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李涛 >

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疾病详情
我几年前检查出梅毒,治疗后滴度很低,医生说不需要治疗。但现在我担心是否会发展成梅毒性关节炎。患者女性32岁
就诊科室: 小儿骨科
医生建议
根据您的描述和历史记录,梅毒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较小。然而,为了排除风险,建议进行梅毒快速血浆化验。如果结果阳性,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请注意,抗体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需要治疗,只有在快速血浆反应阳性时才需要考虑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医生
您好,我是医生。请问您有哪些症状?
患者
我几年前检查出梅毒,治疗后滴度很低,医生说不需要治疗。但现在我担心是否会发展成梅毒性关节炎。
相关问诊

我最近皮肤瘙痒、红肿,想请教医生这是什么病?我是李涛,需要挂号皮肤科。

就诊科室:小儿骨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根据初步判断,可能是过敏性皮炎,建议到皮肤科进行面诊检查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药水泡洗和外用软膏。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有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李涛

副主任医师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腰部疼痛和髋关节疼痛,行走受限,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患者女性41岁

就诊科室:小儿骨科

总交流次数:17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您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的骨性关节炎,并且因为这一侧的关节发育不良,导致腰椎继发性发生了退变和改变。我们建议您先行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同时,适当的中药治疗也可以辅助改善症状。请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势,以减轻症状和防止病情恶化。

李涛

副主任医师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李涛,骨折疑问,考虑微创骨水泥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关心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和后遗症风险。

就诊科室:小儿骨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描述,骨折的治疗方式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建议选择微创骨水泥复位固定手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风险较低。手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和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请到创伤骨科挂号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李涛

副主任医师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生长痛,夜间痛

简介 生长痛指发生在 2-12 岁健康儿童的反复发作间歇性的下肢疼痛,尤以膝关节周围和小腿前侧为重,疼痛通常发生在午后或晚上。疼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 就诊科室 儿童骨科 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 临床症状 生长痛的主要症状为下肢疼痛,呈间歇性,尤以膝关节周围和小腿前侧为重,通常出现在午后或夜间。疼痛反复发作,不经处理可自行缓解,间歇期一切正常,持续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生长痛的原因 至今仍不明确。通常认为发生原因主要与骨代谢功能、心理因素、解剖和肢体活动有关。 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下肢生长痛的发病和钙剂的缺乏关系密切,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儿童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神经肌肉高度紧张,致使其出现牵拉性疼痛。并且,钙剂还会抑制神经兴奋度,钙剂的缺乏可增强神经兴奋度,导致肌肉出现疼痛、痉挛等症状。 心理因素:有研究显示生长痛的发生和疼痛的程度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 家庭成员对于疼痛的处理的态度会影响到儿童。 解剖学原因:儿童下肢生长痛的发生和足部不良姿势关系密切,儿童快速生长发育期由于步态不稳,导致其下肢各关节的关节面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关节不稳定现象,诱发下肢生长痛的发生。 肢体活动:白天活动量大,长时间必然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也会引起肌肉疲劳酸痛。 诊断 1.生长痛的主要症状为双下肢疼痛,但每个人生长痛的部位和疼痛程度都不相同,且呈间歇性。 2.疼痛发生位置:大多数在下肢的关节部位特别是小腿前侧。关节腔内并无改变,也无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疼痛发作时间:通常在夜间出现疼痛,不少患儿在夜间疼醒,甚至哭闹呼痛。 4.疼痛持续时长:生长痛会反复发生,持续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大多数孩子会在几年内摆脱生长痛。 儿童生长痛的典型症状明显,多结合临床表现进行排他性诊断,临床中必须进行明确的病史问诊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并注意与股骨头骨软骨炎、结核性髋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进行鉴别,从而做出最终的诊断。 相关检查 生长痛的相关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 X 线检查:当出现某特定部位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夜间会疼醒等情况时进行本检查,以确定是否为骨头感染或肿瘤。 抽血检查:疼痛发作的同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且无流感样症状进行,以确定是否出现感染的情况。 关节的检查:关节痛、关节发红肿胀、活动困难,需要进行本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关节疾病。鉴别以下几种疾病就易被认为是生长痛需要进行。 鉴别诊断 以下几种疾病就易被认为是生长痛需要进行鉴别: 股骨头骨软骨炎:多见于 4~8 岁小孩,男孩更为多见,晚期会有肌肉萎缩,下肢缩短的现象。 结核性髋关节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发病较缓慢,以单侧多见,随病情进展疼痛持续加重。 风湿病:发病前多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病史。症状主要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全身情况有发热、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等。 类风湿病:病变常侵犯全身大、中、小关节,以手指及脚趾的小关节肿胀疼痛为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呈鸭步态。 急性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常见症状是疼痛与跛行,经休息后症状很快消失。 骨折: 3 岁左右的儿童由于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骨折最容易被误诊,通过影像学检查即可鉴别。 治疗 临床上大多数学者采用物理治疗、补钙止痛等药物治疗、鞋垫干预、行为认知治疗等缓解症状的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1.可给予钙制剂以及维生素等加以治疗,以改善骨密度。 2.如疼痛严重可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家长切勿自行购药和给患儿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营养治疗: 可以给患儿服用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6,能起到营养神经,缓解神经牵拉疼痛的作用。 物理治疗: 部分患儿采取局部使用温水热敷、局部微波治疗的方法缓解疼痛采取物理治疗的方式,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血液灌注、神经功能,降低病变组织神经兴奋度,物理疗法实施期间所产生的温热感可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减少患儿对疼痛的恐惧。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减少患儿对生长痛的焦虑和恐惧, 运用情绪疏导疗法鼓励患儿表达自已的情绪体验, 降低痛觉的敏感性。 其他中医药治疗: 可选用中医治疗即局部按摩、针刺、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 预防 生长痛可以治愈,不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饮食注意事项 1.应该让孩子多摄取可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如牛奶、骨头、核桃、鸡蛋等。 2.维生素 C 对胶原合成有利,可以让患儿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预防 多数患儿的生长痛在过度运动后出现,因此避免过度运动可预防生长痛。但不需要限制孩子的活动,但如果疼痛比较厉害时,应该注意让孩子多休息,放松肌肉,避免进行剧烈活动。

李涛

副主任医师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14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DDH切开术后功能锻炼

髋关节手术后功能锻炼包括这几个阶段: 1、术后早期石膏裤固定: 踝背伸、大腿股四头肌静态收缩,避免长期制动相关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2、由于髋关节切开复位会引起关节粘连、石膏固定会引起关节僵硬,术后拆除石膏裤后(各种术式不完全相同,一般是 6 周),需要开始做髋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主要是髋关节屈和伸锻炼。鼓励孩子主动活动改善关节功能,例如弯腰摸脚尖、穿袜子等动作。 也可以家长帮助或者 CPM 机辅助锻炼,但是动作要轻柔缓慢,一定要避免强力、粗暴被动锻炼。一般年龄小的孩子恢复相对快些。由于这个阶段截骨处还没有愈合,所以还不能站立负重(包括跪)。锻炼过程中髋关节可能会有轻度肿胀,除了注意调整锻炼频率外,可以局部凉敷; 3、由于髋关节脱位本身就会有髋关节周围肌肉(特别是臀中肌)发育不良,手术操作过程又会进一步加重肌肉的损伤。手术后看孩子屁股经常一大一小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髋关节手术后臀中肌的锻炼和恢复非常重要。一般我们推荐俯卧位后抬腿的锻炼动作。 让孩子趴床上,膝关节伸直向后抬腿,可以感觉到孩子屁股绷紧说明这个动作是有效的。直接后抬腿孩子不费劲以后,可以改做外展后抬腿(趴着腿向外撇开伸膝向后抬腿),或者家长在孩子脚踝处给点阻力/或在孩子踝关节处挂适当的重量; 4、在孩子髋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恢复差不多以后,一般就又到该复查拍片的时候了,能否下地站立行走主要是看手术截骨地方愈合的情况。各种手术后允许负重时间有区别,最常见的“骨盆截骨+股骨截骨”手术后一半是三个月左右; 5、在孩子已经完全恢复了以后,仍然鼓励让孩子继续做臀中肌锻炼,就像做游戏一样,有利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游泳由于不额外增加髋关节的压力,但是对全身肌肉和心肺功能都有益,所以,骨科医生都愿意推荐游泳。

李涛

副主任医师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14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伤口换药越勤越好吗?

有人手术后或外伤缝合后,天天要求换药,总认为每天换药能促进伤口愈合,唯恐一天不换药伤口就会感染。更有甚者,医生换药稍晚一会儿就不高兴,总害怕伤口出问题! 每天换药真的好吗?到底应该多长时间换药一次?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并不是真的给伤口更换药物。换药操作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保证伤口顺利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目的是为了保持伤口的清洁,查看伤口的恢复情况,了解有无感染迹象。 伤口分哪几类: Ⅰ类切口(清洁):如甲状腺、体表小肿物切除术、择期骨科手术。 Ⅱ类切口(沾染):清洁但有轻微沾染伤口,如择期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系等部位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如胃肠道手术中胃肠液外溢、阑尾穿孔、腹膜炎或受伤在6-8小时内污染较轻的伤口。 Ⅳ类伤口(感染):已经感染伤口,术前已经化脓。 不同伤/切口换药时间间隔不同: 无菌或沾染伤口,术后每3-4天换药一次即可,甚至5-7天换药一次也问题不大。 污染伤口2-3天换药一次。重点观察有无感染迹象。 感染伤口一般需要每天换药一次,甚至一天数次。若有脓液时需及时将伤口敞开,清除脓液和伤口内异物,保证引流通畅。 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或敷料脱落、敷料污染,以及脓液增多、有异味等,应及时换药。各种伤口换药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情况应由医生把握。 无论无菌伤口还是感染伤口,换药时都不建议在伤口内涂撒消炎粉以及带有颜色的药物(如紫药水),以免影响对伤口的观察,也不利引流。 天天换药,不仅不能促进伤口愈合,反而极易因揭开纱布时的撕拉、牵扯而刺激伤口。连续刺激反而使其不易愈合。如果您的主管医生不再急于给您换药,这时候您应该感到高兴。如果您的医生每天换药,甚至每天换两到三次,这时候十有八九情况不妙伤口出问题祝 您的换药次数最少。

李涛

副主任医师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14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