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孟祥军 >

关节疼痛和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疾病详情
我最近关节疼痛难忍,头痛和出汗,体温38.5℃,需要大夫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女性30岁
就诊科室: 中医骨科
医生建议
根据你的症状,可能患有关节炎发热。我建议你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同时,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关节。对于发热,建议你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我最近关节疼痛难忍,需要大夫诊断。
医生
请描述一下你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作为骨科医生,这个真相我必须告诉所有女性!看完请提醒更多的人!

"女性进化的程度远比男性更高",这是近年来坊间广为流传的说法。 随着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伟大的女性们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证明着她们理应同男性一样被平等对待。 然而,千万年长期进化的基因所决定的生理解剖层面的差异,却不是一两百年内能通过努力改变的。 在任何方面均将男女平等对待,才是真正的男女不平等。 经常有人咨询跑步引起膝关节不适问题,我发现几乎全是女性,也正是在同她们的咨询谈话中我才惊讶地意识到: 有太多"渴望更完美的"女性,天真而彻底地忽略了女性"天生不完美"的膝关节。 因此,作为传说中纵跨青、中、老三代的"妇女之友",我觉得有必要以"女性"为受众写一篇,有义务将这个真相告知所有女性! 女性的膝关节"天生脆弱有缺陷",请珍爱膝盖,远离长跑和负重! 非常不幸的是,在未来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得一种病(还是在足够幸运的情况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 )。 2005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教授在《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新进展》[1]中写到: 骨关节炎在 60 岁~75 岁发病率高于 50%;75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 80%。 其中,女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更高。亚洲人最多见的是膝关节骨关节炎。 究竟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呢? 简单点说,就是膝关节因磨损老化而出现了不舒服。它既可以说是一种疾病,也可以说是如人体衰老一样的自然进程。 正如一辆汽车上的零件,从车驶出厂家开始,它就注定会被一直磨损,直到最后磨得没法用了被换掉。 图片 人类的祖先既没有硕大的身躯,也没有锋利的爪牙。在语言、协作和工具等等都没有被发明前,他们之所以能在残酷的东非大草原上生存下来,靠的就是特有的"大招":长跑。 我们的祖先通过退去全身的毛发从而加大了散热功能,以使得他们在长距离追赶猎物时不用专门停下来散热。 是的,我们的祖先最初的狩猎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尾随猎物一直不停的追,不停地追,直到追到猎物因为无法散热而发烧烧趴下...... 既然,"长跑"是"天赐"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那为什么还要阻止如今的女性长跑呢? 今天不想再从医学角度上说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而当我们从更高的进化史的角度上审视时,一切就更简单了: 我们那些长跑的祖先都是瘦子。 食物匮乏造就了原始人骨瘦如柴的"标准身材。人类"标配"的瘦子身材一直持续到了近代工业社会才被突然改变成了肥胖身材。 我们的膝关节其实一直是针对瘦子的身材来设计和进化的,它的各项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根本无法适应如今迅速增加的体重。 我们那些长跑的祖先都很短命。 中国建国初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才不到 40 岁,可想而知我们的祖先在食物短缺、环境恶劣没有医学等情况下能活到多久。 然而截至 2016 年,中国人均寿命已突破了 76 岁,未来这个数字还要以更快的速度增大。 然而,我们膝盖的进化却远远追不上寿命增长的速度。就好比一辆车被设计只开 30 年,发动机用到 30 年也得报废,本来一切愉快美好,结果现在非要把车开 70 多年,而发动机却还是之前的技术...... 我们那些长跑的祖先都是男人。 由于女性拥有繁衍生育和哺乳后代的能力,而人类的孩子在出生的前几年又无法自己生存,于是从一开始,长距离奔袭狩猎便是男性的本职工作,以让女性远离危险而更好的照顾孩子。 即使到了后来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女性也大多只负责采摘和家庭事务。这种性别的分工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最终使得女性的膝盖远比男性脆弱的多。 简而言之,人类跑步的膝盖主要是为瘦弱短命的男性祖先设计的,女性的膝盖——尤其是如今微胖且长寿女性的膝盖——根本就不适合跑步。 图片 数据总能更直接的表明真相: 2008 年,学者王蕾[2]通过对天津 2235 名 40 岁以上职工的调查发现: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平均患病率为 14%,其中女性的患病率为 19.4%,男性仅为 9.1%。 此外,女性的 BMI(体重指数)上升会显著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病率,但是男性的 BMI 却对膝关节关节炎的病率无明显影响。 2012 年,王蕾等学者[3]进一步对天津市 2100 名 60 岁以上的居民进行的调查发现:天津市 60 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 2l.7%,其中女性患病率为 27.6%,而男性仅为 16.1%。 更重要的是,骨性关节炎并不是不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得益于骨科医生这个职业,我亲眼见过不少年轻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由于长期高频率高强度高的训练而导致膝关节软骨过度磨损。 他们在 20 多岁的时候就需要痛苦的考虑要不要手术换关节而痛苦。 更为悲惨的即便是如今最昂贵最先进的人工膝关节假体也最多只能用 20 年左右,20 年后还需要花巨款再次手术翻修更换另一个人工假体...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不止与年龄相关,更多的是你使用关节的方式、频率和强度。就如果汽车刹车片一样,用得越多,坏的越快。 因此,有必要再重复一下,作为骨科医生,我必须要告诉女性——尤其是热爱跑步的女性——的真相就是: 膝关节会不停地被磨损,磨损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使用关节的方式、频率和强度。而女性的膝关节"天生脆弱有缺陷",根本就不适合长跑和负重! 当然,身为纵跨青、中、老三代的"妇女之友",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告诉女同胞们正确的应对骨性关节炎的做法: 减肥:身体重量越大,膝关节承受的撞击和摩擦力也就越大,磨损的速度也越快。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 )发布的最新骨性关节治疗指南推荐: BMI>25 的人群应该减肥。 由于人种之间的差别,我国发布的标准是 BMI≥24 均应该减轻体重。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 运动: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强烈推荐参与下肢力量训练。因为肌肉力量的增强有助于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软骨的磨损。 最为重要的是:所有的运动都建议在膝关节尽可能小负重的情况下进行,避免运动加重关节的磨损。 比如增加下肢力量的训练,多采用仰卧直腿抬高,或在康复带负荷下进行直腿的训练。 禁止采用下蹲,甚至负重下蹲的方式。而有氧运动也是推荐游泳、瑜伽、平板支撑等膝关节不负重运动。 不建议进行跑步机上的慢跑,或者膝关节有负荷的功率自行车训练等。 生活习惯:放弃所有加重关节负重和易损伤关节的生活方式,比如尽量避免反复下蹲或长期下蹲,避免爬山或爬楼梯,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如跑马拉松等等。 饮食:保持进食蛋、奶、肉等含钙丰富食品,经常户外运动保持充足日晒以促进维生素 D 形成。 根本没有所谓"发物"一说,放心的吃(

孟祥军

副主任医师

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3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长时间玩手机的危害有多大?有可能导致腱鞘炎,很难完全治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01 什么是腱鞘炎?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 腱鞘分布在人体腕部,掌指部,足部和肩部二头肌腱沟等处。起保护肌腱免受骨骼和其他组织的摩擦和压迫,保证肌腱润滑,使之有充分的活动度。腱鞘炎在指、趾、腕、踝及肩部均可发生,尤以腕部和指部最常见。 02 腱鞘炎的好发人群 1、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人群。打字员、器乐演奏家、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人群,因手腕、手指反复使用,容易导致劳损外伤,故而易罹患本症。本症因多见于电脑操作人群,故有“鼠标手”或“键盘手”之称。 2、中老年妇女。此类人群常从事繁琐的日常家务活动,手指、腕部须反复劳作,故而容易罹患腱鞘炎。 3、常穿高跟鞋的女性。穿高跟鞋会使脚趾承受过大压力,长久以往,脚部软组织因长期外界刺激,从而表现肿胀成包块,疼痛剧烈等症状,即屈趾腱鞘炎。 4、受伤、骨关节炎、一些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 5、女性及糖尿病患者会较易患上这病。病人会感到关节疼痛,晨僵,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而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受影响的关节肿胀,甚至弹响,关节活动障碍。 03 腱鞘炎发病原因及症状 1、积累劳损 手指劳作过度,频繁伸屈,积劳伤筋,屈指肌腱在骨性纤维管内受到反复摩擦挤压;或长期用力握持硬物,骨性纤维管受硬物与掌骨头的挤压,致使骨性纤维管发生局部充血、水肿。 2、受伤 肌腱、腱鞘部位遭受暴力侵袭,导致肌腱、腱鞘受到急性损伤,出现充血、红肿等情况。 3、其它疾病引起 先天性肌腱异常、骨关节炎、一些免疫性疾病、感染等,都会造成腱鞘充血、水肿及渗出增多,反复损伤。这些疾病长期不愈,会引起肌腱和腱鞘发生慢性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继而引起腱鞘炎。 04 腱鞘炎如何治疗? 1、热疗、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特别要减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劳动。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 2、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如推拿、针灸有一定疗效;再者可在患处贴上膏药如现在人们比较常用的舒筋贴。 3、腱鞘内进行局封,有较好疗效;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4、中医小针刀闭合性松解,切开狭窄部分腱鞘,效果也很好。 05 如何让预防? 与其治疗,不如预防: 1、在洗衣、做饭、编织毛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时,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过大。  2、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后,要揉搓揉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热水泡泡手。 3、冬天洗衣服时,最好用温水,下雪后扫雪,也要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    4、对于长期伏案办公人员来说,应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腕能触及实物,不要悬空。   5、手腕关节做360度的旋转;或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来回多做几次;或将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几下,都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酸痛 6、感觉身体关节疲劳时可以泡个热水澡,舒解一下紧绷的肌肉,或是在酸痛的部位进行热敷。  7、改掉不良习惯,如捻响手指等。

孟祥军

副主任医师

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3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压久治不降?可能是这些药物暗中升压!

大多数病情较轻者停药可逆转,偶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应用下列药物时应重视药源性高血压的发生,在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无效时也应注意是否有应用这些药物。 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去氧皮质酮等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远端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致低钾性高血压,而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 RAAS 活性,导致血压升高。 临床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可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使用降压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清钾指标,避免出现低钾血症的情况。 性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其中雌激素最易引起高血压,主要是促进水钠潴留,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减少循环血量从而兴奋交感神经所致。除此之外,雌激素还可使血浆肝源性和肾源性血管原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因此对血压高者应尽量避免口服避孕药,对于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血压升高,建议立即停药,一般停药 3~6 个月血压会慢慢恢复。如果 3~6 个月后血压未见好转,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 降压。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 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见于服用 NSAIDs 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者在服用 NSAIDs 期间引起血压升高的情况较多,对于血压正常者影响较小。 机制是 NSAIDs 能够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另外还可以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 ACEI 等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不同种类的 NSAIDs 对血压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选择性 NSAIDs 升压作用比非选择性 NSAIDs 强,以罗非昔布升高血压的作用最明显,非选择性 NSAIDs 以萘普生、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对血压影响最大。 大剂量使用 NSAIDs 期间,必须监测血压,并根据对血压影响的程度酌情选用。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情况下停药后血压会慢慢恢复。因可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 ACEI 等药物的降压作用,故不宜联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环孢素最易引起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促进血管收缩所致。 环孢素导致的血压升高可以导致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容易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或出现夜间血压升高的情况。 对于环孢素引起的血压升高,首先建议减量使用,观察血压变化,如减量后血压未见好转,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治疗。 抗抑郁药 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最易引起血压升高。苯乙肼、异唑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和 5-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而丙米嗪、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则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浓度,起到拟交感的作用,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两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减量使用后血压会得到一定控制,如果减量后血压未见好转,建议停药或选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 麻醉药 氯胺酮、丙泊酚等麻醉药可阻断迷走神经和兴奋交感神经而使血压升高,大剂量应用利多卡因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 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一般停药 24 小时内血压会逐渐恢复,如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可选用 CCB 降压治疗。 抗肿瘤药物 贝伐珠单抗、紫杉醇、顺铂是最易引起血压升高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使 NO 生成减少,激活内皮肽-1 系统,致急性肾衰竭,使肾素水平升高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建议选用 ACEI、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 除上述药物易引起血压升高外,苯妥英钠、山莨菪碱、氯氮平、奥利司他、左甲状腺素、甲氧氯普胺及某些抗感染药物等也可引起血压升高,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用中也应格外注意。 药源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也是引起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应询问患者既往用药情况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 一旦诊断为药物性高血压,应立即减量或停用可能引起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并根据不同药物所致的高血压结合患者情况选用合适药物进行治疗。对降压药物引起的反常性高血压要仔细查找基础疾病并积极治疗,同时可换用其他降压药物。 另外,药源性高血压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处理。

孟祥军

副主任医师

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3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