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续前)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的治疗

    3. 化疗

    恶性胃泌素瘤有不同的化疗方案,包括链脲佐菌素、链脲佐菌素+5-氟尿嘧啶、链脲佐菌素+5-氟尿嘧啶+阿霉素。化疗不能提高患者存活率,也不能减少胃酸分泌,但对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肿块压迫或侵袭引起的症状有一定效果。目前认为干扰素可以阻止 25%的转移性胃泌素瘤患者的肿瘤生长,但不能缩小肿瘤大小,提高生存率。

    4. 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的预后:

    使用抑酸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只能达到暂时的疗效,但很难治愈 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

  • 在临床中,经常出现了头部两侧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 中风所致,头部里面出现了脑出血,脑梗死,或者是颅内肿瘤方面的问题
    • 头部里面脑血管痉挛所致
    • 休息不好,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 颈椎病导致的神经牵扯痛

    出现经常头部两侧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需要做头部 CT 或者磁共振,脑电图,脑血管彩超,颈椎 CT 或者磁共振,详细了解一下头部和颈椎方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的结果,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当然,即使做了手术以后相关的药物治疗也是不能够少的,药物治疗是基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了还需要配合做相关的康复治疗,比如说头部针灸,推拿等治疗。综合性的处理才能有效果。此外,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晚上少熬夜,不要太劳累了。

  • 双眼皮补针看情况,一般起码要开一个小口口,肯定要开一个小口子的。

  • 唐氏筛查的注意事项

    唐氏儿是最常见的胎儿畸形,可导致严重畸形和智力障碍。目前全国已经普遍开展了孕期唐氏儿的筛查工作。那么,在唐氏筛查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唐氏筛查这种检查针对的主要是低风险人群,高龄孕妇(分娩年龄>35 周岁)属于年龄高风险,不建议行唐氏筛查。

    2.唐氏筛查的目标是追求有效、安全,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唐氏儿,本身属于风险评估,不能保证检出所有的患儿。

    3.唐氏筛查针对的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和 18-三体),其他染色体异常也可能会出现筛查高风险的结果,但并不保证这些罕见的染色体异常都会被发现。

    4.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是对唐氏筛查的有效补充

     

  • 利尿剂

    利尿剂诱导的血容量减少效应能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长期应用可出现高尿酸血症,其中以髓襻和噻嗪类利尿剂更明显,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

    此外,髓襻、噻嗪类利尿剂和尿酸均通过近曲小管有机酸转运系统分泌排泄,两者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可减少尿酸排出。

    利尿剂的尿酸贮积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多见于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对于高血压患者,小剂量(12.5 mg/d )和大剂量(50 mg/d )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相当,但 12.5 mg/d 的治疗剂量几乎不会引起高尿酸血症。

    此外,珍菊降压片、吲达帕胺片、复方利血平片等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也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所以,利尿剂不宜用于有高尿酸及痛风的高血压患者,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痛风的患者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 2000ml 以上。

    而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应首选噻嗪类以外的降压药物,因此联合用药时最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滞剂(ARB)配伍,此两类药物可增加尿酸的排泄。

    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对尿酸代谢的影响也是双向的:小剂量使用别嘌呤醇时,可与尿酸竞争排泄,使尿酸的排泄减少,而大剂量使用别嘌呤醇可减少尿酸的生成。因此,长期小剂量使用别嘌呤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是双向的: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可引起尿酸潴留,而当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则会增加尿酸的排泄。因此,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但是,由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不建议停用,推荐多饮水,同时监测血尿酸水平。

    另外,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弱的促尿酸排泄作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可优先使用,可部分抵消阿司匹林引起的轻度血尿酸升高。

    维生素 C

    大剂量(每天的用量大于 3g)使用时,可使尿中草酸盐的含量增加 10 倍以上,敏感者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β受体阻滞剂

    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减少尿酸的排泄,尤其与利尿剂联用时,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胰酶制剂

    胰酶是从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出来的,含有大量的嘌呤。若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肌苷

    肌苷是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长期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含有乙醇的药物

    乙醇可诱发糖原异生障碍,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积聚,乳酸和酮体中的β-羟丁酸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果糖

    果糖进入体内导致 ATP 耗竭和形成大量 AMP,ATP 耗竭将增加嘌呤代谢酶的活性,加速尿酸的产生,导致细胞内尿酸升高和高尿酸血症的产生。

    研究表明,无论单次摄入大量或长期较多量消耗果糖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

    左旋多巴

    该药进入人体后可代谢成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这两种物质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喹诺酮类

    临床研究发现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多种喹诺酮类药物都有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该类药物会造成肾机械性损伤及肾小管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抗结核药

    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减少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肿瘤化疗药和糖皮质激素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时,可使细胞死亡数量急剧增高,嘌呤降解增加,引起尿酸贮积诱发高尿酸血症。

    烟酸

    大剂量使用烟酸时,可出现尿酸升高的现象,烟酸衍生物阿昔莫司则不会引起血尿酸升高。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可导致肾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直接产生肾毒性,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进而影响血尿酸的分泌和排泄。

  • 导致腿抽筋的原因很多,除了缺钙,还可能是因为寒冷、体弱、疲乏、血流不畅、出汗过多或者局部压迫等。

    缺钙

    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尤其是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因此就常发生腿部抽筋。

    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夏天游泳水温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还有在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会痉挛得让人疼醒。

    睡姿不当

    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

    疲劳过度

    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均可引起肌肉痉挛。如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使下肢过度疲劳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积;睡眠休息过多过长,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堆积等。

    新陈代谢出问题

    当运动时间长,且运动量大,出汗又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时,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导致代谢废物堆积。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发生痉挛。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

    剧烈运动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收缩过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起小腿肌肉痉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当出现下肢酸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等症状时,应该想到是否有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

  •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冬春季节患病较多。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小儿肺炎有典型症状,也有不典型的,新生儿肺炎尤其不典型。有细菌和病毒引起肺炎最为多见。

    病因

    • 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以病毒肺炎最常见。
    • 诱发因素:
    • 体质因素: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 环境因素:如气候骤变。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

    症状

    • 潜伏期:大多为 2-3 日或稍久。
    • 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可在 3-4 天内自然痊愈。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如感染,常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喉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呼吸表浅增快,部分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大多数发热较高,可持续 2-3 日至 1 周左右。
    • 重症:除轻症肺炎表现外,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且伴有其他脏器损害。

    治疗原则:

    应用消炎药物,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早期治疗,足疗程,联合用药。

    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 保暖:皮肤温度保持 36.5℃左右,早产儿和体温不升者应置暖箱内。相对湿度 55-65%,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
    • 注意营养及水分供应:病情轻者应少量多次喂奶,不宜过饱,防止呕吐及吸入,重症患儿鼻饲喂奶。应尽量母乳喂养。对病重儿不能进食者,需要补充静脉营养。
    •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缺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痰多稀薄者,可以多翻身利于痰液排除。痰液粘稠者,可吸痰或超声雾化吸入促痰排出。

  • 内 分 泌 异 常 的 诊 断 途 径 :( $ )

    • 病 史 和 体 检 : 有 无 不孕史、流产史、月经失调病史,有无甲状腺疾病、泌乳素瘤、糖尿病和 ()*+ 病史;体检有无肥胖、多毛和 棘皮征、溢乳、甲状腺肿大等,可提供有关内分泌紊乱 的线索。
    • 如月经周期短于"$ 天伴不孕,可能存在黄 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病史可能与复发性流产有关(;")
    • 基础体温测定:此方法最经济、简单, 每天测量晨起时的静息体温,如患者高温相时间短 (! $ $ 天)、上 升 幅 度 小 (! - F D G )、高 温 相 上 升 或 下 降慢(HD 天),提示可能有黄体功能不全。
    • 孕激素测定:黄体中期黄体酮( ()水平可以粗略估计黄体功能,若(I$’>JKL7,提示黄体功能不全;在妊娠早 期还可用来监测流产,(""’>J K L7 提示妊娠情况良 好。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急剧下降或 I$’!JK3, M-%黄体萎缩,MD%胎儿已死亡,提示死胎或宫外孕;
    • 子宫内膜活检:月经第 "D 天行子宫内膜活检,若 内膜发育落后于月经周期 " 天以上,或子宫内膜薄、腺体稀疏、腺上皮含糖原少、螺旋动脉血管壁薄,说明 黄体功能不全;
    • 其它激素测定:血 34、(23、雄激 素、甲状腺功能( 游离 ND、NE、N+4、抗甲状腺球蛋白等)(;.)糖代谢检查:血糖、胰岛素、糖耐量等,了解有 无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根 据 不 同 情 况 治 疗 :( ! )

    • 黄 体 功 能 不 全 : 用 克 罗 米芬或 "#$ 诱发排卵、排卵前"%$ 注射可以改善 黄体功能,排卵后应用 "%$ 或天然孕激素行黄体支 持,理论上讲,应用 "%$ 支持黄体更符合生理过程, 因它既可刺激孕激素的分泌,又刺激雌激素的分泌, 促 进 整 个 黄 体 功 能 ,其 缺 点 是 ,如 有 多 个 卵 泡 排 卵 , "%$ 有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天然孕激素制 剂包括黄体酮针剂、阴道栓或口服片剂等,有学者认为,孕激素阴道栓能使子宫局部的孕激素浓度更高, 效果更好,可于黄体期开始用药,至孕 & 周减量,!’ 周 停 药 。 也 可 用 中 医 中 药 治 疗 。( ( )) % * + :克 罗 米 芬可诱发排卵促孕,改善黄体功能,是 )%*+ 诱发排 卵的首选药物。有许多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降低 )%*+ 患者的流产率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 患者孕期用二甲双胍治疗,其流产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的流产率,有流产史的 )%*+ 患者用二甲双 胍的流产率亦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其 )-.,!活性 下降。因此,二甲双胍是高胰岛素血症 )%*+ 妇女 促排卵治疗的首选药物,特别是 )%*+ 伴有复发性 流产妇女,于早孕期或整个孕期用药有助于预防流 产 。
    • 高 泌 乳 素 血 症 :妊 娠 前 用 溴 隐 亭 治 疗 已 得到公认,而在妊娠期间是否用药还有争议,有学者认 为,从药物可致畸的观点,最好在妊娠后停用溴隐 亭;但有学者观察妊娠期持续使用溴隐亭,追踪妊娠 期用药的 /00 例儿童,无不良影响。因此,妊娠后是 否使用溴隐亭要权衡利弊。

  • 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

    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2~3 天开始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会出现轻度的黄染,而手心和脚心一般不出现黄染,在生后一周到十天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它不适表现,如果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对小儿健康一般无影响,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就出现了黄染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现黄染,进展迅速,并且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就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去医院救治。

    如何解决新生儿黄疸问题

    1、早产儿消退慢:如果宝宝是个早产儿,黄疸的消退一般会慢一些,可能持续 3 周甚至更长一些,但黄疸应呈逐渐减轻倾向,一般情况好。否则应及时就诊。

    2、如果宝宝完全采用配方奶粉喂养,生后 2 周黄疸仍然明显,应立即就诊。

    3、母乳性黄疸不用担心: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生 1 周后黄疸仍然明显或继续加深,但精神好,胃口好,大便黄,体重增长良好,通过检查没有异常,一般可以认为是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 3 天后黄疸减退,停 5~7 天后黄疸明显消退。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除非黄疸程度太深)。由于暂停母乳喂养可能给孩子或母亲带来不适,在黄疸不严重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下观察。母乳性黄疸通常在生后 2-3 个月内完全消退。

  • 小朋友脾胃不好可以艾灸,但我更推荐家长揉腹捏脊,揉腹顺时针揉逆时针揉上下推,第二个捏脊就贴着那个脊柱往上捏,这个对对脾胃也有改善,对他增加食欲。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