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郭蛟 >

皮肤问题治疗建议及用药指导

疾病详情
前胸背长痘痘十多年,考虑毛囊炎和色素沉着。患者男性33岁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建议
毛囊炎色素沉着,建议使用复方珍珠暗疮片、夫西地酸乳膏和积雪苷霜软膏治疗,注意洗澡后使用外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生活作息,保持皮肤清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医生您好,我前胸背长了十多年的痘痘,请问是什么原因?
医生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考虑是毛囊炎和色素沉着引起的。
相关文章

文章 皮肤干燥、泛红、敏感,怎么办?

今年的冬天来得晚,可能就是想把一年的寒风攒在这一个月来刮呢! 一周的“大风小嚎”,全国人民的脸部和身体都起了一层“细致均匀”的小白皮儿,脱衣服的时候飞屑漫天不说,痒痒了还要挠上一挠,然后一道一道子红红的印子就出来了! 冬季来临,皮肤受到寒冷环境的刺激,很容易出现干燥、泛红甚至脱屑、瘙痒的情况。最苦恼的是抹上保湿霜皮肤居然“不吸收”,甚至还有刺痛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皮肤“保护层”被破坏 “保护层”相当于是皮肤的屏障,就是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膜”。角质层位于皮肤的最外层,是形成皮肤屏障“砖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如果角质层遭到破坏,我们的皮肤屏障也会受到损伤。 人体正常皮肤含水量是20%~35%。当外界的相对湿度较低时,角质层的水分就会逐渐流失。 当相对湿度低于60%时,皮肤含水量会下降到10%以下。此时皮肤正常代谢受阻,屏障功能就受损,皮肤会出现瘙痒、干燥、起屑等问题,甚至已有皮肤疾病会发生恶化[2]。 2种常见的皮肤屏障受损: 1)接受刺激的能力下降:在同样环境下,受损皮肤更容易在过寒过热的环境中出现皮肤的红斑、瘙痒,甚至脱屑、红肿,更加敏感薄弱。 2)外用护肤品不耐受: 比如说 “什么护肤品都不能用”了。造成皮肤屏障薄弱的情况太多了,比如过度清洁(过度使用去角质的护肤品、过度的使用洁面乳)、洁面水温过高、过度敷面膜、频繁换用护肤品、不恰当的美容护肤操作、过度激光治疗等等。 激素产品正在“偷”走你的肌肤屏障 修复皮肤屏障是许多人面临的皮肤问题,许多不法商家也是看中这一点,大肆在护肤品中添加激素等违规成分。 许多人受广告及“微商朋友圈”的影响,大量使用此类含激素的护肤品,最开始可能觉得自己的皮肤敏感找到了“救星”,一用这种激素类护肤品皮肤就变好了,殊不知皮肤会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或其他更严重皮肤问题,使治疗变得非常困难! 肌肤清洁容易“用力过猛” 在皮肤清洁上,为了保持皮肤的润泽,应该在皮肤干燥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清洁不能过分频繁,很多人怕自己皮肤没洗干净,一天多次反复的洁面、沐浴,这是不正确的。 洗脸:每天早晚用温水洗脸即可。选用温和的洁面乳,每天使用1次就可以。 洗澡:要适当减少次数,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皮肤水分减少,皮脂腺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降低,频繁的沐浴可能加重皮肤的干燥程度。因此,一般35℃~40℃的温水比较适合,沐浴液或者香皂需要使用含有滋润成分的。 特别注意的是在洁面或洗完澡3分钟内,水分还没有彻底蒸发的时候,就要及时使用润肤剂来保持皮肤的润泽弹性。 想保湿,却把水分带走? 很多人觉得皮肤干燥就大量的的涂保湿霜,天天敷面膜,这是不对的。当被给予大量的水分时,皮肤结构会发生变化(比如水化)。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长期把手泡水里,再拿出来发现手指发白、变皱,这就是肌肤水化。 面膜最好一周2-3次,不要天天敷。我们皮肤本身有修复的作用,如果天天过度补水,反而使皮肤失去本身的活力,加重皮肤屏障受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越补水,皮肤越干,越敏感。 关于护肤品的选用,建议大家可以选用温和、成分相对单一的功能型护肤品。有研究发现:使用含有青刺果油的功能性护肤品,可达到精准修复皮肤屏障的目的[3],这种护肤品往往在正规医院皮肤科可以看到。对比一般护肤品,它更加温和,除了保湿还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这种特殊的护肤品可以直接接触创面,对于炎症皮肤有修复作用,而一般护肤品是没有这种功效的,所以它属于“械”字号,而不是“妆”字号。 紫外线是肌肤“杀手” 除了做好清洁、保湿,防晒也是我们护肤重要步骤,特别是修复受损皮肤屏障不可或缺的一步。 要知道紫外线本身就是加速我们皮肤老化的“杀手”,而过度的紫外线刺激更容易损伤皮肤屏障。所以高原地区,受紫外线影响,许多人的皮肤除了黑,更容易出现红血丝、皱纹、色斑等皮肤问题,就是传说中的“高原红”。 坚不可摧的肌肤屏障,是因为你的选择! 当然,不是说皮肤屏障受损,我们就不能用一般护肤品了。只要选用适合自己肤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护肤品都是可以使用的。 关键做好保湿、防晒。通过选用适合的保湿剂,可降低皮肤水分丢失,提高角质层含水量,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研究证明:大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减少皮肤表面水分蒸发,为皮肤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湿环境。同时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及细菌、致敏源的伤害,减少炎性反应,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提高皮肤的耐受性[4][5]。 划重点: 1.洗澡、洗脸不要太频繁; 2.注意防晒,杜绝屏障被破坏; 3.含有青刺果油的护肤品可修复皮肤屏障; 4.大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可以使肌肤保湿。 皮肤屏障的修复是需要时间的,正常人皮肤代谢的周期一般是28天。 如果防晒1个月后皮肤受损屏障仍然没有任何改善,建议大家要及时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我们在选用护肤品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口服、外用药物,激光等物理治疗来帮助皮肤屏障的修复。 参考文献: [1] 慕彰磊,张建中,等.皮肤屏障与特应性皮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18(10):707. [2] 王珊珊,梁虹,胡英姿,等.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48(11):1486-1489. [3] 何黎.皮肤屏障功能的精准修复[J].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7. [4] PROFIRE L,PIEPTU D, DUMITRIU R, et al.Sulfadiazine modified CS/HA PEC destined to wound dressing[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lasi,2013,117(2): 525-531. [5] VOIGT J,DRIVER VR.Hyaluronic acid derivatives and their healing effect on burns,epithelial surgical wounds,and chronic woun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Wound Repair Regen,2012,20(3) : 317-331.

郭蛟

主治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140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炎湿疹的成因和治疗分析-郭蛟

皮炎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多种皮损形态,并伴有剧烈瘙痒。这种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皮肤健康,还可能对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了解皮炎湿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皮炎湿疹的病因 皮炎湿疹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方面。以下是皮炎湿疹的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遗传是皮炎湿疹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皮炎湿疹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免疫功能和皮肤屏障功能,从而增加皮炎湿疹的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皮炎湿疹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化学物质、食物过敏等。这些因素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皮炎湿疹。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是皮炎湿疹发病的重要原因。当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产生过度反应时,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和湿疹的发生。例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往往对常见的环境过敏原有过度反应。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也可能影响皮炎湿疹的发病。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加皮炎湿疹的发病风险。 二、皮炎湿疹的治疗 皮炎湿疹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减少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洗涤用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环境污染。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皮炎湿疹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过敏药物、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控制病情发展。 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使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常见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激素类药膏、保湿剂、抗菌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促进皮肤愈合。 光照治疗:光照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患处,以减轻炎症和促进皮肤愈合的治疗方法。光照治疗通常用于慢性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等顽固性疾病。常见的光照治疗方法包括窄谱UVB、宽谱UVB、PUVA等。 替代疗法:对于一些顽固性的皮炎湿疹,当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替代疗法。例如,生物制剂、干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皮炎湿疹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心理干预:由于心理因素在皮炎湿疹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心理干预也是治疗皮炎湿疹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压力,从而改善病情。 三、总结与展望 皮炎湿疹是一种复杂的皮肤病,其病因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方面。治疗皮炎湿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光照治疗等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皮炎湿疹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仍有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皮炎湿疹的治疗中。同时,加强皮炎湿疹的病因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皮炎湿疹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总之,皮炎湿疹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结合适当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皮炎湿疹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蛟

主治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2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分析-郭蛟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特应性皮炎(AD)和相关过敏症状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瘙痒和炎症。以下是对抗组胺药物使用的一些分析: 作用机制 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主要是H1受体)来发挥作用。组胺是一种在过敏反应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瘙痒。抗组胺药物可以减少这些反应,从而减轻瘙痒和炎症。 类型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 可能会导致嗜睡、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对儿童和老年人可能不太安全。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如西替利嗪、洛拉塔丁、非索非那定等。 通常不会引起嗜睡,对日常活动影响较小。 相对来说副作用较少,更安全。 使用建议 剂量: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症状严重程度来调整剂量。 时机: 对于慢性瘙痒,可能需要长期、规律地服用抗组胺药物。 对于急性瘙痒发作,可以按需服用。 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抗组胺药物时应定期评估其效果和副作用。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考虑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特殊人群: 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抗组胺药物时应特别小心,选择更安全的第二代药物,并遵循医生指导。 注意事项 副作用: 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嗜睡、头痛、口干等。 如果副作用明显,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药物相互作用: 抗组胺药物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发生相互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驾驶和操作机械: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可能导致嗜睡,影响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通常不会影响这些活动,但也要根据个人反应来判断。 生活方式调整: 使用抗组胺药物的同时,应继续采取其他措施,如环境控制、皮肤护理等,以综合管理特应性皮炎。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治疗特应性皮炎和过敏症状方面有一些关键的区别。以下是两代药物对比的详细分析: 副作用差异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 由于它们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嗜睡和其他认知功能障碍。 在老年人中,这些副作用可能更为严重,增加了跌倒和认知障碍的风险。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副作用较少,通常不会引起嗜睡。 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日常活动的影响也较小。 更适合需要保持清醒状态的患者,如驾驶员、学生和上班族。 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一代: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太安全,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受性,需要增加剂量来维持效果。 第二代: 通常被认为更安全,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时。 不太可能导致耐受性,因此剂量通常不需要频繁调整。 选择性和效果 第一代: 对H1受体的选择性较低,可能导致一些非特异性的副作用。 对于缓解瘙痒和打喷嚏等急性过敏症状有效。 第二代: 对H1受体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减少了非特异性副作用。 对于慢性瘙痒和炎症的管理更为有效,尤其是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 药物相互作用 第一代: 可能与许多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和抗精神病药。 第二代: 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较低,但仍需注意某些药物组合,如某些抗真菌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使用指南 第一代: 通常建议在晚上服用,以减少嗜睡等副作用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第二代: 可以在任何时间服用,对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总的来说,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通常优于第一代,尤其是在需要长期治疗的情况下。然而,第一代药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然有其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那些对第二代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中。选择哪种类型的抗组胺药物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郭蛟

主治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2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