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冻疮

冻疮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冻疮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如何防止冻疮

寒冷的冬季到来,许多人手脚、面部、耳廓等容易出现冻疮,遇冷就会疼痛,遇热就会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冻疮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了解冻疮是如何形成的。当我们人体的皮肤长期暴露于寒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会收缩,血液循环变差,持续低温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而无法正常的扩张,血液就会渗透至血管外,局部肿胀就形成了冻疮。还有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比如心脏病、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容易好发冻疮。比如有心脏病患者,心脏的机能变差会影响血液循环。比如贫血患者血色素的成分较少,影响血液循环和心脏机能,抵抗力低下也容易好发冻疮。还有一些长期久坐办公室的或者缺少运动的人群,由于运动缺乏导致血液循环慢,更有可能出现冻疮。 了解了冻疮的发生原因,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有心脏病、肾病、贫血、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控制好相关疾病的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冻疮的发生率也会下降。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群鼓励适当运动,包括球类运动、体操等,既有利于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也有利于抑制冻疮的发作。既往曾患过冻疮的人群,冬季要注意加强保暖,同时避免穿着过紧。手部冻疮者应注意多戴手套,洗完手之后应立即把水擦干,平时多擦润肤剂,比如尿素乳膏、凡士林、维生素E乳膏等。外出归来时,可以将双手浸泡于温水中或者使用取暖器,每晚临睡前多用热水泡脚,改善下肢循环。耳部冻疮者可以戴棉帽、围巾遮盖耳廓。营养不良的人群应注意优质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补充热量和增强免疫力。

住院医师覃志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冻疮用什么药膏好

对于冻疮,如果是 1 度冻疮,症状较轻微,建议是用 10%的樟脑软膏,涂敷患处,一天两次即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水泡或者是糜烂,建议用 10%的氧化锌软膏;对于发生糜烂感染者,可以先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之后,除去了糜烂面,再外涂 1%的红霉素以控制细菌的感染;对于瘙痒严重者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例如扑尔敏或者是赛庚啶。 在用药期间,不要从事高空作业或者是驾驶车辆、精密仪器等活动,以免发生危险。如果冻疮比较严重,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需要凭医生的处方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应用。

住院医师刘亚萍

14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冻疮痒怎么办

冻疮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出现瘙痒,但是瘙痒发生时不宜使劲挠,以免划破皮肤的表面,进而引起细菌的感染,加重皮肤的症状。 建议使用复方樟脑软膏,复方樟脑软膏有一定的清凉作用,可以缓解瘙痒。同时可以轻轻的按摩患处,也可以起到缓解瘙痒的目的。 如果瘙痒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服用抗过敏的药物,例如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或者赛庚啶,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长期暴露在干冷的环境中,注意保暖,适当的吃一些羊肉、姜、辣椒等可以御寒的食物。

住院医师刘亚萍

14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冻疮化脓了怎么办

冻疮化脓,说明冻疮出现了水泡,并且可能伴有细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建议局部以 0.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浸泡后除去溢出的粘液,然后涂上 1%的红霉素或者 0.5%的克林霉素乳膏,从而控制细菌的感染。 对于瘙痒严重者,可以考虑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例如扑尔敏或者赛庚啶。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可能会用到抗生素,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需要凭医生的处方,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应用。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平时要多吃一些可以御寒的食物,例如肉桂,老姜,辣椒或羊肉。

住院医师刘亚萍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雪,你了解吗?

概述:1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 :~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2洗去,除去 :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3擦拭 :“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4姓。 那么平常人眼中的普通雪花,究竟有何药用价值? 雪可以用来治冻疮 民间流传腊雪可护菜麦,杀虫蝗,如果用来浸五谷,则耐旱不长虫,还可封坛腌菜。根据《本草纲目》,腊雪的确可清热解毒,涂揉于患处舒筋活血,可治烫伤、防冻疮,名人雅士雪水煮茶也未为不可。 古代就有用雪水煮茶的习俗 由于现代社会工业污染严重,尤其初雪附着的大气污染物较多,不宜食用,通常不入药。此后连续下的雪应相对洁净,微生物与细菌“休眠”,所含氮化物比普通水更高,易吸收,有助新陈代谢,其性味甘凉,封存后夏天防暑祛痱也有一定功效。 清热解毒,涂揉于患处舒筋活血,可治烫伤、防冻疮,名人雅士雪水煮茶也未为不可------

主治医师朱国礼

143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远离冻疮让我们一起舒适过冬

严冬时节,寒冷的天气对人体露出部位及保暖性差的部位有一定刺激。如果此时穿鞋过紧、保暖不好或很少运动,气血凝滞,可以引起局部血瘀而形成冻疮。妇女、儿童和体弱者的手背、手指、足趾、足缘、足跟、面、鼻、耳轮、耳垂等处易患此病。冻疮给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严重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别再“冻疮”“冻伤”傻傻分不清 冻疮是与寒冷、潮湿相关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四肢末端及暴露部位,皮损常表现为红斑或结节,严重时皮损部位可见水疱、溃疡,以及自觉瘙痒、肿胀或疼痛。病情严重时可损伤肌肉、骨骼,引起全身症状。常发于冬季及初春天气寒冷季节,且易来年复发。 而医学上把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为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容易形成“冻疮”的因素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出击的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 除了寒冷与潮湿的外界环境,自身血液循环不好也是导致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也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盯”住不放。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温暖环境里更难受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非易事。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恼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就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很令人心烦。温暖的环境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动脉受热扩张,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手护妈妈

141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冬天为什么会冻手

在冬天很多人出现了冻手冻脚的 原因 ,我们为什么会冬天长冻疮呢? 主要原因是气血循环不好 ,肾虚,阳气不足,气血虚亏导致的表现,与长期过度劳累,熬夜有关系,四肢神经末端得不到血液的滋养 ,自身抵抗力弱,就容易动手动脚 。 因为冬天天气寒冷 ,手部的皮肤大多数裸露在外边,在寒冷气温的刺激下 ,就容易出现小动脉痉挛收缩的现象, 动脉收缩以后血液流通不畅 ,从而出现血瘀引发冻疮。一般而言 ,身体内的血液调配首先满足重要内脏器官的供血 , 其次才是其它部位的供血。 比如像手部 ,就不是最主要的供血对象。 这样,就只有在人体有充足血液的时候才能满足手部的供血。 故而,可以说 只有血液充足,经络畅通 则冻手之苦才能消除。 首先应该注意保暖 ,避免长时间在低温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如果皮肤没有破损 ,应该用注意保暖及热敷,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如果皮肤出现破损 ,我们及时用冻疮膏进行治疗 。平时需要饮食多吃温热的食物 ,不要熬夜 ,节制性生活 。 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增强体质 ,促进血液循环 、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耐寒能力 ;避免鞋袜穿的太紧 和太窄 ,影响血液循环。 关注营养 关爱健康 健康一生相随 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营养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我将继续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健康管理师唐艳

142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冻疮”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一、如何预防“冻疮” 对于冻疮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平日里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同时注意在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者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及冻疮膏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 有些人有手脚冰冷时用火烤、热水烫等复温习惯,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手搓手、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的保暖,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已经有冻疮,就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来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二、“冻疮”的分类 第一类红肿型,时有痒感,较轻,治愈快。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每天用消毒棉球蘸冻疮膏擦涂患部及周围2~3次即可;也可用冬瓜皮10克、桂皮10克、尖椒5克捣碎,加香油适量调匀敷部,每三天更换一次,但以上两种方法患处如有破伤不可用。 第二类青紫肿胀型。遇热痒痛感觉强烈,因受冻时期长,比较严重,治愈时间长。所以,首先应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如每天做2~3次局部按摩,从大腿根部开始揉摩至足趾部,再从足趾按摩至大腿根部,往返数次。特别是患部及周围要增加次数,反复按摩直到感觉患部温热为止。同时做一些室外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外敷生干姜9克、生附子6克,研末加1~2克七厘散,用凡士林油膏适量调匀敷患部,每2天更换1次,直至痊愈。 第三类溃疡湿烂型,血水渗透疮口蔓延,疼痛难忍,时又发痒,因受冻时期长,误时不治最为严重。如果冻疮局部有感染的迹象,可外擦百多邦或口服消炎抗菌药物。冻疮较重,发生水泡时,处理方法与烧伤水泡类似,保留水泡外皮有利愈合。因此类冻疮治疗方法比较复杂恢复期较长,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治疗。 冻疮在治愈后如遇冷容易复发,凡属上述第一、二类型冻疮,治愈后还应采取上述外敷药法、按摩疗法,在原患部敷药,按摩保持一个冬天,至立春日止,这样可以防止反复。同时,应加强适当的运动锻炼,配合饮食营养疗法,使体质不断增强,经络、气血畅通了,就可以抵挡住寒冷对人体的困扰。此外,如手、足受冻,应先揉搓促进血液循环,然后用温水浸泡揉搓,千万不能用温度高、过热、过烫之水洗烫,防止寒气聚之手足反而产生冻疮或其他疾病。

手护妈妈

14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冻疮又痛又痒不好受,防治的药物你家厨房就有

中医认为阳虚之人容易受寒,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如果不注意保暖,血虚寒凝就可能形成冻疮。西医认为对寒冷敏感的人,如果受到强烈的寒冷刺激,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的损伤。天气寒冷人体皮肤的血管自动收缩,目的是想保住体温,由于手、脸、耳、足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慢,血流也比较缓慢。因此容易出现冻伤。 冻疮常见于冬季,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冻疮的表现是:双手、脸面、鼻子、耳朵、脚趾、足跟等处出现紫红色的冻伤肿块,伴有瘙痒、灼痛。 冻疮发生后不要着急,你家厨房里的一种调料就可以治疗冻疮。方法是:用花椒50克,水煎二次,每次20分钟,共煎取半脸盆药水,趁热洗患处(注意勿烫伤),每次洗半小时左右,凉了可以热一下再洗。连用七天为一疗程,严重的可以用两个疗程。 一次冻伤后,第二年再次出现冻伤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患者应该在第二年冬季到来之际,注意保暖,加强防范。这里介绍一个预防冻疮的方法:在温水中加少量啤酒,浸泡二十分钟,可以预防和治疗冻伤。因为啤酒中含有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具有抗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作用。 预防冻疮,中医还有一个“冬病夏治”的小偏方:就是在盛夏季节,用紫皮大蒜捣烂,晒热后,经常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 阳虚体寒之人,为增强体质和抗寒能力,可以在冬季使用张仲景的当归羊肉生姜汤加花椒。药物组成:当归30克、羊肉500克、生姜15克、花椒3克。水煎食用。 保暖防冻的措施还包括:出门时要戴手套和暖耳、穿棉鞋和厚袜子。易冻部位另做护垫包裹。平时经常进行跑步、打球等运动,洗手、洗脸用冷水,逐步增加适应寒冷及抗寒的能力。

赵彦鹏医生

142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农村1种庄稼花能治疗瘊子、冻疮

相信很多人对瘊子并不陌生,并且有大部分人被其困扰过。瘊子其实是寻常疣的俗称,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良性疣状赘生物。好发于手指、手背,以儿童及青少年最为常见。中医又称之为“疣目”“千日疮”,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对其是这样记载的:“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 虽然大多数寻常疣在两年左右会自行消退,且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疼痛不适,但是由于其影响美观,很多人长瘊子的时候还是会采取各种办法进行治疗。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时主要采用激光、冷冻、电灼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花费较高,治疗的时候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最后会留下瘢痕。但是民间却有很多简、便、效、廉的好方法,甚至不用花一分钱,只需要利用农村常见的植物就能祛除瘊子。 我们农村就常用一种农作物的花来治疗瘊子,那就是芝麻花。芝麻花治疗瘊子是民间验方,并且很多大夫的临床经验也证实了其确实有治疗瘊子的作用。苏轼的《物类相感志》中对其记载:“身上生肉丁,擦之。”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用新鲜芝麻花揉搓患处,每天三次,每次三到五分钟,一般一周左右就会见效,且不会留下瘢痕。由于新鲜芝麻花具有季节性,我们也可以用干芝麻花清水浸泡三十分钟后,煎汤擦洗患处。芝麻花除了能治瘊子外,还能治疗脱发、便秘等。 此外芝麻花还能预防冻疮,在夏季,采摘适量新鲜的芝麻花,用其涂抹在冬季冻疮发生的部位,待一小时后洗去,反复多次即可达到预防冻疮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中医指导下的中药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口尝身受积累下来的。很多疾病的小验方也是在很多人的尝试下流传开来的,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家还知道哪些治疗疾病的小妙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老师讲中医

1408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