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毛丰 >

骨坏死的保守治疗与植骨手术选择

疾病详情
我在广东惠州,超1/2的骨坏死面积,已经在服用仙灵骨葆和血栓通,并接受了冲击波治疗,但仍然感到疼痛。请问是否需要植骨手术?患者男性40岁
就诊科室: 全科
医生建议
对于超1/2的骨坏死面积,植骨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保守治疗如服用仙灵骨葆和血栓通,接受冲击波治疗等,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效果不佳。植骨手术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这种情况。手术前需要详细评估风险和收益。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关节,适当进行物理治疗等,来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问答详情的完整内容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我在广东惠州,最近被诊断出超1/2的骨坏死面积。请问是否需要植骨手术?
医生
骨坏死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超1/2的骨坏死面积,植骨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相关问诊

腿部受伤,寻求赔偿建议。患者男性19岁

就诊科室:骨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患者可能患有软组织损伤,建议去医院急诊科拍片检查确诊。对于索赔,需保留真实资料。生活建议: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恢复。

毛丰

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钟祥市中医院

查看详情

我躺了一个星期,刚开始没有症状,后来用了冷敷、热敷和红花油,出现了发紫和肿胀的情况,前天用了艾灸之后才出现红印的,今天尝试走路,发现一使劲就疼。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患者女性24岁

就诊科室:骨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局部皮肤过敏引起的肿胀红斑。建议到皮肤科开点抗过敏的药进行治疗。同时,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方法,如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毛丰

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钟祥市中医院

查看详情

22岁男性身高167cm,想知道是否可以通过手术增高?患者男性22岁

就诊科室:骨科

总交流次数:29

医生建议:如果你想增加身高,首先需要检查你的骨骺线是否已经闭合。如果还没有闭合,可能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你增加身高。但是,如果你的骨骺线已经闭合,身高基本上就固定了。即使进行了手术,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增加身高。因此,建议你去大型综合医院的骨科进行检查,了解自己的情况。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做运动,合理饮食,增强体质也很重要。

毛丰

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钟祥市中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痛点注射

一、局部疼痛的概念和常见部位

1. 痛点

是组织损伤的部位,伴有局部组织撕裂、出血和无菌性炎症。

(1) 皮肤痛点

(2) 肌肉痛点

(3) 骨膜和软骨膜痛点

(4) 腱鞘炎痛点

(5) 肌腱-骨附着点痛点

2.

肌肉、筋膜或结缔组织内最为敏感的病灶,可有硬节,往往是无菌性炎症的聚集地。触诊该点可诱发牵涉痛或疼痛向周围扩散。**点内注射盐水或局麻药有效。

三叉神经痛面部**点可诱发其它分支的闪电样疼痛,有半月神经节或中枢内信号的短路有关。

二、常见局部疼痛注射治疗

(一)足跟痛

是指跟骨跖侧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跟部疼痛,多见于 40 岁以上肥胖者。

相关解剖

足底腱膜和足长韧带起自跟骨,许多足肌如踇展肌、小趾展肌、趾短展肌及足底方肌均自跟骨结节起始。上述诸肌、韧带、腱膜的劳损、挛缩或炎症均可刺激跟骨结节发生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注射方法

最常见原因是足底腱膜和足底长韧带的劳损炎症。因此其治疗主要在 2 个组织层次上实施。

(1)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踝下垫枕。

(2)穿刺点:跟骨结节前缘中份(足底腱膜的起点偏内侧,而足底长韧带的起点偏外侧)。

(3)经穿刺点用带 5 号针头的注射器快速经皮直达跟骨结节前缘,稍退针,回抽无血,注入药液 3-5ml,再退针至皮下,稍向内侧进针至足底腱膜处,回抽无血,再注入药液 3-5ml。

配方: 0.5-1%利多卡因+适量曲安奈德。每周 1 次,3-4 次为一疗程。

(二)肩关节周围痛点

相关解剖

肩关节周围有很多的韧带、肌肉和肌腱附着点,主要有:斜方肌、三角肌、大圆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肱二头肌长头和短头,骨性压痛点有喙突、肩峰、肱骨粗隆、肱骨大小结节、肩锁关节。

注射方法

体位:根据疼痛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如坐位或平卧位。

注射:压痛之肌肉内、韧带周围、腱鞘内,每点注药 2-3ml,配方为 0.5-1%利多卡因+适量曲安奈德。穿刺谨防刺入胸膜顶或胸膜腔。

(三)膝关节周围疼痛

相关解剖

膝关节周围具有很多的韧带、肌肉和肌腱附着点,主要有:侧副韧带、髌韧带、腘肌、股二头肌肌腱、腓肠肌肌腱、趾长伸肌、腓骨头前韧带、骨间膜等。

注射方法

(1)体位:根据疼痛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如坐位、平卧位或俯卧位。

(2)注射:肌肉内、韧带周围、腱鞘内。

配方: 0.5-1%利多卡因+适量曲安奈德。每周 1 次,3-4 次为一疗程

(四)桡骨茎突腱鞘炎

相关解剖

桡骨茎突部的骨沟上有韧带覆盖,形成纤维性骨管,内有拇长展肌腱和指短伸肌腱通过,肌腱出此管后折成一定角度分别止于拇指和第一掌骨,当拇指及腕活动时,折角增大。反复摩擦产生炎症,肌腱充血水肿、纤维管壁增厚。

注射方法

腱鞘内注射: 1%利多卡因 2ml+曲安奈德 2mg。

(五)肱骨外上髁炎

相关解剖

前臂伸肌总腱和旋后肌肌腱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反复伸腕和旋后前臂可造成肌腱的劳损、撕裂和疤痕形成。用力握物、拧毛巾、翻炒瓢时疼痛加重,伴有局部肿胀和压痛。

注射方法

曲肘,在肱骨外上髁伸肌腱鞘内和周围注射 0.5-1%利多卡因++适量曲安奈德 5ml,每周 1 次,3-4 次为一疗程。

(六)肱骨内上髁炎

相关解剖

前臂曲肌总腱和旋前肌肌腱附着于肱骨内上髁,反复用力曲腕和旋前前臂可造成肌腱的劳损、撕裂和疤痕形成。曲腕时疼痛加重,伴有局部肿胀和压痛。

注射方法

伸肘外旋前臂,在肱骨内上髁曲肌腱鞘内和周围注射 0.5-1%利多卡因+适量曲安奈德 5ml,每周 1 次,3-4 次为一疗程。

(七)腕管综合征

相关解剖

腕管是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的骨性纤维管,内有正中神经、八条屈指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共 10 条结构通过。拇长屈肌腱和指深屈肌腱彼此并列,正中神经与指浅屈肌腱彼此并列。指浅屈肌腱进入腕管时,3、4 指腱位于 2、5 指腱之前。由于腕横韧带滑膜炎症、肌腱和腱鞘炎症或腕骨关节炎等病变,使腕管内压力增高,引起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造成正中神经功能障碍。

注射方法

以掌根部、桡侧曲腕长肌内侧缘为穿刺点,针尖斜向远侧 30°角进针,刺穿腕横韧带有突破感,注射 0.5-1%利多卡因+适量曲安奈德 5ml,每周 1 次,3-4 次为一疗程。

(八)肘管注射

相关解剖

弓状韧带起于肱骨内侧髁,止于尺侧腕屈肌腱膜和尺骨鹰嘴尖,形成一个骨纤维管,内有尺神经通过。弓状韧带长为(13.3±3.6)mm,宽为(8.4±1.9)mm, 当肘关节屈曲时弓状韧带呈紧张状态而肘关节伸直时弓状韧带呈松弛状态。肘管是肘部的一个骨纤维管道,管道中有尺神经通过。任何原因造成肘管容积的减小,均可引起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牵伸,从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缩无力及手尺侧麻木、疼痛,即肘管综合症。常见的病因为肘关节反复屈伸活动、肘外伤后畸形、先天性畸形、骨关节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注射方法

仰卧,曲肘抬上臂,确定尺神经沟。在尺神经沟处穿刺,针尖斜向前臂刺入肘管,注射 0.5%利多卡因 5ml+曲安奈德 5mg。

(九)踝管注射

相关解剖

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它与内踝、跟骨内侧面之间共同构成踝管。支持带向深部发出纤维隔,将踝管分隔成 4 个骨性纤维性管。其内容纳的结构由前向后以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内动、静脉及胫神经、踇长屈肌腱。足部活动量突然增加,或踝关节内侧反复扭伤,使踝管内肌腱产生摩擦而形成腱鞘炎,腱鞘肿胀、肥厚,跖管内容积增大,致踝管相对狭窄,由于管内压力增高,产生足底内、外侧神经受压症状。分裂韧带退变增厚,踝管内跟骨骨刺形成及骨折等,均可导致踝管狭窄,出现神经、血管受压症状与体征。本症的初期症状是站立或行走过久时,内踝后部疼痛不适,休息后即可缓解。随着病情的加重,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发作时间逐渐延长,病人有跟骨内侧与足底麻木或蚁行感,严重者可出现足趾皮肤干燥、发亮,汗毛脱落与足部肌肉萎缩等。

注射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大腿外旋,膝关节屈曲,膝外侧垫枕。确定内踝、胫骨下端、跟骨、跟腱体表标志。选用 5 号细针,于踝管后上方垂直进针,回抽无血,无异感,注入药液 5ml,然后将针尖移动到管外,做四周软组织浸润。进针深度约 2-3cm,注入药液 3-5ml。

副主任医师毛丰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膝关节体检

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引起,因而确定膝关节疼痛的病因是对关节外科医师的一种挑战。也正因为半数以上的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关节内病损所引起,所以对关节镜外科医师来讲,如何通过术前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对关节疼痛的病因有初步的甄别,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既可减少关节镜检查的盲目性,也可提高关节镜手术的疗效。
 
 
 
病史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等等。
 
引起膝关节症状的原因常具有提示性。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的破坏。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另外,发病或受伤时间在决定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案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损伤的半月板是否要修补,修补的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受伤时间可以有一定的评估;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内侧副韧带损伤应当行保守治疗,在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期过后则可以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伴后外侧角损伤应当尽早行所有受损韧带结构的修补或重建。
 
 
 
体检
 
 
 
膝关节的体检较为复杂,一种损伤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在这里我们不想罗列各种方法,只想叙述平时最常用的、我们认为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检手段,对其具体检查过程、意义进行分析。对于膝关节外科医师来讲,在日常诊疗中,形成自己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检测程序非常重要。
 
一、膝关节力线——站立位
 
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
 
正常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有5°-7°的外翻角,机械轴线则为0°,即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呈一直线。在一般体检中,主要大致了解膝关节的机械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如果膝关节不能并拢则意味着膝内翻,如果踝关节间距过大则说明膝外翻,内外翻角度通过目测进行估算。
 
膝关节力线的测定对于关节疼痛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常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国人内翻膝出现机会较多,因而内侧半月板的切除要慎重,否则会加剧内侧关节间室的退变。切除外侧盘状半月板可以使内翻力线有轻度矫正,有利于应力在关节内外间隙的重新分布,因而切除外侧半月板后,有时却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相反,西方人外翻膝较多,对外侧半月板的重视程度远较我们高,损伤的外侧半月板是他们千方百计修补的对象,当然,这其中还有外侧胫股关节较内侧吻合程度差,外侧半月板在减少胫股关节点状应力接触中有更大作用的因素存在。对于伴有严重膝关节力线异常的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创及软骨治疗虽然能够缓解膝关节疼痛,其主要治疗手段应当是高位胫骨截骨。
 
二、髌骨相关检查——仰卧位
 
髌骨既是股四头肌应力传导的支点,也是膝关节前方的一个“浮标”。髌骨相关检查主要涉及髌股关节、内侧滑膜皱襞和关节积液。
 
1.关节积液:患者仰卧,伸膝位进行检查。膝关节积液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的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60ml-80ml积液。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这个方法也用来鉴别关节积液和滑膜增生,滑膜增生情况下双侧膝眼处呈隆起状态,但是于髌上囊加压时,没有这种由于液压传递而引起的拇食指张开。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如果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急性外伤所引起的关节积液意味着关节血肿,陈旧性损伤所导致的关节积液常提示关节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无明显外伤原因的关节积液常为全身性疾病于关节部位的反映,如风湿热,也可能是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
 
2.髌后撞击痛:屈膝30°-45°,用拇指向后挤压髌骨,引起疼痛则为阳性。髌后撞击痛检查的目的了解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或者退变情况,但是一来该方法检查的阳性率不高,对于髌骨软骨软化症远不及伸膝抗阻试验和半蹲试验敏感性高,第二,无法鉴别髌骨软骨软化和髌骨半脱位所引起的膝前疼痛。从理论上讲,髌骨半脱位引起髌股关节外侧关节软骨的高压和退变,应当导致外侧的髌后撞击痛,但是大多数患者往往同时有内侧的髌后撞击痛,这是因为软骨的营养是在正常的应力刺激所造成的挤压和膨胀过程中完成,髌骨半脱位时因为内侧髌股关节面缺少正常应力刺激,产生营养障碍而退变。
 
3.髌骨活动度:完全伸膝位,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的四分之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内移程度在1-2度之间,超过二度说明髌骨活动度太大,小于一度说明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即髌骨内移受限检查阳性。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或者半脱位,如果髌骨内移活动度正常,外侧支持带的松解并不能降低髌骨脱位的趋势,应当以胫骨结节内移等骨性手术为主。
 
4.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Shelf症):伸膝位,向内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产生髌骨内侧的明显疼痛,进一步屈曲膝关节则产生弹响感,而后疼痛缓解,此为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阳性。内侧滑膜皱襞可分为三型:Ⅰ型为发育不全型,靠近内侧滑膜壁处仅有一条滑膜皱襞的残迹,Ⅱ型为正常发育型,内侧滑膜皱襞如一层货架(Shelf)由上到下纵行置于前内侧关节囊壁,但是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无接触,Ⅲ型为异常增生型,指滑膜皱襞增生肥厚呈条索样,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摩擦。滑膜皱襞综合症Ⅲ型滑膜皱襞所产生的膝关节前内侧疼痛症状。当内侧滑膜皱襞呈Ⅲ型时,在伸膝位向内推移髌骨即将该皱襞挤压于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随着屈膝程度的增加,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的压力增加,因而疼痛症状加重,而当进一步屈膝,滑膜皱襞从髌股间隙脱出滑向股骨髁内侧时,则症状缓解。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具有关节镜下滑膜皱襞切除的强手术指征。
 
5.恐惧症(Apprehenshion test):完全伸膝位,向外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患者产生髌骨脱位的恐惧感而拒绝该检查继续进行,此为恐惧症阳性。恐惧症检查是检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个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其意义不言自明。
 
6.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 → Q Angle → Q 角):仰卧,伸膝位。自髂前上棘向髌骨中心点做连线并向远侧延伸,自髌骨中心点向胫骨结节做连线,这两条线之间的锐性夹角就是股四头肌角(Q角)。正常股四头肌角为5°-10°。一般情况下,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如果股四头肌角大于15°,单纯行软组织手术将不能治愈,而应当结合骨性手术。
 
三、膝周压痛点——仰卧位
 
膝周压痛点是确定膝关节疼痛具体病因的最可靠的依据。根据压痛点可以初步鉴别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
 
膝关节外侧压痛点:腓骨头处——股二头肌止点炎,长期股二头肌紧张性活动引起,疼痛可以向小腿中上段前外侧放射,结合屈膝抗阻试验可进一步确诊,腘绳肌牵伸治疗有效;外侧副韧带走行部——外侧副韧带损伤;股骨外上髁——髂胫束炎,由于髂胫束挛缩或髂胫束于股骨外上髁部位反复刺激引起,行髂胫束牵伸试验可以进一步确诊,髂胫束牵伸治疗有效;股骨外上髁——腘肌腱止点炎,压痛点在外侧副韧带止点前缘,屈膝位内旋抗阻试验阳性,外伤、劳损或者髂胫束刺激均可引起,有人将其与髂胫束炎一起称为膝外侧疼痛综合症。
 
膝关节前侧压痛点:髌骨上缘——股四头肌止点病,长期股四头肌高强度紧张活动引起,90° 伸膝抗阻试验阳性;髌骨尖及髌韧带——髌尖炎和髌腱周围炎,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髌骨内侧缘——髌骨半脱位或者习惯性髌骨脱位;髌骨内侧——内侧滑膜皱襞综合症;髌骨两侧至胫骨内外髁——伸膝筋膜炎,伸膝抗阻试验阳性。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炎。
 
膝关节内侧压痛点:胫骨结节内侧部——鹅足止点炎,鹅足滑囊炎,长期腘绳肌紧张性活动引起,疼痛可向小腿前内侧放射,屈膝抗阻试验阳性;内侧副韧带走行部——内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后内侧部——半膜肌止点炎。
 
关节线平面——半月板损伤,关节囊韧带损伤,局限性滑膜炎。
 
四、膝关节活动度——仰卧位
 
膝关节活动度受限不是膝关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体征,但是可以作为病情发展和治疗结果的检测指标。膝关节活动度受限有真**锁、假**锁和活动终末受限三种特殊形式。真**锁指关节间隙内物质嵌夹所引起的关节伸屈不能。断裂的交叉韧带残端,破裂的半月板,关节内游离体,异常增生的滑膜,破裂的滑膜皱襞都可以引起关节真**锁。假**锁指关节内大量积液而引起的伸屈功能障碍,因为在膝关节屈曲30°时关节腔容量最大而痛感最轻,因而患膝总是保持在屈膝30°位,类似交锁。活动终末受限指伸屈中间过程正常,但是至完全伸膝或者完全屈膝时因为疼痛而不能最终完成,常见于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膝关节活动度的记录按中立位0°标记。如一正常膝关节过伸10°,屈膝130°,则记录为10°-0°-130°,如果一膝关节有10°伸膝受限,屈膝为90°,则记录为0°-10°-90°。
 
五、内外侧稳定性检查——仰卧位
 
由于对膝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人们认识到膝关节侧向稳定性不单单由内外侧副韧带来保证,而是由膝关节内侧复合稳定结构和外侧复合稳定结构来保证。内侧复合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鹅足、半膜肌和腘斜韧带,其中鹅足、半膜肌和腘斜韧带组成后内侧角,外侧复合结构包括髂胫束、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和腘肌腱,其中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和腘肌腱组成后外侧角。
 
完全伸膝位内外侧不稳:用腋部夹持患侧足,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及内翻应力,分别检查关节外翻和内翻时的松弛程度。
 
内外侧复合结构的受损程度或者松弛程度可分为三度。从理论上从关节间隙张开的程度来区分,张开达5mm为一度,10mm为二度,15mm为三度。这需要经过应力位摄片来确定,在临床体检时常难以准确判定。由于膝关节外翻及内翻每增加1°,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张开近似1mm,因而在体检时可以通过外翻和内翻角度的增加来断定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的张开程度。当外翻角度增加至5°时可以认为膝关节内侧一度不稳,增加至10°时则确定为二度不稳,依次类推。
 
在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首先由紧张的后内侧角来保证,其次为侧副韧带,再次为交叉韧带。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外翻不稳时,常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当仅有内侧副韧带或者交叉韧带损伤时,由于后内侧角的完整性,并表现不出外翻稳定性的变化。同样,在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外侧的稳定结构首先由紧张的后外侧角来保证,其次为髂胫束和关节囊韧带,再次为交叉韧带。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内翻不稳时,也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
 
屈膝20°内外侧不稳:同上夹持患侧足,以双手扶小腿,屈膝20°,分别施以外翻及内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稳定程度。不稳定程度的分级同完全伸膝位。
 
屈膝20° 时,后内侧角和后外侧角松弛,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首先由内侧副韧带来提供,其次为交叉韧带;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首先由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韧带来提供,其次也是交叉韧带。因此当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时首先说明内侧副韧带损伤,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当膝关节外侧出现不稳时首先说明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韧带损伤,同样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
 
结合完全伸膝位和屈膝20°位膝关节内外侧稳定性检查,可以大致断定那些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比如屈膝20°膝关节内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时说明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内侧均不稳时说明整个内侧复合结构损伤;屈膝20°膝关节外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时说明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外侧关节囊韧带损伤,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外侧均不稳时说明整个外侧复合结构损伤。严重的膝关节内外侧不稳均可能包括交叉韧带损伤。
 
六、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仰卧位
 
轴移试验:完全伸直膝关节,如同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用腋部夹持患侧足,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应力,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20°时可以感觉到外侧胫骨平台向前移位的弹响,继续屈曲膝关节,在接近40°时可以感觉到胫骨外侧平台复位的弹响,此为轴移试验阳性。
 
反向轴移试验:一手扶足部,另一手扶小腿,先屈曲膝关节至最大限度,同时外旋小腿,如果有后外侧角不稳,这时会有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脱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并逐渐伸膝关节,在接近40°时,由于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后侧向前侧的滑动,带动胫骨外侧平台复位而产生弹响感,此为反向轴移试验阳性。
 
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实质上是胫骨的一种旋转活动,但是这种旋转活动不是围绕胫骨本身的轴心,而是围绕着另外一个异常的轴心,也就是说,胫骨本身的轴心在围绕着另一个异常轴心在移动,因而有“轴移”之称。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所检查的韧带结构并非对应。轴移试验检查的是前交叉韧带的受损情况或者松弛情况,反向轴移试验检查的则是后外侧角的完整性。
 
在做轴移试验时,在完全伸膝位,由于后外侧角的紧张,胫骨外侧平台处于复位状态;当屈膝接近20°时,后外侧角松弛,对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牵扯力减弱,由于髂胫束向前的提拉,若同时有前交叉韧带的断裂或者松弛,会出现胫骨外侧平台向前外侧的移位,此时加以外翻应力时就会出现弹响感;当屈膝接近40° 时,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前方滑向后侧,牵扯胫骨外侧平台复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时同样会出现弹响感。轴移试验阳性可以分为四度:一度指施加小腿内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而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阴性;二度指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阳性,施加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阴性;三度指施加小腿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四度指伴明显外侧复合结构不稳的轴移试验阳性。一度阳性仅表明前交叉韧带松弛,二度以上阳性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
 
反向轴移试验并非用来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其阳性结果表明后外侧角损伤。
 
七、半月板检查——仰卧位
 
有关半月板的检查可分为两类:挤压试验和研磨试验。挤压试验的动作实际上在检查膝关节侧向稳定性时已经实施。比如在施加外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如果出现膝关节外侧间隙的疼痛,则说明外侧半月板的损伤,在施加内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外侧稳定性时,如果出现膝关节内侧间隙的疼痛,则说明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研磨试验——McMurray试验:一手握住患侧足,另一手置于关节间线,如果要检查内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外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内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内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如果要检查外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内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外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外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
 
McMurray试验实际上是对半月板损伤机制的一种重复,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该试验对急性损伤敏感性高,但是特异性低;对陈旧性损伤,常常难以诱发出典型症状体征。二、该试验对内侧半月板敏感性高,对外侧半月板敏感性低。三、在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鉴别上,该试验的准确率为85%。四、该试验不能检查半月板前角损伤。研磨试验还有其他一些方式,但从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讲,还是以McMurray试验占优。
 
八、前后抽屉试验——仰卧位
 
前抽屉试验:屈膝90°,检查者坐于患侧足上以使其固定,双手抱小腿近段向前牵拉,观察胫骨向前移位程度。分别于小腿内旋位、中立位、外旋位进行检查。在内旋位,外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前交叉韧带和和外侧韧带结构;在中立位,主要检查前交叉韧带;在内旋位,内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内侧韧带结构和前交叉韧带。
 
胫骨内旋时,交叉韧带呈螺旋扭紧状态,胫骨外旋时,交叉韧带呈螺旋松解状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胫骨内旋幅度较外旋幅度小,行前抽屉试验时在内旋位胫骨前移幅度较在外旋位时小。在不同胫骨旋转位置的前抽屉试验除可以检查前交叉韧带外,可以间接检查内外侧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
 
行前抽屉试验检查时有三个不便或缺点:首先,对于急性损伤的患者,由于关节内血肿等原因,患者常无法屈曲膝关节,因而不便于检查;第二,在屈膝位进行前抽屉试验时,由于半月板后角阻挡在股骨髁后部,常出现假阴性结果;第三,由于半月板的阻挡和大腿的不完全固定,无法分辨硬性和软性终止点,即无法区分韧带的完全断裂、部分断裂和无韧带断裂的关节囊松弛。
 
后抽屉试验:检查方法基本上同前抽屉试验,只是双手将小腿近段向后推移。在内旋位,内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后交叉韧带和和内侧韧带结构,在中立位,主要检查后交叉韧带,在外旋位,外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外侧韧带结构和后交叉韧带。后抽屉试验是检查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最可靠的方法。
 
九、Lachman试验——仰卧位或坐位
 
Lachman试验就是屈膝30° 的前抽屉试验,有三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瘦小的患者,检查者一手握持大腿远段,一手握持小腿近段,在患者仰卧位即可进行检查;对于大腿较粗的患者,不能够用一只手握持,让患者仰卧,检查者可屈曲自己的膝关节垫于大腿远段之下,再用一手自上固定大腿进行检查;如果患者非常肥胖,一只手不能握持小腿者,可使患者坐于检查台边,屈膝约30°,检查者用双膝部固定患侧足,双手抱小腿近段进行检查。在检查时不但要检查胫骨的前移程度,更重要的是检查韧带的终止点。前交叉韧带的终止点可以分为硬性、软性两类。这三种方法以前两种最为准确。
 
比起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有着明显的优点。该试验不但在陈旧性损伤时可以检查,在急性损伤时也可以进行检查;由于无半月板的干扰,检查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可以准确检查到韧带的终止点。Lachman试验阳性并伴有软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Lachman试验阳性并伴有硬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或者单单关节囊韧带松弛;Lachman试验阴性肯定伴有硬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正常。
 
十、大腿周径差别——仰卧位
 
于髌骨上缘近侧四横指处用软尺进行检查,并行双侧对比。也可以用手粗测。
 
大腿周径检查主要指检查股四头肌的萎缩程度,特别是股内侧肌的萎缩程度。该检查是了解膝关节病变程度以及在手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监测的敏感指标。一些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儿童的膝关节疾病,常常仅表现为股四头肌的萎缩,此项检查则有助于诊断。髌骨上缘四横指处是股内侧肌肌腹部位,故该部位周径差别受股内侧肌萎缩程度影响最大。
 
十一、腘绳肌紧张度和伸膝抗阻试验——仰卧位
 
腘绳肌紧张度:仰卧位,行直腿抬高,可了解腘绳肌紧张度,其前提是没有坐骨神经症状。
 
长期腘绳肌紧张性活动可导致腘绳肌短缩,从而出现股二头肌止点、鹅足和半膜肌止点症状,常与膝关节内症状相混淆,腘绳肌紧张度检查有助于鉴别。
 
伸膝抗阻试验: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托患膝,让患者做伸膝动作,另一手置于踝关节前侧施以阻挡力。出现膝前疼痛则为阳性。
 
伸膝抗阻试验主要用来检查伸膝装置的劳损和髌股关节的退变,根据髌骨上缘、髌骨尖、髌韧带部以及髌骨后等具体出现疼痛的部位可以进行进一步诊断。伸膝装置的劳损可以在膝关节任何伸屈度进行检查,髌股关节的退变则须在屈膝45°-90°时进行检查。
 
十二、股四头肌紧张度和屈膝抗阻检查——俯卧位
 
股四头肌紧张度:俯卧位,极度屈曲膝关节,正常情况下,足跟应能接触臀部。若有股四头肌紧张或者短缩,则不能接触。
 
长期股四头肌紧张性活动可以导致股四头肌孪缩,从而出现伸膝装置劳损症状,股四头肌紧张度检查结合伸膝抗阻试验可以诊断。
 
屈膝抗阻检查:俯卧位,让患者做屈膝动作,于踝后施以阻挡力,出现腘绳肌止点疼痛为阳性。
 
屈膝抗阻试验结合腘绳肌紧张度检查有助于诊断腘绳肌劳损。

副主任医师毛丰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腰腿痛诊断思路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大多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放射痛或牵涉痛,所以临床上习惯称之为腰腿痛。腰腿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疾病可能出现的同一种症状,与脊柱相关疾病、椎旁软组织疾病以及腹腔、盆腔某些脏器的疾病相关联。
 
 
 
不同病因引起腰腿痛的症状又及其相似,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拥有正确的诊疗思维对快速判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步:快速判断该疼痛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病变
 
按照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人体疼痛疾病大多是由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所致。这两类损害可以单独或混合存在,临床依据病史特点、物理学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肌电图表现能作出区分。这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1、静息痛与运动痛
 
 
 
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多表现为静息痛,若人体长期处于某种体位,尤其是静卧状态,势必加重缺血性损害,最终导致疼痛加剧。这种情况下,躯体只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或行走,使腰部软组织的血供获得改善,疼痛可以逐渐缓解。
 
 
 
腰椎管内病变:表现为运动痛,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很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在用力排便、咳嗽时疼痛一般不加重。
 
 
 
椎管内病变:由于神经根处于激惹状态,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
 
 
 
 
 
3、一日疼痛的变化
 
 
 
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
 
 
 
腰椎管内病变:晨起时无痛或轻微疼痛,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
 
 
 
4、下肢疼痛的性质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很少传导至足部,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射至腘窝处。
 
 
 
椎管内病变:由于椎管内窦椎神经或神经根受激惹,出现的多为或仅为腰椎单节段疼痛,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疼痛伴随麻木的机率极高。
 
 
 
 
 
5、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当 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内背根神经或窦椎神经原先已存在刺激性损害(如椎管 内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剧腰背痛和下肢痛。因此患者主诉腰背部负重后疼痛发作,而且不易自行缓 解。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虽然也难以持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般经休息制动后疼痛可自然消失。
 
 
 
 
 
6、病程演变特点
 
 
 
椎管外组织损害:疼痛可以突然发作,但一般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且间歇期长,自限性明显,勿需特殊处理。
 
 
 
椎管内病变:引起腰腿痛突发频繁,间歇期随发作次数增多而逐渐变短,发作期长,一般须经疼痛科医生专门治疗方能缓解。
 
 
 
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如果腰腿痛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甚至无明显的诱因下,发作频度愈来愈高,间歇期缩短。发作由开始自行缓解转而不能缓解,应考虑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所致。
 
 
 
 
 
7、马尾神经损害
 
 
 
椎管内病变:腰 椎管狭窄症、椎间盘巨大突出或椎管内肿瘤均可导致马尾神经压迫性损害。发病初起为缺血性局限性蛛网膜炎,临床表现为非典型的下肢麻刺感或沉胀痛,几乎所有 病人出现间歇跛性行,一旦行走时间过长或刚下地行走即有下肢疼痛,患者自行蹲下休息或平卧后疼痛即刻缓解,如此症状循环出现。马尾损害严重时,则表现患侧 下肢或双侧下肢足下垂,迈台阶或上下阶梯时出现扳足。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由排尿无力、便秘,继而发展为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与肛周的感觉减退或消失。椎管外软组织病变不会引起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8、椎管内的极端情况
 
 
 
 
 
 
 
椎管内肿瘤:倘若腰痛或腰腿痛持续发展,进行性加重,任何非手术治疗也无济于事,且出现下肢无力、沉重或萎缩现象,则要高度怀疑椎管内肿瘤的存在,不允姑息。
 
 
 
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若在病程中突发全身或下肢抽搐,甚至意识丧失、颈项强直、腰背部剧痛等,则应考虑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腰腿痛病中的一种危象,应进一步排除硬膜内髓外血管肿瘤或变异。
 
 
 
 
 
9、牵涉性腰背痛
 
 
 
 
 
原 发性腹腔或盆腔脏器的病变,伴发腰背部或腰骼部一处或几处浅表疼痛,同时又存在节段性腰部反射性肌肉痉挛,故病人还能感到深在的疼痛。所谓的牵涉性腰背痛 患者,常常被当成原发性腰背痛而误诊误治,应引起警觉。这种病人其损害并非在疼痛部位的组织,也并不是沿着这些组织支配的传入纤维,而是在另外一些其神经 支配与腰骶部组织节段性相关的内脏器官组织中。该内脏组织的伤害感受器传人纤维,投射至脊髓后角灰质V层内的交接细胞,与节段性相关皮区的传人纤维所投射 到脊髓的交接细胞是同一的。
 
 
 
临床实践中,妇科疾病(如痛经、卵巢病变、子宫脱垂、宫颈癌等)、上泌尿道病变(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后位阑尾炎、前列腺炎症均能涉及下腰背痛或骶尾痛。
 
 
 
 
 
10、胸腹垫枕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师在病侧L3-S1各节椎板间隙的腰深层肌上用手指探压,寻找深层压痛点。比较在以下3种体位下患者腰背部深压痛程度、下肢放射痛及麻痛感。
 
 
 
体位1:病人取俯卧位,两上肢伸直置于身旁,全身放松,用一定力量对压痛点进行深压;
 
 
 
体位2:用一个直径为20一750px的长圆枕垫置在患者前胸部,使腰椎呈超伸展位。然后检查者以拇指再在原压痛点上用同样压力探压;
 
 
 
体位3:将长圆枕向下移置于腹部,大致位于脐部,使腰椎呈过度前屈位。然后检查者再用拇指尖深压原痛点,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
 
 
 
椎管内病变或以椎管内病变为主者:患者由体位2变换到体位3时腰背部深压痛、下肢放射痛或麻痛感较体位2完全消失或缓解,一般考虑椎管内病变。
 
 
 
椎管外软组织病变:患者由体位2变换到体位3时腰背部深压痛、下肢放射痛或麻痛感较体位2无缓解甚至加重,一般考虑椎管外病变。
 
 
 
 
 
11、腰脊柱侧弯试验
 
 
 
(1)检查方法:患 者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下肢直立,足跟靠拢,令患者躯干保持适度后仰体位。检查者站于其后方,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外上部,另一手放在患侧骨盆的髋外侧 部。然后一手按住骨盆制动,另一手把健肩推向病侧方向,使躯干连同头部缓慢弯向患侧。当弯到极度时,询问患者有无患侧腰髓痛或并发下肢传导痛及酸麻感,令 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然后检查者双手调换位置,用同法把腰脊柱逐渐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再询问患侧腰部有无疼痛症象出现。
 
 
 
(2)临床意义:① 脊柱弯向病侧引发腰骶部深层疼痛或并发臀部和下肢放射痛或酸麻感者,则为本试验阳性体征,可判断有椎管内发病因素。②脊柱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使原患侧侧 弯试验引出的腰骶部深层痛与下肢症象完全消失,也判为本试验阳性。若脊柱弯向健侧而出现患侧腰部疼痛者,可判为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③若无论是脊柱向患侧 或健侧弯曲时,均引出腰部或腰髓部疼痛者,则判断为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引起的腰腿痛。
 
 
 
对于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治疗,宣蛰人老前辈在软组织外科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下面罗列一些常见软组织压痛点。
 
 
 
第二步:腰腿痛软组织疼痛常见压痛点
 
 
 
1、 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压痛点在该棘突表面或两相邻棘突之间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点在横突尖端
 
 
 
3、 臀肌筋膜炎:压痛点多在髂嵴外下方
 
4、 臀上皮神经炎:压痛点在髂嵴外1/3处
 
5、 腰肌劳损:压痛点在腰段椎旁骶棘肌中外侧缘
 
6、 腰骶韧带劳损:腰痛点在腰骶椎与髂后上嵴之间
 
7、 耻骨联合上缘压痛点(腹直肌与棱锥肌);
 
8、 髂嵴压痛点(腰方肌、腹外、内斜肌)
 
9、 胸腰椎椎板及小关节突压痛点(腰部深层肌之棘肌、多裂肌、小关节囊)
 
10、腰椎横突与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方肌及腰背筋膜)
 
11、髂后上嵴与骶尾骨下外缘及臀肌粗隆压痛点(臀大肌)
 
12、骶髂关节压痛点(长短韧带、关节囊)
 
13、髂骨翼及坐骨大孔内上缘、股骨转子间窝压痛点(臀中、小肌)
 
14、髂前上嵴后方及股外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骼胫束)
 
15、坐骨结节外侧压痛点(股方肌)
 
16、坐骨结节上内侧压痛点(骶结节韧带)
 
17、股骨大转子尖部压痛点(梨状肌)
 
18、股骨小转子肌附着处压痛点(髂腰肌)
 
19、耻骨上下支肌附着处压痛点(股内收肌群)
 
20、内踝下方压痛点(胫后肌腱及腱鞘);
 
21、外躁下方压痛点(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
 
22、跟骨棘(跖腱膜、跖长韧带)
 
 
 
通 过以上论述,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椎管内病变与椎管外病变的区别,也希望各位在临床的诊疗工作中能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大致准确判断腰腿痛的病因。如为椎管 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我们可以对患者采取银质针、针灸、针刀对软组织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采取B超引导下腰背肌筋膜松解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经过 1-2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疼痛一般可以明显减轻,再经过腰背肌锻炼及日常生活保养,这部分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椎管内病变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无疑,下一步很重
 
要的一点是快速判断出腰椎病变间隙。对于疼痛科医生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们遇到椎管内病变最常见的疾病,下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介绍如何快速定位病变椎间隙。
 
 
 
第三步:如何快速定位病变椎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椎间盘退变和损伤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L5、L5~S1间隙发病率较高,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较少。
 
1、L5神经根受累:
 
(1)感觉异常:出现在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方以及踇趾和第2趾间,神经受损初期可出现支配区皮肤疼痛过敏,随病程进展出现触觉,痛觉减退,麻木等。
 
(2)肌力下降: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踇趾背伸肌力减弱,严重时胫前肌瘫痪,表现为踝关节背屈无力,出现足下垂。
 
 
 
 
 
2、S1神经根受累:
 
(1)感觉异常:影响小腿后侧和足外侧及足底。
 
(2)肌力下降:L5~S1椎间盘突出,可见小腿三头肌萎缩或松弛,踝及趾屈力减弱。
 
(3)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1神经根受压。
 
 
 
3、L1~L4神经根受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
 
(1)感觉异常部位:大腿内侧、膝内侧。体格检查:股神经牵拉试验(+)。(2)肌力减弱:L2/3/4节段受累股四头肌肌力减弱,伸膝受限
 
(3)膝反射减弱表示高位椎间盘突出,L1~L4神经根受压
 
 
 
 
 
 
 
4、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及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
 
5、L5~S1椎间盘突出或腰骶部、骶棘肌损害时腰椎前屈活动受限,这是因为腰椎前屈活动中约75%主要依赖L5~S1节段间的功能(其余的25%功能由L2~L5完成)。
 
L3~L4/L4~L5椎间盘突出:脊柱后屈受限。
 
 
 
6、若出现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则要将椎管内病变考虑到颈胸椎部位的椎体束征象,多为脊髓损害性病变所致。
 
 
 
7、 直腿抬高试验(SLRT):主要是检查脊神经根的移动程度,一般情况下,L4-5椎间盘突出症压迫L5神经根,L5~S1椎间盘突出症压迫S1神经根。SLRT是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最重要的方法。如SLRT阳性,一般考虑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
 
 
 
第四步: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1) 直腿抬高试验:查坐骨神经紧张
 
(2) 膝屈髋分腿试验:查内收肌群;
 
(3) 外展试验:查臀中小肌;
 
(4)骼胫束紧张试验
 
(5)髋内旋试验:查梨状肌
 
(6)骶髂关节试验:"4”字试验;
 
(7)髌下脂肪垫挤压征
 
(8)麦氏试验:查半月板
 
(9)抽屉试验:查膝关节交叉韧带
 
(10)股神经紧张试验
 
 
 
第五步:区别病变性质,依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可以明确病变性质:
 
 
 
 
 
(一)椎管内疾患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根囊肿、皮样囊肿、室管膜瘤、转移癌(肝、肾、前列腺、卵巢)、脊髓胶质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2)血管瘤及变异:动静脉瘤、脊膜膨出。
 
(3)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
 
 
 
2、常见疾患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侧旁型、外侧型、极外侧型、前方型)。
 
(2)胸腰椎管狭窄症(先天性、发育性、退变性、外伤性、医源性、混合性)
 
(3)腰椎滑移症(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
 
(4)软组织损害(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脂肪结缔组织变性挛缩等)。
 
 
 
 
 
(二)椎管外病变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脊柱肿瘤、结核、嗜酸性肉芽肿。
 
(2)脊柱损伤后遗症:挤压性骨折、劈裂性骨折、骨折脱位。
 
 
 
2、风湿类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李特氏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皮肌炎及反应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疾患、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3、脏器疾患和系统性疾患:肝胆消化系、泌尿生殖系疾患、妇科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机能减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
 
 
 
4、血管疾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深静脉炎、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血栓。
 
 
 
5、软组织损害(含纤维肌痛综合征)大致分为腰部肌群、臀部肌群、股内收肌群、腹侧肌群、腓肠肌内外侧头、髌下脂肪垫、腓骨长短肌、胫后肌群、跖腱膜及下肢各部关节韧带等部位的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
 
 
 
6、感染性、带状疱疹、淋巴管炎

副主任医师毛丰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