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近年来,关于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儿童退热止痛药美林布洛芬导致美国一女童双目失明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在缓解儿童疼痛和发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布洛芬。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如何判断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布洛芬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机制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布洛芬适用于各种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对于儿童来说,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退烧止痛药,尤其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二、布洛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使用,切勿随意增减剂量或用药次数。2. 儿童使用布洛芬时,应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3. 布洛芬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等,建议饭后服用。4. 长期使用布洛芬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患有胃肠道疾病者应谨慎使用。5. 布洛芬可能引起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三、如何判断布洛芬的不良反应1. 服用布洛芬后出现恶心、呕吐、胃痛等症状,可能是胃肠道不适的表现。2. 服用布洛芬后出现皮疹、哮喘等过敏症状,可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3. 服用布洛芬后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可能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表现。4. 服用布洛芬后出现视力模糊、黄视等症状,可能是视觉系统不良反应的表现。若出现以上症状,请立即停药并就医。四、布洛芬与其他退热止痛药的比较除了布洛芬,常用的退热止痛药还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与布洛芬类似,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小。阿司匹林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但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不建议儿童使用。选择合适的退热止痛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五、总结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退热止痛药,在缓解儿童疼痛和发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正确使用布洛芬至关重要。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布洛芬混悬液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退烧药,其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FDA共同推荐用于儿童退烧。除了退烧,布洛芬混悬液还可以缓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牙痛等症状。在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前请摇匀,确保药物均匀分布。2. 成人一次15-20毫升,一日3-4次。3. 12岁以下小儿使用剂量需根据体重进行计算,具体用量请参考以下表格:年龄体重范围剂量2-3岁12-14公斤一次3毫升4-6岁16-20公斤一次5毫升7-9岁22-26公斤一次8毫升10-12岁28-32公斤一次10毫升4. 若发热或疼痛不缓解,可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5. 使用过程中,若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除了布洛芬混悬液,市面上还有其他多种儿童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不同药物成分不同,使用时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此外,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退烧药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退烧药,避免使用成人药物。2.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避免过量使用。3. 若孩子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总之,布洛芬混悬液作为一种常用的儿童退烧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家长仍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确保孩子的安全。
点击查看
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很多人在感冒时会选择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来缓解症状。然而,你是否知道,布洛芬并非万能,服用时需要注意饮食禁忌,否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陈君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最近几天他感到头痛、呼吸不畅,还不停地打喷嚏,怀疑自己感冒了。于是,他开始服用布洛芬来缓解症状。为了保持精神,他还经常喝咖啡提神。然而,几天后,陈君的胃部开始出现不适,疼痛难忍。他不得不请假就医。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他的胃痛是由于布洛芬和咖啡同时服用导致的。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成分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咖啡中含有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的负担。因此,在服用布洛芬时,应避免同时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除了咖啡,布洛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空腹时不要服用布洛芬,以免刺激胃黏膜。服用布洛芬后,应避免立即进食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长期服用布洛芬时,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如果你在服用布洛芬时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点击查看
小儿发烧是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布洛芬作为一种常见的退烧药,其用量需要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重进行精确计算,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小儿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和解毒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使用布洛芬时,必须谨慎对待。以下将详细介绍布洛芬小儿退烧药的用量标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进行用药指导。1. 布洛芬小儿退烧药用量标准布洛芬小儿退烧药的用量标准如下:1-3岁小儿,体重10-15kg,一次用量4ml;4-6岁小儿,体重16-21kg,一次用量5ml;7-9岁小儿,体重22-27kg,一次用量8ml;10-12岁小儿,体重28-32kg,一次用量10ml。2. 布洛芬小儿退烧药使用注意事项(1)布洛芬小儿退烧药应按时按量服用,切勿过量或频繁使用,以免影响肝脏和肾脏功能。(2)使用布洛芬小儿退烧药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3)若小儿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3. 退烧药选择与交替使用除了布洛芬,泰诺林也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在遇到反复高热时,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药物,以帮助降低体温。总之,正确使用布洛芬小儿退烧药对小儿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家长们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点击查看
儿童退热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针对儿童适用的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都是非处方药物,具有解热作用。然而,由于化学结构、作用强度、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和使用时需要谨慎。 从药效强度来看,布洛芬的解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更强,药效持续时间也较长。但一般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要使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可能会掩盖宝宝的体温和炎症,从而影响病情的判断。国内的治疗标准是,6个月及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上至6个月以下的宝宝则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从不良反应来看,布洛芬的消化道反应较多,如消化不良、胃灼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饱腹感等。宝宝生病后本身食欲就不好,服用布洛芬后,可能会加重食欲不振的情况。因此,建议布洛芬与食物同服,以减轻消化道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作用较小,可以在饭前服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服用可能会造成肝脏损害。 市场上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常用药物包括泰诺林、百服咛等,含有布洛芬的常用药物包括美林、恬倩、安瑞克等。家长在为宝宝选择退热药时,应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计算具体给药量,避免用药过量和过频,给宝宝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此外,建议家长为宝宝购买单一制剂的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并选择口服液、颗粒剂、糖浆等儿童专用剂型,以确保用药安全。 总之,家长在为宝宝选择退热药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遵循医嘱,合理用药,确保宝宝的健康。
点击查看
近年来,随着儿童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家长对于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的儿童退热药,其安全性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围绕布洛芬的安全性、儿童退热药物的选用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为宝宝退热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药效。在欧美国家,布洛芬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市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和监测,布洛芬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近年来,一些关于布洛芬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家长的担忧。事实上,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而布洛芬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约为五百万分之一,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风险相当。除了布洛芬,目前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还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退热药物,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阿司匹林在退热方面效果较好,但可能诱发哮喘等不良反应,因此不推荐12岁以下儿童使用。那么,如何为宝宝安全有效地退热呢?首先,家长要了解宝宝发热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其次,要保持宝宝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此外,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总之,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家长在为宝宝选择退热药物时,要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副作用,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服务已开始。 我感到全身酸痛发冷,已经持续了一整天。 我决定联系医生,希望通过线上问诊得到帮助。 医生首先提醒我,作为医生,他们需要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才能开始诊疗行为,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随后,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全身酸痛发冷,以及我服用的药物。 医生询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喉咙痛、咳嗽等。 当我提到我早上39.7度发烧,下午39.4度,刚刚又测到40.2度时,医生建议我需要去医院。 我感到有些担心,但医生安慰我说,虽然线上问诊可以提供初步的指导,但面对面的诊疗更为准确和安全。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了医院,医生为我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时候,我再次联系了医生,他告诉我,根据我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他怀疑我可能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医生建议我继续服用布洛芬颗粒,但需要更加注意体温变化,一旦有不适立即就医。 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我对他的建议深信不疑。 在结束问诊之前,医生再次提醒我,他们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进一步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服务已结束,我感到非常感谢医生的关心和建议。
服务已开始。 医生提醒事项:1、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2、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请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3、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一位母亲焦急地等待医生的回复,她的小孩子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一度升到了38.2℃。在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建议她使用布洛芬干混悬剂来控制孩子的体温。 母亲有些担忧,医生又补充说,如果孩子偶尔咳嗽,暂时不需要加药。母亲汇报说,她给宝宝贴了一个退烧贴,体温量了一下又退到了38.2℃。医生则建议,如果咳嗽多,可以吃个氨溴特罗口服液,一次7.5毫升,一天两次。 在得知家里有阳性病例后,医生又提醒,如果是新冠病毒感染,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母亲表示,孩子阳了快一个星期了。医生建议,发热超过38.5时及时吃退烧药,少量多次喂水,不好退热时温水擦擦腋窝和脖子两侧,持续擦,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吃的少尿的也少,呼吸费力,及时医院就诊。 如果体温下来,孩子精神状态还可以,能吃能喝能玩,尿的也不少,可以先在家观察。目前以退烧药加物理降温为主,可以贴退热。母亲询问是否可以直接吃布洛芬干混悬剂,医生回复,贴退热贴体温能下来先不用退烧药,如果反复发热,退烧药间隔四到六小时就可以再吃。 母亲对医生的回复表示满意,并表示感谢。医生也提醒她,如果发热三天了还不见轻也需要到医院就诊。最后,医生再次提醒,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问诊已结束。 服务已结束,后续如您有任何病情变化或不适,请及时上线咨询或线下医院就诊。
点击查看
布洛芬混悬滴剂(美林)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它主要用于缓解婴幼儿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牙痛等症状。然而,如果布洛芬混悬滴剂使用不当,例如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布洛芬混悬滴剂的有效期。一般来说,未开封的布洛芬混悬滴剂的有效期为2年,开封后应在1个月内使用完毕。过量服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可能导致以下不良反应:头痛、呕吐、倦怠低血压皮疹消化道不适过敏反应为了避免药物过量,家长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6个月以下婴幼儿应遵医嘱使用。将药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不要超过推荐剂量。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并抗凝治疗的患者,应随时监测其凝血酶原时间。连续用药三天以上发热或疼痛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总之,合理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可以有效缓解婴幼儿的发热、头痛等症状,但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家长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以确保婴幼儿的健康。
点击查看
布洛芬缓释胶囊作为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在解热镇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其用量问题,很多人存在疑惑。本文将针对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服用方法、副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大家正确使用这种药物。一、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正确服用方法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正确服用方法是一次口服一粒,一天可以口服两次,早晚各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芬缓释胶囊是一种缓释剂型,因此应整粒吞服,切勿嚼碎或拨开溶解服用。二、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副作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虽然疗效显著,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胃溃疡或出血,对肝肾功能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害,如转氨酶升高等。三、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注意事项1. 对布洛芬过敏者禁用;2.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有慢性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 布洛芬缓释胶囊不宜与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血药等同时使用;4. 长期大量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应避免。四、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适用范围布洛芬缓释胶囊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五、布洛芬缓释胶囊与解热镇痛药的区别布洛芬缓释胶囊与普通解热镇痛药相比,具有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但具体选择哪种药物,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总之,正确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