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类型比较多,如常见的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
1.子宫内膜癌:也称为子宫内膜腺癌,起源于子宫内膜层,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女性,以阴道流血、阴道异常流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2.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是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不适症状;
3.卵巢癌:卵巢是女性体内一种扁椭圆形的性腺,是产生和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卵巢癌是一种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此外,还有阴道癌、外阴癌等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一旦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则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子宫肌瘤和子宫癌的区别主要包括肿瘤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癌标志物不同等。
1.肿瘤性质不同: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起源于子宫肌层组织。而子宫癌是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细胞。
2.临床表现不同:子宫肌瘤通常引起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经期间隔缩短、盆腔疼痛、尿频、压迫性症状等。子宫癌也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同时也伴随着其他症状如痛经、盆腔不适、骨痛等。
3.癌标志物不同:在子宫癌患者中,血液中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可能升高,而在子宫肌瘤患者中通常不会出现升高。
不管是出现子宫肌瘤,还是子宫癌,都需要尽快到医院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才能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子宫癌包括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两种类型的子宫癌能否治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癌症的分期、治疗方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对于早期子宫癌,尤其是子宫颈癌,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或放疗,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对于中期的子宫癌,如子宫内膜癌,一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和放疗结合的方式治愈。
对于已经进入晚期的子宫癌患者来说,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治愈的难度很大,通常需要通过化疗、放疗等姑息性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提高子宫癌治愈率的关键。
如果患有子宫癌,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子宫癌晚期未扩散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晚期子宫癌,可能需要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切除术。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恶性肿瘤及其周围的组织来控制癌症扩散;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使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能量形式的辐射,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对于子宫癌晚期未扩散,放疗可能会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者在手术之前进行以缩小肿瘤;
3.化学治疗:化疗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对于子宫癌晚期,化疗可能与手术或放疗结合使用。
具体使用哪些药物以及治疗方案的长度和间隔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常用药物有卡铂、顺铂等。具体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对病人进行评估后进行合理选择。
阴道出血臭可能和细菌性阴道病、宫颈息肉以及子宫癌等有关。
1.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通常和阴道内菌群失调,使得大量的厌氧菌繁殖有关,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会有鱼腥臭味。细菌性阴道炎,如果并发子宫内膜炎以及盆腔炎等,也可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
2.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宫颈组织增生导致的局限性赘生物,可能和慢性炎症以及宫颈感染等有关,患者可有白带过多以及月经间期或性交后出血的现象。如果继发感染,阴道分泌物可呈脓性,并且会有臭味。
3.子宫癌:子宫癌是发生于子宫的一系列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子宫内膜癌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宫颈癌主要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引起。如果患有子宫癌,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通常会有出血现象,肿瘤中间部位容易缺血坏死,因此会有臭味。如果肿瘤破坏子宫内微环境平衡,引发感染,也可出现臭味。
阴道出血后还可能和其他原因有关,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治疗。
自懂事起,就常听到老一辈的人这样规劝我们这些不怕死的年青人,“月经期不能洗头,不能洗头。”问他们为什么不行?没人回答得出来,只说:那是以前人经验累积的告戒,不听的话,以后老了就会知道!所以就这样,一直觉得那可能是以前环境不好,没有像我们现在有吹风机,洗好马上吹干,应该就没事。
但在对大多数的乳癌及子宫癌患者调查中有惊人的发现,都喜欢在月经来潮时洗头发,或不注意调养或吃冰冷食物,致子宫收缩不完全,而使体内污血未排净,而残留在子宫之内,日积月累,贺尔蒙分泌失调,而有乳癌、子宫癌的发生。
用中医来讲,头为诸阳之汇,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汇。女性在月经期间,血海由满而溢,子门正开,血室空虚,邪气容易入侵。同时气血失调,情绪易于波动,整个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月经期洗头,感受寒凉或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有碍经血排出,从而凝滞血脉,致使有形症瘕生成。
不论是小女孩还是大女人,都应该要注意,不要洗头就对了。男生收到也看一看,跟你有关的女人都应该让他知道这个正确观念才是!除了不洗头,不吃冰冷食物外,如月经来潮前会有头晕、胀奶、便泌者,可能是癌症的前兆,预防方法可依体质用黑糖、莲藕、萝葡、薏仁等,熬汤饮之,达到最佳的预防方法。
这只是老人约定俗成的一种认识,我用中医理论来解释下。癌症的发病原因很多,其实在月经期洗头并不一定能够致癌,只是老人提示年轻女孩的一种方式而已。但还是要提醒广大姐妹们,尤其要注意月经期间的身体健康问题,避免在此期间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很多时候,传统的一些观念,没准还有其道理所在。
(附:经期是指女性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一般为2—7天,多数为3—5天。
女性在月经期间不注意护理,常常会引发月经滞后,月经提前的症状。这些都会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月经错后频发是指月经周期延长,超过21天者,属于排卵型功血。是由于卵泡期长、卵育缓慢、或黄体功能不全引起。临床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医学将本病称为“月经后期”、“月经错后”、“月经延迟”、“晚早”。月经提前是月经不调的一个症状。中医认为,月经能否正常来潮,与肝、脾、肾以及冲任二脉关系最大。而导致月经提前的原因,主要以内分泌失调与血热、气虚等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B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超过2.5亿人。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因HBV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82万,这一数字反映出HBV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尤其是肝癌,作为HB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死亡原因。
然而,尽管已有多种HBV治疗药物问世,这些药物仍无法完全消除癌变的风险,且HBV引发癌变的具体机制仍未得到充分揭示。
HBV与肝癌的发病机制
在HBV感染过程中,病毒会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其中,病毒蛋白HBx被认为在HBV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HBx通过降解宿主蛋白Smc5/6来促进病毒复制。Smc5/6是宿主细胞中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其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DNA损伤的积累,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研究小组,包括关场一磨特任临床医师、大塚基之讲师和小池和彦教授等,针对HBx对Smc5/6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HBV产生的HBx不仅促进病毒复制,还可能通过降解Smc5/6来抑制宿主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通过使用人类样本、小鼠模型和HBx过表达细胞进行实验,发现当宿主蛋白Smc5/6被HBx降解时,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显著降低。DNA损伤的积累被广泛认为是癌变的主要促进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Smc5/6被降解的细胞中,肿瘤形成能力得到了增强。
此外,研究还发现,使用化合物尼塔佐克仑(Nitazoxanide)抑制HBx的功能,可以有效阻止Smc5/6的降解,从而恢复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这一发现为HBV相关肝癌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表明通过抑制Smc5/6的降解,可能能够降低癌变风险。
新的癌变预防概念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HBV相关肝癌发生机制的一部分,还提出了“通过Smc5/6分解抑制药物来预防癌变”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能为未来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团队的成果已于9月1日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在线版上发表,标志着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
研究支持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得到了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和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等多个机构的支持。AMED的肝炎等克服实用化研究事业中,研究团队围绕HBV cccDNA维持相关宿主因子的全面鉴定和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HBV的生物学特性,也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探讨HBx的功能:进一步研究HBx在HBV感染及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2. 开发新型药物:基于Smc5/6分解抑制的概念,开发新型抗HBV药物,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3. 临床试验: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公众健康教育:加强对HBV感染和肝癌风险的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促进早期筛查和治疗。
结论
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不仅是基础医学的挑战,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随着对HBV及其相关癌变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减少HBV感染者的癌变风险,最终改善全球范围内的肝病防治状况。
通过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战胜HBV及其引发的肝癌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10901.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9月 来源:u-tokyo
ChatGPT的基础技术,Transformer提高了精度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检验部的讲师佐藤雅哉(消化内科医师)、消化内科的助教中塚拓马、副教授建石良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池和彦、教授藤城光弘等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射频消融术(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后的肝癌预后预测模型,并首次证明了使用Transformer模型的预测模型比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RFA作为肝癌有效的根治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然而,肝癌的复发率较高,且存在预后不良的肝癌,因此治疗仍面临挑战。准确了解RFA治疗后肝癌的预后对于实施个体化的知情同意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017年,Google Brain研究团队开发的AI模型Transformer,作为ChatGPT(生成预训练Transformer)的基础,已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深度学习技术的高性能。通过使用Transformer模型,有望更准确地评估RFA后肝癌患者的预后,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使用Transformer模型进行肝癌预后估计的报告。
使用Transformer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的预测,除了肝癌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的多个领域,未来的其他领域应用也备受期待。本研究成果于2023年9月9日(当地时间)在美国学术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线版上发表。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8月 来源: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理化学研究所(RIKEN)脑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神经动态医科学联合研究团队的高级研究员岛康之(研究时),团队负责人中冨浩文(杏林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学教授),客座研究员太田仲郎,脑神经医科学联合部门的冈部繁男(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神经细胞生物学教授),生命医学研究中心癌症基因组研究团队的研究员笹川翔太,团队负责人中川英刀,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脑神经医学专业的脑神经外科学教授齐藤延人,以及山梨大学医学部生化学讲座的特任助教金然正和教授大塚稔久等国际合作研究小组,首次从人类脑动脉瘤样本中鉴定出与脑动脉瘤发生相关的重要体细胞基因突变,并建立了基因导入的小鼠脑动脉瘤新生与抑制模型。
本研究成果有望为目前仅有开颅手术或血管内导管治疗的脑动脉瘤治疗提供药物治疗这一第三选择的可能性。
此次,国际合作研究小组分析了外科手术中切除的脑动脉瘤的基因,鉴定出405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在这些基因中,90%以上的样本中确认突变的16个基因与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且发现其中6个基因的突变在囊状动脉瘤和纺锤状动脉瘤中均有共通之处。
此外,在这6个基因中,最常见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基因突变被导入小鼠,证明了PDGFRβ基因的突变确实会导致纺锤状动脉瘤样的扩张,并且通过全身施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动脉瘤化。
参考来源: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30615.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6月 来源:h.u-tokyo.ac
本文在2024年11月进行了内容更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残留的富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ma)对未来支架相关事件的风险影响。研究对象为接受新一代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对植入支架后的冠状动脉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斑块的组成和特征,研究团队评估了残留富脂斑块的存在与未来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强调了在支架植入后,密切监测和管理富脂斑块的重要性,以降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背景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技术的进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然而,尽管新一代DES能够有效减轻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仍存在残留的富脂斑块,这可能成为未来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富脂斑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新一代DES植入后,残留富脂斑块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探索残留富脂斑块对未来支架相关事件的影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了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支架植入后接受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评估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特征。研究团队重点分析了富脂斑块的存在情况及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患者在随访期间定期接受临床评估,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分析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评估残留富脂斑块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新一代DES植入的患者中,存在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具体而言,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中,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OCT检查结果表明,富脂斑块的存在与支架周围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机制之一。研究还发现,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提示在临床管理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残留的富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相关。这一发现强调了在冠心病患者中,植入支架后对富脂斑块的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医生应关注这些患者的随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针对富脂斑块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方案。
参考文献:Murai K, Kataoka Y, Nicholls SJ, Puri R, Nakaoku Y, Nishimura K, Kitahara S, Iwai T, Sawada K, Matama H, Honda S, Fujino M, Yoneda S, Takagi K, Nishihira K, Otsuka F, Asaumi Y, Tsujita K, Noguchi T. The Residual Lipid-Rich Coronary Atheroma Behind the Implanted Newer-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 and Future Stent-Related Event Risks.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8, 1504-1515, 2022.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2年7月 来源:Can J Cardiol 作者:Murai K
本文在2024年11月进行了内容更新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