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张硕

>

哪些人容易得格林-巴利综合征?

哪些人容易得格林-巴利综合征?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Thu Feb 10 18:56:28 CST 2022

医生回答

张硕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内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神经内科
某些病原菌感染者:如被空肠弯曲菌、寨卡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菌感染,更易患本病。
免疫接种者:接种一些疫苗如甲流疫苗时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患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 直线弯曲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发弯曲,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该病可能与神经损伤、肌肉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91

    医生回复次数

    18
    患者:

    男 18

  • 患者出现全身抖动、脾气暴躁易怒反复、智商下降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脑CT检查结果正常。运动后症状加重,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71

    医生回复次数

    22
    患者:

    女 28

  • 03年开始出现两腿不自主抖动的症状,后来在无锡珍断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走路比较吃力,其他方面如吃饭、睡觉都正常,想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疾病的信息和治疗方法。患者信息:无锡珍断为原发性侧索硬化,03年开始出现症状。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49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男 32

  • 渐冻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有一些药物和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2
    患者:

    女 16

  • 帕金森病和不宁腿综合征都是神经系统疾病,会引起运动障碍和不适感。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了解正确的治疗方法。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10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女 14

  • 我父亲患有运动神经元病,正在使用依达拉奉,想知道是否可以同时使用中药来辅助治疗?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54

    医生回复次数

    54
    患者:

    男 55

  • 我最近感到肌肉无力,特别是手臂和腿部,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想了解是否有针灸和康复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症状。患者女性42岁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72

    医生回复次数

    98
    患者:

    女 54

  • 我手臂和手指有麻木和无力,去平潭协和医院看后被建议去市二医院手外科检查,可能是神经压迫。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96

    医生回复次数

    77
    患者:

    男 43

  • 朋友右侧肢体无力,走超过一百米就感觉右下肢无力,检查结果阴性,担心是重症肌无力,求医生帮助诊断和治疗建议。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23

    医生回复次数

    22
    患者:

    女 54

  •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巴氯芬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73

    医生回复次数

    100
    患者:

    男 54

其他文章
  • 对小儿肺炎的预后情况的判断主要依据年龄因素,营养补充情况和精神状态,及咳嗽的轻重,腹胀的预后等并对有合并症如严重佝偻病中毒性脑等病者预后差。治疗早晚与病原也起一定的作用。

    如何判断小儿肺炎的预后情况呢?

    (1)年龄因素:一般年龄小的比年龄大者差。

    (2)营养与食欲:营养好的比营养差者预后好;渗出性体质小儿,往往呈泥膏样肥胖,患肺炎后病程长,也较重;小儿食欲常反映病情,食欲好者一般病情轻,拒食者表明病情重,若有吐、泻,往往影响疾病恢复。

    (3)精神、体温、呼吸、脉搏:若精神萎靡,持续高热,或体温不升,呼吸浅快或不均匀,脉搏细弱伴不齐者,表示病情重,预后差;若精神较活泼、体温高而非超高热、呼吸促而无呼吸困难,脉搏数而有力者,预后好。

    (4)咳嗽及分泌物:咳嗽轻、分泌物较稀薄,容易咳出而无呼吸困难者,预后好。咳嗽频繁、分泌物多而粘稠,伴有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者,预后差;若喉部有痰鸣音,经吸痰处理时无咳嗽反射者,预后差。

    (5)腹胀:肺炎患儿常发生腹胀,经合理处理后,腹胀缓解者,预后好;若经肛管排气,药物治疗等处理后,腹胀不见好转者,提示有中毒性肠麻痹存在,预后差。

    (6)合并症、并发症:有合并症如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慢性腹泻或肺炎并发脓气胸、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者预后差。

    (7)体征及化验:肺部罗音稀少而以中小水泡音为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者,预后好;肺部罗音密集且以细小水泡音为主,并有实变,白细胞总数下降或过高、中性粒细胞伴有中毒颗粒者,病情重,预后差。

    (8)治疗早晚与病原:细菌性感染若及时治疗则反应良好,预后佳;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往往细菌毒力大且对抗生素不敏感甚至有抗药性,故预后差;病毒性肺炎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效果较好。

    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我们知道一旦得了肺炎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小儿肺炎预后情况成为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了,大多数患儿的预后情况是比较良好的,个别患者预后不佳。如何判断小儿肺炎的预后如上所述,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小儿的身体状况,让小儿度过这个非常时期。

  • 孩子如果得了小儿肺炎 食欲会明显下降。但小儿肺炎患儿又应保证每日身体所需的营养及水分。那么小儿肺炎吃些什么好呢:

    1、小儿肺炎患者应及时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和营养。

    2、饮食清淡、易消化、补充优质蛋白。

    3、发热患者饮食: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菜汤、果汁等);

    4、退热后患者饮食: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因为肺炎患儿呼吸次数较多及发热,水分的蒸发比平时多,故必需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那么小儿肺炎不能吃什么呢:

    禁忌食物 1:多糖食物

    禁忌食物 2:辛辣食物

    禁忌食物 3:油腻厚味

  • 新型冠状病毒会引起什么疾病?

    答:在后期的标准学名叫做COVID-19(2019冠状病毒病),但是由于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于是国内前期称之为新冠肺炎而后被官宣定为国内标准称呼,至于对错其实无所谓,反正大家知道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就好了。

     病毒是如何感染细胞的?

    答:经常会看到网上说什么S蛋白、RBD、ACE2什么的,但是太复杂了看不懂,简单来说就是病毒(SARS-CoV-2)的手(S蛋白)的其中一个手指头(RBD)开了细胞的指纹锁(ACE2),然后进入细胞,就这么简单。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攻击组织器官的?

    答:简单来说,由于很多组织器官的细胞都有新冠病毒能打开的密码锁,所以病毒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入侵这些组织器官。

      冠病毒比肝炎病毒更加简单粗暴——前者是打开了锁进入细胞然后在细胞内啪啪啪的复制,完事儿了就开始和子孙们一起直接祸祸和破坏被感染的细胞;后者是感染细胞然后勾引自身免疫系统来灭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新 冠肺炎有哪些并发症?

    答:太多了,涉及到多个系统,包括呼吸系统(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心血管系统(心衰、血栓等)、神经系统(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甚至器官衰竭、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新冠肺炎的死亡风险高吗?

    答:和SARS相比,病死率并不算很高,美国对各个年龄层进行分类后的结果是——0-19岁、20-49岁、50-69岁和70岁以上的年龄段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003%、0.02%、0.5%和5.4%。除了年龄外,吸烟、心肺病史、肥胖、器官移植等都可能是增加死亡风险的因素。

     得过新冠肺炎是不是就不会再得了?

    答:并非如此,核酸检测复阳是可能发生的(即便很多都是假阳性或者是由于无感染风险的核酸片段导致),但确实出现了多起二次发病的案例,因此绝不能认为一旦患病就能终身免疫。

      如何治疗新冠肺炎?

    答:目前虽然批准了几种抗病毒药物或者激素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但主要治疗方式仍旧是对症处置,当然一些神奇的国度和地区批准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医学方案,但至少从研究设计和结果方面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幽默的。

      我国治疗新冠肺炎是免费的吗?

    答:是的,目前来说如果确诊的话治疗是免费的,但是如果是其他疾病就得自己掏钱了,而且即便是免费的相信也没人愿意得病。

  • 针对小儿肺炎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家长们还可以在家里配合做些护理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小儿肺炎时的家庭护理方法:

       

    环境清新:

    一个安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是有利于小儿肺炎患儿恢复的。室温应保持在 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 55-65%,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防止交叉感染。宝宝呆的室内人员不要太多,探视者逗留时间不要太长,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穿堂风。

     

    补充水分:

    多喝水,能够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和机体的正常运作。因此,妈妈们应该鼓励患儿多饮水,帮助并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拍背、翻身,促进痰液的排出。并且,尽量母乳喂养,若人工喂养可根据其消化功能及病情决定奶量及浓度,如有腹泻者给予脱脂奶,对幼儿或儿童宜供应清淡、易消化、富有多种维生素的饮食,恢复期病儿应给营养丰富,高热量食物。

     

    呼吸顺畅:

    小儿患肺炎时,受到限制,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因此,妈妈们应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从而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缺氧。

     

    口腔护理:

    痰多的肺炎患儿应该尽量将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畅而影响肺炎恢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经常将小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卧床不起的患儿应勤翻身,这样既可防止肺部淤血,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于康复。

  • 该病为急性感染,常在第一周病情逐步加重,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 发病前 14 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发病前 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 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 聚集性发病(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回答:

    • 什么时候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 发病前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
    • 身边是否有人有类似症状?
    • 是否有呼吸困难?
    • 有什么基础疾病?

    就诊科室

    发热门诊、感染科、重症监护室。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 14 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发病前 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 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 聚集性发病(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 使用洗手液或香皂,使用流动水洗手。5.外出时佩戴医用口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分口罩的正、反面,佩戴时应全部遮盖口鼻处,双手压紧鼻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当口罩污染或潮湿后应及时更换。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7.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科学运动、增强体质。8.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高中生每天8小时。

  • Q 热(Q fever )肺炎是由于伯纳特立克次体(Q 热立克次体)侵犯人体肺部所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属于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牛、羊等是主要的传染源。

    Q 热肺炎的临床症状表现

    • Q 热肺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临床上一般在 2-5 周之间,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小支气管肺泡中有纤维蛋白、淋巴细胞等组成的渗出液,疾病进展也可出现类似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 Q 热肺炎根据起病及病程进展情况,结合相关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 Q 热肺炎和慢性型 Q 热肺炎。
    • 全身中毒症状。Q 热肺炎可出现发热、寒战、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热型多表现为弛张热。
    • 呼吸系统症状。Q 热疾病初期,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
    • 其他系统的症状。Q 热肺炎也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脾肿大、以及精神错乱等多系统的症状。
    • 慢性型 Q 热肺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慢型肉芽肿性肝炎以及心内膜炎的表现。
  • 2020年是不平凡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下,对本身就存在肺功能不佳的“慢阻肺”患者们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在冬天来临,即将迎来大范围降温之际,意味着“慢阻肺”患者还可能面临病情急性加重的考验。在这么一个特殊的阶段,如何判断是得了新冠肺炎,还是“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呢?需要根据患者病史特点,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检差等综合分析,仔细甄别。在2020年 11月 18日(周三 )是第 19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 “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 ”,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公众对于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加强其阻肺长期管理的认识,达到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设定慢“阻肺日”的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如果患者在发病前14天内曾到过疫情高发地区,或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的聚集发病,应及时到当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尽快行新型冠状病毒核算检测及胸部CT检查进行严密的排查诊断与规范的隔离治疗。
    2.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用英文简写为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主要是由于吸烟等原因引起气道狭窄或肺气肿等结构改变,导致人呼吸气流受阻,感到呼吸费力或透不上气,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适。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就属于这个范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估计,随着发展中国家吸烟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慢阻肺”的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 持续 上升,预测至 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人数 将超过每年 540万人 。2018年 4月 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我国王辰院士 团队 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结果显示 :我国 40岁以上 成人 慢阻肺患病率达 13.7%,总患病人数为 9990万。 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 。因此,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提出 :要大幅提高居民的慢阻肺知晓率,加强慢阻肺的早期筛查,注意预防急性加重 ,提高基层慢阻肺防控能力。
       3.“慢阻肺”有哪些危害?
       慢阻肺会导致呼吸气流受阻越来越重,不仅让呼吸系统受累,还累及骨骼肌肉、心脏等全身多个脏器,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 
    (1)慢阻肺病情易反复急性加重,每一次急性加重,对患者呼吸功能都是一次巨大打击。 
    (2)慢阻肺早期,病人没有明显不适,因此很少就医,给诊断、防治带来困难。有症状就医时,往往都已经出现气道狭窄,治疗效果不好。所以,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对病情控制非常重要。 
     4.哪些人容易患“慢阻肺”?
     (1)吸烟者最易患慢阻肺。吸烟是发生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二手烟或者被动吸烟)。吸烟者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患病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迄今已经证明戒烟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孕期妇女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肺脏的生长及在子宫内的发育,并对胎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 
    (2)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慢阻肺者。某些遗传因素(也可以称为个体易感因素)可增加慢阻肺发病的危险性。
    (3)儿时经常呼吸道感染者。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病毒对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也起一定作用。儿童期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后肺功能下降、呼吸系统症状发生有关。既往肺结核病史与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生相关。
    (4)此外,居家环境充满厨房油烟和烟雾,或者长时间在多烟雾和粉尘的地方工作者也容易患慢阻肺。 
    5.如何预防和治疗“慢阻肺”?
     为避免慢阻肺发生和延缓病情进程,预防和远离危险因素是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主要包括:戒烟、远离二手烟;加强职业保护;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适时开窗通风;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1)医生并不能彻底治愈慢阻肺,没有特效药,因此要特别重视预防。避免吸烟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医生可以帮助患者舒缓气喘、减少咳嗽、减慢肺功能的退化、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2)诊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旦发现患病,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戒烟、加强营养、康复训练、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坚持稳定期的药物治疗。
    6.慢阻肺与新冠肺炎的相互关系
    “慢阻肺”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差,更容易被新冠病毒盯上,故“慢阻肺”患者应当避免出门,这样可以极大降低与病毒直接接触的机会。冬季尤其是“慢阻肺”的高发季,一旦出现症状加重,常规治疗而且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或持续恶化的情况,应立即就医,就医途中一定要做好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祝您呼吸顺畅每一天!

  • 一个初为人母的好朋友打来电话说孩子有病了,肺炎,现在正在医院里住着呢。一番诉苦之后,她问我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得病呢?没有思考的情况下,我回答她的问题,告诉她孩子因为感受外邪而得炎症等等。昨天突然想起这件事来,我觉得我当时的解释并不妥当,我应该说生老病死是人应该遵循的一种自然规律。和您生出他时需要遭受莫大痛苦一样,孩子长大成人之前,您也必须经受一系列磨难。也许这样说,她会更宽心一些。 

     

     

     

    这个世界有两种大学科一个是自然科学,另一个就是社会科学,生老病死是人生命中不可规避的自然规律是社会科学的观点。中医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整合体,在中医理论里有很多可以用来回答人为什么得病这一问题的论据。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比如肝心脾肺肾五脏,彼此之间互相联系,共同作用,成为一个整体。如果没有肝脏,其他四个脏腑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既然是一个整体就会有分与合的问题。所谓合也就是和,彼此之间和和睦睦,共同作用,人就不会生病。五脏一旦产生隔阂,人就会生病。说了这么一大堆话,其实也就那么一点道理,如果您稍微了解一下中医,您就会想到几句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说的是,人正常的情况是阴阳平和,这样才能保持平安无病。

     

     

    现代医学往往喜欢从微观方面看问题,如果您感冒了,大夫会让您检查一些东西,比如抽点血什么的。这样做是为了找到致病的原因,比如病毒或者细菌等。前几天我看了一个记录片,说的是韩国科学家去南极科考。因为那里温度很低,所以通常被认为在那里没有什么细菌呀病毒呀。但是走着走着一个队员出现身体不适,他自己认为是感冒了。但是另外一个队员就说,这里根本没有致病菌,不会感冒的。但他确实是感冒了。这就延伸出来一个问题,就是说感冒是由细菌或者病毒所致还是因为人受冷之后所得。中医当然认为是人受冷之后所得。 

    还回到人为什么生病这个问题上来。前几天我向老家的一位老人提问同样的一个问题,她给我一个这样的答案。她说人小时候就应该得病,因为小孩子每得病一会就会更聪明一点。她怕我不信,就举很多例子来证明她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我也是农民,所以她所说的大部分例子我都知道。有一个例子还是让我感触甚深的。她说但凡比较聪明的人或者有成就的人,他小时候的身体都不会很好。说到这她就把我当做论据了。因为我是我们村子里到目前为止比较有出息的一个,她就说我小时候怎么怎么体弱多病。其实这些话都被我妈妈说了不下几十遍了,但从另外一个人嘴里重新听上一遍却有了另外一种感觉。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诉自己和读者,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连人最不可接受的得病也有其好的一面。

  • 来源:央视新闻

     

    近期,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痊愈后核酸检测复阳患者,引起广泛关注。

     

    北京市西城区24日通报:筛查出一人核酸检测呈阳性。该人员于1月22日接受检测。其为2020年8月经上海入境后诊断的确诊病例并治愈,符合相关规定后于10月入京,不排除复阳的可能。


    24日,山西省浮山县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康复后复阳患者。该患者为入境人员,在居家医学观察隔离期满后,核酸检测呈阳性,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


    18日,广东省揭阳市发现一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复阳。 

     

     

    为什么会出现康复后再次核酸阳性的情况?“复阳”是否还有传染性?“复阳”的比例有多高?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部分相关病人在出院后的随访中又查出核酸阳性,出现这种现象有三种可能。

     

    第一,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比如出院前的两次核酸阴性是假阴性,或者随访的核酸阳性结果是假阳性。


    第二,病毒又重新活跃起来。


    第三,再次感染。


    吴尊友表示,对于第一种情况,通过多部位多次采样,可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发生;对于第二种情况,机理还不清楚。有限的研究提示,这种病人的传染性不强,目前还没有观察到造成传播的案例。对于第三种情况“再次感染”,其传染性与其他首次感染的病人相似。总体来说,出现病人在随访中再次出现核酸阳性的比例不高,约在5%以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以神经细胞退行性变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皮质脊髓束。运动神经元病症状多样,根据受损神经元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症状表现

    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类型。主要症状包括上肢无力、手部肌肉萎缩、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无力、呼吸肌麻痹等症状。

    2. 进行性延髓麻痹: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言语不清、饮水呛咳等。可分为成年型、少年型和婴儿型,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3. 进行性肌萎缩症:主要症状为肌肉萎缩、无力,可累及全身肌肉。可分为延髓型、假性延髓麻痹型等。

    4.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主要症状为肢体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可侵犯脑干,出现假性延髓麻痹症状。

    二、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症状、家族史等。

    2. 体检:检查肌肉萎缩、无力、肌束颤动、腱反射等。

    3. 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电活动。

    4. 影像学检查:如MRI等,观察脑和脊髓病变。

    三、治疗措施

    1. 支持性治疗:包括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物理治疗等。

    2. 药物治疗:如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抗胆碱酯酶药物等。

    3. 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言语治疗、吞咽治疗等。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该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男性,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那么,渐冻症早期会不会出现发麻的症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渐冻症早期,患者通常会出现手指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但并不会出现发麻的感觉。这是因为渐冻症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而不是感觉神经元。因此,患者虽然感觉到肌肉无力,但并不会感到麻木。

    随着病情的发展,渐冻症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从手指、手掌延伸到前臂、上臂,甚至下肢。部分患者可能从下肢开始出现症状。最终,患者可能会失去自理能力,生活无法自理。

    目前,渐冻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肌肉松弛剂、抗氧化剂等,以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为了延缓病情的发展,渐冻症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渐冻症早期不会出现发麻的症状,但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指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目前,渐冻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向医生咨询了关于诱发性运动神经障碍的问题。经过详细的沟通和病情评估,医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并开具了合适的处方。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耐心、细心、友善的态度,充分展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医生的努力和专业知识,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疗建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次问诊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疑惑,还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满意度。在互联网医院,医生的专业品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贴心的医疗服务。

  • 运动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许多患者因沉迷于大量运动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专家指出,运动强迫症与正常运动有本质区别,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外伤和血液循环疾病。那么,如何治疗运动强迫症才能避免其造成严重后果呢?

    首先,运动强迫症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性化方案制定。心理医生和抗抑郁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心理治疗方面,可以采用心理动力学疗法、行为治疗和家庭人际关系治疗等方法。心理动力学疗法通过分析和解释强迫症状的矛盾冲突,帮助患者达到治疗目的。行为治疗则通过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的强迫性运动行为。家庭人际关系治疗则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共同帮助患者克服运动强迫症。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避免过度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压力过大,也是预防运动强迫症的重要措施。

    对于运动强迫症患者来说,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医院的心理科和神经内科是治疗运动强迫症的主要科室。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运动强迫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心理疾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克服运动强迫症,回归健康的生活。

  • 那是去年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休息。突然,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紧接着我感到左边的胳膊和头部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我意识到这可能不是普通的头痛,而是某种疾病发作的征兆。

    我立刻拨打了神经内科医生的电话,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发作时的感受、意识是否清醒、症状持续的时间等。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经历,医生根据我的症状,初步判断我可能患有诱发性运动障碍症。

    医生告诉我,诱发性运动障碍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针对我的情况,他建议我可以考虑使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虽然他提到药物并不能保证完全控制病情,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了解了这两种药物的可能副作用。虽然副作用不少,但我还是决定尝试奥卡西平。医生为我开出了处方,并告诉我下次拿药可以使用这个处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奥卡西平。虽然药物并没有完全控制我的病情,但我感觉发作的频率和程度都有所减轻。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耐心解答了我的每一个疑问。

    如今,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疾病,虽然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它。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诊。屏幕那头,是那位我敬重的徐教授,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心中的焦虑。

    我向徐教授详细描述了母亲的病情,那是一种名为运动神经元病的疾病,已经困扰了她五年多。新冠的袭击更是让她的病情雪上加霜。徐教授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我母亲病情的关心。

    在会诊过程中,我提出了关于依达拉奉右崁醇这个药物的疑问。徐教授的回答让我放心,他说这个药物没有抑制呼吸的副作用,而且对于呼吸神经的康复有帮助。他还告诉我,目前没有研究证实输液对呼吸神经有抑制作用,而且输液需要考虑经济因素。

    对于力如太这个药物,徐教授建议根据母亲的病情变化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此外,他还提到了康复理疗锻炼的重要性,告诉我母亲可以在康复科医生和肺功能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会诊结束后,我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徐教授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对母亲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在徐教授的帮助下,母亲一定会战胜病魔,重新拥抱生活。

    这次线上会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我们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样便捷的平台上,我们能够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 近年来,流感疫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有关疫苗安全性的问题也时常引起公众的关注。其中,H1N1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基于最新的研究结果,为您解读H1N1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正确看待疫苗的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疫苗接种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针对H1N1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性,一项发表在《BMJ》上的多国家病例对照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该研究结果显示,使用2009流感大流行(H1N1)佐剂疫苗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风险没有增加。这意味着,H1N1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然而,研究也指出,上限剂量下,H1N1疫苗可能使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风险增加高达2.7倍。这提示我们,在接种H1N1疫苗时,仍需保持警惕,尤其是对于有格林-巴利综合征家族史的人群。

    除了H1N1疫苗,其他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事实上,多项研究表明,流感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无需过度担心流感疫苗的安全性。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疫苗的安全性呢?首先,我们要相信科学。疫苗是经过严格临床试验的,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其次,我们要关注疫苗的副作用。任何疫苗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微的,并且可以自行缓解。最后,我们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的程序接种疫苗。

  •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简称AL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影响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无力、萎缩,最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ALS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

    症状通常在40至60岁之间出现,起初可能表现为手脚无力、僵硬,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药物包括利鲁唑、riluzole等,可减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康复训练方面,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劳累。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等疾病。

    由于ALS是一种罕见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患者应积极寻求心理支持,保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朋友共同面对疾病。

    总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我们关注和关爱。通过积极的治疗和保养,患者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这种疾病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以下是一些肌萎缩侧索硬化早期的常见症状:

    1. 锥体束征: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痉挛性瘫痪,这可能是由于肌肉受损和肌张力下降所致。这种症状可能会逐渐蔓延到四肢,并伴随麻木和瘫痪。

    2. 呼吸肌麻痹:当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呼吸肌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肌麻痹。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3. 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麻木、刺痛或失去知觉。这些感觉异常可能是由于神经受损所致。

    除了这些早期症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肌肉抽搐和疲劳等症状。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肌肉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延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进展,患者应该遵循以下建议: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成分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

    2. 定期进行锻炼: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3. 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4. 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渐冻症,医学上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是手指的无力感和肌肉萎缩。这种无力感和萎缩会逐渐蔓延至手掌、前臂、上臂等部位。也有少数患者是从下肢开始出现症状,或者上下肢同时出现症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渐冻症患者虽然肌肉萎缩,但会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的问题,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等。因此,渐冻症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目前,渐冻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患者可以服用一些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康复等综合手段,以减缓肌肉萎缩,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提醒,渐冻症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以延缓病情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家人朋友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一旦出现手指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

    渐冻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渐冻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药物治疗:包括营养神经药物、肌肉松弛剂等。
    •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理疗、按摩、康复训练等。
    •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接诊医生
张硕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神经内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 头痛,失眠,头晕,癫痫,脑梗塞,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障碍,痴呆,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卒中,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认知记忆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毒性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病变,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擅长: 头痛,失眠,头晕,癫痫,脑梗塞,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障碍,痴呆,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卒中,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认知记忆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毒性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病变,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张硕
张硕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