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后,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怀疑为高血压。患者男性77岁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建议
患者有陈旧性脑梗,建议关注血压、血脂和血糖,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定期复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耳鸣伴随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用药效果不佳,寻求替代方案。患者女性38岁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耳鸣可能与颈动脉斑块有关,建议继续使用阿伐他丁治疗颈动脉斑块,同时可考虑调整银杏叶片和迈之灵的用量。生活上,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以改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魏礼洲
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查看详情
颅脑损伤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脑水肿严重,需综合治疗。患者男性48岁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需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精神病药物,非药物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生活上需保持环境安全、规律作息。脑水肿需定期复查,高压氧治疗需谨慎。
魏礼洲
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查看详情
我在9号出院,脑出血后遗症导致说话气不足,食欲不振,夜尿频繁。请问有什么治疗建议?患者男性62岁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针对脑出血后遗症,建议进行系统康复理疗,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针灸和按摩等。同时,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脑血疏口服液可以改善症状。对于小脑萎缩,平衡功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和增强肌力训练等。请注意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并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计划。
魏礼洲
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哪些癫痫患者适合手术?
药物治疗是癫痫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难以用药物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严格的手术指征,需要确定脑内有明确而稳定的“致痫灶”。脑部有病理改变时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要看三个客观因素: 一是脑内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如颞叶内侧型癫痫、灰质异位症等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二是是否为脑内器质性病变造成的症状性癫痫,如脑肿瘤、寄生虫病等,只要不在功能部位,切除后不影响其他重要功能的也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三是患者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且致痫病灶明显时,应寻求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如果经过长时间的抗癫痫药物系统治疗后,癫痫仍频繁发作,或者患者服用的药物浓度很高,已给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有的癫痫患者仅在夜间发作,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可以考虑先不做手术;癫痫发作程度加重,造成患者行为障碍和智力异常时,早期手术可减少癫痫对患者脑功能的损害; 对年龄小于7岁的患难治性癫痫的孩子,因经常性的癫痫发作易对其正常的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权衡癫痫负面影响和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可慎重地选择手术治疗。 当然,在脑部进行手术风险比较大,某些部位的手术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术后并发症。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必需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指征。且最终是否选择手术治疗,应充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在下列情况下,患者应征求专科医生的意见考虑是否采用手术治疗。 (1)药物难治性癫痫合理使用2或3种一线抗癫痫药物,经过2年以上正规治疗,仍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每月发作1次以上,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2)症状性癫痫:应用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和电生理监测技术,能明确引起癫痫发作的"责任病变"(致痫灶)。这些病变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性的单个病灶或多个病灶。 (3)特殊类型的癫痫综合征:如内侧颞叶癫痫、有明确病灶的新皮质癫痫以及婴幼儿期适合半球切除的癫痫类型,例如偏侧抽搐一偏瘫综合征、单侧弥漫性皮质发育不良、Sturge-weber综合征和Rasmussen脑炎等。频繁的发作间歇期和发作期的癫痫放电将明显影响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再加上发育期的脑组织有很大的可塑性,积极的手术治疗不仅可减轻或控制癫痫发作,还可降低患者远期的神经功能障碍。
魏礼洲
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1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卒中科普
脑卒中到底是什么? 脑卒中的定义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 如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候持续时间<24小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是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15%。 大脑控制着整个身体,所以卒中的症状遍布全身。具体出现什么症状,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 卒中有哪些征兆? 1、突然出现一侧头面部、手脚麻木的现象; 2、突然走路不稳、感觉头部眩晕(警惕后循环中风); 3、突然视物模糊、出现黑朦、偏盲、复视; 4、突然说不清楚话、流口水、口角歪斜; 5、突然失语,讲不出话或者听不懂话; 6、突然剧烈头痛; 7、突然感觉身体无力、活动不灵便; 8、突然昏迷,难以唤醒。 不同类型卒中的原因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指出,我国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但目前来看,我国卒中总体发病年龄趋势呈现年轻化。 1.有一定慢病基础,却不重视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但很多中年人并不知道,也不重视这些问题。 有些中年人不进行健康体检,等到发病偏瘫了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有些人即便发现以后也不重视,总觉得自己年轻,能熬过去,吃点药就不管它。 2. 重口味饮食、吸烟酗酒 高盐饮食是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可诱发脑中风。而高糖、高脂饮食也不利血管健康。此外,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而有研究显示,大量饮酒可使卒中风险增加20%。 3. 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 加班、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之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必然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同时血管压力也会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 4.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2018年一项研究分析发现,体质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卒中风险增加110%。 2020年12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提到,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10%。我国超重肥胖率上升速度较快,全人群都受超重肥胖影响。 时间窗内开展有效治疗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机称为时间窗。目前的静脉溶栓时间窗为起病4.5小时内。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溶栓治疗 通过溶栓药物把堵在脑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供血,减少缺血脑组织坏死。 取栓治疗 针对颅内大血管闭塞。通过导管经血管内到达闭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恢复闭塞部位血流。 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 手术/介入/药物治疗 急性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确诊,往往需要积极寻找并尽可能消除病因,同时进行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急诊手术,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治疗。 脑卒中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01防治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核心环节,降压一定要达标。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②冠心病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 ③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④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脏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⑤老年人舒张压不要<70mmHg,否则可能有低灌注表现,如乏力、眩晕、嗜睡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⑥单纯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30mmHg,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40mmHg,否则有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⑦合理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如低盐、戒烟酒、适当运动等。 02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3.6倍,血糖异常加速脑血管病的发展,与脑卒中复发有关。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控制目标如下表。 03防治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较大。治疗中度高胆固醇血症,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19%~31%。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脑卒中研究发现,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对危险。 04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约有20%为心源性栓塞,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每年约5%,是同年龄组的6倍,风心病房颤卒中危险增加17倍。 对于房颤脑栓塞低危患者,可不用抗栓治疗,对于中危患者,可用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抗凝治疗。 05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3%~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和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06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 6倍,长期被动吸烟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82倍。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07控制体重 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高于非肥胖者2.2倍,成年人BMI应控制在28kg/m2以内。 08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6μmol/L时应予干预。一般人群以饮食调节为主,也可采取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二)二级预防 除了和一级预防一样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外,也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预防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三大基石分别为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降脂药。 脑卒中的七大误区 1、误区一:脑卒中发病太急,没有预兆(在前面内容已经介绍) 如果及时发现脑卒中征兆,抓紧抢救,75%的脑卒中可以被控制! 脑卒中发病虽急,但如果能注意到发病预兆,及时就医,大部分(75%)的脑中风是可以被控制的。 这些脑卒中预警又叫小中风,一定不要轻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我国70%以上的脑卒中是脑梗死,其最有效的治疗是静脉溶栓和取栓手术治疗。 但是,静脉溶栓治疗对“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必须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而即便是取栓手术,最长时间也只有16-24小时。所以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2、误区二: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卒中 年轻人甚至儿童都有可能得脑卒中! 在人们的印象中,脑血管病与老年人密切相关,而中青年不必为此担心。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中青年人发生动脉瘤破裂并非绝无仅有,中青年时期如果不注意预防,同样会发生脑中风。据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中风病人是在60岁以前发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喝酒、过度劳累、肥胖、高脂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都会使脑卒中在年轻人中高发。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3、误区三:定期输液能预防脑卒中 所谓的“输液预防“,并不科学。 所谓的“输液通血管治疗”,主要是指有些急性脑卒中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用药或其他方法,把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 但是这样的治疗条件限制很严格,溶栓药物只有条件符合了才会给患者使用,根本不可能随便拿来输液。真正能够预防脑卒中的方法是控制好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等,规律口服二级预防药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4、误区四:降压药头晕、头痛才吃,平时不用吃 有些高血压患者经常服药不规律,总是凭感觉吃药停药。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并对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最终给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更容易诱发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并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减少血压大幅度波动。 5、误区五: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各种脑卒中 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临床实践中应用阿司匹林,应当先做好评估获益与风险。医生在评估阿司匹林治疗获益和风险的权衡取决于 4 个方面:出血风险、基础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以及年龄。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脑梗的发生,但是阿司匹林并不是万能的,抗血小板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抗栓的同时势必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平衡治疗手段的疗效与安全性,也需要尽量纠正出血风险,以达到临床最大获益。 6、误区六:他汀类药物在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他汀类药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引发卒中再次发生。 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禁忌证,一般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 7、误区七:脑卒中康复要靠「养」 发生脑卒中后,要尽早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不少人认为,发生了脑卒中,应当让患者在床上完全静养,少活动。殊不知,这种完全静养会严重影响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甚至可能使偏瘫肢体出现肌肉萎缩或者关节僵硬。 而正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实施,一般应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
魏礼洲
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1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垂体腺瘤科普
垂体瘤(pituitarytumors)是一种起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以及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的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且多数为良性。 垂体是位于大脑底部,在鼻子深处的一个豆子大小的器官,主要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腺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人体内的各种激素;神经垂体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产生作用。当垂体出现肿瘤时,就会影响激素分泌和激素发挥作用,从而引起各种症状。 垂体瘤的分类 根据症状不同,垂体瘤可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性垂体瘤和非功能性垂体瘤。其中,功能性垂体瘤根据分泌激素不同还可以分为催乳素(PRL)瘤、生长激素(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促甲状腺激素(TSH)瘤、混合瘤等。 垂体瘤的病因 垂体瘤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下丘脑因素 下丘脑和垂体一起组成内分泌轴,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刺激垂体继续分泌相关激素,若下丘脑异常,则会刺激垂体分泌激素异常,可能导致垂体瘤。 垂体因素 垂体本身发生肿瘤等病变。 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功能衰竭 垂体和甲状腺、性腺、肾上腺一起组成内分泌轴,互相影响制衡,若其中一方功能衰竭,也有可能会导致垂体瘤。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辐射、X线等放射性元素,容易引发本病。 遗传因素 有家族遗传病史则患病的概率更大。 垂体瘤的症状 催乳素瘤 女性患者月经不准时、月经量减少甚至出现闭经现象 女性患者在非怀孕期间分泌乳汁;男性患者乳房增大或出现乳汁分泌 女性患者性欲下降甚至性冷淡;男性患者出现勃起障碍、阳痿、性欲减退 生长激素瘤 前额隆起、下颌突出、皮肤粗糙、手脚增大、足跟增厚 体毛增加、生长过快、个子过高 胸闷、心慌、多汗、关节疼痛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主要会引起库欣综合征 面部肥胖,出现满月脸,且长出大量痤疮 躯干和背部脂肪聚集较多 腹部尤其是下腹部皮肤出现紫裂纹 患有高血压 、高血糖、骨质疏松 促甲状腺激素瘤 适量增加、体重减轻 心率过快或不规则、易激动、易躁、易怒 出汗多、不耐热 眼球突出 如何治疗垂体瘤? 当患者出现头痛、视力减退等垂体瘤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可前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进行诊治。 垂体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病程非常缓慢,部分垂体瘤可以治愈。其中,无占位效应的非功能性垂体瘤一般不需要治疗;功能性垂体瘤和具有占位效应的非功能性垂体瘤需要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尽可能地切除肿瘤)、药物治疗(抑制激素产生,缩小肿瘤)和放射治疗(作为手术不能全切或药物无法缓解的辅助疗法)。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切除或缩小肿瘤、控制肿瘤的生长,让激素水平达到平衡状态。 垂体瘤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控制高盐、高糖、高碳水食物摄入,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铁量的食物,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保持充足睡眠、适度平缓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忌做剧烈运动。 垂体瘤有复发的可能,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等症状,注意及时就医。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影响性生活与生育,要学会排解忧虑、自我调节,积极面对生活,家属也要多注意患者情绪。 小汇问答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垂体瘤? 垂体瘤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垂体瘤发生的概率也会增高,男性略多于女性,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家族史的人群得病的概率会增高。 得了垂体瘤还能活多久? 垂体瘤几乎都是良性的,大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且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少部分患者有术后并发症,通过坚持服药治疗也可以正常生活。垂体瘤可能会复发,因此术后也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魏礼洲
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1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接诊医生
魏礼洲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三甲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颈动脉斑块(1例)
耳鸣(1例)
专业擅长:尤其擅长于脑卒中 康复治疗、癫痫及功能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与术前评估。神经系统影像知识扎实,对脑功能神经影像后处理及脑电监测方面的较多研究。从事神经外科工作二十七年,四医大首批师资培训青年教师、住院总医师,长期躬身于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多次获西京医院优秀工作者。主要从事于颅脑及脊髓肿瘤、颅脑及脊髓损伤和脑出血、脑积水等临床诊治工 作。熟练掌握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包括神经导航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神经内镜技术等。 擅长颅脑和脊髓肿瘤、神经内镜(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脊索瘤、神经鞘瘤等)颅底肿瘤切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视神经减压、脑脊液鼻漏及中枢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脑电图判读、癫痫与功能神经外科患者的评估、神经调控,对脑血管病及脑卒中康复治疗体会深刻。近6年来主要在西京癫痫中心学习与从事脑电及睡眠监测、神经调控技术。
好评率:100%
接诊量:27
查看详情
向魏礼洲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