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骨科咨询:左侧骨折恢复情况及下地活动建议

疾病详情
左侧骨折一个月,咨询恢复情况和活动建议。患者女性20岁
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建议
骨折恢复良好,可使用外固定支具替代石膏,逐渐下地活动。可临时补充钙剂、维生素D和强骨胶囊。注意保护,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医生您好,我左侧骨折一个月了,想咨询一下恢复情况。
医生
您好,骨折一个月了,请把片子发过来看一下。
患者
这是月初拍的片子,第二张和第三张是最近拍的。
医生
好的,我看到了,您目前骨折处没有移位,长得还行。
患者
那我现在还能下地活动吗?
医生
建议一个半月后开始慢慢下地活动,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肿胀。
患者
那我需要继续打石膏吗?
医生
这半个月可以不用打石膏,可以用外固定支具。
患者
那我现在可以穿鞋下地吗?
医生
最好是用踝关节支具固定上半个月,这样更安全。
患者
那我需要补钙或者吃其他药物吗?
医生
可以临时补一些钙剂和维生素D,也可以吃一些强骨胶囊。
相关问诊

我刚刚骨折,想知道如何正确补钙?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4

医生建议:对于骨折患者,补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口服钙片和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来实现。同时,适当晒太阳也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请注意,选择合适的钙片并遵循医嘱和说明书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详情

脚趾骨折两个月后脱甲板,行走时脚部浮肿,想知道这个药是否能消肿?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1

医生建议:对于脚趾骨折后出现的浮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虽然这个药有活血止痛功效,但是否适合您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医生评估。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详情

36岁手骨折患者,正在恢复期,恢复速度较慢,想知道如何通过营养补充来加速恢复?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36

医生建议:对于手骨折的恢复,除了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外,适当的营养补充也非常重要。建议补充维生素D,这两种营养素对于骨折后的恢复至关重要。每天服用3粒钙片,并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地促进骨痂的增长和钙的吸收。即使有增生的情况,也可以继续补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例如牛奶、鱼类等。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6岁孩子右侧幼年型内侧楔骨软骨病,如何治疗?

我还记得那天,6岁的儿子小明突然抱怨脚疼,起初我以为他只是玩耍时扭到了脚,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我们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他患有右侧幼年型内侧楔骨软骨病。 听到这个诊断,我和丈夫都很震惊。我们从未听说过这种病,更不知道该如何治疗。医生告诉我们,这种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否则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残疾。我们感到非常无助和担忧。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小明需要佩戴支具,避免负重,定期复查。每次复查都是一种煎熬,我们都希望看到好转的迹象,但结果总是让我们失望。医生说,小明的病情已经到了缺血坏死期,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我开始四处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我们去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但结果都一样。每个医生都告诉我们,治疗周期很长,预期不发生骨性关节炎就算是治愈,恢复正常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了。 我和丈夫都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我们不想让小明失去正常的生活,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地奔跑和玩耍。我们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包括中医、针灸、按摩等,但效果都有限。小明的疼痛依然存在,他的脚步也变得越来越蹒跚。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的无奈和焦虑。我们不仅要面对小明的病痛,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有时候,我甚至想放弃,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每当看到小明那无助的眼神,我又会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寻找治疗的方法。 现在,小明已经9岁了。虽然他的病情依然没有明显好转,但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仍然在积极治疗,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在努力让小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尽量不让他的病痛影响他的童年。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我深深地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他们提供的在线问诊服务,让我们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他们也推荐了很多优秀的三甲医院和专科医生,帮助我们更好地治疗小明的病情。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想告诉你,不要放弃。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同时,利用好现代科技的便利,寻找更多的治疗资源和方法。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精准医疗探秘

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膝盖酸痛,检查出髌骨软骨病,怎么办?

我还记得那天,膝盖酸痛得像被千万根针扎一样。起初,我以为只是因为工作太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可是一周过去了,疼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每次下楼梯,膝盖都像要散架了一样。我开始担心,难道我得了什么大病? 我决定去北医三院做个全面的检查。医生给我做了一系列的测试,最后告诉我我患了髌骨软骨病。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一阵恐慌。髌骨软骨病?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病。医生安慰我说,这种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症状。 我开始服用氨基葡萄糖的药物,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减少了日常活动中对膝盖的压力。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和休息,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几个月过去了,我的膝盖疼痛明显减轻了。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不适,但总的来说,我的生活质量已经大大提高了。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无小事。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自己的身体。只有当我们真正面临健康问题时,才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想对大家说,千万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关注自己的健康。平时多注意锻炼,合理饮食,定期体检,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建议你及时就医。京东互联网医院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他们有专业的医生团队,可以为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他们的在线问诊功能也非常方便,省去了你去医院排队的时间。所以,不要犹豫,赶快行动起来吧!

医疗数据守护者

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12~14岁膝盖下疼痛需要注意

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家小孩上小学,最近总是膝盖下方疼痛,问我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和网络上很多不会提问的朋友给我提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我无从回答。因为膝盖周围可以引起疼痛的结构很多(如下图),膝盖下方疼痛的病也很多,我不能简单的通过“膝盖下方疼痛”来轻易判断出是何种疾病。于是我只能让小孩来我的门诊就诊。 小孩到了门诊才能把病史问清楚,这个小孩今年12岁,平时非常好动,喜欢踢足球,以前右膝盖下方也经常疼痛,但是休息后可以好转,而这一次已经一个月了,仍然没有好转迹象,相反,右膝盖下方还可以摸到一个隆起,压痛非常明显。然后我做了一些查体,确定这个小孩的膝盖其他部位的检查都是阴性的,而只是右膝盖下方的区域有按压痛,另外小孩做伸膝抗阻力动作时疼痛会加剧。 这膝盖下方的区域就是上图红色区域(图示区域4),此区域为髌骨下方,有两个结构:髌韧带及胫骨粗隆,胫骨粗隆又叫胫骨结节。在问及病史及查体以后,我基本可以确定是髌韧带损伤及胫骨结节损伤中的一种了。于是我安排这个小孩去做了一个X线检查。如下图: 从上图X线可以看到胫骨结节撕裂,骨骺增大致密,还可见有碎骨块,结合之前这个小孩描述的的症状及查体,诊断可以明确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这个胫骨结节骨软骨病,详细告诉大家这究竟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胫骨结节是什么? 胫骨结节(图示3处)为胫骨上端正中的一个隆起,正常人都可触及,只是不痛时并不会太在意,其上有髌韧带相连(图示2处),髌韧带上方是髌骨,其上又有股四头肌(图示1处)相连。股四头肌是全身最为强大的一组肌肉,它的牵拉力会通过髌骨、髌韧带传到胫骨结节,引起胫骨结节的损伤。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是什么? 胫骨结节损伤并不能称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只有骨骺没有完全骨化的时候受伤才是。因为胫骨结节骨骺是要在18岁以后才可以完全骨化,在未骨化之前,胫骨结节骨骺与胫骨结节之前隔着一层软骨,才叫胫骨结节骨软化病。像上图,胫骨结节并未与胫骨骨化为一体才容易受伤,也就是说只有未成年的胫骨结节损伤才叫做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特点及症状是什么? 12~14岁好发、常见于好动者,男孩发病率大于女孩; 常常为一侧发作,两侧同时发作的概率大概为30%; 症状为胫骨结节处压痛,运动时疼痛,但皮肤无红肿等炎性表现; 当胫骨结节骨软骨损伤有炎症时,可有胫骨结节隆起; X线可见有胫骨结节骨骺增大、致密或者撕裂等表现。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如何治疗?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休息后可以缓解,疼痛明显也可以理疗或者佩戴护具,无需用止痛药。值得提醒的是此病不建议进行“封闭”治疗,首先“封闭”药物无法注射入骨骺,效果差,而且有可能因为皮肤坏死后骨骺长期不愈。 此病即使是长期反复发作,也通常可以自愈。胫骨结节骨骺大约在16岁的时候与胫骨上端的骨骺融合,在18岁的时候可以和胫骨完全融合并骨化成一整体,因此,在18岁以后便可以自愈。但是,局部的隆起并不会消失。 只有成年后尚有骨骺未能融合而一直反复引起疼痛者,才会进行手术治疗以促进融合,主要有钻孔术或者植骨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佳,只是胫骨结节隆起不能改善会影响美观。 以上就是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一些知识,我也告诉了我那个朋友,他现在就放心了,回去让孩子好好休息,以后会逐渐好转,最迟18岁以后就能自愈。朋友们,你们都懂了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骨科王医生

15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