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茹松伟 >

脑部病变的治疗和用药建议

疾病详情
我最近总是感到头晕、乏力,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我没有其他慢性病,肝肾功能正常,也没有过敏史。目前在用丙戊酸钠、护肝宁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男性66岁
就诊科室: 老年病科
医生建议
根据您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可能存在脑部病变的可能性。建议进行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考虑使用左乙拉西坦作为替代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请注意,丙戊酸钠可能会导致嗜睡,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我最近总是感到头晕、乏力,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医生
这些症状可能与脑部病变有关。请问您是否有其他慢性病?肝肾功能正常吗?有无过敏史?
相关问诊

我最近总是感到头晕、乏力,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我没有其他慢性病,肝肾功能正常,也没有过敏史。目前在用丙戊酸钠、护肝宁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男性66岁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可能存在脑部病变的可能性。建议进行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考虑使用左乙拉西坦作为替代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请注意,丙戊酸钠可能会导致嗜睡,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症状。

茹松伟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小脚发胀和皮肤过敏的症状,高血压和小儿麻痹症的病史,希望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总交流次数:19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和病史,可能存在下肢血管问题,建议进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以排除血栓等问题。同时,高血压需要控制,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以减少皮肤过敏。日常生活中,应穿弹力袜,多运动,适当多饮水,睡觉时抬高下肢,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茹松伟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半年前患有脑血栓,两个月前安装了支架,最近出现吃饭出汗、流鼻涕、睡眠不佳、总是饿等症状,想知道是否与焦虑症有关?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总交流次数:32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焦虑症可能与其脑血栓有关。建议患者先到内科排除其他疾病,然后再看精神科。同时,生活建议包括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等。

茹松伟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雾化吸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秘密武器"

最近,你是否也被身边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包围?随着天气变化,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节又来了。无论是哮喘、支气管炎,还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都让人烦恼不已。面对这些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常见的口服药物,其实还有一个"秘密武器" - 雾化吸入疗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个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神器"吧! 一、什么是雾化吸入疗法?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瀑布旁边,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水雾。这些细小的水珠轻松进入你的呼吸道,带来一丝清凉舒适。雾化吸入疗法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把水换成了药液。 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液通过特殊装置变成细小的雾状颗粒,让患者通过呼吸将这些带药的雾粒吸入肺部,从而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达到治疗目的。 小明案例: 8岁的小明患有哮喘,经常因为天气变化或接触过敏原而发作。每次发作时,他都会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医生给小明开具了雾化吸入治疗。只见护士将药液倒入一个小巧的装置中,按下开关后,装置就开始发出"嗡嗡"的声音,药液变成了肉眼可见的白色雾气。小明戴上面罩,深深地吸气,让这些带药的雾气进入肺部。短短几分钟后,小明的呼吸就明显平稳了,脸上的痛苦表情也消失了。 这就是雾化吸入疗法的魔力 - 快速、直接、有效! 二、雾化吸入疗法的独特优势 直达靶器官,效果更好 想象一下,你要给一棵大树浇水。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树根处浇水,让水慢慢渗透到树叶;二是直接用喷壶往树叶上喷水。显然,第二种方法更直接有效。 雾化吸入疗法就像第二种方法,它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和肺部,不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这样不仅起效快,而且药物在局部的浓度高,治疗效果更好。 全身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继续用浇树的比喻。如果你往树根浇了太多水,可能会导致整棵树都泡在水里。但如果你只是往叶子上喷水,即使喷多了,也只会影响叶子,不会伤及全树。 同理,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在呼吸道和肺部发挥作用,进入全身循环的量很少。这就大大减少了全身性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安全性更高。 使用简单,适用范围广 李奶奶案例: 78岁的李奶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平时需要定期吸入药物。但是她手抖得厉害,很难准确地使用吸入器。自从换成了雾化吸入疗法,李奶奶只需要坐着,戴上面罩,安静地呼吸就可以了。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让李奶奶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雾化吸入疗法对患者的要求很低,不需要特殊的吸气技巧,也不要求手口协调能力。无论是老人、儿童,还是重症患者,都能轻松使用。 三、雾化吸入疗法适用哪些疾病? 雾化吸入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支气管炎 肺部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此外,在某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如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雾化吸入疗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雾化吸入疗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虽然雾化吸入疗法使用简单,但要达到最佳效果,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选择合适的雾化装置 市面上有多种雾化装置,常见的有压缩式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和网眼式雾化器。不同装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医生建议和个人情况选择。 一般来说,压缩式雾化器适用范围广,价格相对便宜;超声波雾化器噪音小,雾化速度快;网眼式雾化器体积小,便于携带。 正确的吸入姿势 坐直身体,放松肩膀。如果使用口含器,应紧紧含住;如果使用面罩,应确保面罩与面部贴合良好。 缓慢深长呼吸 不要急于快速吸入。应该缓慢地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3-5秒,再缓慢呼气。这样可以让药物更好地沉积在肺部。 持续时间 一般雾化时间为10-15分钟,或直到药液用完。但具体时间应遵医嘱。 使用后的清洁 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雾化器,以防细菌滋生。可用温水冲洗,然后自然晾干。 五、雾化吸入疗法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雾化吸入虽然安全性高,但也是一种药物治疗。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注意药物相容性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雾化,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药物之间不会发生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关注不良反应 虽然雾化吸入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仍可能出现。如果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 定期维护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雾化装置,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以保证治疗效果。 六、雾化吸入疗法的未来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雾化吸入疗法也在不断发展: 智能化雾化装置 新一代的雾化装置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它们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提醒患者按时用药,甚至可以通过手机App与医生共享数据,实现远程监控。 新型药物研发 更多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新药正在研发中,有望通过雾化吸入方式给药,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个性化治疗方案 未来,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呼吸模式、肺功能等个体差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七、结语 雾化吸入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把打开呼吸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帮助我们更好地呵护我们的呼吸系统。 然而,再好的治疗方法也不如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为我们的肺部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记住,健康的呼吸,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让我们一起,为自己和家人的呼吸健康加油吧! (本文根据《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旨在科普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知识。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茹松伟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1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别让帕金森偷走你的美好生活!最新治疗指南全解析

说到帕金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哦,就是那个会手抖的病吧?没错,手抖确实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但其实,帕金森病远不止于此。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老朋友":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主要影响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导致这些细胞逐渐死亡。多巴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帮助我们控制身体的运动。当多巴胺减少时,就会出现各种运动障碍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四大"招牌"症状是: 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抖,特别是在休息时更明显 肌肉僵硬:肌肉变得僵硬,活动不灵活 运动迟缓:动作变慢,特别是起始动作时 姿势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容易摔倒 除了这些运动症状,帕金森病还会引起一系列非运动症状,比如: 睡眠问题 嗅觉减退 便秘 抑郁 认知障碍等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天哪,这病也太可怕了吧!别担心,虽然目前帕金森病还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那么,该如何治疗帕金森病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最新版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这份指南凝聚了国内顶尖专家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是我们临床医生的重要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帕金森病治疗的几个基本原则: 综合治疗 帕金森病不仅仅是一个"抖"字了得,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征。因此,我们的治疗也必须是全面的,既要关注运动症状,也要重视非运动症状。 多学科协作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帕金森病的治疗同样需要"集思广益"。我们通常会组建一个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心理科等多个专业的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全程管理 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改善当前症状,更要着眼于长远,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帕金森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左旋多巴类药物 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被誉为"金标准"。它可以在体内转化为多巴胺,从而补充大脑中缺少的多巴胺。 但是,就像所有的好东西都有保质期一样,左旋多巴的效果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运动波动和异常运动。 因此,我们在使用左旋多巴时,会遵循"低剂量起始,缓慢增加"的原则。就像煮汤一样,火候要恰到好处,既要煮熟,又不能煮过头。 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这类药物可以直接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起到类似多巴胺的作用。常用的有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等。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优点是起效相对平稳,不容易引起运动并发症。但是,它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比如嗜睡、幻觉等。使用时需要医生仔细评估和监测。 3.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分解多巴胺的酶,从而延长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时间。常用的有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 有趣的是,一些研究发现,MAO-B抑制剂可能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有望延缓疾病进展。不过,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4.其他药物 还有一些辅助用药,如抗胆碱药、金刚烷胺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 二、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DBS就像给大脑装了一个"起搏器",通过向特定的脑区发送电信号,来调节异常的神经活动。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减少药物用量。 我们曾治疗过一位65岁的王大爷。他患帕金森病已经10年了,最近两年药物效果越来越差,出现了严重的运动波动。经过慎重考虑,由神经外科为他实施了DBS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王大爷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三、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平衡能力,增强肌力,预防跌倒。职业治疗则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言语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和说话问题。 我经常建议患者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如太极、瑜伽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功能,还能帮助放松心情,可谓一举两得。 四、心理干预 帕金森病不仅影响身体,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因此,心理干预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会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五、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症状: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保持社交:多与他人交流,保持积极的心态。 跟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小贴士: 早期诊断很重要。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手抖、动作变慢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坚持用药很关键。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 运动要持之以恒。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症状,增强体质。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对疾病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希望患者的家人能够多了解这个疾病,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亲爱的朋友们,虽然帕金森病目前还无法根治,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科学治疗,依然可以过上有质量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一定能够攻克这个顽疾!

茹松伟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6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你真的了解吗?最新指南告诉你如何防治?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与每个人健康息息相关的话题 - 高血压。 小王最近去体检,发现血压有点偏高,医生说他可能有高血压前期。这可把小王吓坏了,连忙打电话问他60岁的张叔:"张叔,我听说你有高血压,你是怎么发现的?平时怎么管理的啊?" 张叔笑呵呵地说:"别紧张,小王。高血压确实很常见,但只要及时发现,规范治疗,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的。来,叔给你好好讲讲。" 没错,正如张叔所说,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2.45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更重要的是,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呢?近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最新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指南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重要信息。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指南明确指出:成年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等等,什么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啊?"小王有点疑惑。 张叔耐心解释道:"小王啊,我们平时测量血压时,会看到两个数字,比如120/80 mmHg。这里的120就是收缩压,80是舒张压。简单来说,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管里的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血管里的压力。" 小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我体检时测出来是135/85 mmHg,这算高血压吗?" 张叔:"这个血压水平叫'高血压前期'。指南里说了,收缩压介于130~139 mmHg之间,或舒张压介于80~89 mmHg之间的,就属于高血压前期。虽然还不算高血压,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有很大可能在未来几年发展成高血压。" 2.高血压前期要警惕 指南特别强调了高血压前期的重要性。研究显示,65%~70%的高血压前期人群在10~15年内会发展为高血压。而且,如果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或危险因素,即使是高血压前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小王有些担心。 张叔安慰道:"别着急,小王。高血压前期虽然需要重视,但也不用过分紧张。主要是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危险因素,就要及时就医。" 3.高血压患者如何评估风险? 指南将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两类。 高危患者包括: (1) 血压≥140/90 mmHg的人群; (2) 血压在130~139/80~89 mmHg之间,同时伴有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 非高危患者则是血压在130~139/80~89 mmHg之间,且没有或仅有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 "张叔,什么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啊?"小王又问道。 张叔解释说:"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比如我,今年60岁,除了高血压,还有点胆固醇高,算是高危患者。所以我特别注意控制血压和饮食。" 4.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指南建议,高血压患者除了常规体检外,还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血生化: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3) 心电图 (4) 眼底检查 (5) 超声心动图 (6) 颈动脉超声 (7)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哇,要做这么多检查啊?"小王有点吃惊。 张叔笑着说:"别担心,这些检查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做全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这些检查的目的是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是否有靶器官损害或其他并发症。" 5.如何治疗高血压? 指南强调,高血压的治疗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限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4 kg/m²以下 戒烟限酒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饱和脂肪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减压 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推荐以下几类降压药: 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噻嗪类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张叔,这些药名我都记不住,该怎么选啊?"小王有点困惑。 张叔笑道:"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个人情况,由医生来决定。比如我,因为同时有冠心病,医生给我开的是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用药。重要的是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6.特殊人群如何管理高血压? 指南还特别提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 (1) 老年人:75岁以上老年人,如果没有明显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如果身体状况好,可以考虑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2) 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以下。 (3) 慢性肾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以下。 (4) 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以下。 (5) 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以下。 "原来不同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还不一样啊!"小王感叹道。 张叔点头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高血压管理需要个体化。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7.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要点 指南还给出了一些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建议: (1) 坚持家庭血压监测:每天测量1~2次,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 (2) 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3) 定期复查:一般每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 (4) 关注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肾病等。 (5)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 "张叔,听你这么一说,我对高血压的认识比以前深多了。"小王感激地说。 张叔欣慰地说:"那就好。高血压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积极预防和治疗,完全可以把它控制住。记住,预防胜于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通过小王和张叔的对话,相信大家对高血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高血压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规范治疗,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记住,您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茹松伟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