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形成血栓
- 患侧肢体胀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后可减轻
- 可以治愈,以抗凝、溶栓及手术治疗为主
简介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双下肢,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肢体制动(即让肢体保持静止状态,比如骨折后的肢体制动措施等)、长期卧床、肿瘤患者等。
主要症状为患肢发生肿胀、疼痛,且活动后加重。若血栓脱落,可随血流流至肺部并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心率加快、咯血等症状。
未能即使处理者,多数可能发生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造成患者长期病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严重者可以致残。目前治疗上主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大多较好[1]。
症状表现:
急性期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慢性期除了患肢肿胀,还表现为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2]。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如近期动过大手术、有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结合肢体肿胀、疼痛的症状,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大。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静脉成像、深静脉造影等检查作出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类型?
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分为: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目前尚缺乏关于我国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的准确统计学资料[3]。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但经治疗后部分患者存在一定复发率。
是否遗传?
是。原发性因素导致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具有遗传性。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吉林市心血管内科患者在线咨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病情咨询
我是一名患者,最近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做了吸栓手术,虽然手术已经过去一周,但我还不能完全正常行走,心里有些担心。于是我在互联网医院上向医生咨询,询问是否能在家里自己注射药物。
通过沟通,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告诉我应该持续口服抗血栓的药物,同时注意多饮水,不要久坐,还建议我在一个月后复查。医生还提醒我不要再注射抗凝药物,因为剂量已经不小了,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关于血栓病因和贫血的建议。
最后,医生还关心地询问我是否对他的建议满意,并祝我生活愉快,告别了这次问诊。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福建龙岩市老年科医生在线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某天的在线问诊中,一位患者向医生咨询了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问题。医生通过细致的询问和专业的诊断,给予了患者详细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购买了所需的药物,并在医生的关怀和支持下,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在这次问诊中,医生展现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医生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和支持。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品质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体验,让患者感到备受关爱。
通过这次问诊,患者对医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对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患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医生的感谢之情,并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医生的帮助和关怀。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急性动脉栓塞的鉴别方法
动脉栓塞是动脉血流受阻的一种严重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动脉栓塞因其发病急、病情重,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正确鉴别急性动脉栓塞至关重要。
(一)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鉴别
两种疾病在临床上鉴别较为困难,但鉴别结果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动脉血栓形成通常伴有长期供血不足症状,如麻木感、畏寒和间歇性跛行等。检查时可发现皮肤、甲、肌肉萎缩病变。动脉造影可见受累动脉管壁粗糙、不光整或扭曲、狭窄和节段性阻塞,周围并有较多侧支循环。
(二)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
急性髂股血栓性静脉炎、股蓝肿等疾病可能导致动脉反射性痉挛,引起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皮色苍白、肢体水肿等症状,易误诊为动脉栓塞。但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伴有浅静脉曲张、皮肤颜色青紫等表现。
(三)动脉内膜分离的鉴别
动脉内膜分离可导致腔内假性窦道压迫动脉腔,引起远端动脉栓塞性阻塞。此类患者常有胸背痛、长期高血压病史、听诊有杂音、胸片有纵隔增宽等表现。
(四)其他疾病的鉴别
周围动脉瘤血栓形成、腘动脉受压综合征以及麦角碱中毒等疾病也可能产生间歇性跛行、严重缺血症状,需注意鉴别。
急性动脉栓塞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动脉栓塞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疾病解码者
邱伟华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赵青川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贾泽明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