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杭州一女子肠镜检前猛喝白开水 结果水中毒了
肠镜检查作为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然而,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近期,杭州一位54岁的柯阿姨就因肠镜检查前的错误准备,导致了水中毒的悲剧。
柯阿姨因排便异常,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建议进行肠镜检查。根据医嘱,柯阿姨从早上开始大量饮水,以期达到肠道清洁的目的。然而,由于喝水过多,柯阿姨出现了身体虚弱、恶心呕吐、头痛、腹胀等症状,最终被送往急诊抢救室。
医生诊断柯阿姨为水中毒,即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是由于人体摄入过量水分,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的一种疾病。柯阿姨的情况属于轻度水中毒,但由于症状较为严重,仍需及时治疗。
夏季是水中毒的高发季节,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电解质流失。此时,大量饮水而不补充电解质,容易导致水中毒。除了水中毒,过度饮水还可能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引发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为了避免水中毒的发生,建议大家在炎热的夏季,适量饮水,并注意补充电解质。对于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应按照医嘱进行肠道准备,避免过度饮水。
除了水中毒,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不要随意增减饮水量。
- 检查前一日晚餐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食物。
- 检查当天早晨空腹,不要进食。
- 如有需要,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泻药进行肠道清洁。
总之,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同样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避免发生意外。
疾病解码者
文章 喂母乳的婴儿需要适量补水
母乳喂养是许多新手父母的首选,因为它能提供婴儿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然而,一些年轻的父母可能会产生疑问:既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水分,是否还需要额外给婴儿补充水分呢?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婴儿来说,水分的需求尤为重要。由于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他们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的水分量高达100~150毫升,这个数字是成年人的3~5倍。仅仅依靠母乳中的水分是不足以满足婴儿身体需求的。
此外,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室温较高时,婴儿的体温会随之升高,而体温每升高1℃,体内水分就会蒸发掉10%。如果婴儿摄入的水分不足,就会导致细胞脱水,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给婴儿补充水分呢?一般来说,每天应给婴儿喂水3~4次。以下是不同年龄段婴儿的参考喂水量:新生儿第1周30毫升,第2周45毫升,1个月时50~60毫升,3个月时60~75毫升,4个月时75~90毫升,6个月时90~100毫升,8个月时100~12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喂水量应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如果婴儿出现排尿次数减少、烦躁不安、睡眠不好、哭闹等症状,可能是因为缺水,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喂水量。
然而,过度补充水分也是不利的。由于婴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摄入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水中毒症状,如行为异常、嗜睡、凝视、神志混乱、肌肉软弱,甚至昏迷。
因此,父母在给婴儿补充水分时,应遵循适量原则,观察婴儿的状态,及时调整喂水量,以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健康驿站
文章 中暑有哪几种不同的类型
中暑,这个看似简单的名词,背后却隐藏着多种不同的类型。了解中暑的类型,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中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热射病: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症状。
2.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导致大量出汗,进而引发肌肉痉挛和疼痛。
3. 热衰竭: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过多,导致血压下降、头晕、恶心等症状。
4. 日射病: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导致皮肤和大脑受到损伤,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5. 水中毒:在炎热的气候下,大量饮水导致体内水分过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6. 全身脱水: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过多,导致全身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
7. 对热气候无力反应: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工作迟钝、易激动、容易疲乏等症状。
8. 足和小腿热浮肿: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盐代谢紊乱,导致足和小腿出现浮肿。
了解中暑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中暑。在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晒、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中暑的风险。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喝水会中毒?怎样喝水才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我们生命之源,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补充水分,还能够促进身体排毒,因此,许多人都会通过喝水来达到养生的目的。然而,有些人在喝水后出现了头昏脑涨、四肢乏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这让人们不禁怀疑:喝水真的会中毒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喝水呢?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过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
一般来说,适量饮水并不会导致中毒。但是,如果一次性饮水过量,就很容易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昏脑涨、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等。这些症状实际上是由于水中毒引起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钠血症。这是因为大量饮水导致体内水分过多,从而稀释了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使得钠离子浓度降低,进而引发低钠血症。
二、科学饮水,预防水中毒
为了预防水中毒,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每天适量饮水: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在1500-2000毫升之间。夏季高温天气,出汗较多,饮水量可适当增加。
- 分时段饮水: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建议分时段饮水,每次喝100-200毫升。
- 选择合适的饮水温度:温开水是最健康的饮水选择,夏季可适当饮用冰水,但要注意不要过量。
- 关注特殊人群的饮水需求: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痛风、血脂高等疾病的患者,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三、喝水与养生
喝水不仅可以预防水中毒,还可以帮助我们养生。以下是一些与喝水相关的养生小贴士:
- 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排毒养颜。
- 餐前饮水有助于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 睡前饮水有助于预防夜间脱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总之,喝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科学饮水,预防水中毒,同时,通过喝水来养生,让身体更加健康。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这样喝水可能要了你的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告知每天需要喝8杯水,以保持身体健康。然而,你是否想过,过量饮水真的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吗?一项研究揭示了过量饮水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即低钠血症,也称为水中毒。
低钠血症是由于人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过低而引发的病症。这种病症会导致昏睡、恶心、抽搐甚至昏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员Michael Farrell博士指出,按照身体需求去喝水才是正确的。当我们感到口渴时再喝水,比设定一个精准的喝水时间表更健康。研究发现,过量饮水会导致吞咽机制的阻力增加,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才能完成吞咽。
研究人员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了人们在极度口渴和过量饮水两种情况下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过度饮水后大脑吞咽机制的工作量增加了三倍。同时,大脑前额叶区的活跃程度也明显高于平时。这表明,当人们需要克服吞咽机制的阻力时,前额叶区会介入,帮助完成喝水的行为。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往往不能摄取足够的水分。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饮水情况,避免他们因为过量饮水而引发低钠血症。
此外,如果水进入人体内比它排除的速度快,血液中的电解质会变稀,导致水通过血液进入细胞和器官中,影响其功能。
总之,适量饮水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水量,避免过量饮水带来的风险。
药事通
文章 警惕:宝宝喝水过多也是错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喝水问题常常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家长们常常因为宝宝是否需要喝水、喝多少水等问题与长辈们意见不合。
那么,宝宝到底应该怎么喝水呢?我们请来了小儿科医师黄瑽宁,为大家解答这个疑问。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念:人体所需的水分并不是完全通过喝水来补充的。
很多家长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宝宝饮水量的建议,甚至会详细列出不同年龄段宝宝应该喝多少水。其实,人体是非常有弹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当我们感到口渴时,大脑会释放讯息,告诉身体需要水分。因此,只要家里有水,宝宝口渴时自然会喝水,无需过于担心。
此外,宝宝所需的水分也可以从食物中摄取。例如,六个月到一岁的宝宝,他们的日常饮食中已经包含了足够的水分,比如母乳和配方奶等。很多家长只关注宝宝的水量,而忽略了奶量,导致误以为宝宝喝水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强迫宝宝喝水反而会产生反效果。有些家长会用果汁、蜂蜜、巧克力、饼干等零食来“贿赂”孩子喝水,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只要在家里准备好宝宝专用的水杯、奶瓶或吸管杯,并随时装好水,宝宝渴了自然会去喝。
特别要提醒的是,小婴儿被强迫喝水甚至会导致水中毒。这是因为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会导致体内正常的含盐量被稀释,导致钠离子过低,电解质不平衡。早期流行的给宝宝喝红婴水去胎毒的做法,其实多半只是糖水,而小婴儿无法拒绝,结果导致食欲不振、痉挛,严重时会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小心。
关于胎毒,传统医学认为孕妇怀孕期间因荷尔蒙变化、饮食失调、压力等因素而形成胎毒,孕妇可能会因此感到口干舌燥、皮肤不好;新生儿出现的皮肤症状、便秘等问题,被认为是受到胎毒的影响。然而,现代医学并没有胎毒这种说法,用胎毒来解释宝宝的皮肤问题更缺乏科学依据。因此,不管家长相不相信胎毒这件事,关于宝宝的问题都要先请教专业医师的意见。
药事通
文章 多喝水未必好!这5种情况,是在提醒你不要继续喝水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约60%的成分都是水分。适量饮水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你是否知道,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大量饮水?以下五种情况,可能需要你调整一下饮水量。
1、当你已经喝到肚胀
肚子胀胀的,走路都难受,这时再喝水只会加重不适感。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加重肾脏和膀胱的负担,破坏水盐平衡,导致细胞肿胀,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引发低钠血症。
2、当你的尿完全变透明
尿液颜色过浅,可能是喝水过多的信号。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喝水过多会导致尿液颜色过淡,甚至接近透明。这时,应该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水中毒。
3、当你刚吃完一顿大餐
饭后立即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建议在餐前适量饮水,帮助胃部消化。
4、当你运动完大汗淋漓
运动后,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或功能性饮料,而不是单纯的白开水。
5、当你准备入睡的时候
睡前大量饮水会导致夜间起夜次数增多,影响睡眠质量。建议睡前适当补充水分,但不要过量。
除了以上五种情况,以下人群也应该注意饮水量:
1、肾脏功能不佳的人
2、心脏病患者
3、孕妇
4、老年人
总之,适量饮水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水量,避免水中毒等不良反应。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6个月以下宝宝真的不能喝水?
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对于宝宝饮食的安排总是充满疑问。其中,关于6个月以下宝宝是否需要额外补充水分的问题,更是让许多新手爸妈感到困惑。有人说:“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喝水”,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见。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6个月以下宝宝的肾脏功能。这一时期的宝宝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肾脏滤过率仅为正常成人的1/4。如果此时额外补充过多的水分,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肾脏将难以承受,导致多余的水分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甚至引发‘水中毒’。
那么,宝宝的水中毒症状有哪些呢?轻微的水中毒症状可能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嗜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们在给宝宝补充水分时,一定要谨慎。
那么,宝宝到底需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呢?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的宝宝,母乳或配方奶中已经含有足够的水分。母乳中90%以上是水分,配方奶也有85%左右的水分。因此,在这个阶段,宝宝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由于辅食中水分含量相对较低,此时就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建议每天补充50cc~100cc的水,分两次补充。同时,每次喝完奶后,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水漱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水呢?一般来说,宝宝每天需要排尿6~8次,如果宝宝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变深,或者出现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就说明宝宝可能缺水了。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宝宝的奶量,或者给宝宝补充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给宝宝补充水分时,要分次小口小口慢慢喝,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水分,以免引发水中毒。
医者荣耀
文章 关于中暑的症状
中暑,这个看似简单的名词,却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在炎炎夏日,中暑成为许多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它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辨别中暑的症状呢?根据发病过程及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类型。
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劳、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2、轻度中暑: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出现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则说明中暑严重,需紧急处置,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中暑还包括以下九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热虚脱、热痉挛、水中毒、因人体失水所致的热衰竭、全身脱水、对热气候无力反应(暂时性的热疲劳)、足和小腿的热浮肿。
其中,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热病,表现为高热(41℃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热痉挛则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表现为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热衰竭则常发生在患者对热不适应时,体内常无过量热蓄积。
预防中暑,首先要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此外,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避免阳光直射,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若不幸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给予冷敷、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措施。若症状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医者仁心
文章 天热喝水真不能太猛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增多,对水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饮水过量并非好事,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过量饮水甚至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近日,张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关于“阴阳水”的减肥方法,该方法声称连续喝三天“阴阳水”可以清肠毒减肚子。张女士信以为真,按照该方法用“隔夜凉开水2升+烧沸的热开水2升+盐半两”调制成8斤“阴阳水”,并在1小时内空腹喝下5斤。结果,张女士出现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呕吐等症状,家人赶紧将她送医。
经医生检查,张女士出现了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并有消化道出血。医生解释说,所谓的“阴阳水”实际上并无特殊之处,大剂量的盐水进入肠道确实会促进肠蠕动,但短时间内失水过多,很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甚至脱水。
武汉市武昌医院肾内科主任熊瑛指出,正常人一天所需水量约为2000毫升,肾脏在24小时内只能排泄掉2000~2500毫升水。短时间内过量饮水,会导致体内水分积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引发低钠血症、脑水肿等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有“三高”等慢性病的胖人来说,危害更大。
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对缺水的敏感性降低,容易在口渴时已经严重缺水。因此,老年人夏季饮水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适量饮水:每天适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 分次饮水:口渴时不要一次性猛喝,分多次少量饮用。
- 选择合适的水温:夏季饮用10℃左右的淡盐水较为适宜。
- 注意饮食:夏季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及时就医: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疾病解码者
董延芬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何良志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李颖飞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