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上当?
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利用各种欺诈手段,大肆骗人钱财。譬如手机短信、电视购物、养生保健、理财推销、冒充公安及银行人员提醒等,骗局特别多,而其中受骗者又多为老年人。很多人包括老年人自己事后也纳闷,年轻时那么精明的一个人,一老怎么就糊涂了,跟孩子似的?究竟是单纯的贪念作祟?还是因为他们更倾向相信他人? 原因有很多,且每个老人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个因素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讲老人大脑前额叶功能的减退。前额叶,是理性中枢,负责大脑的总指挥,也称“人类的大脑”,主要起分析、思考、逻辑推理、判断、觉察、安全、协调、控制等作用。前额叶是大脑所有结构中最迟发育的,要到 2-3 岁时才正式开始发育,到青春期末时才基本形成,完全成熟女性要到 24、25 岁,男性一般在 30 岁左右。心理学专家丹尼尔・特拉奈尔说,人过 60 岁以后,额正中皮层即使没有受到损伤,也会开始退化,开始退化的时间和退化的速度因人而异。大脑老化的规律是,最后形成的、最高级的脑组织最容易损伤,也最先老化。为何老人容易上当受骗?这是因为人年老后,大脑理性中枢的结构不成比例地受损,且相关功能开始退化,老人的其它大脑皮质和身体功能可能还很好,但前额叶已退化到孩子时的状态,表现在行为上就跟孩子似的: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忽悠。小孩子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的理性中枢还未长好。 其二是老年人容易相信他人。香港学者李田园(Tianyuan Li)及冯海岚(Helene H. Fung)的研究[1]发现,年纪越大,“一般信任感”(针对不特定的他人)与“特定信任感”(针对四种特定对象: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陌生人)都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较亲近对象(如家人、朋友)的信任感,年龄差异并不算大(在年轻时对家人和朋友的信任度本来就颇高,所以在老年时期的增加自然有限),而对于较疏远对象(如邻居、陌生人)的信任感,随年龄增长所提升的程度更加显现。研究者还发现,这种信任感的增加与老年人大脑的功能退化有关。信任他人带来地不利后果之一就是让老年人更容易被骗。 其三是正向偏误,性格善良。在 2012 年发表的一份实验报告 [2]中,实验者发现老年人似乎倾向于忽略负面线索,多以正向角度去体验周边的人和事物,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正向偏误。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主张,人到晚年会将和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连结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因此正向偏误也是老人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使老人性格善良并更愿意向他人求助,以化解生活上因机能衰退所带来的种种不便。研究者发现,正向偏误的形成与人大脑的老化现象有关,使老人性格善良。但是,正向偏误带来不利的后果之一就是让老人更容易被不法团伙欺骗。 因此,老人容易上当受骗,是自然规律对他们造成的不利影响。老年人是脆弱的、容易上当受骗,这又是他们自己所难以掌控的。老年人是一个需要悉心照料的群体,希望人们理解身边的老人,用心呵护他们。 其四是健康需求,“生”的欲望。人都有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在老年人表现地更为突出。当这种焦虑恐惧情绪在老人的意识中占主导地位时,会影响老人客观分析和判断,让老人看不到相反的证据和可疑的线索。因此以健康为诱饵的骗局最容易让老人上当。有的老人一生节俭,为什么舍得花大价钱买保健品?首先是年老病多了,对健康更为渴望,对金钱已经看的很淡了。 又因知识、阅历有限,容易被商家宣传蛊惑;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恰恰是抓住了老年人怕生病的心理弱点。老人因为节俭,更容易被小恩小惠迷惑,商家用小恩小惠作诱饵,老人更容易上钩。 其五是信“公”心理:现在的老年人,都是 60 年代前出生的,那时是计划经济。工厂、企业等都是国营的,那时的电台、报刊等宣传载体都是国家的。大家信文字、信图片、信影视、信广播,因此,老年人对传统媒体的认同度高于年轻人。在老年人看来,报纸、广播、电视上说的,总不会是骗人的。事实并非如此,老年人上当受骗,部分媒体难辞其咎。 其六是老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不能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现在是一个知识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接收能力比较弱,当骗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骗他们时,比较容易得逞。不是老年人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其七是老年人需要更多关爱。现在许多老人独居,感到心里孤寂。因为孤寂,老年人变得脆弱、偏执、敏感,他们需要情感依赖,需要良好的倾听者。而在今日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特别是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照顾老人的压力很大,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些热情似火的诈骗者就“趁虚而入”,主动嘘寒问暖,骗取信任后诈骗。 通过被骗原因的分析,我们看到老人容易被骗有生理的和客观的等多方面原因,所以,除应从加固老人自己的心理防线外,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层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疗保障,不给骗子有可乘之机,以确保老人的利益不被侵犯,狠打利用法律漏洞打擦边球的欺骗行为,严办为骗子提供便利的相关人员及不作为人员,消除老人上当受骗的根源。让“老龄化的中国”不该成为“骗子的天堂”落到实处。 社会层面首先要加强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源头上减少欺骗行为。其次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关心、关爱老人,防止老年人受骗也是敬老爱老,也是一种美德。钟南山院士在两会期间发起的反虚假医疗广告的行动,对减少老人受骗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全社会要有更多措施和方法,形成骗子过街,人人喊打势态,让骟子无处藏身。 家庭层面要做的主要有 4 个方面,一是家人要提醒老年人别受骗上当(也是孝顺的基本内容之一),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也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审慎参加。二是要关注老人,让老人能有更多的安全感。如果老人有什么异常的举止、言语、情绪或疑点,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要意识到老人大脑的老化及有被骗的可能,进一步加以防范,让骗子无机可乘。三是做子女的需要增强对老人的关爱、关心意识。为人子女,平时要有意识挤出时间,多陪陪父母,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无用感,多尽一份儿女的孝心。四是如果老人被骗了,不要暴怒并骤下结论:“老年人就是爱贪便宜”,也不要过多指责或责怪老人:“你怎么会相信这么傻的事”等,老人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她)”了。老人容易受骗,也容易受伤。有些老人被骗后,怕被家人怪罪,怕被家人说自己无用,而一直不敢告诉家人,导致不法分子继续猖狂作案。 对于老人自己,一是老年人要与时俱进,多看、多听、多学,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大胆尝试新生事物,消除网络恐惧症,真正做到老有所学;通过学习,多了解这方面的防骗信息,提高防骗的免疫力。二是要多些兴趣爱好、多跟亲人、朋友交往,让生活充实、减少孤独心理。三是不要贪小便宜,对“免费的午餐”保持警惕。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建议老人,在决定买任何东西时,一定要给自己 24 小时来思考),尤其是金钱数额较大时,一定要跟家人商量。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四是要多和子女晚辈交流,尽量远离骗局,那种局面、那种情境,只要你进去了,常常会“身不由己”。 毫无疑问,在防止老人受骗这一系统工程中,家人的作用应该最为重要。对骗局进行打击,常常是事件发生以后,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让老人提高自身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何况,老人学习新东西的难度又很大;因此关爱老人、经常和老人交流,让老人了解尽可能多的新鲜资讯、让老人有更多的健康的社交机会是最重要的防骗手段。 参考文献: Li, T., & Fung, HH, (2013 ). Age differences in trust: an investigation across 38 countries.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 68(3 ), 347–355. Castle, E., Eisenberger, NI, Seeman, TE, Moons, WG, Boggero, IA, Grinblatt, MS, Taylor, SE, (2012 ). Neural and behavioral bases of age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trus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109, 20848-20852 作者:李庆洋
李庆洋
主任医师
宿州市埇桥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14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