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形状和功能。这种疾病在出生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少见,通常在2岁内被确诊。纯合子状态HbSS病患儿多数在7岁前死亡。临床症状包括溶血、贫血和血管闭塞症状。脾脏肿大见于童年,此后,由于反复梗死和弥漫性纤维化而萎缩。功能性无脾,见于幼儿,使患者易罹患感染,特别是沙门菌感染。感染和叶酸缺乏可导致红细胞生成低下,发生再生障碍危象。腿部溃疡为皮肤常见表现。由于长期贫血,心脏常扩大,年长者可出现心肺功能不全。而且由于长期大量溶血,胆结石和胆囊炎亦为多见并发症。除了上述表现外,骨关节病变有:1. 疼痛危象:是镰状细胞贫血最特征性的肌肉骨骼并发症。最常见于长骨的近关节区,也可见于背部、肋骨、甚至腹部。疼痛常多部位发生,有时呈对称性,局部可有明显肿胀,尤其是胫骨骨骺。一个或多个关节可能继发感染。无并发症的疼痛危象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2. 指炎:在幼儿病例,血管闭塞常发生于手足背,引起指炎,也称为手足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手足非可凹性肿胀伴疼痛。1周后症状可有改善,但常可复发。3. 骨坏死:20%的HbSS病患者可发生股骨头坏死。开始时无法与疼痛危象鉴别。但是,2周后疼痛不消失,行走时加重,休息后改善,提示合并有股骨头坏死。4. 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通常发生在疼痛危象之后,疼痛危象持续2周以上就应高度怀疑骨髓炎的发生。5. 痛风:尽管40%以上的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可有高尿酸血症,但发生痛风性关节炎者很少见。镰状细胞贫血的诊断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而不遗漏本病。根据种族和家族史、镰变试验阳性、血红蛋白电泳显示主要成分为HbS,再结合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
点击查看
镰状细胞贫血,这一听起来陌生却又危害极大的疾病,究竟有哪些症状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红细胞呈镰刀状,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发多种并发症。那么,镰状细胞贫血有哪些症状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1. 贫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2. 脾脏肿大:由于红细胞在脾脏中破坏,导致脾脏肿大。3. 疼痛:疼痛是镰状细胞贫血的典型症状,患者会出现关节、肌肉、腹部等部位的疼痛。4. 感染: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患者容易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5. 胆结石: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质沉积,容易形成胆结石。6. 骨髓炎:红细胞在骨髓中破坏,导致骨髓炎。除了上述症状,镰状细胞贫血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为了预防镰状细胞贫血,建议以下措施: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疾病。3. 生育咨询: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在生育前咨询医生,了解遗传风险。4. 及时治疗:一旦确诊为镰状细胞贫血,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总之,了解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