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近视了到底要不要戴眼镜呢?
一、家长常见误区 “医生,这是我孩子的验光结果,有点近视了,我不想给孩子戴眼镜,怕戴上就摘不下来了”、“戴眼镜会造成眼睛变形,孩子爷爷奶奶不让给孩子配眼镜”、“我和孩子父亲(母亲)都是高度近视一直戴眼镜,不想再让孩子戴眼镜了,有没有其他不戴眼镜治好近视的方法?”...... 以上都是在眼科视光或儿童眼病门诊每日会被无数次提问的问题,即便给出了“NO”的明确答复,但有家长,问完一遍觉得不满意,总得再问二、三遍反复确认后,表示“家里人再商量商量”,似乎家长总对不戴眼镜或者彻底摘镜情有独钟。 于是乎,很多商家便瞅准了家长的这种心态,大肆宣传伪科学近视治疗方法,“近视眼贴”、“近视康复训练仪”、“气功”、“中药调理”等,电商网站上搜索比比皆是,而且都有专利号、正规认证企业名号,原理介绍上也头头是道、买家评价也似乎证实了其疗效,让眼科医生大跌眼镜,心中不免对自己5年本科、3年硕/博、多年眼科临床经验获取的知识一度产生怀疑,难不成是没有跟上知识更新换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但仔细品鉴,伪科学的东西便经不起推敲,偷换概念、偷梁换柱充斥着产品原理之中;申请的专利均为实用新型专利,即专利机构仅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方案进行审核,不会对产品有效性进行审核;买家评价也多以使用后用眼舒适性增加了为主;更有卖家直接盗取别的卖家的产品宣传页图片。 医生本人亲莅某宝找了两家产品咨询以探究竟,一开始客服小姐姐(也可能是小哥哥)都无比热情进行产品和赠品的介绍,当问及具体原理时,便开始以缺乏“对照试验”的有效性以及公司和产品专利介绍来应对,一再追问下,最后医生被搁置冷落。 其实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都想让孩子的身心包括眼睛健健康康的成长。 那么,一定是所有的近视都需要戴眼镜吗? 也不是,假性近视不需要,如何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呢,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睫状肌麻痹后验光。 二、什么是“睫状肌麻痹验光”? 即俗称的“散瞳验光”。因为儿童青少年自身睫状肌调节能力强,或者长期近距离用眼造成睫状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不易放松,会造成“假性近视”或近视的假性成分。依据药物麻痹睫状肌作用的强弱,常用的有三种: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或眼膏、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及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这三种药物均有麻痹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的作用。睫状肌麻痹后会减弱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以便更精准的验光;而瞳孔括约肌麻痹后会产生瞳孔散大、伴随畏光的表现。所以,“散瞳”只是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伴随效果,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睫状肌麻痹验光”或“睫麻验光”,但总感觉不如“散瞳验光”更易读和朗朗上口,所以“散瞳”便成了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口中约定俗成的称呼。 一般6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或者伴有内斜视时首选1%阿托品眼用凝胶麻痹睫状肌后验光,用药需3~5天,年龄太小者可以每天1次用药7天后再验光,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时间长,瞳孔散大、畏光现象一般需要2~3周才能完全恢复。6~12岁不伴有内斜视儿童初次验光可以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1小内即可完成验光流程,用时短、恢复快,可达到接近阿托品的睫状肌麻痹效果。0.5%托吡卡胺滴眼液麻痹睫状肌效果较弱,适合于12岁以上近视儿童。 有家长或“砖家”提出疑问,认为散瞳药物会对孩子眼睛产生毒性、减弱甚至使自身调节能力瘫痪,实则子虚乌有。三种药物中阿托品属于不良反应最多、最大的,尤其是在年幼儿童中更易出现,药物经鼻泪管黏膜吸收后会引起面部潮红、发热、心动过速等全身不良反应或眼睑红肿等局部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阿托品点眼时医生都会嘱托患儿家长用药后按压内眼角几分钟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吸收、密切观察孩子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或者增加用药间隔时间来尽可能减少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而盐酸环喷托酯和复方托吡卡胺仅在极少数儿童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谨嘱医嘱选择治疗方式才是最安全可靠的。 三、戴眼镜真的会造成眼睛变形和近视加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啦。 眼镜本身是不会造成眼睛变形的,戴框架眼镜时间长了摘掉后感觉视觉上有差异是真的,但并不是眼镜的锅。 首先,认为眼镜会造成眼球变形、突出的人的理论是建立在配戴眼镜会加重近视、加重眼轴增长上的。但实际上只要是正确验配的眼镜,无论是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包括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均不会造成近视的加重,近视的发生发展与先天因素有一定关系,如父母均为高度近视,但主要还是与后天用眼环境和不良用眼有关,眼镜仅是发挥提高视觉成像清晰度的工具,合适的眼镜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加深;如果出现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而不加以矫正,视网膜无法清晰成像,反而会造成调节、集合及融像功能异常,加重视疲劳,诱发屈光不正问题的加重。 其次,眼球是否凸出是需要通过测量眼球突出度来衡量的。眼球突出度是指颞侧眶缘到角膜顶点的垂直距离,正常亚洲人眼球突出度为12~14mm,双眼差值不超过2mm,可以通过直尺或Hertel眼球突出计来测量。大部分的近视是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轴性近视,所以理论上近视患者眼球突出与眼轴的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随着近视眼轴长度的增加,眼球突出度随之呈线性增加、眼球向前突出。但同时眼球存在于眼眶内,眼眶结构对眼球长度的变化是有一定包容性的;天生眼眶容积小的人,无论有无近视都会给人“金鱼眼”的感觉,眼眶容积较大的人,相同眼轴长度的变化对外观突出度的影响就较小了。 此外,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光线经过凹透镜会出现偏折,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佩戴后从镜子里看自己或别人眼中的自己的眼睛、颞侧眶缘会出现变化,且近视镜片度数越高越明显,也会造成摘戴眼镜时视觉上的差异。 四、“眼镜”的种类 包括框架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硬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等。普通框架眼镜的镜片又分为球面设计、非球面设计、减少周边离焦设计、多焦点设计等,同时为了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镜片还会有不同的镀膜工艺,如加强耐磨度、降低辐射等,当然价格上也有区别。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因为眼镜缺乏护理、眼球发育或屈光度变化,一般每3月~1年需要进行框架眼镜更换,建议首选非球面或可以减少周边离焦的镜片设计。 隐形眼镜更适合双眼屈光度数不一致(即屈光参差)的患者或者短期内近视加深明显的儿童青少年。软性角膜接触镜具有购买方便、性价比高、柔软舒适等优点,根据更换周期分为日抛、月抛或季抛、年抛等类型,但透氧率较低,长期配戴易引起角膜缺氧、周边新生血管翳、结膜炎症等问题,不建议长期持续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透氧率高、抗蛋白沉淀能力强,适合于需要长期配戴隐形眼镜、因软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不再适合配戴软镜、高度散光、圆锥角膜、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等患者。角膜塑形镜属于特殊设计的夜戴型的硬镜,通过机械压迫、按摩及泪液液压等物理作用,短期改变角膜曲率、降低近视度数,为目前非常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医疗干预手段,适用于8岁以上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青少年。 总结:所以近视了是需要戴眼镜进行屈光矫正的,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视物眯眼、歪头、或自述视物模糊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就诊,明确屈光不正问题后,根据医生建议和自身要求选择合适的配镜矫正方案,少走弯路和延误矫正时机。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 [J] . 中华眼科杂志,2019,55(1):7-12. [2] 杨培增, 范先群 主编. 眼科学.9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陈敏, 周翔天, 薛安全, 等. 近视眼眼球突出度及相关研究 [J] .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 06 ): 525-529. [4] Jun-Kang Si, Kai Tang, Hong-Sheng Bi, et al. Orthokeratology for myopia control: a meta-analysis [J]. Optom Vis Sci,2015, 92(3):252-257.
唐凯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14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