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孙光伟 >

5个月大婴儿腋窝下疑似包块的初步诊断与建议

疾病详情
5个月大婴儿腋窝下发现小包块,未有过敏史,求医生帮助诊断和建议。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医生建议
初步判断为淋巴结肿大脂肪瘤等良性病变,建议观察一段时间。如有变化或不适,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摩擦和挤压腋窝下区域,注意饮食健康,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我家宝宝5个月大,最近发现腋窝下有个小包块,想请教医生这是什么情况?
医生
您好,首先请拍一张清晰的照片给我看一下。同时,孩子是否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相关问诊

4.5岁男童恐惧小红灯及其他灯光,包括卫生间的电热宝灯、饮水机灯、路由器灯等,甚至连绿色灯也害怕,并在幼儿园莫名其妙地放声大哭,晚上睡觉时要蒙着被子,抱着妈妈的胳膊流眼泪,家长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对于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排除是否有眼部问题,建议去眼科检查。同时,家长可以暂时遮挡这些灯光,帮助孩子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如果情况不改善,可能需要进行颅脑MRI、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脑电图等检查,以排除是否有失神发作或其他相关疾病。

孙光伟

副主任医师

桓台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我想给孩子用一种新药,但不知道是否会过敏,孩子从未用过这种药物,担心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希望医生能给出建议。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7

医生建议:对于药物过敏,我们建议进行小剂量试验,并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皮疹等。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孩子的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玩具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孙光伟

副主任医师

桓台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三岁一个月的孩子每个月都有咳嗽,需要做雾化才能好转,白天晚上都有咳嗽,但不流鼻涕,家里有养狗,想了解可能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3

医生建议:根据孩子的症状和体征,初步考虑可能是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建议进行lgE检测、肺功能检测和ON检测以明确诊断。同时,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宠物毛发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家居环境。

孙光伟

副主任医师

桓台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如何正确地给宝宝补钙?

“宝宝是否缺钙”这是很多宝妈们喜欢思考和纠结的问题,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宝宝一旦出现哭闹不安、夜间睡眠不好,家长和医生也往往先考虑是否需要补钙。不同医院、同医院不同大夫间补钙观念也不同,家长们对是否补不足或是否补多了中毒也存在顾虑。 科室根据正规的医学资料、日常临床所见所闻,整理出了《如何科学地补钙》供宝妈们参考。 一、 预防缺钙(佝偻病)之补钙: 1、 胎儿期: 主要是靠孕妇供给。胎儿发育的后三个月骨大量沉积钙质,因此,妊娠晚期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并适当补充钙剂有利于胎儿骨钙沉积,同时对预防母亲骨质疏松也有益处。孕妇的最佳钙摄入量是 1200 mg/d。维生素 D 摄入量为 600 IU/d,最好联合服用建议的其他微量营养素,如铁和叶酸。必要时监测妊娠后 3 个月孕妇血 25-(OH )D 浓度,如存在明显的 VitD 缺乏,应补充 VitD3000~5000 U/d(75~125μg/d),维持 25-(OH )D 水平在正常范围。 近些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婴幼儿普遍存在维生素 A、D 缺乏的情况。多数研究认为视黄醇主要在孕晚期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所以在妊娠中晚期,孕妇就应该予以 VA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以及产后继续给予新生儿补充 VA[5]。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同时补充的原因。 2、 新生儿期: 2016 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共同发表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建议中强调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即应补充 VD 800-1000 IU/d,3 月龄后改为 400 IU/d,直至 2 岁,同时推荐早产儿 VA 摄入量 1332-3330 IU/(kg·d),出院后可按下限进行补充。正常足月儿可于生后 1~2 周开始补充 VitD 400 U/d(10μg/d),夏季户外活动多可停用。 3、 儿童期: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VitD 每日供给量: 0~6 岁儿童为 400 U,7 岁以上为 100 U。强调 400 U 摄入总量,包括日光照射、各种强化食品、额外补充量。户外活动是简单、经济、安全的方法。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婴儿每周户外活动 2 小时,仅暴露面部与手部,即可维持婴儿血维生素 D 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至于钙的补充,0—6 个月的婴儿推荐钙摄入量为 400 mg/d,6 个月—2 岁的推荐钙摄入量为 600 mg/d。对于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6 个月内母乳完全可以满足婴儿钙的生理需要,不需额外补钙;6 个月后可适当增加婴儿配方奶粉或者补充钙剂。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因牛奶含钙量较高,100 ml 牛奶含钙 100 mg 左右,婴儿每天喝 600 ml 以上牛奶即可满足钙的需要量,因此,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只需补充维生素 D 即可,不需常规补钙。 喂奶的妈妈应补充 600 IU/ d 维生素 D,并确保其摄入建议的钙量。 二、 治疗佝偻病之补钙: 1、 诊断: ①专家们强调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首先要分析有无高危因素,然后结合临床表现,确诊需要相应辅助检查。 ②血清 25-(OH )D 是胆固化醇和麦角骨化醇经肝脏 25-羟化酶作用后的衍生物。血中浓度高、稳定、半衰期较长,是合成 1,25-(OH )D 的前体,血中浓度是反映机体 VitD 代谢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 VitD 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③碱性磷酸酶(AKP):早期佝偻病的诊断价值不大。因为儿童血 AKP 水平较成年人高;机体缺锌、缺铁时血 AKP 下降,肝胆疾病时血 AKP 升高,佝偻病早期多伴有缺锌和缺铁,致血 AKP 下降;而软骨钙化障碍并继续增殖致 AKP 增多。 ④长骨骨骺端佝偻病的 X 线改变:对于佝偻病的诊断始终具有决定意义,但是骨骼钙丢失 30%以上才能在 X 片有所表现。目前小儿佝偻病多处于早期,症状体征并不十分典型,其病理变化主要在软骨基质钙化不足和骨样组织不能钙化,X 线多不能反映佝偻病的早期状态。 2、需要纠正的观念: 专家一致认为佝偻病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多汗、易激惹、夜惊、枕秃等,很难同生理现象区别,仅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乳牙萌出延迟(12~13 月龄后)、前囟闭合延迟(24 月龄后)不是佝偻病的特异体征,部分体征如方颅、鸡胸有一定主观性;下肢弯曲宜应与生理性弯曲相鉴别(依据病史、骨 X 线摄片与血生化等资料)。 3、 治疗: ①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沈阳研究发现 VitD 用量与分期无关。经过讨论,专家们同意参照第 7 版儿科学教材 VitD 口服用量,一般剂量为 2000~4000 U/d(50~100μg/d),1 个月后改预防量。 ②专家们认为研究表明大剂量 VitD 与治疗效果无正比例关系,不缩短疗程,与临床分期无关,且采用大剂量治疗佝偻病的方法缺乏可靠的指标来评价血中 VitD 代谢产物浓度、VitD 的毒性、高血钙的发生以及远期后果。因此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症,大剂量治疗有高钙血症和肾钙化的危险性。 ③肌注给药方法不宜应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因其没有足够的脂肪储存 VitD,而且肌层薄、血管多,VitD 油剂注射于局部后,由于吸收差,可导致局肌纤维损伤出血。 三、 宝妈们误解的问题: ①宝妈们玩命补钙是不是会增加奶里的钙含量?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摄入建议的钙量。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钙摄入量与母乳中钙水平无关 ②宝妈们玩命补维生素 D 是不是可以代替宝宝口服了? ·哺乳期女性应确保其通过饮食摄入建议的维生素 D(600 IU/ d),以满足其自身需求,而非满足其婴儿的需求 ③长时间口服维生素 AD 是不是会中毒呀? 不会的,国内的维生素 AD 是按比例调配的,是非常合理的不会中毒的。当然,如果宝宝能晒太阳,当天可以不用补充维生素 AD。 ④宝妈们玩命吃好吃的是不是就不用补充维生素 AD 了? 这是错误的,因为乳类(包括人乳、牛乳、羊乳等)、禽蛋黄、肉类等含量较少;鱼类仅有部分海鱼(如鲨鱼)的肝脏 VitD 含量较丰富;谷类、蔬菜、水果中几乎不含。 请各位宝妈们从中受益,更好地护理宝宝,正确地补钙。

孙光伟

副主任医师

桓台县人民医院

1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还在为孩子光生病烦恼吗?反复感冒 or 呼吸道过敏 “反复打喷嚏、流鼻涕”、“反复咳嗽、反复喘息、经常长肺炎”、“反复鼻塞、流黄鼻涕、打呼噜”、“反复发热、老嗓子发炎”,家有这样宝宝的爸妈,读了这篇日志,肯定会解决您的疑问。 反复呼吸道感染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是儿童十分常见的临床现象。是指 1 年以内发生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根据年龄、潜在原因及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和反复肺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免疫性疾病、基础疾病、过敏性疾病等。过敏性疾病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因,而且过敏性疾病因为过敏症状而被误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因存在呼吸道过敏症状而易发呼吸道感染,许多患儿往往两者同时存在。 一、如何识别宝宝存在呼吸道过敏? 1、反复流涕、反复打喷嚏,尤其是在春天、秋天、冬天。 2、反复流脓涕、鼻塞,消炎效果不好。夜间打鼾、呼吸节律紊乱。 3、反复咳嗽,经消炎治疗无效,尤其是表现为夜间、清晨或活动剧烈后咳嗽明显。当然,细分为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细胞增生性支气管炎或肺炎、哮喘。 4、眼部发痒、揉眼睛、眼球充血。 5、过敏性鼻炎三联征:变应性敬礼征(为减轻鼻痒和使鼻腔通畅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鼻部横向皱痕(因为用手反复向上揉鼻导致的鼻部皱纹,在鼻子的中下 1/3 处);过敏性黑眼圈(也叫“着色征”,因为鼻甲肿大,压迫,导致下眼睑的静脉回流不畅,出现淤血、扩张,表现出眼眶下水肿和发黑)。 6、反复喘息,尤其是特定环境的突发喘息。急性起病特别严重的喘息,经规范消炎治疗无效的喘息,迁延不愈的喘息。得首先判断是否是哮喘。 二、呼吸道过敏易出现的四大相关疾病: 1、打鼾:医学研究知道,任何发音都需要通过口腔、鼻腔和咽腔中各种肌肉的活动,当气流通过各种肌肉形成的形状各异的腔隙时才会出声。人们在讲话时靠气流冲击喉部的声带(两块小肌肉)中间的空隙发音,然后由唇、舌、颊、颚部肌肉搭配形成各种形状的空腔,使声音通过时发出不同的声母和韵母,才组成语言。人在睡眠中唇、舌、颊、颚部肌肉不可能随意搭配形成各种空腔了,但始终留出一个大的通道——嗓子(咽部),如果这个通道变窄了、变成缝隙了,那么气流通过时就会发出声音来,这就是打鼾。呼吸道过敏时导致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鼻腔水肿空间变小、扁桃体肥大等导致打鼾。 2、鼻窦炎:过敏因素即变应性因素导致鼻窦粘膜水肿,或继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分为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易被家长忽视,往往因头痛、鼻塞、打鼾来诊。 3、哮喘:呼吸道过敏严重的后遗症。使用哮喘预测指数可以预估哮喘发生的可能性。哮喘预测指数:主要指标:家族哮喘史或过敏史;孩子湿疹史。次要指标:过敏性鼻炎;非感冒性喘息;血中嗜酸性细胞>0.4..具备 1 项主要指标和 2 项次要指标既是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如果 6 个月发生两次严重喘息,或 1 年内出现 4 次以上的喘息,同时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就得考虑给予哮喘控制措施。 4、抽动症: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症。病因尚未阐明,但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代谢以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致的结果。在临床中,多数抽动患儿有呼吸道过敏症状,如咽结合膜炎刺激引起眨眼或鼻炎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持续存在。TS 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抽动症儿童有抗神经元抗体,该抗体的出现与既往呼吸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舞蹈症有关。呼吸道过敏的患儿因呼吸道反复出现感染导致 三、呼吸道过敏需要做哪些检查? 1、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IgG 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目前,只有齐鲁医院桓台分院能检查食物不耐受。 2、过敏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 IgE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进行检测。适用对象: RRTIs 少伴发热者;呼吸道症状以反复咳嗽、喘息为主者;以鼻部症状喷嚏、清涕、鼻痒为主者。注:过敏原特异性 IgE 对于辅助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并引起呼吸道症状有一定参考价值 3、肺功能测定:适用对象: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者。长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影响肺功能,喘息性疾病也会影响肺功能。肺功能检查除了有利于帮助了解疾病严重程度之外,也有利于鉴别疾病性质。检查科室位于一楼儿科门诊肺功能检测室。 4、副鼻窦片或副鼻窦 CT:对诊断副鼻窦炎有帮助。

孙光伟

副主任医师

桓台县人民医院

1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佝偻病病例分享---疗效靠的是规范  

佝偻病病例分享---疗效靠的是规范 患儿,女,3 个月,自出生后半月开始,出现了哭闹不安,时有四肢抖动,伴有肌阵挛,进奶时好时坏,生长慢。母乳+配方奶混合喂养,大便每日数次,水分较多,排气多,肠鸣明显。在外已给予了妈妈补充钙剂、患儿补充维生素 AD。 根据婴儿哭闹的常见原因,逐一排除。 1、疝气:脐部在哭闹时无隆起,腹股沟处无隆起,反复寻问父母,平时脐部、腹股沟等处无异常。可排除。 2、腹部病变:需排除肠套叠、肠梗阻,因患儿哭闹已 2 个多月,无果酱样便,排气较多,大便较多,可排除。肠绞痛不能排除,因患儿有湿疹,大便水份较多,肠鸣明显,排气多,考虑存在蛋白-乳糖不耐受,嘱母亲禁吃蛋、奶、坚果、海鲜,同时每日补充 500 毫克钙,将奶粉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口服益生菌和乳糖酶。1-2 周观察疗效。 3、脑部病变:因患儿存在肌阵挛,哭闹时颈部强直。经家长同意,给予颅脑 MRI 检查,排除了颅内出血等。但婴儿癫痫不能排除,必要时去上级医院完善 24 小时脑电图以明确诊断。 4、中耳炎:去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了中耳炎、外耳道湿疹。 5、佝偻病:因母亲孕期补钙充分,患儿生后 15 天正常补充维生素 AD,给予完善血钙检查无异常。暂排除佝偻病。 因患儿长时间哭闹,家长已不能忍受。以上检查及治疗,家长依从性高,均接受配合。 1 周后复诊,患儿面部湿疹消失,大便次数减少,呈糊状,肠鸣减少,体重有所增加,但哭闹症状改善不明显。和家长沟通,建议检查血中维生素 D 含量。 当天出结果,提示:血维生素 D 含量为 11ng/mL,提示严重不足。嘱口服维生素 AD1 粒+维生素 D 制剂,共每日补充维生素 D2000U。 3 天后,家长打电话,患儿已无哭闹。进奶好,精神好,大小便正常,笑容增多。嘱继续口服治疗量 1 个月,改为维持量。 提示:规范带来疗效,规范带来安全。佝偻病的诊断中,血维生素 D 含量是很有价值的指标,可以指导药物用量。而且,末梢血即可,当天出结果,方便。第 8 版儿科学中,治疗佝偻病需每日补充维生素 D2000-3000U,1 个月后改为维持量,家长不必担心中毒。

孙光伟

副主任医师

桓台县人民医院

1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