种乙肝疫苗。但需前往专科门诊就诊及时查明病因,并暂缓接种其他疫苗。 6. 患感染性疾病时:急性感染性疾病痊愈后可接种各类疫苗。轻症急性感染性疾病者热退后可接种疫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暂缓接种口服减毒活疫苗。中度和重度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脑炎、脑膜炎、心肌炎、严重腹腔感染、严重泌尿系统感染等,对此类疾病患儿在疾病好转前暂缓接种疫苗。在疾病好转期,如有疫苗接种需求,建议前往免疫接种咨询门诊评估情况,决定是否接种。疾病完全恢复后,可以接种疫苗。 7.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者:可以接种除含麻疹成分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推迟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至免疫球蛋白使用后的 8~9 个月。
胡亚军
住院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3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同部位常见致病菌及抗生素使用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1.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常见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 抗生素: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大环内脂,喹诺酮类,如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 2.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抗生素: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如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 3.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抗生素: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如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 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常见致病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百日咳杆菌(多数为病毒感染) 抗生素:大环内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如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衣原体、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1)第二、三代头孢,青霉素,喹诺酮类,如头孢克洛、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2)有铜绿感染风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 铜绿感染风险高危人群: 1)每年四次或最近 3 个月有使用抗菌药物; 2)最近住院史; 3)病情严重(FEV1<30%); 4)有结构性肺病; 5)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 6)既往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 以上满足 2 条以上即是高危人群 3. 支气管扩张 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 1)第二、三代头孢、喹诺酮类、青霉素,如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 2)有铜绿感染风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 三、泌尿系细菌感染 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腐生葡萄球菌、肠球菌类、念珠菌 抗生素: 1)青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三代头孢,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等 2)有铜绿感染风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 3)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克肟 4)沙眼衣原体:红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5)腐生葡萄球菌: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SMZ/TMP(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磷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 6)肠球菌:青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7)念珠菌:氟康唑、两性霉素 B 四、腹腔细菌感染 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等厌氧菌 抗生素: 1)青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 2)肠球菌:青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3)拟杆菌等厌氧菌:甲硝唑、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美唑、亚胺培南等 五、骨、关节感染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拟杆菌等厌氧菌 抗生素: 1)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如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3)有铜绿感染风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 4)拟杆菌等厌氧菌:甲硝唑、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六、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脆弱拟杆菌、厌氧菌、小螺菌、多杀巴斯德菌、放线菌、奴卡菌 抗生素: 1)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多粘菌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多粘菌素等 2)有铜绿感染风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 3)拟杆菌等厌氧菌:甲硝唑、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4)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碳青霉烯类,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多粘菌素 E、多西环素、亚胺培南等 5)小螺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多西环素 6)多杀巴斯德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多西环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7)放线菌: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 8)奴卡菌: SMZ/TMP、亚胺培南 七、盆腔感染 常见致病菌:淋病奈瑟菌、肠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厌氧菌、沙眼衣原体、念珠菌 抗生素:第二、三代头孢,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甲硝唑,氟康唑,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 八、脑膜炎及脑脓肿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李斯特菌 抗生素: 1)青霉素,第三、四代头孢,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如苯硝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2)有铜绿感染风险:头孢他啶、美罗培南、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 3)李斯特菌:青霉素、美罗培南、氨基糖苷类、SMZ/TMP,如阿米卡星。
胡亚军
住院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39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腹泻
随着气温降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的猖獗,儿科门诊的腹泻患儿越来越多。孩子拉个不停,还肚子疼、发烧、呕吐,不仅愁坏了家长,还愁坏了儿科医生。 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孩子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世界卫生组织 2017 年报告指出腹泻是造成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 2 大原因,每年约有 52.5 万名 5 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腹泻病[1]。 因此,重视并发症的识别、及早处理治疗成为诊治儿童腹泻的关键。分享儿童腹泻的诊治经验。 儿童腹泻为何如此高发? 相比成人,儿童腹泻的发病率的确高了不少。儿童腹泻高发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不成熟,胃酸、消化酶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变化;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需求高,胃肠道的负担重; 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血液中 IgM、IgA 水平低,且胃肠道中 IgA 的含量低,对病原体杀灭作用弱;肠粘膜免疫防御反应、口服耐受机制都不完善,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且儿童肠道菌群更易失调,导致进入肠道的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腹泻。 对于人工喂养儿童,动物乳类中所含体液免疫因子、餐具污染、细菌毒素等都会引起腹泻。 在寒冷季节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中,病毒感染占到了约 80%,主要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2]。 除此之外,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性因素以及饮食、气候等非感染性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腹泻。 诊治儿童腹泻,把握这个关键点 儿童腹泻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呕吐、发烧,有时仅出现单个症状,有时出现多个症状。诊治儿童腹泻最关键的是预防和识别脱水征。 年龄越小的儿童,体液占体重的比值越大。当儿童发生腹泻时,水分大量流失后,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的孩子,几乎都会出现脱水征。 随后极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影响细胞的生理代谢功能,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严重的可能会引起休克、死亡。 因此,判别脱水及脱水程度成为治疗儿童腹泻的关键。临床上常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判别: 表 1 急性腹泻病患儿在不同脱水程度时的表现[3] 注:判断儿童皮肤弹性通常选择捏腹壁的皮肤 建议对中、重度脱水尽可能进行血钾、钠、氯检测和血气分析。 除此之外,患儿可能会出现如下症状,提示发生了相应的并发症: 代谢性酸中毒:口舌樱桃色、呼吸深、呼吸的气体有酸臭味; 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精神萎靡、腹胀、抽筋、惊厥、神志淡漠; 休克:脉搏快、呼吸弱、四肢凉,随病情发展出现低血压。 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应当及时处理。 治疗儿童腹泻的 4 大原则,重中之重是防脱水 根据儿童腹泻治疗原则:“防止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防止并发症”。 脱水征的识别和预防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预防脱水征采用的是低渗口服补液盐(ORS)。 那么,腹泻患儿如何服用 ORS?使用 ORS 的同时应该注意什么? 对于预防脱水的患儿,应当每小时补充 20~40ml/kg 的口服补液盐。轻度脱水的患儿应当每小时补充 50~80ml/kg 的 ORS,中度脱水的患儿应当每小时补充 80~100ml/kg 的 ORS。 针对轻度腹泻的患儿,则从患儿的年龄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6 个月以下患儿:每次排便后,50ml 的水分; 6-2 岁患儿:每次排便后补充 100ml 水分; 2-10 岁患儿:每次排便后 150ml 水分; 10 岁以上患儿:能喝多少喝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同时,口服补液有可能失败,因此应当密切关注患儿的腹泻情况。 每 4~6h 评估一次,如果有持续频繁的大量腹泻,或者患儿不愿喝 ORS,则提示口服补液失败。此时应当及时采取静脉补液的方法,防止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对于重度的脱水或是中度脱水伴呕吐的患儿,尤其是水样泻的患儿,在纠正脱水的同时应当及时止泻,减少水分的丢失。 而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通过尿量等专业指标评估并进行补液治疗。 根据《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选取证据级别高的药物例如消旋卡多曲。消旋卡多曲能减少 2 月龄以上儿童急性腹泻病程及频率,推荐使用。 消旋卡多曲的作用机制:正常情况下,脑啡肽和脑啡肽酶调节小肠的分泌。脑啡肽与小肠中δ受体结合,使 cAMP 水平降低,小肠腔中水和电解质分泌减少。 而当病毒、细菌感染时,其毒素可以使乳糖酶失活,导致 cAMP 水平增加,使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加,造成体液丢失。消旋卡多曲通过抑制脑啡肽酶的作用,使体内脑啡肽的活性时间延长。 同时,消旋卡多曲的吸收速度快,可迅速起效,对于 3 月龄~10 岁的患儿可以在 24h 内控制腹泻。患儿进食后生物利用度不变,不影响患儿正常进食。 消旋卡多曲在抗肠道分泌,减少水分丢失方面的作用。 消旋卡多曲在临床应用方面确实很有效,它通过抑制肠道的分泌,减少体液的丢失,对于止泻有突出效果。同时,消旋卡多曲几乎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高。 另一方面,患儿喜欢吃,依从性高。因此,推荐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患儿,使用消旋卡多曲止泻。 根据指南推荐,针对腹泻患儿还可以使用益生菌、补锌等方法控制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侵袭性肠胃炎患儿(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不推荐使用止泻药物。 儿童腹泻的情况多种多样,除了辨别病因,重中之重是预防和识别脱水征,及时止泻。理想的止泻药物应当仅作用于水和电解质运动,对消化系统动力无影响,具有安全性、快速有效性,同时不能影响营养摄入。 口服补液盐脱水以及消旋卡多曲通过脑啡肽和脑啡肽酶调节小肠的分泌减少水分丢失,综合治疗能使患儿病程缩短,获益更多。
胡亚军
住院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3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