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眼角红肿,询问眼部用药建议。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4
孩子眼睛干,总眨眼,无红血丝,之前使用乐敦莹有效。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9
眼部放疗后出现眼干、结膜炎、畏光和流泪症状,想了解治疗建议。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4
孩子5岁,想咨询普拉洛芬滴眼液是否适合儿童使用。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8
眼睛长病毒性疱疹,正在使用利巴韦林滴眼液治疗。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8
眼部不适,想咨询红霉素眼膏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
总交流次数:15
眼部不适,咨询眼部用药的使用方法。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总交流次数:6
眼部不适,想了解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0
孩子被诊断为泪囊炎,需要使用眼药水治疗,询问用药注意事项及开方流程。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8
44岁女性,干眼症,用药后症状未改善。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
总交流次数:20
文章 青光眼是怎么引起的?
青光眼,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对视力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那么,青光眼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呢?又有哪些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呢?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青光眼的成因,并提供一些实用的预防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常眼压及其影响因素。眼压是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压力。正常眼压的维持依赖于房水的生成、排出以及眼球内容物的体积处于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眼压就会升高,从而引发青光眼。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眼压呢?除了遗传因素外,年龄、生活方式、眼部疾病等都可能导致眼压升高。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组织会逐渐老化,房水排出通道可能会发生阻塞,导致眼压升高。
高眼压和视盘微循环障碍是引起青光眼的主要原因。高眼压虽然与青光眼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高眼压患者都会发展为青光眼。此外,还有一些低眼压患者也可能出现青光眼的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青光眼,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特别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眼部感染。
- 遵医嘱,按时用药,控制眼压。
- 对于青光眼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总之,了解青光眼的成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对于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至关重要。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青光眼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青光眼,作为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了解其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眼压、房水循环、高眼压症、低眼压症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青光眼的成因。
首先,眼压是影响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因素。眼内压是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正常眼压范围为1.33~2.79kpa(10~20mmHg)。当眼压超过正常范围,尤其是超过3.19kpa(24mmHg)时,可能导致青光眼的发病。
其次,房水循环异常也是导致青光眼的重要原因。房水是眼球内的液体,负责维持眼内压和营养供应。房水生成、循环和排出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引发青光眼。
高眼压症是指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出现青光眼症状和体征的情况。高眼压症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阶段,需要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低眼压症是指眼压低于正常范围,但出现青光眼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低眼压症相对较少见,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除了以上因素外,遗传、年龄、性别、种族、眼部手术、眼部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为了预防和治疗青光眼,我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
康复之路
文章 眼压的正常值是多少 眼压异常怎么办
眼压是衡量眼球内压力的重要指标,它对于维护眼球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那么,眼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呢?如何判断眼压是否异常?如果出现眼压异常,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眼压的正常范围
正常眼压的范围在10~21毫米汞柱之间。眼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眼睛造成损害。
二、眼压异常的原因
1. 高眼压症:眼压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2. 低眼压症:眼压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眼球萎缩等。
三、眼压异常的症状
1. 高眼压症: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眼痛等。
2. 低眼压症:视力下降、眼球疼痛、眼干、眼痒等。
四、眼压异常的治疗方法
1. 高眼压症:使用降眼压药物,如甲唑胺滴眼液、甘露醇等。
2. 低眼压症:使用抗炎药物,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
五、眼压异常的预防措施
1.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眼压异常。
2.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 避免长时间处于暗环境中。
5.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总之,眼压异常对眼睛健康危害极大,一旦发现眼压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健康百科
周红梅
主任医师
小儿眼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封康
副主任医师
眼底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川辉
主治医师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