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吴春明 >

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疾病详情
我是一名酒精依赖患者,最近膝盖疼,心率115-120,担心自己可能患有酒精性心肌病。请问医生,我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患者男性43岁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医生建议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初步考虑可能存在酒精性心肌病的风险。建议进行24小时豪特监测和心脏核磁共振(PET-CT)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同时,强烈建议患者减少或停止饮酒,并控制体重和血糖血脂水平。如确诊为酒精性心肌病,可能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来确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我是一名酒精依赖患者,最近膝盖疼,心率115-120。17年曾经有过酒精中毒,担心自己可能患有酒精性心肌病。请问医生,我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医生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医学测试,包括24小时豪特监测和心脏核磁共振(PET-CT),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同时,建议您减少或停止饮酒,并控制体重和血糖血脂水平。
相关文章

文章 玉米南瓜真能降血糖吗?

经常见到网上和生活中总有人说:玉米和南瓜能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玉米和南瓜,可以治疗糖尿病。这个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究竟怎么情况?要从玉米和南瓜的成分分析。 先说说玉米,玉米市面上有几种:水果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老玉米。水果玉米和甜玉米含糖量特别高,达30%到45%左右,虽说富含一些维生素,但是这么高的含糖量肯定造成血糖的升高,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食用;糯玉米虽说不甜,吃起来没有什么甜味,但是其淀粉含量高达70-75%,淀粉也是一种多糖,所以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再说老玉米(就是普通市面上见到的玉米),大多为黄色,它的含糖量低于大米白面,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所说含糖量低,不等于不含糖,因此食用也要适量。没有科学证据表示玉米可以降低血糖,所以玉米不能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即使能食用也要控制量。 再说南瓜,南瓜市面上大致是分:嫩南瓜和老南瓜。南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对身体有益;其含糖量略低于大米白面(视品种和成熟度而异,嫩南瓜比老南瓜含糖低一些,日本的小南瓜比中国的南瓜含糖要低一些),大约200克南瓜相当于50克大米的含糖量,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但是也没有科学依据可以降低血糖,所以不能南瓜代替药物治疗,并且其含有糖的成分,食用也要适量。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坚持饮食控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量多餐,高纤维素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不要相信不科学的传言。

吴春明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28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测量血压的两个常见误区

从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发现老百姓对测量血压有很多误区,最为突出的是两个:一、心脏在左边,应该测量左上臂的血压。二、测量血压一定要把袖子网到胳膊上。对于最常见的这两个误区,需要纠正,以避免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 老百姓认为人的心脏在左边,左上肢就离心脏近,量左上肢的血压准。其实不然,虽说人的心脏虽然在左边,但是心脏和主动脉以及主动脉弓分支的解剖位置并不是人民想象的那样,垂直水平平均分布的;正常人左右上肢动脉是来自主动脉弓不同的分支,右上肢的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分支--无名动脉,左上肢的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三分支--左锁骨下动脉,而无名动脉比左锁骨下动脉离心脏更近,管腔略粗,因此右上肢的血压更接近主动脉的血压,比左上肢血压一般高10到20mmHg,所以测量血压一般要测量右上肢的血压。 老百姓认为量血压不能隔着衣服,这样量不准,要把袖子网起来。隔着衣服量血压确实可能对血压有影响,做法应该是把右上肢的衣服脱掉,而不是把袖子网起来。如果衣服太厚的话,网在上臂会影响绑血压计的袖带,绑袖带有一定的宽度,松紧适宜,袖带宽度不够,这样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造成血压偏高;如果衣服袖子太瘦的话,袖子网到上臂会压迫动脉,这样也会影响血压测量的结果,造成血压偏低;所以说测量血压时要把上肢的衣服脱掉,要是天气冷的时候,或者不方便脱掉上衣,可以留一两件很薄的内衣,厚度不要超过0.5CM,这样不会影响血压测量的结果。

吴春明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2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春暖花开,心血管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动物们从沉睡中醒来,大地上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心血管病患者在此时并不是很祥和,据疾控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春天是心血管病多发季节。那么心血管病患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需要注意什么呢? 春天天气特点是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太大;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受气温影响,血液重新分布,造成流入大脑的血量减低,会加重大脑缺氧的情况,容易导致出现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再有也容易着凉感冒,感染也是诱发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会加重血液循环系统的负担,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在春天里,要注意气温变化,要适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另外,春意盎然,人民防病的意识往往会减弱,可能忽略药物的服用;再有出现频频打哈欠,误以为是‘春困’所致不以为然,其实很可能是大脑缺血缺氧导致,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切莫大意。

吴春明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29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