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囤积障碍

囤积障碍

别名:强迫性收藏,处置恐惧症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囤积障碍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爱「囤东西」可能是老痴!父母6种囤积行为要警惕

现代人有多喜欢「囤东西」? 去年促销囤下的卫生用品,十几年前的旧衣服,在各平台收藏了几百条文章和视频,多数都没有点开过…… 不少人抱着“留着,总会有用”的心态囤货,但你知道吗,过度囤积一旦影响到日常生活,可能就是病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带你认识囤积症,并教你科学缓解囤积行为。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主治医生 侯正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沈 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囤积过度也是一种「病」 实际上,留着旧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囤积欲,指人们总想获得东西、收集东西、保留东西的欲望。这种欲望与生俱来,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物资常常是匮乏的,所以想大量囤积物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然而,如今的我们早已从原来的匮乏状态转变为供应过量状态,在适度范围内收集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可视为收藏,但如果过度收集不愿丢弃,影响生活、交际,则可能是种病。 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曼哈顿住着一对兄弟:他们彻底与外界隔离,弟弟每天在夜深人静时外出疯狂收集各类报纸、书籍、家具、乐器等废弃物。为了防止盗贼,兄弟俩在屋内各处设有自制防盗陷阱和机关。 很快,房子变成了一座迷宫,电线捆绑的废品和垃圾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隧道。 某一天,弟弟不小心被机关绊了一跤,接着被房屋中倾倒的130多吨垃圾砸死。失明和瘫痪的哥哥因弟弟死后没有食物也很快饿死。直到邻居闻到异味报警,警察在将近三个星期的清理中,才在垃圾堆下找到俩兄弟早已腐败的尸体。 这就是科利尔兄弟的故事,他们患严重的囤积症,囤积症甚至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科利尔兄弟综合征”。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所述,囤积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和强迫症相似,表现为不可抗拒地强迫囤积东西。 患者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不舍得扔掉旧物,于是有大量没用的东西堆积在家。 国外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很多人以为囤积癖是因为懒惰和不讲卫生,但其原因复杂得多。 害怕做错决定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无法承担选择错误的后果。这些人难以确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害怕“做错决定”。他们大多有选择困难症,决定是否扔掉某件东西时需要花更多时间,导致丢弃物品的速度跟不上积压的速度。 获得安全感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在远古时期,人们要囤积粮食、必需品来保障生活,以此获得安全感。时代已变,但“囤积-安全”的认知没变。我们还是会通过囤积,比如存钱、存粮以及其他任何能让我们感到丰盛和富足的东西,来确保安全。 难以割舍的情感 囤积症患者对物品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轻则舍不得扔掉用过的老物件、旧东西,重则把扔掉的又从垃圾堆中捡回来,会努力搜寻与物品有关的记忆,很难割舍那份联系。 爱囤东西也可能是老痴 家里堆积东西往往给人懒惰、不喜欢整理收拾物品或不讲卫生的印象。但患囤积症的人,有更深层次的情绪、认知问题。严重囤积物品还可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之一,或是脑病征兆。 不正常的囤积通常有哪些表现呢?最新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新增了囤积症为诊断项目,而不是以往归类在强迫症范畴内。如果有这些特征,家人应尽早带老人来就医: 1. 持续性的丢弃困难,不管东西实际价值如何,都难以分离; 2. 保有物品的需求,觉得有一天会用到,对丢弃感到苦恼; 3. 住所拥挤或凌乱,大量囤积物品,堆积如山; 4. 常常需要家庭成员强制整理; 5. 生活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减损,囤物的行为已经引起很多困恼,影响到家庭成员关系、社交、职业和环境安全等; 6.无法解释为其他疾病,比如非身体病痛引起,也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来解释。 临床上有严重囤积行为的多为老年人,可能是脑功能存在明显紊乱,对物品有认知障碍并形成病态依恋。 比如,他们害怕丢掉重要的东西,夸大物品的功用,赋予物品人性化特征;或对物品放置的感知减弱,无法分类,也容易忘记与物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所以喜欢将物品放在视线范围内。 如何缓解“囤积行为” 积攒大量旧物不愿扔的人要清醒审视自己的囤积欲,多想想“这些东西我现在需要吗”“一个月内用得上吗”,如果答案是否定,就果断地清理掉那些“可能有用但很久没用”的东西。 如果难以做到每天及时清理,就定一个时间,如每周末,按时整理和扔掉一些东西。学会给生活与工作做减法,将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腾出来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过度的囤积很可能伴有强迫症,收集时既愉悦又痛苦,扔掉时既解脱又焦虑,内心不断处于矛盾中。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尽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你亲友中有囤积症患者: “ 避免争吵 不要威胁对方或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扔掉东西,大规模的清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他们通常会重新开始囤积东西。 “ 注重教育 和患者沟通囤积的危害,提前做好安全保障,例如注意火灾隐患、堵塞厕所等。 “ 劝说就医 囤积患者通常还存在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身体残疾、慢性疲劳、关节炎、肥胖、抑郁或焦虑等,最好能劝他们及时就医。 如果你身边有老人患囤积症: 当老人仅仅是不断囤积,不加分类整理,也不想出售废品,那家人就需要根据情况严重程度,考虑为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囤积症的老人很少主动就医,身边亲人的协助就尤为重要: 要用支持开放的态度:比如单独辟出一个空间让他集中收集,备好手套防止手受伤,定期帮助他变卖废物换钱等。 用同理心取代指责:在理解的基础上,与老人坐下来耐心讨论,可以尝试列清单来勾选清理的顺序。 在尊重老人的前提下帮忙丢掉没用的东西:慢慢地“断舍离”,让他自己体会到“东西丢弃后,生活并没有差别”,多次经历这种丢弃后,老人就会比较不害怕清理。 要鼓励老人多参与社交:就不会把每天的心思都放在储物上了。 如果老人爱收集,但会归类整理,而且对以后怎么处理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并不是所有的囤积都需要改正,只有当囤积行为让你感到痛苦,生活因此而混乱,才需要积极寻求帮助来改掉这个习惯。▲ 本期编辑:邓玉

京东健康

11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为什么总想买平角紧身内裤?

我总是被一种奇怪的欲望所驱使,想要购买更多的平角紧身内裤。这种欲望已经超越了正常的需求,变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每当我看到那些紧身的内裤,我就无法控制自己,仿佛它们能够带给我某种特殊的满足感。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 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有问题,是否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在线医生,向他描述了我的困扰。起初,我感到很尴尬和羞耻,但医生非常理解和支持,鼓励我继续分享我的感受。 医生告诉我,我的行为可能是一种囤积障碍的表现,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行为调整来改善。同时,他也提醒我要注意内裤的质量和穿着方式,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他的建议让我感到安慰和希望,我决定按照他的指导来改善自己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试图找到更健康和积极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虽然这条路可能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运动与健康

8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条记录共1页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徐宏俊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激素缺乏(15例) 雄激素缺乏性脱发(6例)
专业擅长:湿疹、带状疱疹、脚气、尖锐湿疣、梅毒、寻常疣、假性湿疣、淋病、疱疹、荨麻疹、皮炎、银屑病、灰指甲、痤疮(痘痘、青春痘)、脱发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11648
王磊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脂溢性脱发(7例) 脂溢性皮炎(3例)
专业擅长:1.毛发疾病:如雄秃(脱发、掉发)、斑秃(儿童斑秃、全秃、鬼剃头)、休止期脱发(产后脱发、减肥脱发)、脂溢性皮炎(头油、头皮屑)等; 2.皮肤疾病:如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汗疱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缠腰龙)、痤疮(青春痘)、白癜风等; 3.皮肤外科:常见皮肤肿物的手术切除。
好评率:99% 接诊量:2326
黄玲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炎(376例) 痤疮(219例)
专业擅长:从事皮肤病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约30年。 擅长治疗痤疮青春痘,脚气,湿疹,脱发,白发,脂溢性皮炎,毛囊炎,黄褐斑,色斑,荨麻疹,皮肤癣,病毒疣,痣,带状疱疹以及后遗神经痛,银屑病,白癜风,鸡皮肤,过敏性皮炎等皮肤常见病;以及梅毒,生殖器疱疹疱疹,尖锐湿疣,包皮龟头炎,艾滋病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142462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